一、奥地利玛丽泰蕾西娅—约瑟夫改革
23岁继位的貌似柔弱的女王玛丽泰蕾西娅堪称奥地利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她受到早期启蒙思潮的影响,认定奥地利衰弱的原因在于缺少中央集权;她也受到“大一统”思潮之影响,认定奥地利必须是“德意志的”,并充当德意志帝国的领导。玛丽泰蕾西娅的改革通常以为是从1760年开始的。玛丽泰蕾西娅改革的核心是加强中央权力,恢复奥地利在德意志帝国的领导地位和在国际上的强国地位。
约瑟夫二世的改革,基本上仍属开明君主专制改革,但应当说已具有一定的资产阶级性质。虽然约瑟夫二世英年早逝,他的激进的改革几乎完全被取消,这说明奥地利还缺乏一个推动现代改革的社会力量,但是奥地利社会性质的转变却是不争的事实。
二、“第三德意志兰”的改革
“第三德意志兰”是相对于奥地利和普鲁士而外的德意志中小邦国联盟,其领域主要包括以莱茵河为主轴的西德,亦即德国的“中原地区”。法国大革命以前,这些中小邦在普奥争霸的夹缝中,各自为政,未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邦君们追求各自的利益,遵奉分离主义,修筑豪华宫殿,恣意剥削和享受。但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一些邦像巴登、符腾姆贝格、巴伐利亚、萨克森和汉诺威,内部都出现改革的势头,巴登在1783年甚至废除了以农奴制为基础的租税,只是这些改革尚具地方性的启蒙性质。
三、普鲁士施泰茵哈登贝格改革
1807年9月30日普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任命施泰茵为政府首席大臣,10月初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一直继续到1808年11月底,这是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施泰茵改革主要在三个领域:农业立法(解放农民),城市自治,王国最高行政改革,其中农业立法是改革中最关键、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部分。它实际上是一场土地革命,把封建地产制转变为资本主义自由地产制,直接影响到普鲁士社会经济结构及社会性质的转变。
作为施泰茵—哈登贝格改革组成部分的军事改革和教育改革,同经济及行政改革具有同样重大意义。
四、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
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是同欧洲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和以英俄为首的反法联盟战争混同一体的,情况复杂,性质多重,但就德意志民族本身而言,要求解放,追求统一则是主流,是关乎德意志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
随着普鲁士改革的深入和爱国宣传运动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德意志学者、大学生、记者、作家和市民都加入到这个救亡运动中来。
解放战争赢得了民族独立,为民族统一创造了首要条件。在德意志兰,由普鲁士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所追逐胜利的目标中,始终蕴藏着民族统一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