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想象法就是教会青少年运用语言暗示或形象材料在头脑中进行“想象”,产生积极的形象、情绪体验,从而消除负面影响建立新的、肯定、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
在面试、重要考试前,经过充分、系统地准备,可以“想象”自己正在回答问题的情景;
接受某项任务后,经过事先计划、安排在头脑中“训练”一遍执行任务的情景;
和友伴浏览某处,大家(包括自己)心旷神怡的愉悦情景;历经困难办好某事的自信、激励的情景;
取得成绩或进步(哪怕是小小的)受到表扬、嘉奖的情景……
别以为它是荒诞、想入非非的。当企盼、憧憬的情景被唤起、被模拟的时候,你会受到激励,安定情绪,获得自信。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减轻对重要场合(中考、高考、当众演说)的心理压力都可以身历其境地多演练几遍(尤其是技术操作的大赛),对加深知识、技能大有好处。
情景想象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1.想象某情景时要在安静、轻松的环境中进行;
2.尽可能多的感官参加;
3.操作性的想象由于“动手”会更加熟能生巧;
4.姿势要“顺其自然”,以不令人感到困难、增加心理负担为原则。
方法是否有效,除了主观态度积极之外,必要的知识技能充分准备也很重要。业务生疏,平时学习松松垮垮,惯了别人的作业,再好的心理调整方法也救不了你。
四、渐进式放松法
日常生活中,有效率地做每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在做事情时,肌肉常常是处于紧张的收缩状态,将会导致头痛、颈部僵硬、肩膀酸痛、背痛、腰痛或者其他疾病。当你去检查肌肉是否太过紧张时,你或许已发现肩膀提得太高,手握得太紧,腹部肌肉绷着。如果你有这些现象,表示此时你的肌肉太过紧张了。当肌肉太过紧张时,同样做一件事情,你却必须使出额外、不必要的力气,这样便降低了做事的效率。例如,当你开车时,身体太过僵硬,手握方向盘太紧,就无法熟练地操纵汽车的行驶;当你边听演讲,边做笔记时,如果你握笔的力量太大、太紧,也是一种不必要的用力;而当你看牙医的时候,是否也太过用力去抓椅子的扶手呢?
很多的时候我们都会有过度的紧张,这些肌肉过度地收缩既没有效率,也有可能危害到你的身体。
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法的练习将带来两种效果,一种是松弛的感觉,由于练习时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肌肉紧张和放松的感觉上,因而精神也会随着放松下来;第二种效果是增加我们对肌肉松紧程度的敏感度,因为情绪的反应和生理的反应息息相关,精神紧张的时候,很多肌肉不知不觉地跟着紧张,长时间就会造成腰酸背痛等症状,如果我们经常练习肌肉松弛法,一方面较能敏感察觉到肌肉的松弛状态,另一方面也可经由练习,让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
渐进式放松法又叫做肌肉神经放松法,因为神经控制肌肉的收缩。这种放松法通常是先从身体的上半部分的肌肉开始,当某一个部位的肌肉放松后,再进行下一个部位的肌肉放松。一个个依序进行,渐渐地使全身的肌肉都放松下来。如同其他的放松方法一样,渐进式放松法仍然是需要有恒心的练习才可能收到效果。
渐进式放松法的益处:
1.定期练习放松技巧的人,较不会紧张焦虑,较能抵抗压力、乐观、快乐、自信、有活力、提高效率。
2.练习放松技巧能减少压力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静坐、深呼吸能降低血压、胆固醇,有益于身心健康。
如何练习渐进式放松法:
肌肉松弛法的要点,是有系统地将身体各部分的肌肉,通过先紧张后放松的练习,帮助我们注意并能分辨肌肉拉紧和放松的姿态、感觉。练习时可按照下面几个步骤:
1.事先准备:
环境:
(1)找一个安静、不会受到打扰的地方。
(2)选择一个最舒服的坐姿。
(3)把衣服的纽扣解开一些,让自己更轻松。
心情:
(1)请你微微闭上眼睛,心情放松。
(2)在心里告诉自己,接下来是一段属于我自己的时间,我要排除所有思绪,专心放松自己。
2.正式练习步骤:
(1)手部的松紧:第一部分先进行手部肌肉的练习,将手握成拳头状,尽量握紧、握紧,这时候可以感受到手有震动的现象。然后持续5~10秒,再把拳头缓缓地放开、放开、放开……让手部的肌肉尽量放松。在拳头握紧的时候,集中你的注意力去体验肌肉放松的感觉。再重复手部肌肉握紧、放松的步骤两次。
(2)手臂的松紧:双手紧握成拳头状态,然后双手及前臂向上弯曲,让手臂向上的肌肉出现紧张的状态,手腕尽量贴近肩膀,用力保持这种手臂拉紧的状态5~10秒钟,然后把双手慢慢放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手臂拉紧的和放松的感觉中,松弛约10秒之后,再重复紧松的步骤一次。
(3)肩膀的松紧:用力使肩膀向上提,尽量让肩膀贴近耳朵,用力再用力,持续5~10秒之后,再让肩膀慢慢地自然垂下,尽量放松,松弛10秒之后,再重复一次紧松的步骤。
(4)颈部的松紧:颈部的松紧分前后两部分,首先将头尽量往后仰,让后颈部的肌肉出现紧张的状态,持续5~10秒,然后让头缓缓回到正常、正中、自然的位置,让后颈部的肌肉慢慢放松。下一步练习前颈肌肉的松紧,把头尽量往胸部垂下,让下颚尽量接近胸前,持续这种紧张的状态5~10秒钟,再缓缓把头抬至正常、正中、自然的位置,感受松弛的感觉约10秒钟,再重复一次前后颈部松紧的步骤。
(5)脸部的松紧:脸部肌肉分额头、眼部、牙关节、嘴唇和舌头五个部分。
额头:把眼、眉尽量往上抬,让额头的骨肉处于紧张的状态,再恢复原状,感受额头的放松。
眼部:用力把两眼紧紧地闭起来,可以感受到眼部肌肉的紧张,5~10秒后再慢慢放松。
牙关节:用力把牙关节咬紧,就可以感受到牙关节肌肉紧张的状态,5~10秒后再慢慢放松。
嘴唇:用力将上下嘴唇合在一起,就可以感受到嘴唇的紧张,5~10秒后再慢慢放松。
舌头:用力将舌尖顶上颚,5~10秒后再慢慢放松。
(6)胸部的松紧:吸一大口气,使胸部和肺部尽量扩张,就可以使前胸的肌肉紧张。
(7)腹部的松紧:将腹部向内收缩,即可感到腹部肌肉紧张。
(8)背部的松紧:将两边肩膀向后压,胸部肌肉自然会向前挺起,而背部肌肉也会感到紧张。
(9)腿部的松紧:先将双脚直直抬高,离开地面,脚底尽量向下压,这样小腿的肌肉就会感到紧张,持续5~10秒后,再慢慢将双脚放到地上;再将双脚直直抬高,离开地面,这次将脚底往上钩,持续5~10秒后,再放回地上。
此套肌肉松弛法每个部分的练习,要重复两次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必须做完一个部分的练习后,再进行下一个部分的练习,一次专心做一个部分的放松就好,否则注意力很难集中。
做放松训练时应注意肌肉由紧张到放松要保持适当的节奏,与呼吸相协调。每一组肌肉的练习之间应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每次练习应从头至尾完整地完成。
刚刚开始练习可能并不容易使肌肉达到深度放松,需要持之以恒,才会见到成效。一般可以每天练习1~2次,每次大约15分钟。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让自己的肌肉紧缩的时候,不要用太大的力以至于到自己不舒服的程度,这样反而失去了放松练习的原意。所以,适度地用力就好。如果练习到一半,被家人打扰了,也不要生气或是气馁,余下的部分等你有空的时候完成就可以了。如果觉得今天没有做放松练习的心情,先试着做几分钟看看。做了几分钟之后,若还是没有心情继续,没有关系,等到想练习的时候,再回来练习即可。千万不要因为缺了一次没有练习,就让自己的心情不好。
五、静坐
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之三宝,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决定人体盛衰的重要物质。尤其是神,它是人体生命的主宰。养生,首先要养神。生理学家研究证实,人在入静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回复到人们儿童时代的大脑电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标得到了“逆转”。
神宜静,而不宜躁。清静,一般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静坐,是我国传统养生学中的宝贵遗产。通过静坐,可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如今,这种古老的东方文化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个强身健体的静坐养生热正在风靡全球。
印度裔美籍物理学家玛哈里希把印度古代的瑜伽(相当于我国的静坐)与现代物理学中的统一场理论结合起来,创编了自我调整身心的新方法——超觉静坐,颇受世人青睐。他说:“人学会进入超觉意识状态,内心会变得平静,思想会变得富有成效,并能对环境发出轻快与协调的波。”科学家对此方法进行过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人体在超觉静坐时,全身肌肉放松,心率、呼吸及大脑电波缓慢,高度有序,耗氧量减少,基本代谢率降低,免疫功能增强;全身小血管舒张,血中肾上腺素与其他紧张激素下降;大脑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皮层功能同步化增强;神经功能也得到协调统一。这一系列生理变化,对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及延缓衰老均相当有利。
练习静坐,当推我国文坛巨匠郭沫若。郭沫若1914年留学日本,由于学习紧张,用脑过度,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彻夜不眠,整天无精打采,多方医治无效。1915年一次偶然机会他在旧书店中购得我国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全集》,内有“静坐”一章,郭沫若便每天照本练习,两周后便出现奇迹:整夜酣然入睡,头昏心悸消失,记忆力恢复正常,顽疾竟获痊愈。于是,年轻的郭沫若便对静坐作了一番考证研究,追溯历史,他认为静坐来源于东方两大文明古国——中国与印度。
我国自古以来,凡导引、打坐、吐纳、行气、按跷、气功等,都离不开静坐,其鼻祖很可能是远古时代的著名养生家彭祖,以后传入儒家。据《列仙传》载述:“彭祖,殿大夫也。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800多岁当然是极为夸张的传说,但他是位高龄老寿星,这是无疑的。
印度的静坐功瑜伽,是印度古代哲学的一个学派,也是闭目端坐,全身放松,控制呼吸,从而达到入静状态,与我国的坐忘异曲同工。
郭沫若在其《静坐的功夫》一文中指出:“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时代,儒家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是从禅而来,但我觉得,当溯源于孔子的弟子颜回,因为《庄子》上有颜回坐忘(即静坐)之说。”
事实确是如此。不光是佛家与道家主张静坐,以求顿悟,古代儒家也重视静坐,认为“静能生慧”。并把静坐定为理学的必修课,甚至要求弟子们通过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以明理。如宋代大儒朱熹告诫弟子说:“当静坐涵养时,主要体察思绎道理。”
实践证明,静坐对脑力劳动者防治神经官能症、头痛、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及排除心理障碍等,均有良好的作用。近来有人提出,静坐还有增强消化功能、耐寒能力及润泽肌肤的美容功效。
静坐的具体做法:端坐椅子上、床上或沙发上,大腿平放,小腿要直,两脚分开,放松腰带,头颈正直,下颔微收,背伸直,两肩下垂,全身放松,闭目闭口,舌抵上腭,两手交叉放于腹部,两拇指按于肚脐上,手掌捂于脐下,然后排除杂念(初练时难以排除,以后杂念会逐渐消失,切忌操之过急),主动调整用腹式呼吸,要尽量慢慢地鼓起下腹作深吸气,再慢慢地呼气使腹部恢复正常。同时,将意识集中在脐下手掌捂处(丹田穴上),如此便可达到调身、调心、调息的“三结合”境地,进入一种似有似无、如睡非睡的忘我虚无状态,这就是所谓“入静”,会使你感到全身非常轻松舒适。一般地每日早晚做2次,一次做30分钟。结束后,两手搓热,按摩面颊双眼以活动气血,此时,顿感神清气爽,身体轻盈,如同人体内的功能被启动而迸发出来,这样就能起到强身祛病的作用。
静坐是养生方法之一,作用是静以养心,还需与其他运动结合,发挥动以养身的作用,达到动静交替进行从而养身养心的目的。而不是饱食终日,坐着不动,无所事事。这里以郭沫若的一段话来作为本(节)的结束语:“静坐于修养上是真有功效,我很赞成朋友们静坐。我们是以静坐为手段,不以静坐为目的,是与进取主义不相违背的。”
六、自我暗示法
日前看到一个资料:有个人进入冷藏室后被无意地关在了里面。顿时他极度紧张起来,越想越怕,越怕越冷,最后被“冻”得缩成一团,竟在惊恐中死去。可是,当时冷冻机压根儿就没有打开,冷藏室的温度并没有冷到冻死人的程度。那么这个人是怎么被“冻”死的呢?这就是心理暗示、精神作用的结果。因为他老想着“我快要冻死了”、“我快要冻死了”,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自我暗示,结果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了他被冻死的悲剧。
所谓“自我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种自我暗示,常常会于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情绪,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对于病人来说,积极的自我暗示,会使人建立良好的心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有益于病情的稳定和症状的消除。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破坏和干扰人的正常心理和生理状态,从而造成体内各种器官功能紊乱,抗病能力大大降低。有一位朋友,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吓得要死,怕得要命,整天愁眉苦脸,焦躁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以至于一举一动都像个“癌症患者”,不到10天工夫,体重减了10多斤。后来经多家医院检查,证实并没有患癌,这样他才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相反,有一位老同志被医院确诊为结肠癌,但他并没有把这太当回事,觉得人活百岁总有一死,能多活一天就是胜利。他把癌症视为敌人,坚信“两军相遇勇者胜”。于是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只要自己精神不垮,就能战胜癌症这个敌人,会一天天好起来的。”服药时他念叨“这药很好,吃了一定有效果”;化疗时他坚信“现代科技肯定能征服病魔”;吃饭时默念“饭菜真香,有益健康”;走路时想着“生命在于运动”……这样长期坚持自我心理暗示,渐渐对身心产生了良好的作用,10多年来不但病情稳定,而且症状消失,他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充满信心。
自我暗示法分为语言性自我暗示、动作性自我暗示、情景性自我暗示和睡眠性自我暗示。
(1)语言性自我暗示是利用内部语言,即内心独白对自己进行暗示。这种性质的自我暗示,常与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相关。例如,恐怖症患者可以这样自我暗示:“男子汉应该是无所畏惧的!”
(2)动作性自我暗示是通过意愿性动作,即自认为有助于疾病康复的动作对自己进行暗示。例如散步、做气功能使身体复原,于是便抱着极大的希望去从事这些活动。
(3)情景性自我暗示是创造足以引起积极情绪的情景对自己进行暗示,如认为优美的风景、空气清新的环境能陶冶自己的性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于是就设法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