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204500000055

第55章 改过迁善十须知

自度篇:佛不度人人自度

尽管佛家历来倡导“普度众生”之说,但佛家也认为“佛陀悲悯驾慈航,度人终靠人自度。”佛陀只负责指路,佛不度人人自度,自度才是正道。人们若能开启自觉自省的心,自觉断掉对人对外界之力的心理依赖,勇猛精进地走上自度之路,才能获得欢乐圆满的人生。

自度:自伞自度,自修自福

佛家认为:“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当人们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明晓佛法之时,他需要有老师来引导他,进入修行佛法的境界,然而,当他进入修行佛法的境界之后,要想开悟获知佛法佛真意,他就只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修得圆满欢乐的生命之道。

第五十四节改过迁善十须知

佛家箴言

众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

——如本法师

智慧解读

如本法师认为,佛陀宣扬佛法的用意在于为众生指引一条通往欢乐圆满的道路,佛陀并不度人,只有人自己才能度自己,自度才是正道。佛家虽然慈悲为怀,但在救度世人上也不是一味慈善,真正的大慈悲不在于救济一时,也不会帮人帮到底,而是给你少许支持,让你自己走出困境走上坦途。

修行法门

佛家僧众历来以普度众生为己任,救助天下苍生于困苦人世之中,更致力于帮助迷途之中的众生寻回自我,修行自度之法,凭借自己的力量消除烦恼,获得欢乐。弘一大师就是这样一个广施大慈悲的佛学大师。

弘一大师五十多年一直专注于改过迁善,经验颇多。法师亲自选出了十条具有代表性的、往往不为人注意的事项,与信众宣讲。《华严经》中都是用十之数目,那是用十以表示无尽无尽之意。法师选取十条,亦表示人之过失甚多,实无穷尽。

1.虚心

普通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自己的错误尚不肯轻易承认,更何谈改过?古代的圣贤则不然。

孔子曾经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五十岁年纪学习了易学,受益颇多,认为这样才能不再犯什么大错误了。

孔子还曾说:“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位圣贤说“知道怎样做符合道义却不能改变自己,有缺点不能及时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

蘧伯玉是当时的贤人,派使者看望孔子。孔子问使者:“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孔子问“蘧老夫子在干什么呢?”使者回答:“他老人家想减少自己的过错,却还没有能够做到。”

弘一大师感慨道,圣贤都能虚心至如此地步,我们凭什么自满呢?

2.慎独

所谓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所谓慎独,就是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心灵是野马,一刻不系挽缰绳,就有放纵的危险。

3.宽厚

造物主最为忌讳的,就是为人刻薄讨巧。古代贤人的处事,都以宽厚为准则,因为得到了世人的喜爱,上天对其也眷顾有加。

4.吃亏

古人有种说法:“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吃亏是福,人与人相争,互相诋毁,多为利益。让小利而博大义,是君子的智慧。古代有位贤人临终时,子孙请教遗训,这位贤人说:“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5.寡言

弘一大师强调,“寡言”一条是这十条中最为紧要的。祸从口出,这是从古至今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是还是有无数人因口舌而惹灾祸。寡言,说之易而做之难。少说话,尤其要少说闲话,时刻警醒自己,口舌间吐出的不是句子,而是一颗颗人际关系的定时炸弹。

6.不说人过

古人说“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也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这些都是弘一大师时刻不敢忘记的。错误人人都会犯,不要总用挑剔的目光盯着别人。四处宣扬别人的过错对自己不会有什么好处,只能为你树立更多的敌人,让人对你的人品产生怀疑。

宽容待人,严格待己,多发现自己的不是,少挑别人的“刺儿”,才能让日子过得平和,不生事端。

7.不文己过

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弘一大师说,众生应该知道文过饰非是最可耻的事情。错了就是错了,要及时改正,耍小聪明,妄图掩饰过错,只会越描越黑。

8.不覆己过

要是做事得罪了他人,要自我检讨,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全力改正错误。千万不能为了要自己的面子而隐忍不言。在错误面前选择沉默,面子是有了,却是在自欺欺人。

9.闻谤不辩

怎样才能停息他人的诽谤?答案是:不去辩解。能吃小亏,才不至于吃大亏。编造谎言诽谤你的人居心不良,你越是极力辩解,他越是兴奋,制造出更多的谎言污蔑你、攻击你。你要是保持沉默,什么都不予回应,他自己折腾一阵,自然没有了胡编乱造的热情。弘一大师说:“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10.不嗔

嗔习最不易除。人们总说“谁能没脾气呢?”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即便如此,也要极力对付怒气,华严经说:“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嗔怒实在是一件令人畏惧的事情。

人们如能遵行弘一大师所说的这十条劝诫,人生中也就再无烦恼和苦痛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