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这个时候忽然走进图书馆里那一排书架前面。(是教授就一定要“老”吗是教授一定要有“花白”的头发吗)教授看都不看她和他。可是他还是赶紧用大衣的下摆遮住自己的两腿和她的左手。教授找不到要找的书,匆匆走了。她伏在他的耳边低声说:
“累不累”
“……”
“我们靠的可不是床头,是书架。”
“……”
“我的发髻并没有散开来。我的一大绺金色的头发并没有跌到胸口上。你并没有赤了上身。你也没有把头伏在我胸前。你更不必把脸埋进我的浓发里。最要紧的是:这里没有熊熊的火盆。不是吗”
“……”
“我们没有骗自己进到文学、文字里去亲热。”
七
世上有多少游廊多少花园多少音乐多少月亮多少群山多少油灯多少花香多少火盆
那时节正是雪的祭日,草的生日。
草和雪的故事
周德东
开始的时候,小凯只是一个声音,很宁静,很规则,很潮润。她读过我的文章,知道我是一个善良的乡下人,便给我写信,一封封连载她那份柔婉而绵长的心情。因此我知道远方具体有一个模糊的女孩,她的生命很散漫,喜欢临风。她曾经爱上了一个风一样清爽的男孩,那一段时间,她成了一只风筝,并且断了线。在一个多事的雨季,风洒脱地吹走了,她坠落下来,哭了一春一夏一秋一冬,从此生命没了根据。
一次,小凯给我寄来了一张她的画。一只可爱的小老鼠被一只气球牵着飞腾起来,笨拙地亲吻高处的一只小猫。一对天敌,化干戈为玉帛,和睦亲密……这便是小凯对这个尘世温馨的幻想。
不久,小凯和上司请了假,背着一只牛仔包,走过八百里路云和月,走进了我乡下的蜗舍。数数所有,我只有一把褪色的六弦琴和一台破旧的老黑白电视机了。而小凯出生于优越的干部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天生一张娇好的脸蛋,可是她没有一丝讨厌的贵族气和一毫庸俗的繁华味,她踏实地坐在了我的对面,黯淡如远星,宁静如湖水。
浓艳的馨香的喧哗的肥红铺天盖地,而小凯只是一抹朴素的清淡的静谧的瘦绿,显然极其娇贵。
万丛红中一点绿,是平凡和超凡两个极端相交织的一种矛盾的美。世界在突飞猛进。每个人都在外表和性格上浓妆艳抹,精雕细刻,争先恐后地试图出众。而小凯则站得远远的,以一种静止的生命姿态,以逸待劳,独成特色。
实际上,小凯绝不是刻意投机。四分之一世纪前,一个混合着汉满两族血统的小生命叩响了沉重的人世之门。那时节正是雪的祭日,草的生日。于是,无论身边怎样花团锦簇五彩斑斓,小凯永远都是绿色的。
和欢畅的红色相比,绿色便透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来了。小凯落草那天,她母亲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宗教味道的负罪感:这个世界充满苦难,那么为什么要制造这样一条弱小的生命而让她来经历一番呢?于是,小凯的生命孤独如岛,周遭的泪水一望无际。
“我家附近有一座庵,他离去后,我一心想削发为尼。”
“难道爱情是你生命的全部吗?”
“我知道自己很狭隘。我宽广不起来。”
——情感是小凯的绿汁,生命是小凯的柴质。她是一茎草,一茎快要绝迹了的草。
“你应该忘记那些缠绵的东西,做一点另外的事——比如事业。”
“我很弱,我自知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并且,我总以为事业是一种虚伪的东西。我只想做一株草木,回归自然,享受阳光和风。因了众多,没有人会来询问我关注我纠缠我……那将是最好的。”小凯的声音丝毫不哗众取宠,平静而悠远。
我说:“……你的这种没有个性也许正是一种更深刻的个性。”
“别总是说我,我只想聆听你。”
小凯很少介入,她永远只是观众。台上的角色要化妆,要按规定的编排说话行动,太累,况且演的不是一出戏而是一生戏!
“小凯,你是我见过的惟一一个心灵不包含嫉妒、虚荣和仇恨的女孩。好了,我说我。我曾经流浪,找出路找尊严,连连受挫,又回来了。我心如雪。生我的时节,是草的祭日,雪的生日。”
小凯离去的前一天,我俩去了野外,看夕阳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它触着地平线的一刹那,蓦地跳了一下,亮了一下,然后才缓缓地沉下去。风,温柔得只能撩动一根发丝的风,轻轻地吹拂着我俩。有小号的声音,圆的,风传而至。小凯酡红,凝望夕阳,端坐如雕,让人感到某种永久。
那晚,小凯和我同居我的土炕上。无星无月,小凯和我同坐在黑暗里,谁也没有说话。
我看不清她的眼睛,但我知道那是一双将一生充满深情和忧伤的眼睛,那是一双可以为爱情而死的眼睛,那是一双美丽的眼睛。
就在那一刻,有一个声音隐约响起:她就是你的妻子。我怔忡了片刻,立即仰头回道:神呵,我会报答你的!
我向来不赞同用花象征爱情。花是繁闹的,暂短的。只有连天的萋萋绿草,才象征着真正的爱情,油盐酱醋缝补洗涮朝朝暮暮寂寞相守……
“小凯,我和你白头。”
“东哥,什么也别说。”
于是我俩手拉着手,什么也不再说。暗红的晨曦透进了小窗,我俩依旧那样静默地相对而坐。贴在六弦琴上的鼠和猫显现出来。我和小凯不约而同地望了一眼,然后相互默契地笑了。
……顺序的季节本不允许草和雪相遇,然而我俩还是固执地走到了一起。她不怕为我凋零,我不怕为她融化。
绿草扶雪花,这将是多么愤世嫉俗的一幅爱情画呵。
尽管人生风云变幻,有太多的磨难,但我还是穿越晨雾,寻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并一直这样走着,我想,这与多年前那一次邂逅有关。
有一种缘
蓝轲
有一种缘,让人一辈子魂牵梦绕,说不清道不白,而那份美丽、忧伤的感觉,照亮着我的人生之路。
那一年,独行异乡,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傍晚,我搭错车,来到一个陌生小站。这个冷落的偏僻之地,没有丝毫生气,仿佛有一种中世纪的压抑,我心里戚戚然。
湿漉漉的站台上,落满了枯黄的树叶,微风吹来一股刺鼻的腐败之气,直让人头疼。我茫然若失,悔不该贸然搭错车。正自我谴责之际,我看见一位少女,肩挎竹篮,步履婀娜,向我走来。
其实,黄昏的这个时刻,这里只有我和她。
那是一张朴实、纯真的脸庞,黑黑的头发因雨水而显得凌乱,但富有一种原始的美。一双水汪汪的眸子,又大又亮,闪烁着善良、天真的光芒。肩下的篮子里是一簇簇鲜花,晶莹透彻的露珠清晰可见,阵阵花香迎面袭来,直入人的心扉。
她是一个卖花的姑娘。
我有些奇怪了,卖花是现代城市里的有闲阶层玩弄高雅的一种作派,在这偏僻的地方,有谁赏识这些花呢谁肯买这些花呢
卖花姑娘睁着一对丹凤眼,摘下一朵花,塞到我的手里。说有这花人就不会孤独。真看不出,她一个山村少女,说出的话文绉绉的。
后来我才知道,车站的前方将进入一段沙漠之地,那里尽是戈壁荒滩,没有半点绿色,也没有生命,人若置身其中,便会感到空落、寂寞,人脆弱的本性就会受到冲击。
我紧紧地攥着这一枝花,聆听着窗外的雨声,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当我登上次日的列车,我又一次看到了那个卖花的姑娘,她满脸汗水,笑容可掬地给旅人送上花束,像一位花仙子,给旅途劳累的人带来美好的希望,她瞅见我在窗口专注地望着她,她莞尔一笑,似乎在告诉我,她在做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她向我跑来,递给我一束花,说咱俩有缘,但消失在人群中。
进入沙漠,无边的荒凉一望无尽,四周古铜色的色彩单调、冷清,而阵阵黄风敲打着戈壁,敲打着车窗,让人心里有一种难以言状的失落感、压抑感,但好在大家桌上的花,将整个车厢装扮得五彩缤纷,浓浓的花香使人忘却旅途的劳顿,减缓进入沙漠腹地那份精神上的刺激,生命中荒芜感被一簇簇鲜花的情调冲淡、代替,继而,置身其中,倍感生命之伟大,未来之美好,幸福。
车出沙漠,进入平缓的丘陵地带,窗外的景色美极了,与沙漠形成了强烈对比,我依然舍不得扔掉那束花,真真切切地感到了这小小一束花的意义,也理解了那个可爱的卖花少女,她那一颗爱心感人至深,于是,我择出一枝红花,将其认真地收藏起来。
那其实是一枝普通的山花。它鲜艳、纯朴、幽香,使这次旅行更富有意义,直到多年以后,我还常常拿出这枝花,回忆起那个无名的小站,回忆起那个冷清的雨天,那次旅行更回忆起那个美丽的卖花女孩。
我一直相信,这枝花给我带来了好运。尽管人生风云变幻,有太多的磨难,但我还是穿越晨雾,寻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并一直这样走着,我想,这与多年前那一次邂逅有关。
因为这是一种缘。
这种缘与我的生命几乎融为一体,多少个难言的时节,多少个阴湿的夜晚,我都会坐在岑寂的黑暗之中,回想苍茫的人生,深入地体味这种缘分,这个时刻,我就会在一阵花香之中入眠,并流下欣慰的泪水。
有一种缘,让人怀想一生,维系一世。
当我们醒来,走进现实的阳光里,我们会发觉自己的故事原来也这般亮丽迷人,它不仅打动自己,也一样打动别人。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
祝勇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是因为我们常常觉得自己的故事太平淡,没有什么精彩可言。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眼睛长在自己的身上,所以总是看不到自己在人生旅途上的姿影。穿过茫茫天涯路,别人背后拖着的一长串幸福抑或苦难的故事,却是那么恒久地令我们感动。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书。每当洁白的书页在我的眼前舒展,我就幻想自己变成一个插着翅膀儿的小精灵,可以随意地钻进书中任何一个人物的身体里去,融进他(她)的灵魂与意识里,主宰他(她)的言行。这样,我就可以随便地转换角色,想变成谁就变成谁;这样我就可以驰进任何一个既定的轨迹,开始一段段美丽的行程了。在那一刻里,我可以是风尘仆仆的仲尼,也可以是一苇渡江的达摩;我可以走进已经斑驳的宋版《史记》,体会霸王破釜沉舟横戟马上的雄武;可以踯躅于太虚幻境,与红粉众钗同其歌哭;可以于猎猎东风中,登上东吴周公瑾的船头笑看强虏灰飞烟灭;也可以代替李白匆促的步履,登楼望月,慷慨悲歌。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有时是不能否认自己羡慕的目光的。掩卷的时候,我会想:如果我真的是他,该有多好啊。
甚至悲剧,甚至坎坷,对我都有一种感召力。宁肯化身于纸页之中,踏上主人公的那条荆棘之途,也不要闷在房子里庸度日月。小的时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很羡慕保尔·柯察金,羡慕他有那样一个可以使他成材成名的环境与经历。后来读张海迪的故事,只恨自己长着一双健全的腿,不然,也一定会像她一样有所成就的。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最初怀着些许少年的狂妄与浅薄。
当我羡慕着张海迪的时候,我的班上正巧有一名腿残的女生。她写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文章。过年的时候,班里同学每人都会收到一份手工制作的贺年卡,后来才知道是她偷偷送的。她写文章,登台演讲。在我的心里,她就是一个成功者。我不知道她的身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她的腿为什么会成这样,但有时候却很想变成她,经历一番不平凡的人生。多少年以后,我把当初的想法讲给她听,她竟然笑了起来。她说,无独有偶,那时候,每天妈妈背着她到学校,她想,如果有一天能变成其他女孩子中的任何一个,能唱着歌儿,一路蹦跳着上学,该有多好啊。每次课间休息,或者上体育课的时候,教室里空空如野,只有她一个人安安静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打发寂寥的时光,她多么想让灵魂飞出自己的躯壳,钻进别人的故事里,感受一份截然不同的人生啊!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我们可以关注到更加丰富的人生,就像我们坐在火车飞驰的窗口,领略这世界的全景。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我们可以体味到许多在自己的日子里体味不到的情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可以平衡我们心中的缺憾,给自己的心灵一个小小的安慰。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这样神奇的想法是那么的可爱,这样浪漫的幻想也许只能出现在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时光。后来,在人生的海洋里载浮载沉,经历了一些生活,才知道日子原是不偏不倚地平分给我们每人一份,如同写作课上老师分给每人一份宽边稿纸一样。最初,在一切还没有开始以前,都是一样的,至于以后会呈现出怎样一篇动人的故事,就看你如何一笔一笔地写下去了。也直到那时,才知道自己同样也可以写出令别人艳羡的美妙故事来。
只要自己在时间里沉静下来,细细回味走过的日子,那些动人的细节,就会随案上那盏茶香,幽幽地浮上来。自己的初恋,自己的悸动,自己的坎坷,都不会与别人相同,因而带有一种奇异的色彩。比如恋人的那一次远行。那时还付不起长途电话费的我,只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里拨通她的电话,听电话铃声响过三遍,就将电话放下。从那“铃——铃——铃”的三声里,她会听出我的爱意。而“我爱你”三个字,由电波替我说出,不是更有韵味吗
少年时代是常常沉浸在别人的故事里的季节。而走进青年时代的我们,更执著于描画好自己的故事。我们在梦里还会常常驰进别人生命的疆域,在里面留连忘返。但是当我们醒来,走进现实的阳光里,我们会发觉自己的故事原来也这般亮丽迷人,它不仅打动自己,也一样打动别人。我们不是同样可以欢迎别人来旅行吗
正在谈情说爱的男女青年们,愿你们用心所爱之时也要用心所思。
感情这东西
邓刚
我在公安局挂职,经常遇到一些奇特的不能算作案件的案件。一天清晨,一个披头散发痛哭流涕的老太太撞进派出所,嘶哑地哭喊着要公安人员去捉拿杀害她女儿的凶手。大家立时紧张并振作,以为发生了一桩凶杀案。谁知一了解,原来老太太的女儿正和一男青年热恋,因一点小纠纷,男青年提出分手,老太太的女儿一时想不开,竟服毒自杀了。过了一段时间,那男青年竟也仓惶逃进派出所,向公安人员求救。原来那个自杀的老太太的女儿全家还有亲戚,连日追逼他讨还血债。死者的父亲怒气冲冲地手执棍棒在男青年单位门口堵截,高喊着要与杀人犯对命;死者的哥哥带一群人杀上男青年的家,把家具家电砸得四裂八碎,男青年的老母亲吓得心脏病发作,拉到医院抢救。还有些亲友白天黑夜地寻找男青年,发誓要“捅死他”,给死者报仇。男青年为此惶惶不可终日,不敢上班不敢走路甚至不敢闭眼睡觉!他所在单位是外资企业,外国老板对中国的事半通不通的,听说他招聘的雇员是“杀人凶手”,不禁惊恐万分,“no!no!”地叫唤着把男青年辞退,以免影响公司声誉。男青年丢了饭碗,又不敢回家,连去医院看一眼病危的母亲都心惊胆战怕被人打死。更可怕的是,几乎没人同情他,就连他亲密的朋友听说他使一个女孩自杀,也不原谅他。一个20多岁的女儿平白无故地死了,做父母做哥哥做亲友的怎能不伤心不愤怒,你怎样倒霉都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