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2042400000063

第63章 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实施规范(1)

(第一节)配送中心作业实施流程

配送作业的具体内容包括:订单处理、储存、加工、拣选、包装、配装、送货、送达服务等作业项目之间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整个过程既包括实物流,又包括信息流,同时还有资金流。

一、订单处理

⑴配送业务活动是以客户订单发出的订货信息作为其驱动源。在配送活动开始前,配送中心根据订单信息,对客户的分布;所订商品的品名、商品特性和订货数量、送货频率和要求等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此确定所要配送的货物种类、规格、数量和配送的时间,最后由调度部门发出配送信息(如拣货单、出货单等)。

⑵订单处理是调度、组织配送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其他各项作业的基础。、订单处理是配送服务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配送服务质量得以保证的根本。其中,订单的分拣和集合是订单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进货

⑴也称备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包括筹集货源、订货或购货、集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由于配送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即通过集中采购,扩大进货批量,从而降低商品交易价格,同时,分摊进货运输装卸成本,减少备货费用,取得集中备货的规模优势。

⑵备货是决定配送成败的初期工作,如果备货成本太高,将会大大降低配送的效益,配送的功能也会大打折扣。

三、储存

⑴配送中的储存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

⑵一般来说,其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及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储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一些企业有时在配送中心附近单独设库以解决配送的资源保证。另一种储存形态是暂存,是具体执行配送时,按分拣配货要求,在理货场地所做的少量储存准备。由于总体储存效益取决于储存总量,所以,这部分暂存数量只会影响到工作的方便程度,而不会影响储存的总效益,因而在数量上控制并不严格。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暂存,即是分拣、配货之后,形成的发送货载的暂存,这种暂存主要是用来调节配货与送货的节奏,暂存时间一般较短。

四、加工

⑴在配送作业中,配送加工这一功能要求属于增值性活动,不具有普遍性。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通常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

⑵有些加工作业属于初级加工活动,如按照客户的要求,将一些原材料套裁;有些加工作业属于辅助加工,比如对产品进行简单组装,给产品贴上标签或套塑料袋等;也有些加工作业属于深加工,食品类配送中心的加工通常是深加工,比如将蔬菜、水果洗净、切割、过磅、分份并装袋,加工成净菜,或按照不同的风味进行配菜组合,加工成原料菜等配送给超市或零售店。

五、分拣、配货

⑴分拣。分拣是将物品按品种、出入库的先后顺序进行分门别类堆放的作业。

⑵配货。配货是用各种拣选设备和传输装置,将存放的物品按客户的要求分拣出来,配备齐全,送人指定发货地点。

⑶分拣及配货不仅是配送不同于其他物流形式的功能要素,也是配送成败的一项重要支持性工作,它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的准备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业在送货时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所以,也可以说分拣及配货是送货向高级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了分拣及配货,就会大大提高送货服务水平。

六、配装、出货

⑴当单个客户的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客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和运力的问题,这时就需要配装。

⑵配装与一般送货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配装送货可以大大提高送货水平、降低送货成本。所以,配送是配送系统中具有现代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现代配送与以往送货的重要区别之一。

七、送货

配送业务中的送货作业包含将货物装车并实际配送,而达成这些作业则需事先规划配送区域的划分或配送路线的安排,由配送路线选用的先后次序来决定商品装车顺序,并在商品配送途中进行商品跟踪、控制、制定配送途中意外状况及送货后文件的处理办法。

八、结算

⑴结算作业是物流企业经营活动目的最终能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送货单在得到客户的签字确认后或交给第一承运人并签署后,可根据送货单据制作应收账单,并将账单转入会计部门作为收款凭据。

⑵商品入库后,则由收货部门制作入库商品统计表以作为供货厂商催款核对用,并由会计部门制作各项财务报表供经营政策制定及经、营管理参考。

(第二节)配送中心分拣作业操作规范

一、分拣作业的概念与功能

⑴分拣作业的概念

分拣作业是依据顾客的订货要求或配送中心的送货计划,尽可能迅速、准确地将商品从其储位或其他区域拣取出来,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集中,等待配装送货的作业过程。在配送作业的各环节中,分拣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整个配送中心作业系统的核心。

⑵分拣作业的功能

分拣作业集中在配送中心内部完成,是为高水平配送商品所进行的拣取、分货、配货等理货工作,是配送中心的核心工序。从各国的物流实践来看,由于大体积、大批量需求多采取直达、直送的供应方式,因此,配送的主要对象是中、小件货物,即配送多为多品种、小体积、小批量的物流作业,这样使得分拣作业工作量占配送中心作业量的比重非常大,而且工艺复杂,特别是对于客户多、商品品种多、需求批量小、需求频率高、送货时间要求高的配送服务,分拣作业的速度和质量不仅对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配送中心的信誉和服务水平。因此,迅速且准确地将顾客所要求的商品集合起来,并且通过分类配装及时送交顾客,是分拣作业最终的目的及功能。

二、分拣作业的基本操作流程

分拣作业是配送中心作业的核心环节。从实际运作过程来看,分拣作业是在拣货信息的指导下,通过行走和搬运拣取货物,再按一定的方式将货物分类、集中,因此,分拣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1)接受拣货信息

拣货作业必须在拣货信息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拣货信息来源于顾客的订单或配送中心的送货单,因此,有些配送中心直接利川顾客的订单或配送中心的送货单作为人工拣货指示,即拣货作业人员直接凭订单或送货单拣取货物。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无法准确标示所拣货物的储位,使拣货人员延长寻找货物时间和拣货行走路径。

(2)搬运货物

拣货时,拣货作业人员或机器必须直接接触并拿取货物,因此形成拣货过程中的行走与货物的搬运,缩短行走和货物搬运距离是提高配送中心作业效率的关键。拣货人员可以步行或搭乘运载工具到达货物储存的位置,也可以由自动储存分拣系统完成。

(3)拣取货物

无论是人工或机械拣取货物,都必须首先确认被拣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等内容是否与拣货信息传递的指示一致。这种确认既可以通过人工目视读取信息,也可以利用无线传输终端机读取条码由电脑进行对比,后一种方式往往可以大幅度降低拣货的错误率。拣货信息被确认后,拣取的过程可以由人工或自动化设备完成。通常小体积、少批量、搬运重量在人力范围内且出货频率不是特别高时,可以采取手工方式拣取;对于体积大、重量大的货物可以利用升降叉车等搬运机械辅助作业;对于出货频率很高的可以采用自动分拣系统。

(4)货物的分类、集中

配送中心在收到多个客户的订单后,可以形成批量拣取,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客户或送货路线分类集中,有些需要进行流通加工的商品还需根据加工方法进行分类,加工完毕再按一定方式分类出货。

多品种分货的工艺过程较复杂,难度也大,容易发生错误,必须在统筹安排形成规模效应的基础上,提高作业的精确性。在物品体积小、重量轻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人力分货,也可以采取机械辅助作业,或利用自动分货机自动将拣取出来的货物进行分类与集中。分类完成后,货物经过核查、包装便可以出货、装运、送货了。

三、分拣作业系统规划

1.确定拣货包装单位

拣货单位是指拣货作业中拣取货物的包装单位。通常拣货单位可分为托盘、箱(外包装)、单件(小包装)以及特殊货物四种形式。有些品种根据配送要求需要有两种以上的拣货单位,如有些用量小的客户以单件或箱为单位出货,有些需大批量送货的客户则可以以箱或整托盘拣取直接出货。确定拣货单位的必要性在于避免分拣及出货作业过程中对货物进行拆装,甚至重组,以提高分拣系统作业效率,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分拣自动化作业的需要。而且拣取的货物来自储存系统,储存系统的货物则通过验收入库而来,因此,从供应商供货到进货入库存储,再到分拣出货,要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作业效率,减少货物拆装、重组的工作量,必须根据配送的包装要求,确定拣货包装单位,根据拣货包装单位,来相应地调整储存和入库商品的包装单位。

(1)确定拣货单位

配送作业中拣货包装单位通常有以下四种:

箱。由单件装箱而成,拣货过程以箱为拣取单位。

托盘。由箱堆码在托盘上集合而成,经托盘装载后加固。每托盘堆码数量固定,拣货时以整托盘为拣取单位。

单件。单件商品包装成独立单元,以该单元为拣取单位,是拣货的最小单位。

特殊物品。体积过大,形状特殊,或必须在特殊情况下作业的货物。如桶装液体、散装颗粒、冷冻食品等,拣货时以特定包装形式和包装单位为准。

(2)确定储存包装单位

拣货包装单位确定之后,接下来便是确定储存货物的包装单位,通常储存单位必须大于或等于拣货单位,确定储存单位的步骤如下:

订出各项商品一次采购最大、最小批量及前置时间。

预计顾客订单到达仓库后,多长时间将货物送交顾客,即预计送达天数。

如果商品平均每天采购量与采购前置时间的乘积小于上一级包装单位数量,则储存单位等于拣货单位;反之,则储存单位大于拣货单位。

(3)确定入库包装单位

在储存包装单位确定后,货物入库包装单位最好能配合储存包装单位,有时可要求供应商配合。入库单位通常等于货物的最大储存单位。

2.确定拣货方式

拣货作业可以将其简单地划分为订单别拣取、批量拣取及复合拣取三种方式。订单别拣取是分别按每份订单来拣货;批量拣取是多张订单累积成一批,汇总数量后形成拣货单,然后根据拣货单的指示一次拣取商品,再进行分类;复合拣取是充分利用以上两种方式的特点,并综合运用于拣货作业中。

(1)订单别拣取操作规范

订单别拣取是针对每一份订单,作业员巡回于仓库内,按照订单所列商品及数量,将客户所订购的商品逐一由仓库储位或其他作业区中取出,然后集中在一起的拣货方式。订单别拣取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作业方法单纯,接到订单可立即拣货、送货,所以作业前置时间短。

作业人员责任明确,易于安排人力。

拣货后不用进行分类作业,适用于配送批量大的订单的处理。

商品品类多时,拣货行走路径加长,拣取效率较低。

拣货区域大时,搬运系统设计困难。

订单别拣取的处理弹性比较大,临时性的生产能力调整较为容易。适合订单大小差异较大,订单数量变化频繁,季节性强的商品配送。商品外形体积变化较大,商品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宜采用订单别拣取方式,如化妆品、家具、电器、百货、高级服饰等。

(2)批量拣取操作规范

批量拣取是将多张订单集合成一批,按照商品品种类别加总后再进行拣货,然后依据不同客户或不同订单分类集中的拣货方式。批量拣取方式的特点是:

适合配送批量大的订单作业。

可以缩短拣取货物时的行走时间,增加单位时间的拣货量。

必须等订单累积到一定数量时,才作一次性的处理,因此,会有停滞时间产生。

批量拣取型方式通常在系统化、自动化设置之后,作业速度提高,而产能调整能力减小的情况下采用,适合订单变化较小,订单数量稳定的配送中心和外形较规则、固定的商品出货,如箱装、扁袋装的商品。其次需进行流通加工的商品也适合批量拣取,再批量进行加工,然后分类配送,有利于提高拣货及加工效率。

(3)复合拣取操作规范

为了克服订单别拣取和批量拣取方式的缺点,配送中心也可以采取将订单别拣取和批量拣取组合起来的复合拣取方式。复合拣取即根据订单的品种、数量及出库频率,确定哪些订单适应于订单别拣取,哪些适应于批量拣取,分别采取不同的拣货方式。

3.确定拣货信息的传递方式

拣货信息的作用在于指导拣货作业的进行,使拣货人员正确而迅速地完成拣货工作。拣货作业的依据是顾客的订单或其他送货指令,因此,拣货信息最终来源于顾客的订单。拣货信息既可以通过手工单据来传递,也可以通过其他电子设备和自动拣货控制系统传输。

(1) 拣货单传递

拣货单传递拣货信息,是将原始的客户订单输入电脑,进行拣货信息处理后,生成并打印出拣货单,作业人员据此拣货。在拣货单上可以标明储位,并按储位顺序来排列货物编号,缩短了拣货路径,提高了作业效率。采用拣货单传递拣货信息,其优势在于经过处理后形成的拣货单上所标明的信息能更直接、更具体地指导拣货作业,提高拣货作业效率和准确性。但处理打印拣货单需要一定成本,而且必须尽可能防止拣货单据出现误差。

(2) 无线通信传递

无线通信传递是在叉车上安装无线通信设备,通过这套设备把应从哪个储位拣取何种商品及拣取数量等信息指示给叉车上的司机。这种传递方式通常适用于大批量出货时的拣货作业。

(3) 订单传票

订单传票即直接利用客户的订单或以配送中心送货单来作为拣货指示凭据。这种方法适用于订单订购品种数比较少、批量较小的情况,经常配合订单别拣取方式。订单在传票和拣货过程中易受到污损,可能导致作业过程发生错误,而且订单上未标明货物储放的位置,靠作业人员的记忆拣货,影响拣货效率。

(4) 电脑随行指示

电脑随行指示是指在叉车或台车上设置辅助拣货的电脑终端机,拣取前先将拣货信息输入电脑或软盘,拣货人员依据叉车或台车上电脑屏幕的指示,到正确位置拣取货物。

(5) 显示器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