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提高办事效率36计
2040800000040

第40章 掌握迅速而高效的读书法

现在人常说:信息时代,资讯爆炸。如何在众多的资讯中,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并迅速阅读呢?这就需要掌握高效的读书方法。

音乐与读书兼顾

一位日本作家于1963年进入福井市立成和中学就读。这间学校素以音乐闻名,每年全国高中音乐比赛都名列前三名。高中三年里,喜爱音乐的他也一直是混声合唱团的成员之一。

合唱团练习的时间是每天3点到6点,天天如此,即使是到了高三,联考迫在眉睫的时候也没有间断过。每逢全国合唱比赛之前都会辛苦地练唱到晚上7点。

这样的练习不会耽误功课吗?不会,真的不会,这全仰赖合唱团指导老师独特的训练法。老师每次都提醒他们,练唱时务必记得把功课带过来。

由于是混声合唱,所以练唱时有一起合音,也有分部练习的时候。合唱分3部,所以其中一部练习时,其他两部就可以休息,他们就利用休息的时间看书。

在这个空档里,既可以写作业,也可以准备考试。其实,如果持续练唱3个小时的话,嗓子一定会哑,所以间断地休息是非常合理的。就算是念书3个小时,期间也是非休息不可,因为人的精神集中力有限,完全没有休息的话,效果势必打折扣。

因此,在同一时间带内,让音乐与读书并进,一点儿痛苦也没有。甚至,就读书的立场而言,音乐还可调节心情。这样的读书效果,比起三个小时死钉在书桌前念书的效果,丝毫不逊色。

或许最好的合唱练习法是当某一部在练唱时其他几部也应该专心听才是,但至少就效果而言,他们的音乐与读书并进术之成功,是绝对可以确认的。

如果不能把功课带到练习场所,高三的同学恐怕会因为担心功课而坐立不安,无法进入合唱练习。而指导老师的安排却让他们得以兼顾两者。从这件事的经验里,我们也可以深深体会到同时处理一件以上的事情,亦即“双管齐下”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正确的取舍原则

建立自己的速读法

据统计,成人每分钟约读300字,大学生速度稍快一些,约320字。至于读书像吃饭一样的大学教授,则可以高达660字左右。

学习速读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是母庸置疑的。但我们以为,每个人应该有他自己的一套“速读法”,不必非得套上别人的模式不可。

比如李海练就速读的功夫,主要是从学生时代对股票投资产生兴趣时开始的。当时,因为计划将打工赚得的小款项积极连用在股票投资上,所以他便买了一些例如:《股票、股票》、《股票投资精解》之类的入门书开始研究。虽然在那之前他对股票完全一窍不通,但是由于兴趣,他还是以雷霆万钧之势消化了那些书。

至今,李海依然继续研读与股票投资有关的书籍,而阅读的速度却只增不减。因为,他已经具备的基本常识的部分可略过不看,节省了许多时间。

其实“速读法”应该从买书的时候就开始了。首先明确立下研究的范围,针对研究范围来买书,阅读时就方便许多。由于书本的性质大致相近,所以在念完一本,继续要看第二本的时候,便能保持原来的思考流程,很快地进入情况。

不过,专业性书籍有别于股票投资书籍,必须花更大工夫找出重点,整体消化才行。虽然只要具备了相当程度的专业性知识,阅读起来速度必定相当的快,但你还是有必要想方设法去使读书的效率更高。

抓主要舍次要

首先,把序文或前言看过一遍,因为从这个地方可以发现作者的着眼点。其次,浏览目录部分,因为从它页数的分配情形,可以看出重点放在哪一章节。我们认为这些从架构中抓出来的整体概念相当重要。

进入本文以后,把握前面理出的整体概念,在迅速的浏览过程中找出与整体概念相关的部分来,至于那些与整体概念无关紧要的部分,就可以略去不看了。

这种读书法,就念完一本书所需的时间而言,或许可以将它归类于一般的速读法当中。但在某方面而言,却该归类于“慢读”,因为那些与整体概念有关的重要部分,必须一看再看、彻底理解,非完全消化不可。这些书中的精华部分绝对需要慢慢阅读。

如果你对于某作者的理论、学说相当熟悉,你甚至可以在看目录的同时就知道重点在哪里了,有时候甚至只看一行就能推测下面几行文字的内容,读起书来当然迅速。

把握整体概念的阅读方法并不困难,比如,坐在电车里看书时,虽然车厢里非常嘈杂,但由于精神集中,完全不受影响。不过,如果噪音中出现了“某某”,他的名字,很自然就会竖起耳朵来,这完全是一种潜在意识的问题。眼或耳在接收到有关的讯息之后,便会将讯息传至大脑,引起反射性的动作来。

基于这个道理,读书的时候若能把握住书中的主要精神,那么无论浏览的速度有多快,一旦遇到重要的部分自然会停下脚步来。读书如此,工作亦复如此。只要掌握住大原则,你自然就会明白何者该取、何者该舍了。

读书不必“细嚼慢咽”

有一句成语:“读书百遍无师自通”。的确,精读确实有精读的效果。但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要每本书都精读,势必赶不上时代的脚步。因此,如何在大量而快速的阅读中得到精读的效果,是每个现代人重要的课题。

阿文虽然每天忙于工作,但却始终不忘读书充实自己。甚至可以自豪地说,如果依册数计数读过的书,他的成绩绝对是一般上班族的好几倍。不过,如果你问他:“每一本书都是从头看到尾吗?”答案只有一个字:No!

要形容他的读书情形,与其说是大量阅读倒不如说是采用“并进读书法”来得贴切。

他读的书种类杂陈。如果要一本一本循序看过,恐怕得花上相当长的时间,而且时间一拉长,就很容易使其中几本落得“束之高阁,不见天日”。

为了杜绝这种情形,一般阿文把书一买回来,除了专门书籍以外,其余的就一本本地散置起居室、枕边、洗手间等地,公事包里、办公室内,当然也是据点,他的“并进读书法”环境就这么安排好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有空时随时抓起手边的书阅读即可。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同时阅读好几本书,而且只要有空,随处都可以看书。

常有人埋怨想看书却没有时间,其实不是没有时间,而是自己没有把时间找出来罢了,只要有心,还是找得出时间看书的。就像一只装满了石块的水桶,还是有空隙装水一样。

从前面的叙述中,大概已经可以看出“并进读书法”的特色是在于分段式阅读,而非持续几小时看完一本书。而这种读书法成功的秘诀在于“不贪心”。专门书籍另当别论,普通一本300页左右的书里面,你想知道的部分,充其量不过十几页而已。所以他的阅读,与其说是“读”书,倒不如说是“找”出自己觉得需要的部分来得贴切,因为“找出来以后”的处理工夫才最重要。

每打开一本书,他一定很快地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倒不是用什么速读法,而是粗略地看过一遍。在这样的浏览过程中,他相信一定会有特别吸引他玩味的地方出现,可能是工作上需要的资料,也可能是一段心有同感的散文。总之,在快速的“扫瞄”下,一定会发现若干值得细读的“目标”。

这个时候,对阿文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身边的文具了。换句话说,在摆了书的地方一定也要准备笔才行,因为,当发现“目标”的时候得立即做下记号,短一点的文句可以加个傍线,长一点的段落可以打上“○”等等。总之要能使下一回重新打开那一本书时,能一目了然地找出重点才行,而这些找出来的重点,有的可以在咀嚼消化之后把它记录在卡片上,有的甚至可以剪下来复印整理好之后放进资料夹内归档。

习惯了这样的阅读法,一般不怎么难读的书,大概只要花一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了。而在粗略看完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新将作记号的部分仔细消化一次,这就是阿文的“并进读书法”的大致情形。

“并进读书法”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调节情绪,因为随时可以接触不同风味的书籍,所以虽然不是时时“改头换面”,但确实能经常保持对书本的新鲜感,提高阅读效率。

任何人接触到书本,都会产生“无论如何要把它读透”的想法。如果是趣味性较高的书籍还无所谓,万一整天只接触一本艰涩的专门书,任谁也无法始终保持热度不坠的。这个时候,内心里就会引发义务感与惰性的挣扎了。而“并进读书法”可以免却这样的难题,一陷入僵局就转换另一本书,枕边的书可以拿到起居室来,书房的专门性书籍也可以拿到起居室去。反正到处都有书,随时可以替换着看,不必担心陷入僵局阅读停顿。

让书本“适得其所”

就经验而言,如厕的时间是不容忽视的可利用的绝佳时段。距今一千年前,宋朝的政治家兼学者欧阳修曾提出“三上”的效用。所谓“三上”,指的是“马上、枕上、厕上”。他认为“三上”是整理思绪、推敲文章最合适的地方。

从高中时代起,李几就努力活用此一先人的智慧。不过,虽然是活用了如厕时间,但是,感觉上把厕所里的书拿进房间总是不太卫生的,所以他便决定了厕所专用书。当时,他把《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的古典名着列为厕所专用书,希望借着这段空档能使准备联考而紧绷的心得以轻松轻松。结果证明他的选择并没有错,因为不仅当时确实能在紧张的读书压力下偷得喘息的空档,现在他多多少少有一些古典文学的常识,也全拜当年“厕上”之赐。

“厕上读书”,笔也是缺不得的,因为一样要勾出重点、画线作记号。

“厕上”的效用还不只读书而已,在整理思绪方面也是十分管用的。虽然上个厕所不过几分钟罢了,但由于它的隐密性,使得你与外界的杂音隔离。所以,利用它来想点子、清脑筋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至于“枕上”的读书法,大致和前述的方法一样,只是你不要奢望它的时间会有多长。因为对一个工作了一整天的上班族而言,一旦接触到床铺,就会进入梦乡。一般人的枕上阅读,顶多能维持20分钟,时间一到眼皮就撑不住了。不过,即使每天只有10分钟,也是相当可观的。

“枕上读书”的照明设备,最好不要是朦胧的灯泡,亮晃晃的日光灯通常能拉长一点时间。此外,最好准备一架固定书本的床上专用阅读器。虽然把书本撑起来在画线的时候会有些不方便,但因为“枕上读书”都是比较消遣性的文章,所以画线的机会比较少。而且,有了阅读器的协助,即使念到一半睡着了也不必担心压坏书本或是造成睡眠的障碍。

通常,在感觉确实非常疲倦的时候,你就会熄灯睡觉。因为,硬是与睡虫搏斗勉强看书,既痛苦又达不到什么效果。

请记住“愉快的阅读”是使“并进读书法”持之以恒的绝对原则。

避开交通尖峰时刻里人潮的拥挤,更能有效地利用车中的时间,一举两得。

利用好步行的时间

徒步的时间也可以妥善运用。可以边走边做的事太多了,你可以安排一下今天要做哪些事,也可以构思待会儿一到公司就会动笔的工作报告书等等。更何况步行对健康也是有好处的。

高中时代,王非的上学距离有四公里。学校规定三公里以上就可以骑自行车了,但他还是选择了徒步上学。倒不是想借此锻炼身体进入校队,而是他觉得这样多少可以弥补一点运动不足。

4公里的路,以他的脚程最快也得30分钟。最初因为是抱着运动的打算,所以他就训练自己以竞走的方式行走。但渐渐地也训练出能在那30分钟的步行中念书的能力,口中暗诵内容,忘词的时候就拿出书本看一下,在清晨神智最清晰的时候背书,常常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纯粹是经验之谈,如果你再加把劲,花一点工夫,也许可以找出更好的方法来。总之,就是要把握“妥善利用上下班时间,充实其过程最重要的”大原则,即使多花点时间在车上也无所谓,因为提早出门就可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