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与用人(小故事大道理)
2038800000026

第26章 语言问题——学会管住你的嘴(1)

宰相教子

有一个宰相的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君等。而宰相却是早上离家去上朝,晚上回来看书。

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

“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

这宰相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大道理:在一个组织里,领袖当然是众人的榜样,你的言行举止都看在众人的眼里,只要懂得以身作则来影响下属,管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说话的学问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走了。

大道理:怎样说话,说怎样的话,是大有学问的。管理者平时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把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达到的目的。

批评的艺术

齐景公爱打猎养鹰,有一次仆人弄丢了一只猎鹰,景公极为生气,要杀了他。这时晏子请求等他公布完仆人的罪状后再杀。景公同意了。晏子当面责骂仆人说:“为大王养鹰却养丢一只,这是第一罪,你使大王为一只鹰而杀人,是第二罪,杀了你使天下人知道大王重鹰轻人,是第三罪。大王,我说完了,你下令杀他吧。”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含蓄的批评,景公认识到自己重鸟轻人的错误行为,就放了仆人。

大道理:在批评时,可以运用多种方法。通过提供多角度、多内容的比较,使人反思领悟,从而自觉愉快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这才是最艺术的批评。

皇帝面前请官

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宋太祖在臣子张思先面前说过大话:“因你这次为君为国做出了如此重大的贡献,我决意让你官拜司徒。”

张思先左等右等总不见任命下来,可是又不好当面质询,因为这会让皇帝面子上不好看,也可能此事就吹了。左思右想,只能幽默一下,来个皆大欢喜。

有一天,张思先故意骑了一匹奇瘦之马从太祖面前经过,并惊慌下马向皇帝请安。皇帝问道:“你这匹马为何如此之瘦,是不是你不好好喂它。”张思先答:“一天三斗。”太祖又问:“吃得这么多,为何还如此之瘦。”张思先答:“我答应给它一天三斗粮,可是我没给它吃那么多。”二人大笑不止。

太祖是个聪明人,马上有所领悟。第二天,就下旨任命张思先为司徒长史。

大道理:身居高位之人,即使请你批评指教,他所真正要的还是赞美,这是人性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要含蓄、幽默,要让人感悟,而非刺痛,这样才能皆大欢喜。

巧妙的批评

约翰·卡尔·柯立芝于1923年登上美国总统宝座。这位总统以少言寡语出名,常被人们称作“沉默的卡尔”,但他也有出人意料的时候。

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但工作中却常粗心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

这几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能把公文处理得和你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上很少出错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痛。”

大道理:在不改变药效的情况下,给药加点糖。有时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大大胜过严厉的批评。想靠强制让人心悦诚服地改正不好的习惯,但不一定有用。

大错与小错

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以经营技艺高超,管理方法先进,被誉为“经营之神”。

后腾清一原是三洋电机公司的副董事长,后来投奔松下公司,在担任厂长时,工厂失火烧掉了。后腾清一心中十分惶恐,以为不被革职也要降级。不料松下接到报告后,只对他说了四个字:

“好好干吧!”

松下这样做,并不是姑息部下的过错。以往,即使只是打电话的方法不当,后腾也会受到松下严厉的斥责。这种作风可以说是松下管人的秘诀。由于这次火灾发生后没有受到惩罚,后腾自然会心情愧疚,对松下也会更加忠心效命,并以加倍地工作来回报。

松下的这种做法,巧妙地抓住了人类的心理。在犯小错误时,本人多半不在意,因此需要严加斥责,以引起他的注意;相反犯下大错误时,傻子也知道自省,因此就不必要再去给予严厉的批评了。

大道理:注意小错,以防止大错的发生。当大错发生时,已无法挽回损失,还不如收买人心为妙。

水龙头在哪

主管对下属说:“赶紧给我拿桶水来!”员工马上遵照执行。

员工边跑边想:水龙头在哪?水桶在哪?他终于想到不远处食堂有水桶。

他盘算着:先拿桶,然后到最近的水龙头打水,这样最省力。

回头一看,不得了!房子起火了。原来,当时主管发觉了火警,见到下属马上让他拿水来。

主管脑子里想的事,员工是不知道的。下属直埋怨:早知道是救火,附近就有灭火器,何必要跑到远处去拿水呢!

如果主管起初出对下属说:“有火警,你赶紧给我拿水来!”这位下属就会想:要救火,赶紧!但救火不一定非得用水呀!附近不是有灭火器吗?几分钟内火警就会解除。

大道理: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是领导,我说什么你们就给我干什么。从提高员工竞争力的角度,从长远来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关键在于:让员工办事,把目的告诉他。

漂亮话

三国鼎立之时,北方青州一个叫隐蕃的人,逃到东吴,对孙权讲了一大堆漂亮的话,对时局政事也做了分析,辞色严谨正然。孙权对他的才华而有点动心,问陪坐的胡综:“如何?”

胡综(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说:“他的话,大处有东方朔的滑稽,巧捷诡辩有点像祢衡,但才不如二人。”

孙权又问:“当什么职务呢?”

“不能治民,派小官试试。”考虑到隐蕃大讲刑狱之道,于是孙权派他到刑部任职。到后来,隐蕃作乱于东吴,事发逃走,被捕回而诛。

大道理:有些人常常善于说谈,而且能将许多时髦理论挂在嘴上,能迷惑许多识辨力差、知识不丰富的人。领导要时刻提防这些华而不实的人。

推销话术

过去,美国费城电力公司有一个叫威伯的推销员,他曾到农村去推销用电。走到一家阔气的人家,户主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一见是电力公司推销电的,就把门紧闭了。威伯一看事情不妙,便说:“很抱歉,打扰您,也知道您对用电不感兴趣。所以,我这次来不是做生意的而是买鸡蛋的。”老人消除了这些疑虑,便把门打开些,探出头来将信将疑地望着威伯,威伯又继续说道:“我看见您喂的道明尼克种鸡很漂亮,想买一打新鲜的鸡蛋回城。”

听到他这么说,老人家把门开得更大一些,问道:“你为什么不用你的鸡蛋?”威伯充满诚意地说:“因为我的鸡下的蛋是白色的,做蛋糕不合适,我的太太就要我买些棕色的蛋。”

这时候,老妇人走出门口,态度很温和地和威伯聊起了鸡蛋的事。但威伯这时便指着院子里的牛棚说:“老太太,我敢打赌,你丈夫养的牛赶不上你养鸡赚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