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2042400000106

第106章 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规范(1)

(第一节)物流成本管理基础

一、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成本是伴随着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人们对于物流的关心首先是从关心物流成本开始的,物流被看作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因此,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物流经营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

二、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

⑴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经营管理的核心,也是物流经营管理部门最为关心的一项内容。

⑵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等观点都说明了物流成本问题是物流经营管理中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所谓“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是指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继降低制造成本和扩大销售之后,企业获得利润的第三种途径。正是由于在物流领域存在着广阔的降低成本的空间,物流问题才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企业物流经营管理可以说是从对物流成本的关心开始的。

⑶在对物流成本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部门、不同领域或不同产品出现的特定物流问题,组织专门的人员研究解决。但是,对于物流成本管理的组织化程度以及对物流成本的持久把握方面仍存在不足。到了这个阶段,物流经营管理组织开始出现。

⑷随着物流经营管理组织的设置,对物流成本有了一个统一、系统的把握,开始引入物流预算管理制度。即通过物流预算的编制、预算与实际的比较对物流成本进行差异分析,从而达到控制物流成本的目的。但是,这个阶段编制的物流预算缺乏准确性,对于成本变动原因的分析也缺乏全面性,而且对物流费用的把握仅限于运费和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随后,物流预算管理制度推出了物流费用的计算标准,物流预算的制订及其管理有了比较客观准确的依据,物流部门成为独立的成本中心或利润中心。

⑸物流预算制度确立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形成物流业绩评价制度。通过物流部门对企业业绩贡献度的把握,准确评价物流部门的工作。物流部门的业绩评价离不开其对于降低物流成本的贡献度的考核,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部门的永恒的课题。

三、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与分类

1.按物流活动发生的领域分类

⑴采购物流费——从原材料(包括空容器、包装材料)的采购到送达到购入者为止的物流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⑵工厂内物流费——从产成品包装时点开始到确定向顾客销售为止的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

⑶销售物流费——确定向顾客销售之后,到出库送达到顾客为止的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

⑷返品物流费——伴随着销售产品的返品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

⑸废品物流费——为了处理已经成为废品的产品、包装物以及运输用容器、材料等物品所进行的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

2.物流费用的支付形态分类

⑴材料费——包装材料费、燃料费、消耗工具材料等物品的消费生成的费用。

⑵人工费——工资、奖金、福利费、退休金等。

⑶水电费——燃气费、水费、电费等。

⑷维持费——维修费、消耗材料费、房租、保险费等。

⑸一般经费——差旅费、交际费、会议费、培训费、杂费等。

⑹特别经费——折旧费等。

⑺委托物流费——包装费、运费、保管费、入出库费、手续费等委托企业外部承担物流业务支付的费用。

3.按物流功能类别分类

⑴物资流通费——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费、流通加工费等。

⑵信息流通费——处理和传送物流相关信息发生的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订单处理、顾客服务等相关费用。库存管理是指与库存的移动、计算、盘点等有关的信息处理、传递等相关的业务。订货处理是指顾客委托仓库出库的相关信息的处理业务,并不包括商流部分订货活动。顾客服务是指接受顾客的咨询和询问,提供有关信息的业务。上述业务的特点是离不开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支持,本质上属于信息活动。

⑶物流经营管理费——物流的计划、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方面发生的费用,不仅包括现场物流经营管理费,而且包括本部的物流经营管理费。现场物流经营管理费是指配送中心、仓库、物流网点等物流作业部门的人工费、经营费以及维持费等。本部物流经营管理费是指企业综合物流经营管理部门发生的上述费用。

4.按不同的管理科目分类

⑴部门类别物流费、商品类别物流费、销售地域类别物流费、顾客类别物流费。

⑵直接物流费、间接物流费。

⑶固定物流费、变动物流费。

⑷管理可能物流费、管理不可能物流费。

四、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

⑴货物保管制度

良好的物品保管、维护、发放制度,可以减少物品的损耗、霉烂、丢失等事故,从而降低物流成本;相反,若在保管过程中,物品损耗、霉烂、丢失等时有发生,物流成本必然增加。

⑵货物废品率

影响物流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货物的质量,即货物废品率的高低。生产高质量的货物可降低因次品、废品等回收、退货而发生的各种物流成本。

⑶管理成本管理成本与生产和流通没有直接的数量储存关系。但管理成本大小直接影响着物流成本的大小,节约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管理成本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总水平。

⑷进货方向

进货方向不仅决定了企业货物运输距离的远近,同时也影响着运输工具的选择、进货批量等多个方面。所以,进货方向是决定物流成本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⑸运输工具

不同的运输工具,成本高低不同,运输能力大小不等。运输工具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所运货物的体积、重量及价值大小,另一方面又取决于企业对某种物品的需求程度及工艺要求。所以,选择运输工具既要保证生产与销售的需要,又要力求物流成本最低。

⑹资金利用效率

企业利用贷款进行生产或流通,必然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如果是自有资金,则存在机会成本问题),资金利用率的高低,影响着利息支出的大小,从而也影响着物流成本的高低。

⑺存货控制

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对存货实行控制,严格掌握进货数量、次数和品种,都可以减少资金占用、贷款利息支出,降低库存、保管、维护等成本。

(第二节)物流成本控制的策略与方法

一、物流成本控制原则

1.进行全方位成本控制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是本企业的事,即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比如,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要求而定。

2.从提高服务来控制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加强物流管理、促进物流合理化。物流是否合理,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水平,另一个是物流费用的水平。如果只重视物流成本的降低,有可能会影响到客户服务质量。因此,在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时,必须搞好服务质量控制与物流成本控制的结合。要正确处理降低成本与提高质量的关系,从二者的最佳组合上,谋求物流效益的提高。

3.通过运用经济与技术手段来控制物流成本

⑴这就是要求把物流成本日常控制系统与物流成本经济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物流成本的综合管理与控制。物流成本是一个经济范畴,实施物流成本管理,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广泛地利用信息、奖金、定额、利润等经济范畴和责任结算、业绩考核等经济手段。

⑵物流管理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要降低物流成本,必须从物流技术的改善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上下工夫。通过物流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以及运输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等技术的充分应用,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通过营销策略降低物流成本

⑴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是企业确保市场营销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超过必要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下降,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

⑵在正常情况下,为了既保证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又防止出现过剩的物流服务,企业应在考虑用户的产业特点和运送商品特性的基础上,与顾客充分沟通、协调,共同实施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由此产生的利益与顾客分享,从而使物流成本的管理直接为市场营销目标服务。

5.通过物流信息系统控制成本

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仍然难以使企业在不断激化的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为此,企业必须与其他交易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效率化的交易关系。即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一方面使各种物流作业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也可建立起物流战略系统。

6.通过效率化配送控制物流成本

对应于用户的订货要求建立短时期、准确的物流系统,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法。企业要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提高装载率、车辆运行管理、配送方案优化等。

7.从物流外包角度控制物流成本

⑴从运输手段上讲,可以通过一贯制运输来降低物流成本,亦即将从制造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商品运送,利用各种运输工具的有机衔接来实现,运用运输工具的标准化以及运输管理的统一化,来减少商品周转、装载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并大大缩短商品在途时间。

⑵物流外包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者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它可以是常规的,即将先前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包;或者是创新的、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

二、物流成本控制策略

1.物流成本控制策略

物流成本控制是指对物流各环节发生的成本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管理,以达到预期设定的成本目标。

⑴绝对成本控制

绝对成本控制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个绝对金额以内的控制方法。绝对成本控制从节约各种成本支出,杜绝浪费出发,进行物流成本控制,要求把物流过程发生的一切成本支出划入成本控制范围。标准成本和预算控制是绝对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标准成本是指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应该发生的成本。对标准宽严程度的看法不同,从而有不同的标准成本概念。

理想标准。理想标准是指在现有最理想、最有利的作业情况下,达到最优水平的成本指标。

正常标准。它是在目前的生产经营条件下,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损失、耗费的情况下所应达到的水平。这一标准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标准成本控制之中。

过去业绩标准。依据前期成本实际水平制订的标准。

⑵相对成本控制

⑴相对成本控制是通过成本与产值、利润、质量和服务等指标对比分析,寻求在一定制约因素下取得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控制技术。

⑵相对成本控制扩大了物流成本控制领域,要求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注意与成本关系密切的因素,诸如产品结构、项目结构、服务质量水平、质量管理等方面,目的在于提高控制成本支出的效益,减少单位产品成本投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2.压缩物流成本策略

⑴在考虑物流和销售间的相关成本问题时,可以提出实行物流合理化的两种方法:一是以改变服务客户水平为目标的物流合理化;二是在规定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改进物流活动效率的合理化。

⑵就压缩物流成本的效果来看,以前一种方法为优,但采用这种方法,服务水平随之改变,与销售部门的关系需要作某些调整。后一种方法可在物流部门单独地完成,但这个方法所能实现的合理化有一定的限度。从企业物流合理化的步骤看,采用由后一种方法入手,向前一种方法过渡的较为有利,按这样的步骤过渡,所遇阻力小,可以说这种步骤是有实际意义的。

三、物流成本控制的方法

1. 实施方法

⑴降低运输成本的方法

通过商流和物流的分离,使物流途径简短化。

扩大工厂直接运送范围。

减少运输次数。

提高车辆的装载效率。

设定最低的接受订货量。

实行计划运输。

开展共同运输。

选择最佳运送方式。

⑵降低保管费(库存费)的方法

减少库存点。

切实管理好库存物资,维持合理的库存量。

提高保管效率。

⑶降低包装成本的措施

采用价格便宜的包装材料。

包装简易化、朴素化。

包装作业机械化。

⑷降低装卸成本的方法

减少装卸次数。

引进集装箱和托盘,利用机械化装卸以节省人力。

2. 优化物流途径

⑴优化物流途径,使之简短化、合理化,对降低物流成本有很大的效果。它不仅可降低运输费,而且还可降低保管费和装卸费等。在实行物流途径简短化时,关键问题是实行商物分离,新设仓库及配送中心等物流据点。

⑵商物分离,是从物流合理化着眼,使商流途径和物流途径分离。这是试图将复杂的物流途径,通过同一模式从商流途径中分离开,规定一个合理的物流途径。这种物流途径的简短化,其目的不单在于缩短运输距离,以降低运费;还在于将分店和营业场所处理的物流业务,移交配送中心,通过综合管理来达到规定的指标。

⑶物流途径的简短化,还有如下的好处:用一处配送中心来承担几处营业场所和分公司物流业务,借以实现向配送中心运输的大批量化,以及配送中心向外配送的大批量化。

3. 设定合理的库存水平

库存具有调节生产和销售,或者采购和销售之间的时间间隔的职能。若从降低物流成本的角度看,则库存量越少越好。但是,库存是以对客户服务为前提而存在的,只根据成本是无法判断库存合理与否的。最合理的库存量中的“合理”,对应于一定时期估计的客户需要量,其必需的最小量就是合理的库存量。

4. 加强对总成本的控制

由于要同时达到高标准的可行性、作业表现的可靠性,成本将非常高,因而适当水平的物流成本开支必然与所期望的服务表现有关。要取得物流竞争的优势地位,关键是要掌握使自己的能力与关键客户的期望和需求相匹配的艺术,对客户的承诺是形成物流战略的核心。

(第三节)物流成本计划管理规范

一、确定物流成本对象

1.确定物流成本对象以后,才能进行物流成本的计算。成本计算对象的选取方法不同,得出的物流成本结果也就不同,从而也就导致了不同的成本评价对象与评价结果。因此正确确定物流成本计算对象是进行物流成本计算的基础。

2. 确定物流成本计算对象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⑴确定物流成本计算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