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濠州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声中,郭大帅果断地双规了老对手孙德崖,一高兴,一激动,就宣告天下,自封为滁阳王。
这个时间点,比黄观预计的要早了几天。
郭大帅在第一时间派出使者,百里加急,到滁州宣布了三条命令。
第一,郭大帅告诉朱元璋,你岳父我自封为滁阳王,滁州正式纳入我郭子兴的地盘,成为濠州集团旗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看清楚了,是自封,并不是小明王韩林儿的那个册封。
可见郭大帅这滁阳王,并没有到有关部门备案,也根本没有经过官方机构认证。
黄观神情古怪,摸着鼻子哭笑不得:“这个……纯粹就是一个山寨货,正宗的野鸡山大王!”
第二,鉴于你朱元璋打下了滁州,劳苦功高,功勋显著,封你为滁州镇抚使,主持滁州工作,军政两手一起抓。
郭大帅封官向来都没有新意,还是按照元朝那一套,万户府的长官,称之为镇抚使。
记住这个官职,说明老朱同志在地方上取得的成绩,已经得到了濠州集团高层领导的普遍认可,重新成为领导班子成员。
不得不说,郭大帅这是一着臭棋!
郭大帅可能是忘乎所以,太急于表现自己,一不小心就做了一次好人,为朱元璋最后夺取濠州集团董事长的位子,铺平了道路。
老朱同志手下的二十四个小弟,简直恨不得普天同庆:“恭喜镇抚使大人!”
第三,训斥黄观胡作非为,在濠州城内到处刷牛皮癣广告,污染环境,严重影响了濠州市容。
估计郭大帅郁闷得要吐血,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一个胆大包天的狗东西,让人在自家大帅府墙上刷小广告。
大帅府颜面扫地,情何以堪呀!
黄观满脸黑线,心虚地低下了头,一声不敢吭:“……”
这个……谁干的自己心里清楚,真的……无话可说!
黄观少爷表示,对此事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也不发表任何评论。
朱元璋送走了濠州特使,转身道:“难得今天大部人都在,咱们开个会吧,讨论一下滁州眼下的粮食问题。”
人是铁,饭是钢,吃饭问题,向来都是事关民生的大问题!
滁州的官库,现在已经没有半粒粮食了,最近半个多月,动用的都是军粮。
如果军粮再出现问题,当兵的闹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朱元璋带人打下滁州,赶走了盘踞在滁州的元军,已经把定远公司迁到了滁州,正式更名为滁州公司,定远降级为办事处,负责人……耿炳文同志。
滁州根据地的建设,无论多么艰难,一直都在按部就班进行着。
老朱同志也兑现了承诺,派出手下淮西二十四将,轮流对附近山头进行扫荡。
我朱元璋十里范围内,绝不允许有元军的存在!
朱先生从此名气大增,前来投奔的难民络绎不绝。
民心所向,老朱同志很高兴,重操旧业,亲自主持征兵工作,轻轻松松就招到了数千人的新兵蛋子,手中一下子就有了三万人马。
此时的朱元璋,占据着滁州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险要之地,加快了积累力量的步伐,手下都是精兵强将。
放眼望去,他看到已经不再是小小的滁州,而是整个天下!
难民的大量涌入,也给滁州带来了新的大问题:每天都要吃掉大量的粮食!
再世萧何李善长,表现出了一代相才的杰出能力。
首先,李善长未雨绸缪,建议朱元璋下达军屯令,在滁州开展轰轰烈烈的军垦运动。
士兵训练半天,就直接把队伍拉过去开荒种地。
黄观每次看到这种万人开荒的大场面,都感到心头无比震撼。
觉得老朱同志和李善长,真正的为国为民,大有要把滁河边上的荒滩,变成第二个南泥湾。
接着,李善长亲自出马,带人四处筹粮,对限量分配的米粮精打细算。
将只能维持一个多月的官粮,生生熬了将近三个月,小心翼翼地维持着滁州的稳定发展。
朱元璋也感慨万千:“先生大才!”
现在,官粮吃完了,田地里的粮食却未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可收,青黄不接,摆在眼前的形势,相当的严峻!
李善长也够呛,临门差一脚,巧妇难做无米之粥,愁得头发都白了三根。
领导开会的时候,都不会主动招供,先表明自己的意图,他们一向都是这么干的。
摆出一个议题,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胡海先谈:“我们带人去抢……不是,收地主家的寨粮!”
朱元璋一拍脑袋,就知道胡海这厮会这么干,马上阻止了他犯罪:“不行!他们已经按时交过寨粮,而且还帮忙接受了那么多难民,动他们,就等于动了滁州的根基,滁州必乱!”
花云接着说:“我们去打和州!”
朱元璋摇头:“和州现在驻有重兵,我们打不赢!”
郭英在后勤部队干过,知道后勤工作不好搞,粮食更不好收,小心提议道:“要不,咱们恢复滁州的税收?”
朱元璋一听这馊主意,脸都黑了。
我老朱已经免除了滁州的苛捐杂税,岂能出尔反尔?
你花云不要脸,我朱元璋还想要呢!
周德兴与汤和,在底下交换了一下意见,一起盯住了黄观:“黄世侄,你在忙什么?说说,有什么好主意?”
对啊,忘了这里还有个神奇的黄世侄了!
唰的一下子,二十多双眼睛一齐看过来。
黄观正拿着自制的炭笔,在纸上画大炮草图。
因为没有绘画功底,折腾了半天,也没有把炮管剖面图里面的膛线,准确地画出来。
据说后世经过无数次试验,炮管里的膛线,都是按照科学的延伸角度来设计的,搞得像螺帽里面的螺纹,肯定不行。
黄观不是军事院校炮兵科的学生,专业不对口,根本不知道。
别笑!
你知道的话,发邮件或者快递给我,我在元朝至正十三年六月的滁州,等着你的好消息。
黄观神情悠然,“噗”地吹了一口纸上残留的炭末,头也不抬问道:“李世伯,我先问一下,咱们滁州的军粮,还能调来支持难民几天?”
李善长愣了愣,急忙和朱元璋商议了一下,很肯定道:“最多只能支持十五天,否则军粮这边就要出大问题!”
滁州四面环山,是个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可是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没有开通高速公路!
自古以来,滁州物资的运输,要翻山,要越岭,运进来难,运出去也难,都是令人极为头痛的事情。
幸好离濠州却只有两百多里,加快速度,十五天还是能跑两三个来回。
黄观抬头想了想,信誓旦旦道:“大家给我十天,不,最多七天,我保证能搞来第一批粮食。”
七天?
黄观那帮叔叔伯伯,包括朱元璋,全都惊呆了!
滁州周边已经没有粮,你就是去抢,也没有地方下手啊!
李善长惊疑不定,吃惊地看着黄世侄,沉声道:“不是,黄世侄,你能搞来多少粮食?三五百斤,可解决不了问题啊!”
靠,三五百斤?亏你说得出口!
李世伯,不是我说你啊,你不仅污辱了我的人格,还污辱了我的智商。
你瞧我这眉清目秀的模样,相貌堂堂,浑身正气,一看就是干大事的人,像是那种摆地摊的小商贩吗?
摆地摊……是没有前途的!
黄观翻了翻白眼,感觉被李世伯鄙视了,没好气道:“李世伯,我办事,你放心!到时候给你搞来十个三五百石,先撑住了场面再说。”
此话一出,举座震惊!
我们没有听错吧?不是三五百斤,而是三五百石!
并且,还是十个三五百石!
按一石一百五十斤计算,十个三五百石,那就是数千斤粮食了!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咕噜”一声,李善长被黄世侄的大手笔给吓着了,艰难倒吞一口吐沫:“世侄啊,空口无凭,立字为据。要不……你先立个军令状什么的?”
黄观:“……”
一收桌上图纸,拍案而起,掉头就走。
抱歉啊,诸位,受了点惊吓,癔症突然犯了,今天开会……我申请早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