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与应酬36计
2022500000041

第41章 构建自己的人脉关系(2)

有一个人,当他要结交新朋友时,总是想方设法知道对方的生日。于是,他四处请教一些人,问他们是否认为生日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前途,并借机叫他们把生日告诉他,然后他悄悄地把他们的生日都记下来,并在日历上一一圈出,以防忘记。这些人生日的那天,他就送点小礼物或亲自去祝贺。很快,那些人就对他印象深刻,并把他当做好朋友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样的人多交往。人与人交往中会出现一些结交新朋友的好机会,多一些有益的朋友,会有机会改变你的一生。

“独木难支大厦”,朋友在关键时候帮你一把,可能会直接促成你事业的成功。所以,要时刻注意能结交朋友的好机会。结交朋友不仅要把握机遇,同时还要创造机遇。

比如,朋友请你去参加一个生日聚会、舞会或者其他活动,你不要因为自己手头事忙,一时懒得动身而拒绝。这些场合都是你结交新朋友的好机会。又如,新同事约你出去逛逛商店或者看场电影什么的,你最好也不要随便拒绝。因为这是发展关系的好机会。

如果你想和刚认识的朋友进一步发展关系,你可以请他们到你家做客,你可以花费心思寻找机会跟他多接触。人与人之间接触越多,彼此间的距离就可能越近。这跟我们平时看东西一样,看的次数越多,越容易产生好感,就像我们在广播或电视中反复听、反复看到的广告,久而久之也会在我们心目中留下印象一样。所以,交际中的一条重要规则就是:找机会多和别人接触。

一旦和别人建立初步联系之后,要设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交际往往会有两种目的:直接的无非就是想达到某项交易或有利于事情的解决,或想得到别人某些方面的指导。如果并不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者不是为了某种利益关系,只是为了和对方加深关系,增进了解,以使你们的朋友关系长期保存下来,这可以被看做是间接目的,这种间接目的可以使你的人生更丰富,更有价值。

如果能保持无事相求时也能轻松地相互联络的关系,才是最理想的状态。真正可以亲密往来的朋友,越是无事相求时越能尽情地交往。反之,遇上有事相托时,即便三言两语,彼此也能明白对方想说的话。此时,对方会尽己所能来帮助你。

多建立有用处的关系

现今是市场经济社会,人人自危,人人都有其程度不同的压力感。试想,如果你正处于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或者正处于事业发展的紧要关头,你只能“有事”才“有人”,如果把友谊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是解决不了生计问题,不利于事业发展的。

“有事”当然包含许多内容。“有事”时才“有人”是当前普遍的现象。“求人”办事也就是“有人”,为求发展、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能办事时甜言蜜语,否则也是办不成事的,如果“有事”时又“无人”,那只能说明你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处世办事的能力,缺乏维系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条件。你不通过“有事有人,无事无人”办成几件漂亮的事情,那你的“友谊”只能是虚设。

没有用处的人,你给他帮忙,只能让他空添内疚。多帮有用处的人,并不意味着不帮好朋友,两者并不矛盾。话又说回来,做人要知恩图报,别人帮了你,而你不图回报,岂非“不够朋友”吗?

按中国人的传统心态来看,社交不应该有目标,应该“以情会友,别无所求”,应该奉行一种无为哲学。谁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对象的使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利用他,就被认为“太势利”。

根据现代社会的交际观念,社交有三个基本目标。我们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我们不能把相求相助都当成“势利”来看待。为了相求相助而社交,这不是“势利”,这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社会性行为。

我们不妨设想,有这么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你会与他交朋友吗?恐怕不会。可见,人际交往还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

建立“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说明。首先,要认清目标,接着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后与之联系,建立关系。也就是说:

目的+有相同需求的人=关系

有人单靠直觉建立“关系”;有人则要努力不懈,才能拓展一点“关系”。前者往往难以预料结果如何;后者比较知晓拉拢关系的“天时地利”。

“关系”通常要花一点工夫才能取得。一家公司在两个月内即将面临大裁员或破产的打击,员工应该早有所闻,有人像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则已悄悄地打电话联络,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以免和公司“同归于尽”。你可以用全部的银行存款打赌,这些人一定比慌张失措的同事先找到工作,之后也会继续依靠“关系”,追求更卓越的职业生涯。

事实上,“关系”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线。和外界保持某种程度的“关系”,消息才会灵通。要是问他们这些“关系”是怎么来的,恐怕他们也答不上来。这种事并非是鬼鬼祟祟、见不得人的勾当,而是一般人成功的秘诀。他们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最后,练成了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得到情报的神功。

善于拓展“关系”的人,是标准的社交高手,不管是在宴会、洽谈公事或私人聚会上,总是会掌握时机。对这些“沟通大师”而言,人生就是一场历险记——会议室、酒吧、街角、餐厅,甚至在澡堂里,处处都可以“增广见闻”,因此随时竖起耳朵,收听精彩的内幕消息或蜚短流长。只要你多走动必有收获。

最会拉关系的人,不但口吐莲花、左右逢源,而且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他们就是天生的侦探或是记者,不然也应颁给他们“社会学”荣誉博士。

总而言之,人总是在心里想着身边的“关系”有无用处,看看是否能从双方的需要上做些文章,以使关系套牢。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建立和善用“人际档案”

“人到用时方恨少”,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朋友遍天下,用时没几人。如果你也经历过这种难堪,请你赶快亡羊补牢。如果没有,也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例如老李的弟弟被人诬告,老李慌乱之中问计于人,别人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事,也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建议他去找律师。老李说他过去也认识几位律师,但已经好久没有联系了,律师曾经给他的名片也早不知丢到哪里去了。他无计可施,长叹了一口气说:“嗨,人到用时方恨少呀!”

一个人的一生中会交许多朋友,这些朋友有的会成为你的至交,有的会持续交往,但有的也会中断。交朋友固然不必勉强自己和对方,但不妨采取更有弹性的做法,不投缘的也不必“拒绝往来”,而把他们通通纳入你的“朋友档案”。建立“朋友档案”可以遵循这样的步骤。

首先,把你在学校时的同学资料整理出来,并做成记录:毕业经过数年后,你的同学可能会分散在全国各地,从事各种不同的行业,有的甚至已成为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当有需要时,凭着老同学的关系,相信他们会给你某种程度的帮忙。这种老同学关系,可从大学向下延伸到中学、小学,如能加以掌握,这将是一笔相当大的资源。当然,要建立起这些同学关系,需要时常参加同学会、校友会,并随时注意他们的动态,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其次,把你周围朋友的资料建立起来,对他们的专长也应有详细的记录。比如,他们的住所、工作有变动时,也要在你的资料上修正,以防到时找不到人。而要准确掌握他们变动的情况,则有赖于你平时和他们的联系。同学和朋友的资料是最不应疏忽的,你还可以记下他们的生日,如果你不嫌麻烦,在他们生日时写上一张生日贺卡,或请他们吃个便饭,保证会使你们的关系突飞猛进。这些关系若能妥善维持,就算他们一时帮不上你的忙,也会介绍他们的朋友来助你一臂之力。

另外,有一种“朋友”也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应酬场合认识的,只交换名片,还谈不上有什么交情的“朋友”。这种“朋友”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会有,不应该把这些名片丢掉,应该在名片中尽量记下这个人的特点,以备再见面时能“一眼认出”。但重要的是,名片带回家后,要依姓氏或专长、行业分类保存下来。当然不必刻意去结交他们,但可以借故在电话里向他们请教一两个专业问题,话里自然要提一下你们碰面的场合,或你们共同的朋友,以唤起他对你的印象。有过“请教”,他对你的印象自然会深刻些。当然,这种“朋友”不可能帮你什么大忙,因为你们没有进一步的交情,但帮小忙为你解决一些小问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有人用计算机建立朋友档案,有人用笔记本,有人则用名片册,这些方法各有长处,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记住:与每个朋友都要保持一定的关系,建立一个“朋友档案”,不要“人到用时方恨少”。

那些办事顺利的人,除了他们本身优越的条件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们身边有一群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些朋友为他出谋划策,对他提出高的要求,不让他有丝毫的松懈和半点的放弃。这样的人大都有一个“朋友档案”,并且他还是一个善用“朋友档案”的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回答《纽约时报》记者提出的问题“如何保持自己的政治关系网”时说:“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在一张卡片上列出我当天联系的每一个人,注明重要细节、时间、会晤地点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信息,然后输入秘书为我建立的关系网数据库中。这些年来,朋友们给了我不少帮助。”一个当总统的人都在建立“朋友档案”,何况一般人呢?

很多时候,光建立“朋友档案”还不够,还要善于利用“朋友档案”来帮助自己。

比如,把他们的生日、兴趣爱好等内容都收集进去,这样,你就会加深对他的了解,再与他谈业务或进行生意交往时,可以找出他关心的话题,谈他最钟爱的事物。当你这样做时,不仅会受到他们的欢迎,而且也会使你的业务得以扩展。

康德利面包公司是纽约一家高级的面包公司,这家面包公司的老板康德利一直试着要把面包卖给纽约的某家饭店,一连五年,他每天都要打电话给这家饭店的老板,他也去参加那个老板的社交聚会,为了争取到这个客户,与饭店老板成交这笔生意,他还在该饭店订了个房间,以便找机会与老板谈谈。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用尽了一切办法,他都没有成功。康德利开始反省自己,他决定改变策略,便收集了这家饭店老板的个人资料,从他的喜好着手,为他建立了一个“朋友档案”。终于找出这个人最感兴趣、最热衷的东西。这个老板是一个叫做“美国旅馆协会”的旅馆人士组织的一员,由于他的热情,还被选举为副主席以及“国际旅馆协会”的秘书长。不论会议在什么地方举行,他都会出席,即使他必须跋山涉水也决不落下。给他建立一个小档案后,康德利再见到那个饭店老板的时候,就开始谈论他的组织以及他的工作。康德利得到的反应令人吃惊,那个老板跟他说了半个小时,都是有关他的组织的,语调充满热情,并且一直在笑着。在康德利离开他的办公室前,他还把他组织的一张会员证给了康德利。

在交谈过程中,康德利一点都没有提到卖面包的事,但过了几天,那家饭店的厨师长打电话给他,要他把面包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那位厨师长在见到康德利的时候,说:“我不知道你做了什么手脚,但你真的把老板说动了!”后来,康德利与这位老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说:“想想看吧!我缠了那个老板五年,就是想和他做大生意。如果我不建立他的个人小档案,不去用心找出他的兴趣所在,了解他喜欢的是什么,那么我至今也不能如愿。”

建立和善用“朋友档案”是一种深刻了解人,并与之保持有效联系的方式。掌握了这样一种方法,并善加利用,自然免去了“人到用时方恨少”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