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装满健康的菜篮子
2031000000014

第14章 菜蓝子的黄色警告(2)

兔“臭腺”味极腥臭,食用时若不摘除,会使兔肉难以下咽。

禽“尖翅”,鸡、鸭、鹅等禽类屁股上端长尾羽的部位,学名“腔上囊”,是淋巴腺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细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质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个藏污纳垢的“仓库”。人若吃了这块“肥肉”,就会生病。

鱼“黑衣”,鱼体腹腔两侧有一层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浓烈的部位,含有大量的组胺、类脂质及溶菌酶。人误食后,会抑制食欲,还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虾“直肠”,虾的消化系统从头部一直延伸至尾部,直肠贯穿全身,内含细菌和消化残渣污物。食用时,应剥开头部,挤出其中的残留物,拉掉直肠。

6.青蛙肉不能吃

青蛙生在水稻田里,是稻田捕杀害虫之能手,其肉鲜嫩,过去是一道佳肴,但现今却是有毒之物。因为稻田青蛙所生存的环境里经常有农民大量喷洒的农药,所以它慢慢地就产生了耐药性。此外,由于青蛙长期捕食大量对农药产生了耐药性的害虫,它体内的农药量代代蓄积,致使其体内残留有严重超标的多种有机农药。人捕食这样的青蛙,农药就会全部转移到肝脏。吃得越多,中毒机会就越多,中毒程度就越重,严重者可因中毒而猝死。

7.霉变食物不能吃

据有关资料介绍,由于真菌在繁殖中耗去了食物中大量的营养素,使食物失去了应有的食用价值。更为有害的是,有些真菌可产生人们肉眼看不到的毒素,所以说,霉变的食物不能吃。

最易发霉的食物有花生、玉米、豆粉、食油、干辣椒等。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真菌毒素不下百余种,它们与许多食物都有密切关系,有的可引起人畜急性或慢性中毒;有的可致癌;有的可造成胎儿畸形;还有的可引起体内遗传物质突变。其中,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对此,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为了防止食物霉变,应当严格控制贮藏食物的水分和环境的温、湿度。如把它晒干、晒透后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卫生的地方,经常进行检查等。不仅在市场上要睁大眼睛挑选,不能买霉变食物,而且家庭中如有自然霉变的少量食物,应自行销毁,不要食用,切因贪小失大。

(六)不宜多买多吃的食物

有些食物很好看,很好吃,营养也很丰富,但是却不宜多买多吃。这些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红肉

红肉是指牛肉、猪肉、羊肉等,由红肉加工后的制品,包括香肠、汉堡牛肉饼、熏肉、腌制的肉食及罐头等。从世界范围来看,红肉消耗多的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生率也高。红肉在烧烤、煎炸过程中,表面会产生多种具有致癌作用的杂环胺;而熏制、腌制的红肉食品则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此,红肉和红肉制品的大量摄人,是导致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实际上,每天吃肉量小于300克对身体健康有益无损,只有多吃肉者(每天吃肉超过500克)才容易发生癌症。另外,最好是以白肉(鱼肉、鸡肉、鸭肉)代替红肉。常吃鱼肉可使人患结肠癌的风险下降50%。所以,每天吃肉量以200克为宜,在加工烹调中,最好采用煮和炖的方法,尽量不吃炙烤、熏、腌的肉制品,以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

2.营养鸡蛋

近年来,鸡蛋市场热闹非凡,各种不同营养成分的鸡蛋品种繁多,如高铁、高钙、高锌、高碘、高铬等。哈尔滨市畜牧局一位工作人员说,这些所谓的营养鸡蛋,就是用碘、锌、铁等一些微量元素制成特殊鸡饲料,鸡吃这种饲料2个月左右,上述微量元素就会在鸡体内发生生物转化,这样的鸡生出来的蛋,就跟普通的鸡蛋不一样了。

由于人们相信营养鸡蛋营养丰富,即便价格比普通鸡蛋贵一倍,不少人也只买这种鸡蛋。但营养专家却说,营养鸡蛋只适合小部分人群,是不可随意乱吃的。如富铁蛋,比较适合于少年儿童或是缺铁性贫血的人食用;高碘蛋最好在缺碘的人群中消费。人体最容易缺少的微量元素有3种,它们是钙、铁和碘。但在每天的膳食中,钙、铁、碘都有固定的需求量,而正常人维持体内营养平衡,每天只需吃一两个普通鸡蛋就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如果过多地摄入这些微量元素,反而对人体有害。例如碘,人体内的碘补多了会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症状;要是人体内铬的含量增高,也容易引起铬中毒。

3.烧烤食物

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吃烧烤、熏烤过度的蛋白质类食物肉、鱼等,将严重影响视力,促使眼睛近视。近视眼的形成与机体缺乏钙、铬等微量元素有关。钙、铬对于调节眼内液压,维持正常眼压、眼球壁硬度及防止眼睛近视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过多食用烧烤、熏烤太过的蛋白质类食物,会造成体内缺钙。另外,进食过量的糖会导致体内微量元素铬的储存减少。青少年紧张的学习致使眼睛睫状肌长期持续地收缩,形成调节痉挛、视力疲劳,此时若再食用过多烧烤、熏烤过度的蛋白质类食物,可使人体内钙的代谢发生异常,造成钙的缺乏,其作用好比催化剂,促使了眼睛近视的发生。

4.炸署条

2002年4月,瑞典研究人员发表“淀粉经过油炸、烤制以后,会生成致癌物质丙烯酰胺”的研究成果。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于当年12月报道,也证实大部分油炸、烤制食品,尤其是炸薯条、炸薯片中含有高浓度的丙烯酰胺。FDA在瑞典发表这一研究成果之后,检查了300种食物,结果在大部分炸薯条和炸薯片以及部分面包、可可粉、杏仁、咖啡、饼干等食品中,检测出了相当高浓度的丙烯酰胺。不过,即使同一种食品,由于生产厂商的不同,丙烯酰胺的含量差别也很大。丙烯酰胺是在烹饪淀粉类食物的过程中生成的,烹饪的时间越长或者温度越高,就越容易生成。

5.海鲜

海鲜好吃,但也不能贪吃多吃,多吃有可能使男人不育。香港养和医院辖下的香港体外受孕中心曾进行过一项研究,收集了117名有不育问题的男性头发样本,以及67名生育功能正常男性和45名素食男性的头发样本,进行水银含量分析发现,不育男性若每周进食4次以上的海鲜餐,头发的水银含量会高达100万之5.38,较生育功能正常的男性高近四成,而素食男士的头发水银含量平均只有i00万之O.38。香港生殖医学会会长梁家康医生指出,暂未能肯定水银如何引致不育,但相信两者有关联,估计水银可影响精子的活动能力及令精子数量降低,故建议有不育问题的男性少吃鱼及水银含量高的海鲜。他解释,海产品中的重金属不但影响精子,长期积聚体内还会损害健康。

6.咖啡

咖啡好喝,但也不可多喝,喝多了危害心脏。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停止饮用过滤咖啡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半胱胺酸的水平——这两种物质在血液中水平高,会导致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加。挪威奥斯陆乌列文大学医院的克瑞斯特森博士说:“不仅是未经过过滤的咖啡,还有那些经过过滤的咖啡,都可使胆固醇和半胱胺酸的水平上升,如果你的胆固醇或半胱胺酸水平很高,又是个嗜饮咖啡者,那么就该考虑戒掉这个习惯。”研究人员对191名非吸烟、但饮用咖啡者进行了血液样本的检查,这些人的年龄在24~69岁之间。其他健康志愿者随机加入到3个组内。一组是不饮用咖啡的,一组是每天饮用咖啡1~3杯的,还有一组是每天饮用咖啡超过4杯的。研究持续6周,所有饮用的咖啡都是按标准方法煮的,包括了过滤过程。研究结果显示,6周后,那些不饮用咖啡者血液中的半胱胺酸水平平均下降了10%,每升血的胆固醇水平减少了O.28毫摩。这个下降的幅度比原先的一些研究结果要小。研究人员认为,类萜烯可引起总的胆固醇水平上升,咖啡经过过滤只能部分减少这个危险。克瑞斯特森博士推测,咖啡的摄入可以干扰身体保持半胱胺酸水平的能力,比如通过抑制维生素类,如叶酸或维生素B6的摄人而影响到这个能力,从而危害心脏。

7.冷饮

夏日炎炎,各种饮料纷纷登场,人们适量饮用可以清心解热。然而如果过量饮用,不仅影响正常进餐,而且会引起一些疾病,因为一般饮料中常含有色素、糖精、香精等。人工合成的色素与孩子的多动症有关;糖精与肿瘤发病有关。饮料喝多了,由于糖分摄人的增加,会造成肥胖,为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种下祸根。另外,胃肠道突然受到寒冷的刺激会使胃肠蠕动加快,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夏季气温比较高,孩子咽喉部粘膜的血管往往充血扩张,使咽喉部的抵抗力下降,强冷刺激易使潜伏在呼吸道的病原体乘虚而人,引起咽喉炎、扁桃体炎和感冒。因此,家长要正确地对待饮料,让孩子有限制地饮用,更不能用饮料来代替白开水,以防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多饮用冷饮,且饮用的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增高,造成严重后果。经期妇女及肝胆、胃肠疾病患者均不宜多食冷饮。过强的冷刺激还可能使咽部发炎。因此,急性咽炎和支气管炎患者也不宜食用冷饮。盛夏,皮肤血管因散热需要而扩张,胃肠血流量相应减少,大量进食冷饮后,胃肠道血管因冷刺激而急剧收缩,血流量会进一步减少,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另外,大量食用冷饮还会引发头痛。这是因为过量的冷饮刺激了口腔粘膜,使得面部呈扇形分布的三叉神经受到冷刺激而发生痛感。发生头痛时,不能再饮用冷饮,可通过饮用温开水来解除头痛。

过多食用冷饮会对牙齿构成威胁。凡是牙釉质有病变或磨损的人,吃冷饮时牙齿遇到冷刺激就会产生牙酸、牙痛等不适。冷饮对牙齿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物理性的冷刺激,低于15℃的冷刺激会导致牙髓痉挛,重者可引起牙髓炎;另一个是化学性的酸刺激,夏季饮料多为酸性,牙釉质对酸的抵抗力弱,容易出现溶解脱钙现象,导致龋齿的发生。所以,盛夏冷饮不能多喝,适可而止,贪而遭害。

8.新鲜黄花菜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一般晒干后发泡炒食或煮汤。但也有人喜欢鲜吃,一次吃较多的新鲜黄花菜后可出现中毒现象,表现为嗓子发干、心口发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的可出现血便、血尿及尿闭等症状。这是因为新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秋水仙碱,这种物质本无毒,但经胃肠道吸入人体内后,就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氧化二秋水仙碱。预防的办法是不要食用新鲜黄花菜,或先将鲜黄花菜在沸水里焯一下,然后用清水浸泡2小时后炒食。于黄花菜在加工过程中秋水仙碱已受到破坏,故不会引起中毒。

9.春季野菜

眼下喜欢吃野菜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误认为凡野菜就是绿色食品。虽然大多数野菜无毒,但吃时仍要慎重:①食前浸泡。有些野菜食用前需要浸泡,如山药菜、山蒜等,这些野菜有微毒,不浸泡,食后会使人周身不适。这类野菜在煮食前务必在清水里浸泡2小时以上,进行分解淡化毒素处理。③树上的野菜不宜炒吃。树上的野菜品种不多,如刺嫩芽、榆树钱等。这类野菜宜蒸吃或做酱吃,若炒着吃,既粘又涩,难以下咽。③不认识的野菜千万别吃。吃野菜时最起码要知道此种野菜有毒无毒,不认识的野菜可别吃。有些野菜含有剧毒,食后轻者胸闷、腹胀、呕吐,重者危及生命。④久放的野菜不能吃。野菜最好是现采现吃,久放的野菜不新鲜,且营养成分少,味道差。⑤苦味野菜不宜多食。苦味野菜性味苦凉,有解毒败火作用,但过量食用可损伤脾胃。⑥受污染的野菜不要吃。公路旁空气污染的野菜容易吸收铅和排放的废水、废气,河边的野菜常含有毒素,不宜食用。

10.强化和色素过多的食物

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市场上出现营养强化和加色素的食物。这些食物吃多了,不仅不利于健康,而且可以引发各种疾病。食品强化是一门科学,应特别注意强调强化营养素的用量问题。若强化过量,不仅浪费了营养素,而且还会引起不良反应。

市场上许多食品滥加药物或微量元素的现象日趋严重,使广大消费者实际上是在无病吃“药”,造成对健康的不良影响。据江苏省卫生防疫站提供的情况,一些生产单位弄不清食品和药品的关系,在食品中滥加药物。据14个省的调查资料统计,在市场上销售的“加药”食品有饮料、糕点、酒类等743种,加入的药物有人参、蜂王浆和珍珠等多达百余个品种。食品卫生防疫专家周树南说,食品中加入药物对消费者的健康将带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