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贞很快就见到了缪大亨,两人生死离别,再想想现在的悲惨人生,好一阵抱头痛哭。
缪大亨惊疑不定地望着缪贞,急声问道:“叔叔,你怎么来了?家里……怎么样?”
缪贞哀声叹气,眼泪哗哗的:“大亨,横涧山已经落入朱元璋手中,我们现在哪里还有家啊?算了,认命吧。”
缪大亨和朱元璋仇深似海,坚决摇头道:“不行,我和朱元璋势不两立,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非和他拼个你死我活不可!”
缪贞抹了把眼泪,愁眉苦脸道:“大亨,你说你图个什么?从起兵至今,短短几个月,家产都败得一干二净,如今穷得叮当响。和朱元璋他们,又有什么区别?”
缪大亨愣了愣,呆住了!
想当初自己家财万贯,良田千顷,地主生活过得是何等滋润?
自从响应元朝号召,自费组建地主武装,围剿濠州五大巨头,短短几个月,怎么就混成这个地步了呢?
缪贞老泪纵横,义愤填膺道:“大亨,家里仅存的几十两碎银子,女眷的十几件金银首饰,都让黄观少爷中饱私囊。咱们缪家已经家徒四壁,一无所有,你再这样闹下去,就得家破人亡了,怎么……怎么去见缪家的列祖列宗啊?”
缪大亨大惊,急忙问道:“叔叔,黄观少爷是谁?”
想起黄观拐骗小女孩的嘴脸,还有刚才他提到缪家掌上明珠时,脸上那种无限的憧憬和向往,缪贞就觉得心惊肉跳,现在还有点心有余悸。
缪贞狠狠往地上吐了口吐沫,恨恨咬牙道:“此人是朱元璋养子,就是一个连八岁小女孩都放过的狗东西,猪狗不如的混帐!”
缪大亨不是一方枭雄,却绝对是一个好父亲。
一听黄观那狗东西,要对自己八岁的宝贝小女儿下毒手,缪大亨马上就崩溃了!
不得不说,黄观这一手玩得太绝了,一招毙命,直接击中缪大亨的要害。
摧枯拉朽般击垮了这土财主的心理防线!
彻底摧毁了缪大亨心里的抵抗意志!
黄观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拐骗个小女孩而已,对缪大亨这土财主,竟然造成如此巨大的杀伤力!
缪大亨屈服了,颓然坐在了地上,哀叹道:“罢了,罢了,成王败寇。要杀要刮,随便他朱元璋。”
缪贞也不知此举是福是祸,苦笑道:“如今这个世道,走一步算一步吧。”
缪大亨无条件投降了,放下了兵器,带着人马走下山,接受朱元璋整编。
朱元璋惊异地看着身旁的黄观,仿佛不认识自己这个养子似的,上上下下,仔仔细细,从头到脚瞧了又瞧。
这败家玩意儿,越来越让人看不透了,派缪贞去劝降缪大亨,竟然又成功了!
黄观的那群叔叔伯伯,却丝毫没有感到意外。
因为他们对黄世侄的神奇本事……已经习惯了!
朱元璋以德服人,表现出一个领导者的大人大量,没有为难缪大亨,也没有拿下他的右路元帅头衔,反而让徐达等人一起协助他加强老兵训练。
缪大亨已经心服口服,此后一直在朱元璋军中效力。
据明史记载,大亨多次立功,提升为元帅,还亲自领兵帮老朱同志打下了扬州。
有缪大亨压阵,相信以总教官徐达的能力,很快就能治得横涧山一帮刺头服服帖帖。
不出两月,就能完成部队指挥权的安全过渡,实现新旧权力的完整交接。
黄观那帮叔叔伯伯,欢欣鼓舞,简直恨不得宰两头猪,庆祝此次偷袭横涧山取得圆满成功!
黄世侄提出的偷袭横涧山划,从一个多月前,就开始着手谋划。
借助黄世侄的准确天气预报,雨夜前后偷袭,一举拿下横涧山,吃掉了缪大亨的二万人马。
今日黄世侄又出奇招,不动一兵一卒,兵不血刃拿下了横涧山老大缪大亨。
最令人头疼的伤兵问题,也找到了有效解决途径。
新任医正刘丹溪,已经在全军推广使用黄世侄研制发明的伤科圣药,伤兵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存活率大大提高。
完全可以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偷袭,一次以少胜多的伟大战役!
凭借这一战,朱元璋创办的定远公司,异军突起,简直就是一匹一骑绝尘的大黑马,成为濠州集团名下业绩最好的一家子公司。
在老朱同志的英明领导下,定远公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收购兼并之路,在红巾军数十家民营企业中,一直保持着惊人的扩张增长速度。
朱元璋心花怒放,喜得下巴都快翘到脑门上,立刻下达了一个命令:“来人,马上给濠州大帅府发捷报!”
黄观捂嘴偷笑,心中暗乐。
唉,老朱同志你还说我呢,打了个胜战,自己的尾巴就先翘起来了。
不要忘了老朱同志那句霸气外露的至理名言: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由此可见,这绝不是一个愿意和别人分享劳动成果的人,想和他抢业绩……打不死你!
老朱同志给濠州发捷报,显摆示威的意味十分明显,用正式文书通知郭大帅。
我朱元璋,已经不是从前的朱元璋,现在是有队伍的人!
瞧瞧,咱手下有两万多精兵!
黄观一拍脑门,突然想起自己忘了一件大事。
哎呀,瞧我这记性,忘了帮李善长李世伯推荐工作。
黄观急忙让人去把李善长请过来,拉着他走到朱元璋面前,笑嘻嘻道:“义父,给你推荐一位人才,这是李善长……李世伯。”
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一向都对读书人很敬重,亲切地称李善长为先生。
黄观信誓旦旦,一本正经道:“义父,李世伯满腹经纶,一肚子的学问,乃是万中无一的绝世人才。孩儿用项上人头担保,李世伯……写捷报绝对是一把好手。”
李善长:“……”
朱元璋很感兴趣,和李善长谈了几句,觉得此人谈吐得体,是个人才,点头道:“行,既然我这养子用人头替先生作保,先生就先委屈一下,留下来掌管文史书籍吧。”
整个定远公司,没有几个人识字,整体文化水平极低,其实没什么文史书籍可掌管。
主要是朱元璋文笔太水,缺少一个对外书信的专职文书。
朱元璋交待了李善长两句,站在横涧山上,负手遥望远方,人生得意,踌躇满志。
掌管……文史书籍?
李善长愣了半天,感觉没有得到重用,糟蹋了自己的才华,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色,转身去搜集资料,准备向濠州报捷。
黄观急忙叫住他,安慰道:“李世伯,试用期嘛,都是这样的。任劳任怨,别给人留下什么急功近利的坏印象。努力,小侄相信……你能行的!”
试用期?什么玩意儿?
李善长发现黄世侄的话,好多都听不懂,苦笑道:“老夫在滁州还有些家事要处理,过两日还得离开一阵子,这掌管……掌管……”
靠,用家事耽误国事,也只有李世伯能干得出来。
你猛!
黄观钦佩不已,回头看了朱元璋一眼,凑到李善长耳边低声道:“世伯,小侄掐指一算,义父先取横涧山,必下滁州。你到了那边……明白?”
李善长看看黄世侄,又看看朱元璋,脸色骇然:“……”
朱元璋是一个典型的实干家,此刻虽然还看不到天下,但已经有图谋大业的思想准备,心中确实已经有了下一个奋斗目标……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