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年底,我国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进入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当时国际国内斗争的实践都向人们提出,如何认识和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仍然存在着的阶级斗争,这在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各个国家中,还是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论述和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后遇到的一些新问题。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普遍、深人的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为内容的开门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开始后,社会上确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进攻,从1957年6月开始,党领导群众在全国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反动言论进行反击。但是,由于当时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把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加上不适当地支持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政治运动,使反右派斗争严重地扩大化了,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造成了不幸后果。
虽然在反右派运动中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还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并且取得显著成效。到1957年底,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地超额完成。这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壮举。它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
在大好的形势下,急于求成的"左"的指导思想迅速发展,11月,党提出了要在1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这一口号成为全党全民的动员纲领。
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
1月18日-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这次会议是在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情况下召开的。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制定相应的政策、方针是这次会议所面临的问题。会议主要讨论了思想动向问题、农村问题和经济问题。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会上讲话,着重分析了近一年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党内外的思想动向,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和阶级矛盾。陈云作了《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重点是谈经济问题。
毛泽东在18日的讲话中说,前年反右倾,去年反"冒进",反"冒进"的结果又出了个右倾,主要是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右倾。他指出,由于我们的干部许多出身于农村中的剥削阶级和阶层,所以社会上对农业合作社的议论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合作化很有希望,但一两年内不可能完全化好,需要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一有点风吹草动,就说合作化不行了,这种思想本身就是一个大错误。他认为多数合作社是办得好的和比较好的。只要拿出一个办得好的合作社为典型来宣传,就可以把反对合作化的一切怪论打下去。在学校里,也有少数学生和一些教授发各种怪议论,不要共产党的领导呀,社会主义没有优越性呀,等等。谈到国际问题时,毛泽东说,国际上的大风潮也会影响到我们党内来。苏共二十大的台风一刮,中国也有那么一些"蚂蚁"出洞。这是党内的动摇分子,一有机会他们就要动摇。许多党员是地主、富农、资本家家庭出身,或富裕中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出身,他们中有许多人,虽然艰苦奋斗多少年,有所锻炼,但是马克思主义学得不多,在思想方面,还是跟稻子一样,风一吹就要摇。有些党员,过去各种关都过了,就是难过社会主义这一关。
毛泽东在27日的讲话中共谈了7点意见,中心是要全党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他说,我们的革命和建设,成绩是主要的,缺点错误也有。但要足够地估计成绩,不这样,就泄气,就会犯大错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一贯的战略方针。实行这个方针,就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谈到国际关系时,他指出:总有一天,美国要跟我国建交,但要经过18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中苏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他们中的"顽固分子"要搞大国沙文主义。我们就要帮助他们,办法就是同他们当面直接讲。
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毛泽东认为是合乎辩证法的。他指出真理是跟谬误相比较,并同它作斗争才发展起来的。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将导致人们的思想衰退,单打一,见不得世面,唱不得对台戏。在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同时,还要学一点它的对立面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这样对于我们认识矛盾,了解矛盾双方的转化十分有益。不承认对立统一,在政治上就会犯错误。他认为,在放"香花"的时候,必然也有"毒草"放出来,但只有等它放出来,我们才有办法。
关于少数人闹事问题,毛泽东指出,基本原因是由于社会上仍然有各种对立的方面,仍然有对立的阶级,对立的人们和对立的意见。对于少数人闹事,应当采取积极态度,既不要怕,又要有所准备。"发生少数人闹事,有些是由于领导上存在着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在政治的或经济的政策上犯了错误。还有一些不是政策不对,而是工作方法不对,太生硬了。再一个因素,是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的存在。"对于少数人闹事,第一是不提倡,第二是有人硬要闹就让他闹。对于闹事,要分别情况加以处理。闹得对的,我们应当承认错误,并且改正;闹得不对的,要驳回去;闹得有对有不对的,对的部分我们接受,不对的部分加以批评。
在对待民主人士问题上,毛泽东说:"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他们的批评也无非是两种:一种是错的,一种是不错的。不错的可以补足我们的短处;错的要反驳。我们对待民主人士,要又团结又斗争,分别情况,有一些要主动采取措施,有一些要让他暴露,后发制人,不要先发制人。"
在谈到农业问题时,毛泽东指出,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农业不仅关系到城乡人民的吃饭问题和轻工业的发展,还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农村则是轻重工业产品的广阔市场。"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要说服工业部门面向农业,支援农业。要搞好工业化,就应当这样做。""合作社要利用价值法则搞经济,要勤俭办社,逐步增加一点积累。"只有先让农业本身积累多,然后才能为工业积累更多。
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在会上作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强调了建设规模要同国力相适应,物资、财政、信贷必须平衡;要重视研究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为了防止经济建设超过国力,必须做到:(1)财政收支和银行信贷都必须平衡,而且应该略有节余。(2)物资要合理分配,排队使用。原材料的供应应当有分配的顺序。(3)人民的购买力要有所提高,但必须同能够供应的消费物资相适应。(4)基本建设规模和财力、物力之间的平衡,不单要看当年,而且必须瞻前顾后。(5)注意农业对经济建设的约束力。为了解决当时财政经济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陈云提出三条切实的措施:开展增产节约运动;适当压缩基本建设的投资额;有计划地控制社会购买力增长的速度。这些措施对1957年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增产节约运动
基本上完成了对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于生产的增长,工人、农民的收入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存在着计划控制不够,进展过快。基本建设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财政的负荷,导致物资供需的紧张和现金收支的不平衡。职工人数增加过多过快,导致工资开支和财政开支的增加过多。此外,1956年所发放的农业贷款也突破了原定的计划,比1955年增加20亿元之多。社会购买力的增加大大超过了消费品的增长,出现了城市供应的紧张局面。
为了缓和物资供应紧张和财政支出紧张的局面,必须在1957年对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作适度的调整,这不仅关系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的实现,而且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必须在195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以保证1957年度的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收支计划的顺利实现。
为此,1957年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1957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要求在工业、农业的生产中,在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营中,广泛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劳动竞赛,推广先进经验,寻找增产节约的有效方法。在农业生产方面,要求一切农业生产合作社都应当继续执行"勤俭办社"的方针,反对贪污、浪费和不关心公共财物的行为。在生产上要求做到精耕细作,精打细收,发展多种经济,积极为争取1957年的丰收而斗争。
在工业生产方面,要把节约原材料作为1957年的主要任务,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以减少原材料的耗损而增加生产。
在各个商业部门,必须继续努力降低商品流转费用,保持商品的质量,减少商品的损坏。在行政管理方面大量节减各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行政管理费用,严格限制人员的增加,合理调整现有的机构和人员,逐步改善某些不合理的工资福利制度,并且彻底地消灭铺张浪费现象。
《指示》对于如何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进行了具体的部署,提出原定在1957年开工建设的项目应当进行具体分析,重新排队、把那些在1957年和1958年都有可能和必要施工的项目列入年度计划;把那些1957年虽有可能施工,但1958年没有可能继续施工的项目,从年度计划中取消;把那些需要建设、已经设计、但目前限于物力和财力还不能施工的项目,列为预备项目。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必须节减各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行政管理费用,严格限制人员的增加,合理调整现有机构和人员,逐步改善某些不合理的工资福利制度,并且彻底地消灭铺张浪费现象。号召群众在自愿的原则下,广泛地开展储蓄和认购公债运动。1957年,所有机关部队、团体、学校、企业和事业单位,平均每人应节约一斤粮食。《指示》指出,要完成增产节约这一艰巨任务,必须充分地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各单位有关增产节约的方案、具体措施、各项制度和方法,都应当由负责人员在群众大会上进行动员,有领导地组织广大群众酝酿讨论,做出决定,并且由群众监督执行。只要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节约原材料的使用、控制职工人数和工资的增长、节减集体消费、开展储蓄运动,情况就会好转。同月,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对当年经济工作作出了具体的调整计划。5月31日,国务院第50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指出,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关键,是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基本建设是增产节约的重点。建设要从国情出发,要根据我国人多田少,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的特点,反对盲目追求现代化、机械化和高标准,力争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11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更深入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掀起新的工业生产高潮》的社论,一个事事节约、人人节俭的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范围轰轰烈烈开展起来。1958年,增产节约运动继续深入,并被纳入到"大跃进"的轨道。
8月16日,中共八届八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指出:在1958年我国空前大跃进的基础上,1959年上半年的国民经济又获得了新的巨大胜利。并且认为,目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深入开展轰轰烈烈的厉行增产节约的群众运动,为完成和超额完成1959年的生产和建设计划而斗争。工业、农业、运输业都要努力增产,开展社会主义的劳动竞赛。这是全国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当前的无上光荣的使命。
8月2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作了《关于调整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报告》,指出:在克服右倾的基础上,在继续放手发动群众,鼓足干劲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该再接再厉,把第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的增产节约运动进一步开展起来。同时号召,各个企业事业单位和各个公社在努力增产的同时,必须注意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提倡储蓄,使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事业、勤俭办社、勤俭持家、学会过日子的口号变为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以出色的成绩来迎接我们伟大的国庆10周年。
8月14日,中共中央继续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开展以保粮、保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指出:目前摆在全党面前的紧急任务是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指导下,立即在全国开展一个以保粮、保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争取完成和超额完成1960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因此,必须首先调动一切力量和积极因素,保证粮钢的增产,并且厉行节约。这是决定整个国民经济的中心环节。增产节约运动持续开展起来。到1963年,增产节约运动又与技术革新运动相结合,提高了效率。
增产节约运动持续开展了多年,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好转起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