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神圣大明帝国
20268100000073

第73章 全家出动去滁州

按照红巾军的传统,起义造反之前总要搞点封建迷信,出兵也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焚香聚众誓师。

这都是起义的老把戏,大家现在都吃这一套,按固定的常规程序走就行。

朱元璋召集了队伍,在横涧山点将台上,做战前总动员,发表了正气凛然的讲话,题目可以叫做……《征滁州伐鞑子宣言》。

这篇宣言由黄观亲自操刀,马夫人加以斟酌修改,老朱同志现身说法,现炒现卖。

痛述了元朝统治者犯下的累累罪行,赞美了起义军前辈的反抗精神,指出了攻打滁州的必要性。

有理有据,声情并茂,重点就是以情服人,给大家活下去的希望!

老朱同志写文章不行,却是一个出色的演说家,照着演讲稿,娓娓道来,先从元朝发家史说起:

这帮元朝鞑子,从草原起家,跃马横刀杀入中原。

用马刀和弓箭,征服了这片广袤富饶的大地,建立王朝统治了中原数十年。

但是,他们却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当成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也从来都没有把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当作人来对待。

他们跑马圈地,驱役佃户,甚至经常商议要把这些占地方的老百姓全家杀掉,腾出地方让土地长草,好用来放牧牛羊。

老朱同志咬牙切齿:“你们说说,这还是人干的事情吗?”

在元朝残暴的统治下,官场腐败,赋税徭役层出不穷,有两个出了名的“特别多”。

第一,同名的人特别多。

普通老百姓,连名字都不能有,叫一声王三三,一下子站起来数十人。

不但户籍登记官头痛,恐怕阎王爷也会勾错名字。

老朱同志握紧了拳头,大声疾呼:“这是什么?这是对我们的人格污辱,这是对我们的尊严践踏!”

第二,苛捐杂税特别多。

打工干活要收“常例钱”,逢年过节有“过节钱”,击鼓伸枉还要交“公事钱”,就算你坐在家里等死,还要平白无故收你“撒花钱”……

只有你想不出来的,没有他们不收的,老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根本活不下去。

老朱同志怒目圆睁,一声大吼:“这样我们都不反抗,难道还等着过年?”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黄河又泛滥了,淮河沿岸也遭遇严重的瘟疫和旱灾。

老朱同眼泪都下来了,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我父亲朱五四,母亲陈氏,大哥朱重五,还有大侄子朱某某,就是死于这场瘟疫。

而且最惨的是,他们死了,都没有地方埋!

元朝官场以腐败著称于史,不克扣救灾钱粮物资,为自己捞点好处,你都没有脸说自己是朝廷官吏。

再加上统治者滥发纸钞,搞得严重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买个馒头都得挑一担宝钞去,这玩意儿换作谁也受不了?

于是,当时比较盛行的三大民间教派:明教、弥勒教、白莲教,三家牵头,一下子就召集了无数农民兄弟,一咬牙,一跺脚,起义造反了!

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攻城略地,所向无敌,人送外号无敌魔军,是所谓“众至十余万,元兵不能御”。

打不赢没有关系,办法是人想出来,魔军凶猛,打是肯定打不过的,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还是绰绰有余,元军可以砍老百姓的脑袋来冒功。

这就……要命了!

老百姓吓得纷纷逃离家园,就像你们大家一样,成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涌入起义军占据的城池。

老朱同志怒容满面,月牙铲寒光闪闪,站在点将台上,就像一尊怒目金刚:“你们想活出个人样吗?你们想有田种有地耕吗?你们想不被元军砍头冒功吗……跟我朱元璋走,我带领你们打下滁州,安居乐业,一起奔小康!”

底下的士兵和围观的家属,都是元朝残暴统治下的受害者,感同身受,直听得心神震动,热血沸腾,突地发出一声心底里的呐喊:“打滁州,奔小康!”

大家都看到了幸福生活,一下子群情激愤,就像点燃了火药桶。

一起高举着拳头,喊起了口号:“打滁州,奔小康!打滁州,奔小康……”

朱元璋对这种场面很满意,心中感慨,还是那败家玩意儿鬼点子多,夫人写文章的水平高。

然后,老朱同志信心满满一挥手,下达了正式发兵命令:“目标……滁州,出发!”

横涧山立刻就活了过来,像一台早已调试好的战争机器,各个零部件都开始有序运转,向着滁州滚滚进发。

这次攻打滁州,不单是部队征战,而是全家出动。

什么八十岁的老母,几个月大的孩子,拖家带口七八万人,看起来阵容十分强大,那阵势确实相当吓人。

黄观却觉得,这帮穿得破破烂烂的家伙,不像是要出兵打战,而是难民在集体逃荒。

朱元璋治军有方,一面对部队加紧训练,一面严明军纪,不许扰民,老百姓对很拥护。

大家都知道一个事实,朱元璋是个真正的反元英雄,在他身旁十里范围里,绝对不允许有元军的存在。

老百姓众口相传,跟着朱元璋,不怕被元军砍了脑袋冒功。

沿途有许多老百姓闻风而来,跟在队伍后面凑人数,一起搬家去滁州。

正规部队只有两万多人,队伍却像是滚雪球,越滚人数越多,越滚队伍越长。

最未尾还有一个落单的家伙,远远地望着队伍大叫:“大师兄,等等我!”

途经滁州的路上,有几个小据点的元军,听说朱元璋带着一家老小,来滁州境内旅游观光,立刻就觉得发财机会来了。

朱元璋打下横涧山,吃掉了元朝两万多人的地主武装,已经在元军那里挂了号。

悬赏老朱同志人头的赏金,已经涨到了一万两白银,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升值空间。

元军头目激动了,马上集结了两千人的队伍,抄了近道,想打朱元璋一个措手不及,砍了老朱同志的脑袋去领赏钱。

两千元军埋伏在打伏击的地方,眼睁睁地看着朱元璋带领先头部队,游行一样大摇大摆地从眼前走过。

他们没有动手,也根本不敢动手!

就这样静静地看着,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唯恐弄出声音暴露了自己位置。

因为他们只看见了军容肃整的前锋,却一直没有到这支部队的后卫。

一望十多里,集体搬着家,儿童千百个,还有老妈妈。

何其壮观!

两千元军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彻底傻眼了。

面对着这样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大家都犯了密集恐惧症,看着都心里犯怵,头皮发麻,更别说是动手了。

直到那个叫喊“大师兄等等我”的家伙,都走得彻底不见了踪影,元军才敢抬起头来,每个人都灰头土脸,落了一身尘土。

有个家伙骇然道:“朱元璋……这是要攻打滁州!”

元军头目气急败坏大叫起来:“快,快给滁州报信,朱元璋来了!”

大军一路向南进发,不日便来到了滁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