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一样的自然保健法
2028900000006

第6章 巧降心火科学保健(2)

(2)最好不要服用含有大枣、人参等物质的补品,这会使体内的“火”越来越大。

2.嘴唇呈淡白色。表明体内不管是气还是血都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常见症状:困倦、背痛、乏力等。

防治方法:

(1)每天可咀嚼一些带红色内皮的花生或干枣。

(2)加强对营养比较高的物质的摄人,如鸡肉、鱼肉、鸡蛋等。

(3)不要过度熬夜。

3.嘴唇呈青黑(紫)色。表明体内有明显的血瘀气滞。常见症状:胸闷、做噩梦等。

防治方法:

(1)每天可饮用适量的山西老陈醋,因为老陈醋本身就有活血化瘀和改善心情的功效。

(2)每天坚持慢跑30分钟。

4.嘴唇周围泛起一圈黑色。表明体内有湿气存在,肾和脾胃也有亏虚。常见症状:食欲下降、下肢沉痛、小便频多等。

防治方法:

(1)避免食用甜食或油腻的食品。

(2)饭后不要急于睡眠,这会导致体内因食物运输迟缓而产生湿气。

(3)每天晚上用热水泡一下脚,这样可将热能直接补充到脏器内。

去除心火需利尿

在古代,尿血又称为溺血,指的是小便中混杂有血液或者血块。

有一小男孩突然尿血,父亲将其送到了急诊室,医生首先给他开了化验单,虽没有查出血细胞,尿液却是红色的。一名老中医看到后便说:“孩子肯定是急得上了心火,火正从小便里排出去,因而尿液就是红色的。”老中医为孩子开了一副名叫“导赤散”的药,此药之所以名为“导赤散”,是因为赤代表赤红之心,而“导赤”的意思就是将赤红的心火疏导出去。小男孩仅吃了一剂药,小便的颜色就恢复正常了。

心火盛的人往往都是因为着急而引起的,具体表现为:内心烦热,感觉口渴,总是想要喝冷饮,小便发黄发红,尿起来还有一种痛涩感,舌头会生疮,一般长在舌尖上(舌尖属心)。

一般情况下,只要出现内心烦热、小便发黄发红、舌尖生口疮这三个症状,就表明是心火旺盛,需要对其进行疏导。

许多人认为,如果上火,一吃去火药,就必定要泻肚,也只有泻肚,才能去火。其实,那针对的只是胃肠实火。一般而言,胃肠实火导致的口疮往往是在舌头边,而不是舌尖。倘若舌尖生口疮或者出现舌尖破碎的现象,就必定是心火,此时,就只能利尿,而不能泻肚。

中医认为,心和小肠是相对应的,心中如果有火,便会“移热于小肠”,如小便发红甚至尿血。因而若想要治疗心火,就必须要利小便。

别让大脑管太多

朱丹溪说:“人一生下来,就带着病根,这个病根便是常常有余的阳,是‘无病三分火’的火,其实也就是人所独有的不断动着的‘心’和永远难以填满的欲壑”。这也正如医学专家陈小野所说的“生病是因为高层次功能对低层次功能的抑制”这一理论。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有“心”,有灵魂,有复杂的情感和一定的思维能力。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高层次功能使得人非常容易上火。

通常,脑子聪明、想法比较多的人,尤其是他们没有一个好心态时,往往都极容易上火。中医传统养生文化的核心是心静,古代名医讲究“静者寿,躁者天”“养生以调神为主,调神以不用神为主”,其目的就是不用神,不动心,让心保持安静。

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凉其实就是没有一点多余的火,当心保持凉的时候,也就是最健康最自然的状态。心处于这种状态,便可以让低层次功能正常发挥,如胃肠正常蠕动、血管自然舒张、免疫系统启动,这样人也就能够处于不上火的健康状态。

古代的禅师衣食都很俭朴,并且经常风餐露宿,但却总能尽享天年得长寿,这是因为,他们心中往往没有任何杂念,虽然高层次功能缺位,但下层的功能却可以各尽其能。如今,许多人也学禅师们不吃肉,只吃素,殊不知,如果只是食素,而内心不素不静,是不会像禅师们那样健康高寿的。

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归根到底,人是要顺应自然的,这其实就是养生的最终目标。要想“法自然”就必须要让大脑管得少一些。

别让欲望主宰你的大脑

许多人之所以会上火,是因为他们对未来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对未来有太过强烈的把握欲望。殊不知,未来是一个未知数,要想把握它,是很不现实的。人的欲望越大,上火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0世纪印度伟大的哲学家、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曾说:“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欲望不会停止,它会伴随人的一生。欲望是人类产生、发展、活动的一切动力。世间一切人类的活动,无论是政治、战争、商业,还是文化、宗教、艺术、教育……都是人类欲望驱动的结果。

是的,没有欲望就没有发展。但是,对于人体本身来说,必须先搞清楚自己与欲望之间的关系。叔本华说过,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来取消或压制别人的欲望是不合理的,但过度推崇与放纵欲望也是愚蠢的。欲望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它也绝不可能像有人声称的是文明发展的唯一动力。如果人可以控制自己,驾驭自己的欲望,当欲望碰触到道德或是产生侵害行为时,就必须即时制止。

人,必须学会做欲望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人一旦被欲望控制,就会被其所奴役,心理、身体都不能自控,从而饱受煎熬。

现实中的人,心中所存的欲望太多了。当自己一无所有时,希望自己有一个房子遮风避雨即可,这不过分;有了房子想有妻儿,有个家,这不过分;有了家,就要有个工作来养家,这也不过分;有了工作,就不想寄于人下,想要有自己的事业,男儿当自强,这也不算过分;当有了自己的事业,又想让事业做大,拥有更多的钱、更多的房子、更多的车子,甚至于想要拥有更多的家……于是钱多了,女人多了,孩子也多了,不仅如此,病也多了。

还有一些人,急于得到一个东西,或是一个爱人,于是不择手段地去挣去抢,结果备受伤害还没有得到。当看到别人美美地拥有了,自己得不到了,于是便急火攻心,生病了,发烧,牙痛,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个人好像散架一下,走起路来好像踩在棉花上,难过到了极致,连哭都哭不出来。于是乎,到处看病,吃药,却都毫无起色,就是为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欲”字,心中的欲望太强,太浓,把欲望看得太重,所以就被其所累,身体也就跟着受了罪。

现实生活中,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急火攻心的人不计其数,心火还需心来医,放开了心结才能除去心中燃烧的火焰,病痛自然也就少了些。

最后提醒那些容易心烦上火的人,千万不要为还没到来的未来而着急,因为那些是你根本就不应该有的欲望。对于来说,只需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让一切都顺其自然。

心静,身体就健康

中医认为,人生病完全是因为身体的本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多是人类的心理因素造成的,许多疾病都与心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治疗疾病最正确的方法就是恢复身体的本能,对于这一点,古希腊着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早有认识:“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不过是帮助本能。”不过很遗憾的是,他所创立的西医学完全颠倒了这个治疗准则反而将本能的发挥压制到了最后。

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讲,治疗疾病最好的方法不是手术、输液,也不是中药,而是放松身心,让身体的本能得以浮现。这样,身体的疾病、不和谐都能够得到自然修复,使人体找到平衡。

对于安静的作用,着名教授何裕民这样解释:“首先,人在安静的时候,外界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就逐渐减弱,一旦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趋于弱化,对其下的各级中枢功能的控制干扰也会变弱,这样一来,平时被掩盖的身体感知能力也就能逐渐显现出来了,身体自然也会找到平衡;其次,人在安静的时候,往往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外界刺激就被阻断了,相比较而言,人体本身比较微弱的生理信号是逐渐放大的,两者综合在一起,也就产生了一种特殊感受和作用。”

美国的卡灵顿也曾说:“我们可以把对从事机能活动的不敏感比作白天看不到天上的星星。星星在一天24小时都存在,当太阳升起时,我们就看不见它了,因为阳光太灿烂了,当太阳落山了,似乎星星才出现在天空。”卡灵顿的思想其实正是安静治病这~理念的最好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外界刺激和本身的生理信号所产生的作用影响的并不只是身体,还包括心理。人在成长过程中,高层次的功能会逐渐变得成熟,不只影响到人体本身,更会影响到心本身。

其实,心的功能也有层次高低之分,若想让心的高层次功能发挥更大,只有让心安静下来,心胸才能宽阔,才能真正达到“天人相应”,此时,人体的阳气会是充盈且均衡的,心理能量也很充足,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心理阴暗面了。对此,教授刘天君解释说:“看世界的眼光与没进入过那种状态之前有着很大的不同,人会变得宽容且平和。”凡是那种能够诚心赞美别人、为别人的成功真心实意高兴的人,往往比较容易安静,也不容易着急上火。

因而修身养性最重要的就是心静,心静了,就会宽容,也才能够容纳一切,从而使内心感受到无限的快乐。

身体、头脑的运动可以换心的安静

人们一直都提倡“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指的是身体以及头脑的运动,而不是让心运动。心一旦运动,低层次的身体功能便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

有一位着名医学教授,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身体一直都很好,精力旺盛,头脑清晰。他每天晚上临睡之前,都会出去散步30~40分钟,让身体出出汗,然后再回家睡上一个安稳觉。

通过散步,将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转嫁到身体上,身体疲倦,也就很容易入睡,心也会因此而平静下来。这种减压方式是很有道理的。用运动医学理论解释就是:在心情烦恼的时候运动一下,让身体出汗,那种快感可以很好地对抗心理的烦闷。这实际上也是用“动身”的方式剥夺“动心”的机会,如果不动心,就不会上火了。

单纯地动脑筋也能够让心得以安静。全世界,日本的老年痴呆发病率是最高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与日本长寿人数多有着一定关系;其次,由于日本的各项社会服务措施十分完善,总是在各个方面关照、提醒着人们,人根本就不用动脑筋。相比而言,一些不发达的国家社会服务措施尚不完善,因而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需要自己完成,都必须要动脑筋,因而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就比较低。

因此,医学专家反复强调:为减少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一定要经常动脑筋,因为头脑和身体一样,都是工具,也要遵循用进废退规律。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心并不是人体的工具,而是人体的统领,所以不能经常动。

一个小伙子的父亲因病住院,经抢救,生命脱离了危险,但生活不能自理。于是,小伙子就一直守在父亲的病床前。由于要陪伴父亲,不能上班,小伙子就利用父亲睡觉的时间写书,一开始,他想要在父亲痊愈前将书写完,让父亲也高兴。但没多久,他就发现:写书的时候,脑子始终在飞速运转,此时,心也是最静的,完全没有杂念。一个月后,父亲出院,小伙子的书也写完了。从此以后,他就将写字作为安抚自己心灵的良药,生活中的许多烦恼也都因为写作而渐渐消失掉了。

可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多动动脑筋,让头脑运动一下往往会使心灵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