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转机时刻(1970-1979)
2025200000001

第1章 1970年(1)

1970年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

毛泽东认为经过前一阶段的整党建党、清理阶级队伍,这时的重点应该是重建政府了,遂提出修改宪法和准备召开四届人大,并6次提到不设国家主席和他不担任国家主席之事。但林彪一意孤行,坚持要设国家主席,为此同江青集团的矛盾也日益尖锐08月31日,毛泽东写了《我的一点意见》,批判陈伯达,给林彪一伙以沉重打击。因此,可以说,九届二中全会是林彪集团由发展到覆亡的转折点。但它不甘心失败,以林立果为首的一批效忠林彪的人组成"联合舰队",开始策划武装政变阴谋。

经济发展较快,不仅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而且超过了1966年的水平。这一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5.7%。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和科技项目取得了成就。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我国在宇航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7月1日,全长1083公里的成昆铁路建成通车。这一切表明了广大干部和群众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竭力抵制和克服"文革"的严重干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贡献,也说明了搞经济建设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可是,由于"左"倾方针的影响,经济工作也出现了大的失误。在2月召开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拟定了1970年计划和"四五"计划纲要(草案)。会议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战备,促进国民经济的新飞跃"的口号,把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作为"四五"计划的重点,结果又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开始了新的经济冒进,造成我国国民经济"三个突破"的严重局面。加上从3月起下放企业、精简管理机构、合并部委、下放大批技术干部。更加剧了经济工作的混乱。

"一打三反"运动的开展

1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2月5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和《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这3个文件相继发出后,全国随即开展了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铺张浪费的群众性运动。简称"一打三反"运动。

《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认为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是:"苏修正在加紧勾结美帝,阴谋对我发动侵略战争;国内的反革命分子也乘机蠢动,遥相呼应,这是当前阶级斗争中值得注意的新动向。""这一小撮反革命分子妄图仰赖帝、修、反的武力,复辟他们失去的天堂,加紧进行破坏活动。"他们"虽是一小撮,但无恶不做,危害很大"。"对反革命的各种破坏活动,必须坚决地稳、准、狠地予以打击。"《指示》提出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方针是:(1)要放手发动群众。用战备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使群众认清,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是打击帝、修、反"别动队"的斗争,实际上也是一项重要的战备工作。号召广大群众,对反革命分子检举、揭发、清查、批判,从而把隐藏的敌人挖出来。(2)要突出重点。打击的重点是现行的反革命分子。对那些通敌叛国、阴谋暴乱、刺探军情、盗窃机密、杀人行凶、纵火放毒、反攻倒算、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抢劫国家财产、破坏社会治安的现行反革命分子,必须坚决镇压。(3)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分清敌我,区分轻重。(4)要大张旗鼓地、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动员。杀人不可过多,杀的应是极少数,关的亦不应多,管的是大多数。不论是杀、是关、是管,都要搞得很准,必须罪证确凿,判处得当;都要交给群众批判、斗争,把它斗倒斗臭。(5)要统一掌握批准权限。杀人由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批准,报中央备案。(6)要加强领导。必须首长负责,自己动手,具体指导,深入实施。严格地审查捕人和杀人的名单。该《指示》发出后,打击了极少数反革命分子和各种犯罪分子,但由于对形势估量过于严重和"左"的思想指导,也打击了大量无辜群众,造成许多冤假错案。张志新所谓"现行反革命"案(被处死)便是其中一例。

不少群众向中央办公厅信访处反映,有些单位存在着严重铺张浪费的现象。中央办公厅信访处《文化大革命信访简报》1969年第68期刊登了部分群众的来信。中共中央于1970年2月5日转发了这期简报以及广西自治区革委会关于柳州市搞非生产性建筑的调查报告,同时加了批示,即《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通知》指出:"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关系到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大事。""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发动群众,雷厉风行地开展反对铺张浪费的斗争,坚决刹住这股资产阶级歪风。"为此,《通知》重申:(1)"严禁新建、扩建和改建楼、堂、馆、所,已施工的要一律停下来","重新制定施工计划"。(2)"任何地方不许兴建高标准的城市建设工程,不许随意拆迁房屋。"(3)"一切新建、扩建企业和’五七‘干校,应当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一切非生产性建筑和生活设施必须从简,提倡延安精神。"(4)"一切机关、部队、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一律停止添置非生产性设备,必要时由内部调剂解决。确需购置的,地方经省、市、自治区革委会批准,军队经军以上党委批准。"(5)"严禁用公款请客、送礼、看戏、看电影。不要搞不必要的庆祝活动。"(6)"违反上述规定,继续铺张浪费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行政处分,十分严重的要给予刑事处分。"(7)"严格遵守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节约开支。"《通知》下发后,全国随即开展了反对铺张浪费运动,成为"一打三反"运动的组成部分。

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指示》指出,"一小撮阶级敌人不仅在政治上伺机反扑,而且在经济领域里向社会主义也发动了进攻"。"这是新形势下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必须把这场斗争看作如同打击现行反革命的斗争一样重要。""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违法犯罪事件,轻者批评教育,重者撤职、惩办,判处徒刑,直至枪毙一小撮最严重的贪污盗窃犯和投机倒把犯。"中央的指示要求:(1)各地要根据斗、批、改的发展情况,全面规划,具体部署,放手发动群众,打一场人民战争,掀起一场大检举、大揭发、大批判、大清理的高潮。(2)要自始至终以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开展革命的大批判。使广大群众擦亮眼睛,及时地识破他们,抵制他们,揭露他们。(3)要实行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和给出路的政策。(4)要通过这场斗争,认真整顿财贸队伍。为了杜绝贪污盗窃、投机倒把,中央的指示重申:(1)除了国营商业、合作商业和有证商贩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从事商业活动。(2)集市管理必须加强,一切按照规定不许上市的商品,一律不准上市。(3)除了经过当地主管部门许可以外,任何单位,一律不准到集市和农村社队自行采购物品。不准以协作为名,以物易物。不准走"后门"。(4)一切地下工厂、地下商店、地下包工队、地下运输队、地下俱乐部,必须坚决取缔。(5)"一切单位的经营管理和群众监督必须加强,建立与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财经纪律,堵塞漏洞。"反对贪污盗窃,打击投机倒把活动,是必要的、正确的,惩治了一些贪污盗窃犯罪分子,是应该的。问题在于政策界限不十分清楚,有些地方把一些正当的贩运和商业活动也当作投机倒把加以打击,在反贪污盗窃中,不注意政策,搞逼供信,也造成了一些冤案。

全国计划会议拟定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国家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的编制从1970年2月开始着手进行。由于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十分艰难。

我国国民经济在1967年、1968年连续两年出现倒退的趋势,1969年逐渐恢复秩序,1970年开始发展。1970年2月15日~3月21日,国务院主持召开全国计划会议。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1970年国民经济计划和拟定《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当时,由于对形势作了不切实际的分析,认为新的世界大战随时有可能爆发,把对付国外敌人的突然袭击和大规模入侵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由于有了1969年的经济回升,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左"倾思想再度抬头。这次会议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战备,促进国民经济的新飞跃"的口号,强调要"集中力量建设三线战略后方"。这些思想和情绪,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中。

第四个五年计划规定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5%,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合计1200亿元一1300亿元。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83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农业总产值830亿元;粮食达到3000亿公斤一3250亿公斤,棉花6500万担~7000万担;钢3500万吨一4000万吨,生产能力达到4000万吨以上;原煤4亿吨~4.3亿吨;原油7000万吨~10000万吨;发电量2000亿度一2200亿度;铁路货运量9亿吨~10亿吨。计划纲要(草案)的主要内容是:(1)高速度发展钢铁工业。布局、品种和数量同时并举,大办钢铁。到1975年,东北、华北、华东、中原和西南经济协作区钢的生产能力都将达到600万吨以上;各省、自治区都要有一批中、小钢铁企业,一些地、县也要建立起自己的小矿山、小铁矿、小钢厂,形成大中小结合,星罗棋布的钢铁工业布局。(2)集中力量建成内地战略后方。到1975年,将内地建成一个部门比较齐全、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强大战略后方。内地工业建设在布局上,大分散、小集中,不搞大城市;工厂布点"靠山、分散、隐蔽",特殊、重要工厂的关键设备或车间,有的"进洞"。打人民战争,建成一部分,投产一部分。实行土洋并举,设备能新则新,有旧用旧,土法上马,因陋就简。(3)将全国划分为西南、西北、中原、华南、华东、华北、东北、山东、闽赣、新疆10个经济协作区,在每个协作区内逐步建立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各自为战、大力协同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其中,山东、闽赣、新疆要建成"小而全"的经济体系;特别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冶金、国防、机械、燃料、动力、化学等工业部门,同时建设比较强大的农业、轻工业和比较发达的交通运输业。(4)农业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粮食不足的省、自治区要尽快做到粮食、油料自给有余,扭转"南粮北调"的状况。到1975年,按农业人口平均每人达到一亩高产稳产农田,耕作机械化程度达到40%~50%。(5)大力发展地方"五小"工业。各省、市、自治区都要建立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等,形成为农业服务的地方工业体系。力争在一两年内,把每个县的农机修造厂都建立起来;三五年内做到每个公社和有条件的大队都有修配站。(6)加速发展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工业,积极改变燃料构成。到1975年,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工业在我国燃料动力结构中的比重,由1969年的17%提高到31%~38%,煤炭的比重由83%降低到69%~62%。要在江南地区多搞小煤矿,扭转"北煤南运"状况,力争到1972年江南各省、自治区实现煤炭自给。(7)大家动手办机械工业,各行各业都要自己武装自己;大多数省、市、自治区要逐步做到能够成套地提供单机、机组和车间、工厂所需要的设备;机械工业要把国防、军工和内地建设所需设备的生产放在首位。(8)除了少数轻工产品由于受资源条件限制,需要由国家统一调配外,一般轻工业产品都要根据各自的条件,尽可能做到省、自治区自给。

8月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中央将作了部分修改的《纲要(草案)》作为参考文件在会议上印发。1971年3月,中央将此《纲要(草案)》中主要指标作为1971年计划的附件下发。由于当时国家正处在"文化大革命"之中,加之计划本身也存在问题,所以第四个五年计划始终未能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计划下发。

第四个五年计划依然存在着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的弊病,片面强调多积累,过分突出建设重工业,一味追求生产上的高指标,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严重脱离了当时的实际。对此,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后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采取了积极措施加以控制,调整了"四五"计划纲要。由于原订计划指标过高,难以实现,1973年进行调整,提出《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修正草案)》,对奋斗目标有所降低,控制基建规模,加强劳动工资管理,减少粮油购销差额。这些努力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有了好转。但由于"文化大革命"仍在进行,江青一伙不断干扰破坏,全局性的"左"倾错误无法彻底纠正,经济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1975年,按《纲要(修正草案)》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04.5%,工业总产值完成100.6%,一些主要产品的产量,如棉花、棉纱、钢及铁路货运量等均未完成计划。

关于设国家主席之争

九大之后,鉴于党的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基本恢复,毛泽东进一步考虑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问题。1970年3月8日,他在武汉让汪东兴回京向政治局传达他关于准备召开四届人大,修改宪法,以及改变国家体制,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3月9日,中央政治局开会,赞成毛泽东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同时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开始修改宪法的准备工作。16日,政治局就修改宪法的一些原则问题,向毛泽东写了请示报告。毛泽东批阅了这个报告。3月17日至20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问题。到会的人中有两种意见:一部分提出还是要设主席,并请毛泽东继续担任此职。多数人赞成毛泽东事先提出的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双方争论得很激烈。

林彪、叶群赞成设国家主席。3月9日,叶群给黄永胜、吴法宪打电话,告诉他们"林副主席赞成设国家主席"。林彪还亲自给毛泽东打电话,要"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4月11日,林彪正式向政治局提出要毛泽东兼任国家主席,认为"这样做,对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人民心理状态适合。否则,不符合人民的心理状态"。林彪还表示自己不适应担任副主席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