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不可以以这种腔调来结束这本书,我不敢——至少是因为我自己的渴望和恐惧促使我这样去做——让任何饱受亲人离丧之苦以及经受孤独折磨的读者确认这普遍的幻觉:与逝去爱人的重聚是基督徒生活的目标。否定这个,在那些心灵破碎的人们听起来,可能是极其刺耳而且是极不真实的,但是我们必须否定它。
“你为了你自己创造了我们,”圣奥古斯丁说,“而我们的心从未停歇,直到它走向你。”在圣坛前,或者,也许在四月的树林中半祈祷、半沉思时,这很容易使人相信片刻,但是在一个行将死去之人的床边,这听起来就像是嘲弄。但是我们会更加真实地被嘲弄,如果我们丢弃这种方式,将我们的安慰强加于希望——某日,这一次将永远地,再一次与尘世所爱共享快乐,此外,别无其他——甚至还可能借助于降神会和招魂术。很难让人不去想象,这样一种绵绵无绝的尘世幸福,将会使人彻底地心满意足。
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相信自己的经验,我们会立刻受到当头棒喝:有什么地方不对了。当我们试图为了这一目的在另一个世界里运用我们的信仰之时,那种信仰就会弱化。在我的生命中,当信仰的确非常强烈的那些时刻,都是上帝在我的思想里占据核心地位之时。相信上帝,那时,我就能相信天堂,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是反过来——首先相信与所爱之人的重聚,然后,为了那个重聚,相信天堂,最后,因为天堂的缘故,相信上帝——这是行不通的。一个人当然可以浮想联翩。但是一个自我批判的人,不久就会越来越认识到是他自己的幻想在起作用。他知道他只是在编织一个五彩梦幻。单纯的灵魂将会发现:他们试图依赖的幻象缺乏所有的安慰和营养,只能通过可怜的自我催眠的努力,或许通过借助卑劣的图画、诗歌、(更糟糕的是)巫术,才能激发出虚假的真实。
因此,经验发现:将尘世的安慰应用到天堂是毫无益处的。天堂能够给予天堂的安慰,不会是其他的安慰。而尘世也并不能给予尘世的安慰。终究没有尘世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