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2048300000033

第33章 现代人常见意志障碍与心理调适(3)

我们需要做的,是尽情地享受现在。过去的再美好抑或再悲伤,那毕竟已经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沉淀。如果你总是因为昨天错过今天,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你又会回忆着今天的错过。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你永远是一个迟到的人。不如积极参与现实生活,如认真地读书、看报,了解并接受新生事物,积极参与改革的实践活动,要学会从历史的高度看问题,顺应时代潮流,不能老是站在原地思考问题。如果对新事物立刻接受有困难,可以在新旧事物之间寻找一个突破口,例如思考如何再立新功再创辉煌,不忘老朋友,发展新朋友,继承传统,厉行改革等,寻找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从这个点上做起。

正常的怀旧有一种寻找安静、维持心灵平和、返朴归真的积极功能。这方面的功能多一些,病态的、消极的心态就会减少。只要发挥怀旧的积极功能,我们还是希望一个人有怀旧心理的。

我们不能抛弃回忆,可是我们也不能做回忆的奴隶。在心灵的一个角落里,会珍藏着我们走过的路上种种的喜怒哀愁、酸甜苦辣。然后,我们把更广阔的心灵空间,留给现在,留给此时此刻吧!

第7节依赖

一、测试:你有依赖型人格障碍吗

(作表格心理二p072)

如果你满足了上述九项中的五项,那么你就患上了依赖型人格障碍。

典型病例

她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考上异地的大学后,日日夜夜都在想家。晚上上床想家,很难入睡,梦中常常梦到父母,醒来就感到心酸。一听到广播里放的音乐有“妈妈”的内容就会哭。在街上、在校园听到的都是本地口音,就觉得自己是被抛弃到异地的游子,真是孤独极了。对班上组织的活动毫无兴趣,只想转回家乡的大学上学,因此在同乡的陪同下来心理诊所就诊。据了解她是父母的独生女,因而倍受宠爱,上大学前她的一切事物都是父母料理,连自己的衣服鞋袜都不用自己洗。她认为只有家里才是最安全的幸福乐园。

二、吃烙饼的故事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说的是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含在口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他干,以致儿子长大以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怕儿子饿死,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等他们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颈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这个故事讥讽得未免有些刻薄,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像也不能说没有,特别是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造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某报曾载有个学生考取了出国留学生,但该生一想到出国后没人给他洗衣,没人照顾他的生活就感到恐惧,最后只好放弃出国机会。很多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只有少数学生偶尔做些简单家务,这种情况实在堪忧。目前独生子女教育如果不抓紧抓好,有些孩子很可能会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甚至形成依赖型人格,从小的方面讲影响了个人的前途,从大的方面讲则是影响一代人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

人应该是独立的。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当你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你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尤其是父母的依赖常常困扰着自己。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随着身心的发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

如果在遇到问题时自己不愿动脑筋,人云亦云,或者赶时髦,盲目从众,那么你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一次撑起一片天地的机会。

三、不再依赖

在学校,我们时常能看到几个学生凑成一帮娱乐嬉戏,这其中一定有一到两个“灵魂”人物,他们的依赖性较小,而其他几个学生的依赖性则较强。依赖性强的学生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会常常不知所措。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没有主见,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决定。具有依赖性格的中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心身健康。

那么,人为什么会在对别人的依赖中迷失自己呢?这是因为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对子女过度保护的家长,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要克服依赖心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招:

第一招: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第二招: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正确地评价自己。

第三招: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学校中主动要求担任一些班级工作,以增强主人翁的意识。使我们有机会去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在家里,自己该干的事要自己去干,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要什么都推给爸爸妈妈,做个“小地主”。在学校,除了学习好外,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去帮助他人。

第四招:多向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多与独立性较强的同学交往,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处理自己的一些问题的,向他们学习。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我们的独立意识,改掉依赖这一不良性格。

四、感情依赖不是爱

最近,一位朋友告诉我,半年来她一直很烦恼,因为她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公司的一个同事。可能因为经常在一起打球吃饭等,在较为频繁的接触中,那位男士对她也有好感,可是他已经结婚了。她是个很传统的人,一次次告诫自己放弃,可是事实上却办不到。她尽量控制与他见面,见到他却又很开心。这种烦乱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她的工作和考试,她越来越不明白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对……

这种现象称为“感情依赖”,所描述的这种情况在很多外地打工的女孩身上都出现,不必要太焦虑。人都有社交需求,需要人的亲近,不愿意孤独,希望被认可,被重视。感情依赖出现在亲子之间、朋友之间、集体等。感情依赖是正常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情依赖。人往往忍受不了朋友的背叛,难以承受恋人的离去,就是因为他需要情感上的满足。

爱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感情依赖。但是,必须指出,感情依赖体现的仅仅是个体与群体融合的一种发展需要,与爱情是有很大区别的。爱是本我的一种外化,爱的本质是责任,首先对自己负责。爱情除了感情依赖之外,还要考虑到双方是否适合,是否存在维护长期感情的基础,是否能够对双方负责。1+1是要大于2的,这是关系强化的基本要求,如果1+1小于2,关系是不会牢固的。

感情依赖很多时候很容易迷惑人,特别是异性之间。很多人将情感依赖误认为爱情,在小说、故事和现实中的一夜情、艳遇等等,都是这种误解的折射。如果仅仅是在这个层面上寻找爱情、感受爱情,就很容易迷失,不知道真爱,也许最后只能沉溺于欲望的刺激,永远都不会有幸福的感觉。这种低层次的情感满足是远远不够的,导致需求压力甚至会无法释放而造成更多的心理障碍。比如纵欲的人更容易得神经症,更可能吸毒或自杀。只有将情感体验深化,才能够丰富人生。

可以分析一下,她对他的感情来自哪里。首先,她在和他呆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特别自在,也喜欢和他在一起,但这不意味着更深的感情。好友,物以类聚,没有性别障碍。我相信她的同事是喜欢她的。很多时候,这种喜欢是文化、个性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他多和她在一起,接触多,并且体贴、照顾她,也都出自这种喜欢。这样的吸引力对于双方都存在。由于他对她的帮助,也许更多是精神的、心灵的帮助,她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依赖,和他在一起就感觉很好,离开他会若有所失,这是产生了感情,但是仍然不是爱情。他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机会相爱。他已经结婚,如果他对家庭负责,她就不会有发展空间,如果他对家庭不负责,她怎么肯定不是第二个受害者?适合不适合从来都是借口,人都在变化的过程中,负责的做法就是在做出选择以后“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不负责的做法才是见异思迁,甚至玩弄感情。

感情依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包括人的性格、心理状态、情绪状态以及思想认识等。外因包括所有的外部因素,如社会、单位等。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容易出现感情依赖。由于自身的无助,更需要外界的支持,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异性出现,对自己关怀照顾,就很容易进入到心灵,产生强烈的依赖。女孩子的感情依赖更为明显,不少人甚至认为这就是爱。人在脆弱的时候容易产生感情依赖,比如生活中遇到重大变故,或者感情出现危机的时候,是最容易导致感情依赖的。雪中送炭是最有效的强化友情的方式,特别是精神上的雪中送炭。内向的人也倾向于更多的感情依赖。他们的社交圈子小,对朋友就特别重视,特别是谈得来的异性知心朋友,难以放开,其实只要圈子扩大,就会发现这样的朋友并不少。感情依赖不难产生,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激化。

感情依赖对于人的社会生存是有帮助的。无情无义无欲的人,才可能与感情依赖绝缘。但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感情依赖,化解它可能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五、告别优柔寡断

有些大学生遇事不能自主,老是犹豫徘徊,缺乏决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优柔寡断的性格。优柔寡断的人在处理事务时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在各种动机和目的之间摇摆不定,迟迟不能做出取舍。许多大学生,在小至选择课程,确定(节)日活动计划,大至选择毕业去向,确定论文题目等等事情上,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结果错失良机,浪费光阴。

造成优柔寡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独立性,社会经验不足,洞察力不强,把握不住大局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另外就是自信心不足,不敢为自己的决断可能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客观方面主要是外部事物对当事人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当事人对两者都有较强的动机,结果在取舍上产生了矛盾冲突,就反复权衡得失,这时便出现了优柔寡断的行为。

要克服优柔寡断,关键是要培养决策能力,学会独立地处理问题。要多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提高预见力,增强自信和勇气。

如果你有足够的知识、才智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即使遇上棘手的两难问题,也能做出决策。所以,拓宽知识面,扩大信息量,辩证地、全面地分析和处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社会经验丰富、能看清形势、有敏锐观察力的人便会迅速果断地处理生活中复杂的事物,确定自己的选择方向。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在此过程中增强预见力和洞察力。

从日常小事做起,培养果断的性格。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性,学会独立完成复杂的事情,逐步实现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可以通过制定计划(如学习计划、专题研究计划、体育锻炼计划等)并强迫自己执行,来培养个人意志的坚韧性和自我控制力。通过这些活动,自己的意志就会坚定,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

心境不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也是导致优柔寡断的原因。要培养乐观、开朗的心境,丢掉患得患失等思想包袱,遇事心平气和,头脑清醒,敢做敢为,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优柔寡断的性格就会随之而去。

六、没有那匹马

许多人下意识中都希望有那么一匹马,它可以驮着他离开他自己。

羡慕,是渴望成功者最常见的心理之一。对成功者艳羡,渴望自己也和他们一样成功,可以说这是追求成功原始的动力之一。然而在艳羡之后,不少人却并没有踏上理想的成功之路。究其原因,其中一部分人,总是能在对比中找出成功者在机缘及环境方面超过自己的因素,因而慨叹:“我没有那样的命,努力也白搭。”另一部分人,虽然一直也在追求成功,却很少倾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呼唤,也很少根据自己真实的长短来确定成功目标,并设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而总是“随大流”地对成功者盲目模仿。这两者都反映出一种对自己深深的不负责和不接纳。

其实,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勇于与自己同行的人。这首先意味着要发展对自己全面检视的“自知力”——你到底要什么?怕什么?你是何人?身在何处?该立何志?然后无可挑剔地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境遇与需求、局限与发展等全然承担起来,将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脆弱、孤独、惶惑全然承担起来。所有的成功者都伴随着对自己的开放和责任,惟有这份开放和责任才会让你找到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力量。

要全然承担,关键是必须学会独立承担。人无疑是一种群体的存在,但作为生命体验来说,更是一种个体的存在。人的生,是一种“独生”——饿了,喂饱任何人也无法解除你的饿;困了,任何人酣然入睡也解除不了你的困。人的死,更是一种“独死”——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代替你去死。所谓独立承担者,就是勇于斩断对他人的心理依赖,就是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当遇到困难与痛苦时,要意识到有时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也无法帮你走出这一困境,你的问题只能是你的问题,必须由你面对与解决,而且必须首先从你自身去寻找战胜它的力量。事实上,战胜困境、打开新路的力量,从根本上只能来自于你的生命自身。

世上永不会有那匹可以驮着你离开自己的马。你可飞到天边去,却飞不出那层薄薄的皮肤。你还是你,环境还是环境,他人还是他人。成功者固然可以昭示你怎样成功,却无法代替你追求成功。惟有敢于与自己同在、明白自己是自己理想伴侣,并责无旁贷地把自己全然承担起来的人,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