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204500000080

第80章 弘一大师的坐禅要诀

第七十九节弘一大师的坐禅要诀

佛家箴言

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

——禅宗六祖慧能

智慧解读

禅宗六祖惠能认为,坐禅的目的在于让人们忘却外界的烦恼苦痛,心不为外物所扰,将心放空,寻觅自己欢喜纯美的本真之性。

修行法门

佛家认为,修佛就是修心,修心既是净心,净心为修佛之本。而在佛家弟子的修行之中,坐禅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净心方式。禅定禅定,大家看和尚打坐,只不过是呆若木鸡地坐着而已,其实坐禅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坐禅也有着相应的标准。在佛经《净心诫?诫观修习安那般那假相观法第二十》中,更是提到“夫坐禅要法当有十种”。这也是弘一大师弘一大师日日践行的修禅要诀。

“一者先托静处远于水火禽兽音乐八难土境令心安隐。”意思是说,坐禅之前,人们首先要为自己找一个幽静的场所,保证自己在坐禅的过程中不受到外界喧嚣的打搅。

“二者厚敷草蓐中高边下。”找到幽静的坐禅场所之后,人们应先铺好坐禅的草蓐,让草蓐中间略高,边缘略低。当然,人们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坐垫,或不选坐垫,总之保证坐禅时身体的舒适度就行。

“三者缓带衣裳,节食少饮。”坐禅之前,要注意控制饮食,少吃饭,少喝水。以免在坐禅的过程中因频繁上厕所而破坏了修行时清净的心境。

“四者结加趺坐,左手压右手,闭目合口齿不相啮,端身平视。”一般来说,坐禅的标准姿势为:左手压在右手上,闭上眼睛,上下牙齿之间略微留有空隙,身体坐直,仿佛平视的样子。

“五者年少腹饱当数出息,年老腹饥当数入息。”在按照标准的坐禅姿势坐禅之后,为了进入空灵的境界,人们要开始静数自己的呼吸。一般来说,年轻的坐禅者因为身强力壮,食欲旺盛,往往摄入食物较多,应该静数自己呼气的次数;而年纪大、食欲衰弱、进食较少的坐禅者,应该静数自己吸气的次数。

“六者当观出息去鼻远近入到何处,即知气色,初粗后细,下至气海上冲于顶。”静数自己的呼吸的时候,人们要观想呼出之气距离鼻孔的远近,注意吸气吸到何处,呼气应先粗后细,气息下至气海上而上冲于头顶。

“七者从第一息数至第十,若未至十缘于异想还摄取心更从一数。”静数呼吸时还应注意:从第一次呼吸数到第十次,如果中间走神,忘记了次数,那就从头数过。

“八者手掌之内置一明珠,系念现珠,心心相续,光明即现。”在掌心放一颗明珠,心神集中于明珠之上,专心致志地看着明珠,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达到忘我的境界。

“九者如五停观对治现行五种烦恼,随起随治,随分解脱烦恼不行令戒清净,以戒清净故诸天欢喜善神卫护。”坐禅时如果不能净心,为烦恼苦痛所扰,可运用佛家的五停观(又名五停心观)对治人生的五种烦恼,随起随治。出现哪一种妄想烦恼,就用五停观的哪一观来消除。如果起了贪念,就用不净观来消除;如果起了嗔念,就用慈悲观来消除;如果起了愚痴,就用因缘观来消除;如果起了业障,就用念佛观来消除;如果心神散乱,就用数息观来消除。

“十者以修定故举动审谛心不卒暴,谦下柔和忍辱无诤,以是功德增长智慧,临命终时他方菩萨来迎神识不遭苦患,诸天世人所共称赞,生于净土见佛闻法永离三涂受解脱乐。”当一个人坐禅时能遵行前面九种方法,自然能修持禅定,心如止水,谦下柔和,忍辱无诤,以这般功德增长智慧。如果能日日坚持坐禅修行,死后也定当往生净土,从佛祖处亲聆佛法,永离轮回。

自然,弘一大师多推崇的这十种坐禅要诀并非坐禅的唯一标准,中国佛家的各宗各派都有不同的讲究,但正如禅宗六祖惠能所说“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只要能达到净心的目的,悟得人生中消除烦恼,寻获欢乐的智慧,坐禅的姿势彼岸准与否已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