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204400000036

第36章 极富浪漫色彩的神魔小说

第三十五章极富浪漫色彩的神魔小说:《西游记》

在某种意义上讲,《西游记》是一部具有中国文化表征及特质的小说,是中国文化诸形态表

现的形象教材。作品所表现出的魔幻神奇的艺术境界亦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在亦真亦幻

、神奇瑰丽的描写中,作者将现实与非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将故事纳入了一个神奇的框架中

,既使故事色彩斑斓,又使情节离奇神异,读起来令人爱不释手。

神魔小说经典名著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出生在一个由学官沦为商人的家庭中,其人虽“性敏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

成”,但屡不得赏识,很晚才补得一个岁贡生。他曾做过一段长兴县丞,不久弃官归里。善

谐剧的性格,对野史奇闻的酷爱,使他把对现实的不平与愤慨抒发于神话小说中。《西游记

》大约是他晚年家居时所作。

公元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僧玄奘(602~664)去天竺(印度)取经,跋涉数万里,历时七

十年,取回佛教经典600余部。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宗教活动,也是一次富有探险

性质的国际交往。回到长安后,玄奘日授见闻,由弟子辨机写成《大唐西域记》。后又由

其弟子慧立、彦琮撰成《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玄奘取经过程中,历尽艰险,这本身已具有极强的传奇色彩,再加上《三藏法师传》中又穿

插有神话故事,于是玄奘取经就成为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富有宗教神话的历史故事。在宋代,

“说话”伎艺盛行,有所谓“四家”之分,唐僧取经故事已成为“四家”之“说经”的重要

题材。现存的还有元末明初人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

《永乐大典》第13139卷,收有一段《梦斩泾河龙》的故事,情节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

回前半部分大致相同;另外,成书时间早于《永乐大典》的朝鲜的汉语教材《朴事通谚解》

,作为汉语、朝鲜语的对照读本,也选用了讲述西游故事的文字,并注其出处为《西游记

》。这两个材料可以说明,必然还有一部平话类的讲述西游故事的作品,而且其时间最迟

当在明初。明中叶的吴承恩,就在上述史实、传说、话本、戏剧以及颇为完整的平话的基础

上,经过再创造而写成了这部神魔小说《西游记》。

一师三徒取经路英雄气概神魔惊

《西游记》是吴承恩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魔小说。

全书100回,由三部分组成。前七回写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八至

十二回,写唐僧出世及取经缘起;第十三回到全书结束,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

到西天的经历,一路上孙悟空斩妖除怪,一师三徒历尽磨难,到达西天,终成“正果”。这

是《西游记》的主体部分。

在这部作品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孙悟空这一个形象。孙悟空是一个破石而出的灵猴。他无父

无母,无牵无挂,学得一身本领之后,入龙宫得到宝贝如意棒,打入幽冥界森罗殿,在生死

簿上把自己和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并摔下簿子道:“了账!了账!今番不伏你

管了!”这是很重要的一笔:世俗社会一向迷信人人都受阎王手中生死簿的约束,但孙悟空

彻底摆脱了这一约束,成为无拘无束的,真正的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神仙”。随后

大闹天宫,打得天兵天将束手无策。玉皇大帝只好采取安抚政策,招悟空到天宫,并封他为

“弼马温”。当孙悟空明白了“弼马温”的意思之后,一怒之下重返花果山,树起“齐天大

圣”的大旗。天兵来捕,又被他打得大败,玉帝被迫封他为“齐天大圣”,企图以此“收他

的邪心,便不生狂妄”。但这目的并未达到,孙悟空在天宫又大闹蟠桃会,重返花果山。最

后,玉帝在如来佛的帮助下才收伏了孙悟空。这个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是一个充满着反叛精

神的光辉现象。他神通广大,无所畏惧,藐视一切权威,追求绝对自由,极其强烈的反映了

作者及广大人民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激和反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我们民族的英雄

主义的热情赞美。孙悟空被如来佛收伏,以及后来头上被套上紧箍,更形象的表现了黑暗势

力的强大和中华民族智能被禁锢的历史事实,突出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悲剧。

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历程中,孙悟空斩妖除怪,济困扶危,力克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完成

了取经大业。孙悟空的形象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阻挠取经的妖魔中,有很多是有伪装的,

而孙悟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以自己的火眼金睛,一次次识破各种伪装

假象,“打”出妖魔的原形,并彻底铲除之。书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打白骨精。此外,

在除妖的过程中,孙悟空时时还须克服来自唐僧乃至八戒的阻力,为此,他蒙受过莫大的委

屈,付出极大的牺牲。但是,这并没有动摇他除妖的决心。孙悟空铲除妖魔的目的,主要是

为了保护唐僧到西天,但同时,也是为了解救黎民百姓,为人民除害。总之,一路上降妖除

怪的孙悟空,表现出有恶必除、除恶务尽的可贵精神。人们对孙悟空形象的喜爱,也正是对

这种可贵精神的赞赏。

《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章节,也是全书现实性最强的章节之一。文中时天上

的玉帝、各路神话及孙悟空搅乱玉母娘娘的“蟠桃大会”都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人物形象更是鲜明生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神猴形

象,他既有社会化的个性,又有神魔的法力,变幻莫测,同时还具有某些猴子的特性,如急

躁、敏捷等,吴承恩把这些和谐地融为一体,使一个机智大胆、敢于斗争的神猴形象跃然纸

上。同时孙悟空又是猴子、神仙和人三者的有机统一。天上的众神佛,既带有人们想像中神

佛的样子,又具有人间封建统治者昏庸颟顸、狡诈专横等性格特点。

在“西游”故事流传过程中,唐僧的形象和地位都发生了变化:由主要角色变为次要角色;

由富有神奇性的正面形象,变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被批判的对象。在《西游记》中,唐僧

表现出了仁爱、慈善的宗教道德,但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分是非,不辨真伪的迂腐无能,而这

种无能,也正构成了对宗教信条的讽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唐僧的形象,与其说是一个僧

侣,不如说是一个腐儒。八戒的身上,有着憨厚可爱的一面,但同时又有贪图眼前利益、好

吃懒做的毛病。在很多方面与悟空形成鲜明的对照。在作品中,这是一个被作者善意嘲弄的

形象。沙僧是一个忠诚老实的行者形象,一心想着护送师傅到达西天,其任劳任怨的精神,

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朴素品质。

成就最高享誉世界

鲁迅说《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明中叶,道流羽客颇受尊崇,以方术而得官

荣华者甚众。而《西游记》却极少谈道,敷衍的佛家故事,亦多不恭,所以书中提倡的实际

上是三教合流,正如鲁迅所说:“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

宜附会。”如果我们把《西游记》中那无能的玉皇大帝以及整个天神群体,看做是人世间昏

君和统治集团的象征,把群魔众怪看做是奸臣酷吏、地方豪绅的象征,《西游记》这“讽刺

揶揄”的笔锋,正指向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中国文学史上,《西游记》无疑是一部艺术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

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浪漫色彩。孙悟空的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

千里,火眼金睛,可变化的金箍棒,可扇灭火焰山大火的芭蕉扇等等,都表现出了作者惊人

的想象力。

在艺术方面,值得称道的是悟空、八戒等几个艺术形象。

他们既有动物的自然属性,又有人类的思维感情,两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猴子是比较灵敏

的动物,孙悟空的外貌和动作,完全是个猴子,但他又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因此,人

与猴双重属性,在悟空的身上恰好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同样的,八戒的外形与动作都是猪,

他所具有的人的思维与情感,又是比较笨拙、迟钝的,因此,人与猪的双重属性,也在八戒

身上十分协调。一个是猴一样精灵的“人”,另一个是猪一样笨拙的“人”,都达到了很高

的艺术水平。

鲁迅说《西游记》“每杂解颐之言”。近世也有学者十分强调其“游戏笔墨”、“诙谐性”

,作为《西游记》的艺术风格,这是十分突出的。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如悟空、八戒,无论是

精明或笨拙都具有滑稽可笑的特点。作品的语言,无论是“人物”语言或叙述性语言,也都

十分幽默。《西游记》的“讽刺揶揄”的效果,正是通过这种滑稽、幽默的艺术手法而实现

的。

《西游记》自从问世以来,流传甚广,各种版本繁多。书中许多人物、故事,已深入人心,

家喻户晓。不少文人围绕《西游记》作了不少文章。有的将其删节成《唐三藏西游释厄传》

,有的仿作成《西游记传》;各种续书纷纷出现,如《续西游记》、《后西游记》、《西游

记补》等等,不一而足。该书还引起人们对神怪题材的兴趣,不少神怪题材的小说受其影响

而创作问世。在国外《西游记》的影响也相当广泛。据

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20余种语言的《西游记》译本,这表明《西游记》真正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