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模仿,很多浙江商人都创了业,发了家。在拥有财富之余,更可贵的是浙江商人知道一味地模仿别人并不是长久之道,他们懂得学习别人的精髓,在模仿中创新,这也正是所有商人应该学习的地方。
3.先取道海外,再自主创新
所有的商人都知道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关键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时候该怎么办?浙江商人会告诉你,去海外取道。如宁波中强实业集团收购德国卢茨公司、温州哈杉鞋业收购意大利品牌WILSON……在国内大多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困于贸易壁垒的时候,有些浙商正独辟蹊径,先取道海外,再自主创新“买船出海”。
宁波中强公司多年来为欧洲电动工具大厂商贴牌生产,在欧洲市场已经摸爬滚打了七八年,“人在屋檐下”,实在是因为无奈而为之。原因就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更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只能为别人“打工”,辛辛苦苦只赚得些“加工费”,中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也就十分狭窄。“如果再不跳出巢臼,即使做到10亿美元,也不过是一个加工厂。”中强集团总裁陈诗歌曾经这样无奈地说。
在2002年的时候,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陈诗歌得知德国一家有64年历史的老厂卢茨公司,拥有被欧洲两代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但由于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而濒临倒闭,正寻找新的投资者。陈诗歌一咬牙决定收购该公司。经过艰难地谈判,终于成功地将卢茨公司收于麾下。收购卢茨公司之后,中强实业集团产品创新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因外国科研人员的加盟而拥有了其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有卢茨公司的品牌和销售网络,企业可以直销欧洲市场,也催化了自身创新能力。
现在,中强实业建立起了自己的研发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研发计划、产品系列包括款式、参数、功能等都由直接面对市场的德国研发中心制定;利用上海的人才、信息、销售优势,由上海研发中心完成产品的结构设计,也方便了客户的考察;宁波工厂的研发中心最后完成产品试制。
中强成功了,很好地说明了“先取道海外,再自主创新”的方法是可行的。
飞跃集团老总邱继宝说过,“引进技术固然重要,但往往是你还在消化第一代技术的时候,第二代技术又诞生了,跟着跨国公司的步点走,根本不能‘飞跃’。”于是,飞跃集团收购了日本一家小型缝纫机工厂,改造成研发中心,聘用德、意、日等国的缝纫机专家和科研人才,针对日美市场有的放矢地开发世界领先水平的产品。由此,机电一体化家用缝纫机大批量进入日本家庭。在温州的哈杉鞋业,一家生产销售都逐渐转向海外的民营企业,去年在意大利展开国际品牌的战略收购行动,将众多名牌纳入旗下,从而促进了产品设计创新能力,成功地绕开了欧美的贸易壁垒。
其实中国目前大部分制造业因为只做贴牌生产,脱节于消费市场,技术创新能力在逐步退化。而收购国外企业,企业的角色转变了,从原来听人指挥的打工者,变成直接受市场指挥棒指挥的一线竞争者,这样往往能激发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浙江,其实有不少企业都和中强、飞跃或哈杉一样,谋求“绕道走”,以增强创新能力。但是,在取道海外的过程中也是有问题存在的。
收购海外企业、在海外设厂,可以说是“外经”。一些浙商认为,与“外贸”和“外资”相比,“外经”所获得的支持会比较少。最显著的是缺乏金融服务支持。以中强实力集团为例,收购卢茨公司之际,对方要求并购资金在两周内到账,否则就取消资格。为此,中强实业集团不得不向在德的合作伙伴拆借资金。
而收购之后不到一年半,德国工厂的销售额就从原来的300万元增长到1500万元,但是中强实业集团反而要德国方面控制速度。因为,德国工厂运作需要流动资金,但按照国内政策,批给企业的流动资金外汇指标少且慢,根本跟不上德国工厂的步伐。外汇结算期限也让中强很“痛苦”:按规定,要获得出口退税必须在180天内结算,但如今中强“漂洋过海”,船运时间、库存时间、销售时间加起来肯定来不及。
哈杉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一般外贸资金周转期为3个月左右,而哈杉约为半年左右,因此特别需要银行支持。但是当地金融机构钟情外贸、外资,而对着力发展外经的哈杉似乎“不屑一顾”。此外,海外投资并购的法规不统一、出国手续复杂、政策资源缺乏、政府联动不够等诸多问题,也使哈杉痛苦不堪。
因此,取道海外虽然算是激发自主创新的一招,但是出于在我国还不够成熟,商人朋友还是要慎用为妙。
4.企业要发展,学习要继续
浙江商人有一个共识,学习是增强自身创造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目前,还有很多人以为赚钱只是靠运气,与学习一点关系没有,这种认识实在是肤浅至极。
无须讳言,有些成功的浙江商人创业时的学历都很低,当然多数都是因为客观条件造成的。但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非常认真努力地学习,多方实践在社会这个大学中学到的东西是书本上所没有的!在实践中学习,是浙江商人的一大特色。
好多浙江商人都是因为家境贫寒而没读多少书,但改革开放这些年,转型中的中国就是一部波澜壮阔、难以读懂的大书。流行于浙商中间的一句话就是“企业要发展,学习要继续”。有时候,与其去读那些没有太多实践意义的死书本,不如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读这部瞬息万变、奥妙无穷的“活书”,这部“活书”能让人学到更多、受益更大的东西。事实上,正是因为浙江商人或多或少地读懂了这部“活书”,他们才有机会获得或大或小的成功。
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精明的浙江人因为开始的时候知识不多,也难免会有过吃亏上当的时候。朱张金当初去俄罗斯时,只带了一个计算器,只学了10个俄语单词。后来他到欧美做生意,也感觉语言不通,做生意就像一只没头苍蝇一样,很是窝火。1999年冬天,朱张金到美国参加一个皮革展,一个加拿大商人向他推销landcows(死牛皮),50美元/张,朱张金听了心中窃喜,他想这landcows怎么跟deadcows一样便宜呢?(按朱张金的理解,死牛皮应是deadcows,而没听说过的landcows则一定是好皮),他兴冲冲地从美国乘飞机到加拿大看货,结果大失所望,那:landcows就是deadcows,而老外没有骗人,因为死牛皮就叫landcows而不叫deadcows。仅一字之差,就让朱张金白跑了一趟,费钱费时。从此,他下定决心苦学英语。如今,只有初中文化的朱张金已经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给老外介绍卡森的产品了。用他的话说:“想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晚,人活着,学习就要继续”。
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没有知识还不算可怕,凭着好学的精神和精明的头脑,还是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但是,如果既没有知识,又不好学的人,想成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现在,很多浙江商人开始拼命地学习,无论是书本知识,还是实践经验,事实证明,他们的刻苦学习、与时俱进的精神帮助他们创造了很多奇迹和辉煌。
汪立成就是这样一个爱学习、擅于学习的人。因此他的知识积累日益增多,知识结构日臻完善。从16岁到一家丝厂当临时工起步,到最高层次论坛坐而论道,汪立成的学问与他的财富在同步增长。
“把时间挤出来都用到学习上去”,这是鲁冠球总是拒绝应酬的真正原因。鲁冠球每天有5小时的学习时间,从晚上7时到12时看书看报、看电视新闻,就是外出开会也要基本做到。
浙江商人项青松,因为当年没读多少书,觉得自己确实是先天不足。现在,他每天坚持抽出2到4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学习,基本上每隔一两天就要写一篇文章。他还攻读社科院工商管理的研究生,而且考试能得第一名,论文获一等奖。不仅如此,在他的公司还有“五天工作,一天学习”的制度,公司出学费让每个员工都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像“天下无贼”里葛优说的那样:21世纪缺什么?人才!面对未来,面对你的创业热情,你准备了多少?如果现在还没准备,等到用的时候再想办法,估计是来不及了!
5.知不足而后学的浙商
每个人自身都有局限性,都有一些缺点和不足。说到经商,有的商人虽然有魄力,却少了一种审慎;有的商人理论知识不少,但实践经验不足;还有的商人在创业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文化知识,但很能意识到自身的缺陷,做到知不足而后学。这最后一种说的就是浙商。
浙商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的勇气,那种直面弱点与缺陷的勇气,那种知不足而后学的勇气。知不足而后学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通过分析别人的失败,以避免自己日后犯相同的错误。浙商在这一方面做得尤其出色。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没有学习的精神早晚会被社会所淘汰,不学习的企业和企业家是没有希望的。就民营企业来说,大部分老总文化水平较低,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非常欠缺,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运作,对企业的宏观决策水平更会造成严重影响。那么,正确的决策从哪里来?如何才能减少与避免决策失误?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分析别人的成败得失,并努力学习他人的过人之处,做到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种知不足而后学的精神可以丰富你的知识,拓展你的视野,让你站得高、看得远,大大提高决策水平;学习也可以使企业少走弯路,经得起大风大浪,不断向前,不断创新,健康发展。
浙商在学习方面总结了这样一条经验:理论结合实践,带着问题去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每个企业的内部或多或少都会存在问题与困难,如何消除阻碍企业前进的拦路虎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与能力,为自己制定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他们一般会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许多浙商在开始创业时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甚至熟视无睹,违法违规经营,结果往往给企业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这样的教训对他们来说是刻骨而铭心的,他们在经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了遵纪守法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其次,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有很多企业的老板都认为学习科学知识是技术人员的事,管理才是自己的事,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浙商们明白,虽然“外行领导内行”不乏成功的先例,但相对于科学的管理,“内行领导内行”才是最佳境界;
再次,学习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之后,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后,企业的老总如果还是一切向“钱”看,企业就不会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当中的许多企业家开始扩大自己学习知识的范围,琴棋书画、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均可涉及,一来可缓解工作压力,更多的是通过触类旁通,来感悟做人与经营之道;
最后,危机公关的学习也很重要。现在的传媒业非常发达,信息的快速传递给企业带来了优势,也给企业带来了危机,企业较之以往显得更脆弱。站在时代前沿的浙商们,从那些因一篇负面报道而毁掉的企业里,领悟到了在企业危急时刻公关的重要性,他们常常会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那些成功的危机攻关和失败的危机攻关。
知不足是学习的动力,只有知道自己的短处,才会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浙商在知道自己的不足的同时,努力分析别人的成败得失,然后学习别人的可取之处,真正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种做法也加速了他们迈向成功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