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最后一年。由于"四人帮"及"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危害,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危机进一步加深。随着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的相继病逝,"四人帮"加快了其篡党夺权的步伐。
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满怀悲痛,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但"四人帮"却倒行逆施,竭力阻挠反对群众的悼念活动。并肆意诬蔑、攻击周恩来及邓小平等人。他们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从而引发了伟大的"四五运动"。在"左"倾思想影响及。四人帮。的控制之下,中共中央政治局错误地将此次运动定性为"反革命性质的反扑"。对群众进行了殴打、逮捕,并随之解除了邓小平的一切职务。但"四五运动"实质上是一场人民群众声讨"四人帮",拥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的政治运动。它为粉碎江膏反革命集团奠定了伟大的群众基础。
"天安门事件"之后,邓小平被诬为"总后台"而受到大规模公开批判……四人帮"企图以此为借口,进一步扫清墓党夺权的障碍。
9日。毛泽东病逝。江膏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活动愈加猖撅。在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于10月6日~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在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结束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7月28日,唐山一丰南大地震发生。地震强度达7.8度,并波及到天津市、北京市。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有力支援下,唐山的抗震救灾及重建家园工作均取得了重曼成就。
教育革命大辩论
8月13日和10月13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和党委其他3人两次联名给毛泽东写信,反映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迟群和副书记谢静宜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及群众关系上的严重问题;揭露了他们狼狈为奸,争权夺利,专横跋扈,在清华大学搞***统治的罪行。特别是揭发了迟群在党的十大和四届人大后,因为没有当上中央委员和部长,对毛主席和周总理极端不满,公开攻击党中央和中共领导同志,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等事实。这两封信都由邓小平转交给毛泽东。这本是党内生活的正常现象,完全符合党章规定。但是,由于江青一伙的诬告,毛泽东严厉批评了刘冰等人,并在信上作了这样的批示:"清华大学刘冰等人来信告迟群和小谢。我看信的动机不纯,想打倒迟群和小谢。他们信中的矛头是对着我的。"他还认为邓小平转交刘冰等人的信,就是偏袒、支持他们。毛泽东还说:"清华大学所涉及的问题不是孤立的,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
3日,清华大学党委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由北京市委负责人传达毛泽东对刘冰等人两封信的批示,围攻刘冰等人。以传达这个批示为起点,开始了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在清华大学开展了所谓教育革命大辩论。11月8日,分管教育工作的副总理张春桥责令教育部长周荣鑫作检查。11月12日,清华大学党委召开扩大会议,18日又召开了一次全校大会,鼓动全校师生揭发批判刘冰等人,并批判当时的教育部长周荣鑫。恶毒攻击他们要"否定教育革命",翻"‘文化大革命’的案",实际把矛头指向了邓小平。会后,清华大学校园内贴满了大字报,北京大学也相继贴出许多大字报,公开点名批评刘冰、周荣鑫等人。随后,北京和一些省、市专门组织干部群众到清华、北大去看大字报,两校的大字报由此迅速在各地不少学校传抄。于是,"教育革命大辩论"在全国其他学校也相继开展起来。
下旬,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有130多名党政军机关负责人参加的打招呼会议,宣读了经过毛泽东审阅批准的《打招呼会议的讲话要点》(以下简称《讲话要点》),《讲话要点》转达了毛泽东关于刘冰信件的上述批示,并且说:"中央认为,毛主席的指示非常重要。清华大学出现的问题绝不是孤立的,是当前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这是一股右倾翻案风。"《讲话要点》中还说:"有些人总是对这次‘文化大革命’不满意,总是要算‘文化大革命’的帐,总是要翻案。对此开展辩论是完全必要的。"《讲话要点》还说:"清华大学的这场大辩论必然影响全国。"随后,《讲话要点>以中共中央文件印发到各地,一场"反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和"教育革命大辩论"就推向全国各地,这使持续了9个多月的全面整顿工作为之中断。
4日,《人民日报》转载《红旗》杂志第12期刊登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文章《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把"教育革命大辩论"推向高潮。文章说:"在大好形势下,必须看到教育领域里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仍然是尖锐、复杂的。最近教育界有一种奇谈怪论,说什么文化大革命以来,教育革命这也不行,那也不是,教育革命的方向‘总没有解决好’,因而‘就是要扭’。这就是要把教育革命的方向‘扭’回去。"文章强凋:"必须抓住问题的实质,批判否定教育革命的错误思想,分清路线上的大是大非,继续巩固和发展教育革命的成果,加强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领域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这是第一篇有影响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文章。
14日,中共中央转发《清华大学关于教育革命大辩论的情况报告》。《报告》说:"今年七、八、九三个月,社会上政治谣言四起,攻击和分裂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翻文化大革命的案,算文化大革命的帐。"这是一股"右倾翻案风",这场斗争"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和发展"。因此,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教育革命大辩论,对教育部长周荣鑫等人进行追查和批判。中共中央在批示中认为此《报告》很好,提供了在党委领导下开展教育革命大辩论的经验。并决定将《报告》一直下发到大中小学的党支部,在整个教育界开展"教育革命大辩论"。
1月1日,"四人帮"推出故事片《决裂》。同日《人民日报》发表《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赞歌》,宣称这是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旧教育制度宣战"。1月5日,《人民日报》在通栏标题《加强党的领导,开展教育战线的大辩论》下,转载《红旗》杂志刊登的辽宁朝阳农学院党委会文章《大是大非问题一定要辨清楚》,把对朝阳农学院经验持有异议的观点,说成是"翻案"、"复辟"的奇谈怪论。2月14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朝阳农学院党委会文章《在批判旧世界中建设新世界——我们在哪些重大问题上坚决同17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对着干?》,此文章把"文化大革命"前的学校诬之为"旧学校",并提出在10个方面与之对着干。特别是在周恩来逝世后,在全国人民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时,1月14日,即举行周恩来追悼会的前一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的报道《大辩论带来大变化——清华大学教育革命和各项工作出现新面貌》,竟然说现在人民最关心的是清华大学的那场"教育革命大辩论"。1月15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梁效的《教育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2月1日出版的《红旗》杂志发表了辽宁大学的《不许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翻案》等文章,进一步批判邓小平。这就使一大批坚持正确教育路线的领导人都受到追查和批判,教育部长周荣鑫于1976年4月12日被"四人帮"迫害致死就是一个典型事例。1976年2月,迟群按照张春桥的指使,伙同"四人帮"安插在教育部的党羽,成立了"教育部临时领导小组",完全剥夺了教育部长周荣鑫的职权。接着在周荣鑫病重的情况下,强迫他每天到教育部接受批判。4月12日,周荣鑫昏倒在批斗会上,又被无理拖延没有及时送往医院,在医院里又没有得到及时抢救和正确治疗,以致当夜含恨去世。
总之,"教育革命大辩论"带来了教育界的极大混乱。
全国人民沉痛哀悼周恩来
1月8日9时57分,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周恩来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他在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文化大革命"之初,当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后讨论作为"文化大革命"行动纲领的《十六条》时,周恩来坚持删掉了原稿中"黑帮"、"黑线"的一类错误提法,并加入了一些限定性的政策规定;对于因夺权运动而可能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后果问题,周恩来也煞费苦心,作出种种限制,尽可能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批林批孑L"运动中,周恩来又为防止出现"文化大革命"初期那种天下大乱的局面付出了艰苦努力,从而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可能地做到了稳定局势、消除动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场历史性灾难所造成的损失。
"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恩来成为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的最大障碍。他们借"批林批孔"之机,把攻击矛头直接指向周恩来,并想方设法排挤、诬陷、打击他。影射他是"现代大儒"、"宰相"、"周公",并诬称他是所谓"风庆轮"事件的总后台。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依然抱病坚持工作,并以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同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不懈的周旋与斗争,挫败了他们多次篡党夺权的阴谋。1974年国庆节后,就四届人大会议筹备工作中国家机构人事安排问题,周恩来又针对江青等人的"组阁"阴谋,有理、有节地同他们做了斗争,最终得到毛泽东的支持,促成了邓小平的复出,同时给"四人帮"以沉重的打击。
在"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极其混乱的局面下,周恩来还竭尽全力,关心、保护了大批老一辈革命家、老干部和各方面的专业人才。1966年12月,他坚决反对江青、戚本禹等抓走、批斗彭真、刘仁、万里等人,并安排北京卫戍区保护他们;1967年2月。他严厉批评了某些造反派组织擅自让党委靠边站的过激行为;1971年,在协助毛泽东粉碎了林彪的反革命政变阴谋后,周恩来又紧密配合毛泽东,抓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把一大批下放劳动或"靠边站"的各级党政军负责干部重新安置到领导岗位,并鼓励各级领导干部抓生产、抓业务,在他的关心、指导下,一批专家、学者、教授也得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在外交工作方面,周恩来运用高超的外交艺术,协助毛泽东解决了多次由于"左"倾错误所造成的外交纠纷,开始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开创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这样,他以卓越的历史贡献和伟大的人格,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同时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在"四人帮"活动日益猖獗的情况下,他的逝世,引起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
8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政协全国委员会发出讣告,向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通告了周恩来总理逝世的噩耗;同日,由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邓小平、朱德等107人组成的周恩来治丧委员会成立。
10日至11日,朱德、王洪文、叶剑英、邓小平、宋庆龄和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爱国民主人士代表及首都群众代表1万多人,前往北京医院向周恩来遗体告别。许多人悲恸欲绝,痛哭不止。11日下午4时45分,周恩来的遗体在王洪文、汪东兴、邓颖超和治丧委员会工作人员及周恩来生前好友护送下,由灵车运往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首都百万群众闻讯扶老携幼、冒着严寒,从四面八方纷纷涌向街头,自动伫立在从北京医院通往八宝山的十里长街两侧,为灵车送行,向周恩来总理告别。灵车所至,人们难抑悲痛,在寒风中失声哭泣,出现了古今中外罕见的十里长街、万人同哭的悲壮送殡场面。
12日至14日,首都各界群众4万多人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前往劳动人民文化官参加吊唁仪式。吊唁大厅正中悬挂着周恩来的遗像,安放着周恩来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周围摆满了鲜花和常青松柏。正门上方悬挂着"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永垂不朽!"的巨大横幅。中共中央委员会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群众团体、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国防科委、各军兵种、军事院校、各大军区、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等各界都敬献了花圈。
周恩来的逝世同样引起世界人民的哀悼。130多个国家的政党、政府和许多国际组织打来唁电,部分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人民群众前往中国大使馆或办事处吊唁;正在北京访问和常驻北京的外国朋友2000多人,以及各国驻中国的外交使节和外交官员、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驻北京办事处代表、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代表等,也纷纷前往劳动人民文化宫吊唁。1月12日,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会议上,安理会各成员国代表起立默哀一分钟,为周恩来的逝世表示哀悼。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各成员国代表和联合国秘书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在会议上说:"周恩来总理在发展自己国家的事业中和在中国同国际社会的关系中都起了历史性的作用。他是一位卓越的和受到人民爱戴的领导人。"
14日,新华社香港分社在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举行隆重的吊唁仪式。香港、澳门各界爱国同胞、台湾省同胞、海外华侨约2万人前往吊唁。香港英国总督的代表唐纳德、澳门葡萄牙总督的代表申伟达和其他官员,也前往吊唁。
15日下午3时,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群众代表5000多人参加的周恩来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一天,全国下半旗致哀,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追悼会由邓小平致悼词,他说:"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为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争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光辉战斗的一生,是坚持继续革命的一生。他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