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204400000059

第59章 时代精神的发展史

第五十八章一部时代精神的发展史:《浮士德》

《浮士德》是歌德以毕生心血融成的诗剧,创作时间长达60年之久,贯穿了歌德的全部写作

涯。全剧以主人公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描绘了他探索真理的一生。浮士德是一位

年过半百的学者,魔鬼梅非斯特与天帝打赌,自信能将他引入魔路。于是魔鬼带浮士德漫游

世界。在魔鬼的引导下,浮士德喝了魔汤返老还童,在经历了求知的烦恼、爱情悲剧、政治

失望和追求古典美的幻灭后,最终填海成功,开始建设理想的王国。此时百岁老人浮士德终

于感到了满足。浮士德的一生是追

求真理、探索不息的一生,他上天入地、出生入死,而且永不满足。诗剧通过他的形象,艺

术的概括和展望了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理想破灭创作诗剧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德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和诗人,也是欧洲近代文

学的卓越代表。在60多年的辛勤劳动中,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戏剧和小说,被誉为

当时德国文学的“宙斯”。

1772年到1775年5月是歌德早期创作丰收时期。这时,他成了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他

的早期创作正是这一运动的产物。他创作了大量诗歌、戏剧和小说。

1794年,歌德与席勒结交,从此

,两位诗人密切合作10年。他们企图通过教育和改良来实现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在创作

上,他们互相鼓励,不仅合作写了许多警句和歌谣,而且各自完成了他们的一些重要创作,

对德国“古典”文学时期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1795~1796年,《浮士德》第一部完成,18

29年《浮士德》第二部完成。

歌德的文学创作,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既是伟大诗人,也是伟大的

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抒情诗《五月之歌》、《迷娘曲》、《浪游人的夜歌》、小说《少年

维特之烦恼》和诗剧《浮士德》等,已成为不朽的世界名著。

取材民间五幕悲剧

诗剧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的民间传说。它的主体由两个赌赛和五个阶段的悲剧组成

,共分两部,12111行诗。诗剧卷首有“献诗”、“舞台序幕”、“天上序曲”三个小部分

。第一部没有分幕,有25场;第二部分为5幕,也有25场。全剧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而是

以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贯穿始终。

“献诗”是诗人念旧述怀,“舞台序幕”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文艺观和写作意图,都与剧情无

关。“天上序曲”是剧情的开端,描写天主与魔鬼梅非斯特围绕着“人”而展开的争执和赌

赛。

这次争论不仅引出作品的中心人物浮士德,而且点出了全

剧的基本主题:人能否克服自身的矛盾和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人生社会理想。

歌德用启蒙主义思想塑造了浮士德,集中描写了浮士德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这过程经历5

个悲剧阶段,涉及非常广泛的问题。第一部写浮士德的知识悲剧和生活悲剧两个阶段,第二

部写浮士德的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3个阶段。

第一阶段,写知识悲剧。浮士德第一次出场时,是一个生活在中世纪书斋里的年过半百的学

者。他潜心研究文章典籍,对中世纪的哲学、法学、医学和神学“都花过苦功,彻底钻研”

,成为当代饱学之士。然而这些学问严重阻碍着人的个性解放和理性需求。作为资产阶级启

蒙思想代表的浮士德,他厌恶违反自然的监牢似的书斋生活,痛苦地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对

人生社会毫无用处,对自己半世的知识积累作了清算与否定,不愿再把这种害人的生活与知

识再教给别人。在极度苦闷和绝望中,他萌起自杀的念头。但复活节的钟声和唱诗班的歌声

,召唤他又转向人生。在城门前的郊游中,他看到欢乐的人群,领受到明媚的春光,更使他

油然生起对生命的渴望和对人世欢乐的追求。他把《圣经》中的“太初有道”大胆地改为“

太初有为”,表现出浮士德对旧知识的抽象思维的不满足而想进入现实生活实践的强烈愿望

。

第二阶段,写生活悲剧。浮士德有强烈的追求享乐和情欲的愿望,在魔鬼的带领下他进入了

享乐世界。他喝下了魔汤后返老还童,更增强了享乐的欲望。但在莱比锡酒店,他对大学生

的酗酒闹事感到恶心,在参与魔鬼的夜游中,对男女妖魔裸体舞毫无兴趣。他体会到吃喝玩

乐的庸俗,认为这不是美,不是理想。在魔鬼帮助下,他与小市民家庭出身的少女格蕾辛相

爱。格蕾辛自由恋爱的行为遭到封建伦理道德的非难和宗教意识的谴责。由于封建、宗教势

力强大,她被关进监狱。她无力反抗,被逼发疯,最后又被判死刑。

浮士德因格蕾辛之死内心感到极大的痛苦,他深深认识到爱情生活只能满足一

时的情欲需要,并不能使他获得心目中的爱情、自由和开创个性解放的道路。这样,在人生

想的探求中,吃喝玩乐和爱情使浮士德深感失望,他领悟到低级的个人的生活享受不是美,

而是悲剧。浮士德的生活悲剧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现世人生享乐的幸福观与中世纪禁欲主义

的对立,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追求以及对封建、宗教的批判。

第三阶段,写政治悲剧。生活的悲剧没有打垮浮士德的积极进取精神。他很快从悲痛中解脱

出来,便去“努力追求最高的存在”,从个人的“小世界”转入“大世界”,积极投身到社

会活动中去,从事社会政治工作。魔鬼把他带到一个“皇帝的宫城”,为封建宫廷服务。这

个封建王朝是一个“迷误的世界”,“群丑竭尽丑态握揽大权,非法的压制却在合法地开展

”,无官不贪,无吏不恶,士兵到处抢劫,教会肆意掠夺,全国动乱四起。浮士德目睹这一

切,不是起而反抗,而是迁就退让,甚至竭力为封建宫廷服务,想方设法维持其统治。他错

把为封建王朝效劳看做是积极的社会活动,错以为这是对“最高存在”的理想追求。但在统

治阶级的眼里,浮士德不过是他们使用的工具和取乐的魔术师,他不能有所作为,对这个封

建王朝的没落,他无法挽救。

第四阶段,写美的悲剧。政治生活的失败,使浮士德想逃离现实。他在昏迷中仍一直迷恋着

古希腊美人海伦。魔鬼让“人造人”带领浮士德游历古希腊神话世界、去寻找海伦。在魔鬼

的帮助下,浮士德与海伦结合,并生下儿子欧福里翁。欧福里翁奔放不羁,洋溢着生命活力

,不断地追求着,不断地往上空翱翔,要去参加自由独立的战争,后因飞得过高坠地而死。

海伦因此悲痛地消逝,只留下衣服和面纱在浮士德手里。浮士德对美的追求也以悲剧结束。

第五阶段写事业悲剧。浮士德追求古典美幻灭后,从古代世界又回到现实世界,要去追求更

高层次的需要。他拒绝魔鬼荣华富贵的诱惑,要干一番大事业,他说“事业最要紧,名誉是

空言”。面对大海汹涌的波涛,他顿时起了雄心,要征服海水,改造自然,变沧海为良田,

为人民建立理想之邦。他借助魔鬼的魔法,平息了他曾经效劳过的那个封建小王朝的内乱,

因而得到海边的一块封地。他召募民工,在这块土地上领导人们填海围垦,经过艰苦劳动,

开辟了万亩良田,把使人们受尽苦难的海滩变成了人间乐土。这巨大的变化,使浮士德充满

欢乐与幸福。他还梦想着建立一个理想社会,怎样才能实现这种理想呢?要靠人们努力去奋

斗争取,他说:“每天争取自由和生存的人,才享有两者的权利。”在献身人类事业的喜悦

中,浮士德放弃了生活欢乐与荣华富贵,别无其他需求,他“抱着这种高度幸福的预感,现

在享受这个最高的瞬间”,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停一停吧,你真美丽!”说罢倒地而死,结

束了他探索的一生。

诗剧通过浮士德一生的探索,否定了脱离实际的书本知识和贪图个人官能享受的低级需要,

否定了依靠封建势力改革社会的政治幻想和用古典艺术中的美来改变现实的空想,最后肯定

了积极进取的人生和建立幸福社会的理想。浮士德形象的发展及其一生的探索过程,表现了

新兴资产阶级先进分子不满现状,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说明人们只要努力实践

,不断进取,就会克服人的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实现人生的崇高理想。诗剧的核心思想和出

发点是启蒙时期的人道主义。

歌德史诗文化瑰宝

歌德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构思《浮士德》,惨淡经营,耗尽心血,前后长达60余年。这部12

111行的诗剧,是他一生艺术和思想的总结,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整部诗剧,是一个无比壮丽奇谲的世界:文学与哲学交织,神话与历史穿插;天上地下,人

间地狱,场面变幻莫测,形象光怪陆离;光明与黑暗并存,快乐与痛苦兼备;忽而风暴骤起

,忽儿阳光灿烂;时而热情颂扬,时而辛辣嘲笑;既有感情真挚的民歌,又有义理精微的格

言……歌德的独特的艺术形式,高度地概括了西欧启蒙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终结,并根据19

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展望了人类社会的将来。

海涅说,浮士德是“德国人民的化身”。

《浮士德》使歌德成为文学领域中的“奥林匹斯山顶的宙斯”。作品很快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它和《荷马史诗》、《神曲》一起,被称为欧洲文学史上三部伟大的史诗。人们称赞“它

是一部灵魂的发展史,一部时代精神的发展史”。其中的一些名句,如“理论是灰色的,生

命之树常青”等,已演化为格言,列宁在流放中,随身携带的仅有的几本书中,就有他十分

喜爱的这本《浮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