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靓女的生活艺术
2028200000001

第1章 经历过磨难的女人更动人(1)

脚印是努力的痕迹

没有任何一条通往荣耀的道路是宽阔、平坦的。相反,它们往往充满泥泞,遍布或深或浅的脚印,印证努力过的痕迹。

鉴真法师刚入空门时,住持要他从最辛苦的行脚僧开始磨炼。

有一天,已经日上三竿了,鉴真和尚仍未起床,住持觉得纳闷,便到鉴真和尚的寝室里巡视。

当住持推开房门,只见床边堆了一堆破破烂烂的草鞋,住持叫醒鉴真:“今天你不出外化缘吗?床边堆的这些破草鞋是用来做什么的?”

鉴真打了个哈欠说:“这些是别人一年都穿不破的草鞋,如今我剃度半年多,却穿破了这么多鞋,今天我想为庙里节省一些鞋。”

住持听了之后,笑了笑对鉴真说:“昨夜外头下了一场雨,你快起来,陪我到寺前走走吧!”

昨夜的一场雨,使寺前的黄土坡变得泥泞不堪。

忽然,住持拍了拍鉴真的肩膀说:“你是要当个只会撞钟的和尚,还是想成为能发扬佛法普度众生的名僧?”

鉴真说:“当然是发扬佛法的名僧啊!”

住持捻须一笑,接着说:“你昨天有没有走过这条路?”

鉴真说:“当然有!”

住持又问:“那么你现在找得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不解地说:“昨天这里原本是平坦、坚硬的道路,今天变得如此泥泞,小僧如何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接着又笑了笑,说道:“那我们今天在这条路上走一回,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鉴真自信地说:“当然能了!”

住持微笑着说:“是的,只有泥泞路才能留下足印啊!只要经过艰苦的跋涉,终有一天会留下痕迹的。一如此刻,我们行走在这片泥地上,不管走得多远,足印都会深深地留在泥地里,印证我们的存在。”

我们不要只羡慕鲜花的芬芳,没有泥土的滋养,它们也没有绽放的机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一个伟大事业完成的背后,总有不少感天动地的故事。而故事中的“英雄”、“伟人”、“名人”,却是在不为人知的岁月里,花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又流了许多辛勤的汗水!

一分耕耘,总有一分收获,泥泞的道路上布满勤奋的脚印,只有坚持不懈,风雨无阻,才能最终抵达成功。

我们不要只羡慕鲜花和芬芳,没有泥土的滋养,它们也没有绽放的机会。

希望总在绝望之后

有4位年青的野外探险爱好者到原始森林跋涉探险,在森林里,他们看到了不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他们为这次探险感到无比的高兴,但是不幸也接踵而来。

在第四天的时候,他们闯入了浓雾区,迷路了。

更可怕的是,一名队员在走出雾区的努力中,涉水时被卷走,眨眼之间,随着他那恐怖的“救救我”的呼声,整个人就被咆哮的激流淹没了,好好的一个活人,在转眼间就失去了生命。

为了活下去,幸存者凭借以前学过的野外生存的知识辨别可以食用的植物,从树叶间寻找可以饮用的露水,一天天地维持着体力,不让自己累倒。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在浓雾区跋涉转圈,企图冲出去脱险,但是一切都是徒劳,最终还是在原地打转。

10多天过去了,他们的信心也没有了,真的是绝望了。有人开始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有人开始大骂老天,说上帝没有开眼……

有一位叫纪伯伦的队员他不甘心等死,提议再试试,可同伴们却不愿再做这种徒劳的努力。没有办法的纪伯伦只得单独行动。

过了很久,纪伯伦回来了。他大声喊:“天哪,我们有救了,我发现了一个百事可乐瓶子!”纪伯伦手中晃动着一个蓝色的空可乐瓶子。

3个人抱在一起,激动不已。这说明这一带有人来过,而且来过不久,离平原地区已经不远了。

第三十天,他们终于走出了森林。

实际情况是,这只可乐瓶是纪伯伦曾经放在背包里打算做水杯用的,他仔细地剔除了罐身上的标签,作为“希望”的象征物来唤起同伴们征服死亡的勇气。

人在一生中会碰到大大小小的失望和一两次、两三次的绝望。面对失望,有的人再度奋起,或另辟新径;有的人就此止步,或退而求其次。面对绝望,人的基本态度也许只有坐以待毙把自己交给命运了,因为这样最省心,似乎可以躲避更大的、不可知的风险。我们把这个现象权且称做动物的“条件反射”,一种被动状态。所以,人们习惯于把一些看起来是别无选择、死路一条的境遇,叫做“绝望”。

正如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疾驶的汽车,突然车胎爆了,汽车驾驶员的第一个反应一定是踩刹车,然后是听天由命。“踩刹车”是汽车驾驶员应对突发性事故的“条件反射”。过后,尤其是他的同行们会出来充当“分析家”“评论家”,说对付后轮胎爆裂,其实不应该踩刹车,你想啊,没有了动力车子自然会慢慢停下来,这样也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这时候这个倒霉的驾驶员就想,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你试试!因此,这个世界上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灾祸,事后总少不了有人用“假如……就……”来充当马后炮,来为自己找借口。

在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年代,人们习惯于把一些具有处理非常事件能力的人,归结为“意志的胜利”,认为光凭“意志”就可以从本质上左右某项事物的结果。因此,小孩子从小就要受到很多关于“意志”决定论的教育。对学习稍有倦怠,大人就会说,这个小孩缺乏意志力。其实,假如我们愿意尝试用一种非线性的思考方式,去观察一些事物,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在面临所谓的绝境时,主动放弃旧有的思维通道,做一个往前拱的“卒子”,提前启动“假如……就……”,你的生命就会出现新的希望,而不是充当“事后诸葛亮”,只放“马后炮”。

面对绝望,不要后悔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借口,因为无论是时间还是处境都轮不到你去那样做,你除了行动打办法解决它之外,什么都不要想,因为你越想那些后怕的事,你的失望就越大。

给你艰辛就会给你幸福

美国有个摩西婆婆,丈夫去世之后,曾一度十分痛苦,家人也不要她。她不仅没有经济来源,而且也没有房子住,生活陷入绝境。

那年她已70岁。70岁的她不得不给人家打工,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将自己的画卖出了一个好价钱。于是她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70岁开始直到她过世前,摩西婆婆一共画出了1600幅作品,但她从来没有学过绘画。

她在自传中写道:“我很快乐,也很满足。我庆幸我没有逃避现实,我不知道一生中有没有比这段时间更美好的,我用我的生命去完成我所能做到的。生命是用来创造的,过去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

摩西婆婆没有因丈夫的去世和生活的打击而丧失活下去的勇气,反而勇敢地接受了这个现实,悲伤之后,在绘画中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快乐。

70岁啊!那已经是灯芯将尽的时候了。然而,她却在残酷的现实中证明了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样的勇气几人能有?这样的奇迹又有几个人可以铸就?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旦离开这个世界就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和幸运了。人有幸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勇敢地承担生活带来的磨难,也要好好地享受生活赐予的幸福。不要做逃避生活的弱女子。认真地活着,不逃避,如此你才能真实地看清生命的全貌。

紫霄未满月就被奶奶抱回家。奶奶含辛茹苦地把她培养到小学毕业,狠心的父母才从外地返家。父母重男轻女,对女儿非常刻薄。她生病时,父母反而会为难她,母亲说:“我看见你就来气,你给我滚,又有河、又有老鼠药、又有绳子,有志气你就去死。”还残忍地塞给她一瓶安眠药。13岁的小姑娘没有哭,在她幼小的心灵里,萌生了强烈的愿望——她一定要活下去,并且还要活出个人样来!

被母亲赶出家门,好心的奶奶用两条万字糕和一把眼泪,把她送到一片净土——尼姑庵。紫霄满怀感激地送别奶奶后,思绪万千:“难道我的生命就只能耗在这尼姑庵吗?”在尼姑庵,法名“静月”的紫霄得了胃病,但她从不叫痛,甚至在她不愿去化缘而被老尼姑惩罚时,她也不皱眉不哭。但是叛逆的个性正在潜滋暗长。在一个雨声淅淅沥沥的清晨,她带上奶奶用鸡蛋换来的干粮和卖棺材得来的路费,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几天后,她到了新疆,见到了久违的表哥和姑妈。在新疆,她重返课堂,度过了幸福的半年时光。在姑妈的建议下,她回安徽老家办户口迁移手续。回到老家,她却再也回不了新疆了,父母要她顶替父亲去工厂里上班。

她拿起了电焊枪,那年她才15岁。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因为她的心中还有梦。紫霄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并通过了“写作”“现代汉语”和“文学概论”等自学考试。第二年参加高考,她考取了安徽省中医学院。然而她知道,因为家庭的原因她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1988年底,紫霄的第一篇习作被《巢湖报》采用,她看到了生命的一线曙光,她要用缪斯的笔来拯救自己。多少个不眠之夜,她用稚拙的笔饱蘸浓情,抒写自己的苦难与不幸,倾诉自己的顽强与奋争。耕耘换来了收获,那些凝聚心血的稿件多数被采用,还获了各种奖项。1989年,她怀抱自己的作品叩开了安徽省作协的大门,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文学是神圣的,写作是清贫的。紫霄毅然放弃了从父亲手里接过的“铁饭碗”,开始了艰难的求学生涯,因为她知道,仅凭自己现在的底子,远远不能成大器。她到了北京,在鲁迅文学院进修。为生计所迫,生性腼腆的她当起了报童。骄阳似火,地面晒得冒烟,紫霄挥汗如雨,怯生生地叫卖。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过街时,飞驰而过的自行车把她撞倒了。看着肿得像馒头一样大的脚踝,紫霄的第一个反应是这报卖不成了。用几天卖报赚来的微薄的钱补足了欠交的学费,只休息了几天,她又一次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命运之神垂怜她,让她结识了莫言、肖亦农、刘震云、王宏甲等知名作家,亲聆教诲,她感到莫大的满足。

为了节省开支,紫霄住在空军某招待所的一间堆放杂物的仓库里。晚上大部分时间,这里就成了她的“工作室”,她的灯常常亮到黎明。星期天,她包揽了招待所里上百床被褥的浆洗活,胳膊搓肿了,腿站肿了,溅在身上的水冻成了冰碴……她全然不顾。有一次她累昏在水池旁,幸遇两位女战士把她背回去,灌了两碗姜汤,她苏醒过后一会儿,便接着去洗。她的脸上和手上有了和她年龄不相称的粗糙和裂口。

终于苦尽甘来,随文怀沙先生攻读古文、从军、写作、采访、成名,这一切似乎顺理成章,然而这一切又不平凡。她是一个坚强的女子,是一个不向困难低头的不屈的奇女子,她把困难视为生命的必修课,而她得了满分。

紫霄的成长历程艰辛而又执着,一次次的人生磨难反而让她越走越坚强。

老天始终是公平的,给了你艰辛就会给你幸福,而且,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所以,请你相信,你身上背着的那个十字架有一天会用金光笼罩你、保护你。

生活中总有很多磨难,但只要你毫不畏惧地直面它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如果生活让你背起了沉重的十字架,那是因为上帝知道你能行。”

失败也是财富

失败在成功路上是不可避免的,当它降临之后,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逃避、推诿,而是要以百倍的勇气去挑战失败。主动承担责任,是一个人品格真诚的魅力体现。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努力追根溯源,找出失败的原因:工作能力不足?准备不充分?客观条件不成熟?等等,把类似的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就能对症下药,避免重蹈覆辙。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失败之时,也是最容易找到成功的切入点之际,因为这是发现自身不足的绝佳机会。成功者往往把失败与错误当做人生的另一种财富。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作出第一千零一次努力……”许多人遇到错误与失败,总是一味地逃避,不愿看到自己身上有伤口,失去了极早清理的机会,最后终为伤口所累而追悔莫及。

在现场直播过程中,主持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很多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因此,就会出现各种束手无策的情况,那种尴尬、无奈真是令主持人难堪。

有一年,主持人倪萍专门为几对金婚的老年朋友举办一期《综艺大观》,他们都是我国各行各业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其中有一位是我国第一代气象专家,她曾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在直播现场,当倪萍把话筒递给这位老科学家时,她顺势就接了过去。对于直播中的主持人来说,如果把话筒交给采访对象,就意味着失职,因为你手中没有了话筒,现场的局面你就无法掌控了。更严重的是,对方如果说了不应该说的话,你就更被动!但在那时倪萍根本无法把话筒再要回来。

“我首先感谢今天能来到你们中央气象台!”这位老专家第一句话就说错了。全场观众大笑。倪萍伸出手去,想把话筒接回来,老专家躲开了。后来倪萍又两次伸出手去,但老专家还是没将话筒还给她。舞台上出现了倪萍和老专家来回夺话筒的情况。台下的导演急得直打手势,倪萍更是浑身出汗。

直播结束后,不少观众来信批评倪萍:“不应该和老科学家抢话筒,要懂得尊重别人……”倪萍认真地检讨了自己,她知道这是她作为节目主持人的失职。面对上亿观众,她绝对不应该抢话筒,更不应该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更何况是年轻人对长者。但观众们又何尝知道,直播节目的时间一分一秒都是经过事先周密安排的。如果这位长者占了太长的时间,后面的节目就没法连接了。

问题发生后,倪萍没有刻意去推脱责任,反而主动承担了这次失误的责任。接着,她仔细回忆了当时的情景,试图从中找到失败的原因。人不怕犯错误,就怕接连犯相同的错误。她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总结,得出了这样的体会:如果自己在直播前和这位长者多交流交流,了解她的个性,掌握她的说话方式,那天就不会出现这类尴尬的场面。

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观众对主持人的要求和批评也随之增多,倪萍对此都能一一正确地对待。她知道,只有接受批评、承担责任,然后再丰富自己、勇于突破,她的艺术生命才会越来越长。相反,害怕批评,裹足不前,那么作为主持人,在失去观众的同时,最终也失去了自己。通过这次对“抢话筒事件”的总结,倪萍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无论是谁做嘉宾,只要在她的节目中出现,她都会提前到他们的住处进行采访,了解一些情况,体验对方那一份感情。在以后的主持生涯中,类似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