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学生必知的重大历史事件
204900000057

第57章 洋务运动始末

第 54章 洋务运动始末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旷代空前的运动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风靡一时。风气乍起,惊世

骇俗,引起国人哗然惊呼。道学先生们斥之为亡国征兆,伤心叹息、默然落泪;提倡者则将

视为自强、御侮之道,据理坚持,积极推行。尽管对于这场运动人们至今仍然褒贬不一,但

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却是不容置疑的。这场持续了30年之久的运动,被人们称作

“洋务运动”。

穷极而通 疾呼变法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政府的大员们有了与洋人打交道的机会。清朝统治阶级内

一些

较务实的官僚意识到,从长远看来,拥有坚船利炮的西方列强才是中国更大的隐患。中国如

自强,其必生觊觎之想,则后患不可思议。而要自强,就必须学习西方之长技。这批主张学

习西方长技的官吏,就是所谓的 “洋务派”。洋务派的代表李鸿章主张及时改弦更张,他

认为中国到了穷极而通的地步,应当毅然变法。

李鸿章大声疾呼变法、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受到“顽固派”的极力阻挠。双方发生了激烈的论

战。

1866年12月,奕等人提出:天文、算学是洋人制造机

器船炮诸学的根本,学习西方应从这里入手。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纷纷起而反对。

对于顽固派的攻击,奕等抱以蔑视态度。他们讥讽道

:“你们讲的道理真是太高妙了,但

是用礼义作船桨,以忠信作甲胄,对自强却是没任何益处的。”

七八年之后,日本侵犯台湾。事后,洋务派认识道,日本如此嚣张跋扈,是因为他们从西方

学来了坚船利炮。为此,总理衙门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购置新式枪炮等六条建议。接着丁

汝昌拟出《海洋水师章程六条》。李鸿章则在这两个六条的基础上加以发挥,上了著名的《

筹议海防折》,提出变法图强的强烈要求。

1875年3月,朝廷把这两个六条和李鸿章的意见交六部九卿讨论。这下可好,两派立刻又热

热闹闹地争吵起来。

争论持续半年之久,朝廷没明确说真理在哪一方手里,但修建新式海防炮台和建立新式海军

的工作确实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1880年,清廷重新重用淮军名将刘铭传。刘东山复出,便提出修建铁路的建议,说铁路有利

于求富,说铁路有利于迅速动员全国力量反对外国入侵等。李鸿章非常支持刘铭传的意见,

并提出由刘负责督办铁路公司。

此建议一出,立即遭到顽固派强烈的反对,所发高论,无奇不有。有的顽固派则指名道姓地

抨击刘铭传、李鸿章要求修铁路是卖国行为,是为外国着想,而不是为朝廷着想。

在顽固派的“反铁路大合唱”中,刘铭传的修路计划被搁置起来。

师夷长技 整治洋务

尽管洋务派的主张遭到顽固派的种种阻挠,但历史的潮流毕竟是挡不住的。洋务运动在颇有

戏剧性的争吵声中,有声有色地开展着。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使陆军近代化,创办新式教

育重建近代民用企业。

恭亲王奕提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主张训练一支

新式陆军。

李鸿章所统领的淮军驻扎在洋人汇聚的上海附近,这使得淮军在近代化过程中走在了前列。

李鸿章不惜重金,大量购置西洋武器装备淮军,并且在营制和操练方面进行改革。在李鸿章

的倡导下,淮军各将竞相把大刀、鸟枪换成洋枪洋炮,并聘请洋人为教练,操练队伍。至18

65年,淮军已成为一支拥有5万之众颇具规模的新式武装,战斗力居清朝各军之冠。镇压捻

军之后,淮军和湘军被明确为正规军,驻防全国各地。

进入七、八十年代,洋务派的军队建设重心放在建设新式海军上。不到10年,北洋、南洋、

福建三支海军初步建成。

在三支海军中,实力最强的是北洋海军。其主力舰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系德国制造,吨位

、马力在亚洲各国海军中都是最大的。到1888年,北洋海军已拥有新旧各式舰艇25艘,阵容

整齐。

洋务派认识到,花钱买枪炮太不合算,应该想办法自己制造。他们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

,练兵又以制器为先。”1861年12月,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军械所,此后李鸿章创办上海制

炮局,在洋务派所办的大批军工企业中,著名的有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

局和天津机器局等。

70年代初,洋务派开始兴办民用企业。自1872年开始的12年中,洋务派用官办、官商合办

官督商办的办法,共主持创办新式民用企业20余个,其中约一半是采矿业,约1/4是纺织厂

其余则为交通、冶炼、通讯等。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中国铁路公司等。这里简要说说天津电报总局的设立过程。

1874年,日军侵入台湾,沈葆桢奉命增援。在回师后向清廷汇报情况时,沈葆桢说:“台湾

形势险要,关系大局,为使消息常通,万万不可没有电话。考虑由福州经厦门再到台湾架设

电线。”

开办电信受到李鸿章的支持,他因此成为中国近代电信事业的创始人。1880年,李鸿章上疏

大讲设电报的必要性。当时曾

纪泽正在我国交涉收回伊梨的问题,李鸿章说:“曾纪泽远在俄国,虽距万里之遥,但发电

报到上海(当时外国在上海设有电报局)只需一天,但自上海转到北京,两三千里的距离,却

需要十天。如果遇到战争,胜败不难预料。”他向朝廷建议架设津沪电报线。清廷准奏,并

令他负责办理此事。

洋务派还相当重视新式教育。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办有三十余所学校,其中最引人

目的是京师同文馆和福州船政学堂。同文馆由总理衙门管辖。福州船政学堂,附属于福州船

政局,1866年由左宗棠主持创办。其毕业生在清末海军高级将领中占有绝对优势,他们对近

代海军的建设可以说是贡献卓著。

1872年,清政府向美国派出了留学生,这是中国派官费留学生的开始。大部分留学生回国后

经过努力,均成为各界要人,如工程技术界的詹天佑;政界的唐绍仪;教育界唐国安、蔡绍

基;外交界的梁敦彦等。

七、八十年代,李鸿章还主持了向欧洲派遣留学生、进修生。近代史上较有影响的如马建忠

、严复、刘步蟾等人,都是派去欧洲学有所成的。

“自强”“新政” 废于甲午

以“自强”、“新政”为口号的洋务运动,至1894年,已进行到了第三十几个年头。然而,

日间的一场战争最终粉碎了洋务派的强国梦。1894年5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国

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入朝帮助镇压。日本政府在劝诱清政府出兵后,自己也乘机出兵,并寻机

挑衅,决心发动侵略战争。

7月25日,护送清军入朝的济远、广乙等舰自牙山返航,在丰岛附近海面遭到日本“吉野”

等三艘军舰的攻击,恰好中国的高升、操江两艘运兵船也自天津赶到这里。“丰岛海战”

爆发,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正式宣战。日本政府继续扩大侵略,进一步确定了“聚歼清国

舰队于黄海”的计划。

这年9月15日,日军分四路猛攻清军驻守的平壤。万余清兵战备松弛,迎战失利,总兵叶志

超当夜弃城而走,狂奔500里,一口气逃回鸭绿江畔,退至辽东境内。

时隔仅一天,双方在黄海展开激战,清军损失惨重。

黄海海战之后,日本侵略野心愈加膨胀,进一步把战火烧向中国。10月下旬,日军分两路侵

中国东北,势如破竹。11月7日,兵不血刃占领大连,两个星期后又攻占了清政府经营10余

年的水师基地旅顺。1895年1月,日本决定进攻威海卫,消灭北洋舰队,迫使清政府完全屈

服。20日,日军在山东半岛荣城湾登陆,从后面包抄威海卫。

威海卫处于山东半岛北岸东端,是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黄海大战之后,在李鸿章“保船制

敌”的策略下,北洋海军的全部精锐蜷集在这里,坐以待毙。如果违抗命令,打了胜仗也要

受处罚。

1月30日至2月2日,日军先后攻陷威海卫南北岸炮台,占领了威海卫港的三面陆地。遂后,

海军舰只严密封锁港湾出口,对港内北洋舰队全力进攻。丁汝昌、定远管带刘步蟾、镇远管

杨用霖等相继自杀殉国。次日,美籍顾问浩威以丁汝昌名义起草降书,向日军屈服。17日,

日本舰队完全占领威海卫港,港内残存的11艘舰艇尽为所获。至此,李鸿章等洋务派苦心经

营20年的北洋舰队宣告全军覆没。

北洋海军的覆亡,意味着洋务派“自强”、“新政”目标的破灭。从而也为轰轰烈烈持续30

余年的洋务运动划上了一个句号。

尽管洋务派没能依靠坚船利炮,实现国家的中兴,但这场运动对中国历史的积极影响却是不

可抹煞的。它给中国增添了先进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中国在学习西方的道路上

,又大大迈进了一步。它推动了陆海军向近代化发展,增强了中国的防御能力。而洋务派兴

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是中国第一批资本主义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往往以外商为竞争对手,在竞

争中夺回不少权利。总之,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标志着中国在经济上开始了近代化。还应

该指出的是,洋务派开近代教育之先河,培养出一大批人才,对洋务运动本身乃至对整个中

国社会都起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