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文钱创天下:李嘉诚的创富奇迹
2051300000045

第45章 洞察敏锐,四面出击(2)

按照传统的分类,老三大门户新浪、搜狐和网易和新三大门户TOM、FM365、263.NET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商海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如今,FM365早已经没有动静,263.net也没有了往日的声响;同时,原来三大门户的分野也在加剧,现在你已经很难称网易是一个门户了;同样,新浪作为老大的地位也岌岌可危。而TOM作为新生力量,也气势如虹,在电信增值业务、网络广告、访问量甚至品牌实力等诸多方面已经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令人不能小视。从这一点上说,称TOM为网络门户最大的变数,似乎并不为过。

首先,TOM在电信增值业务方面,一直就是一个领跑者。利用庞大的资金和品牌实力,以及资本和整合手段,TOM提供了丰富的电信增值产品,从ISP到短信,TOM收益不菲;TOM一直无线增值业务为核心的第五媒体的绝对领先的者;同时,随着彩信开始正式计费,作为所有门户中率先开展彩信服务的厂商,TOM电信增值业务不仅将新添一个强劲增长点,而且其受益最大也是顺理成章。作为第五媒体,TOM日渐巩固。

其次,从广告是网络门户的传统节目,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网络门户的实力和水平。TOM广告收入大幅增加,广告商阵容庞大:拥有中国移动、联想、科健、资生堂、红牛等成熟大客户。

另外,TOM网站的访问量已经升至国内第三,与新浪、搜狐等老牌门户呈并驾齐驱之势。2003年6月,国内著名的专业市场咨询公司艾瑞发表观点文章:在根据来自Alexa.com对网站的监测数据统计发现,中国的主要门户网站的访问量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对新浪的访问达到了每百万用户29200,对搜狐的访问达到了每百万用户20050,而用户对TOM的访问量位居第三,达到每百万用户13200;同时,中国新闻网络媒体排行榜上,TOM已经升至第四位,在门户网站中位列第三,直逼搜狐。著名独立评论家方兴东博士主持的互联网实验室,也在6月17日公布了最新的女性网站访问量排名:TOM女性频道由上周的第二跃升至第一,升幅高达48%。

对此业界的评论是,各家门户网站因其盈利模式的不同,导致用户访问量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TOM作为第五媒体的绝对优势地位,也拉动了其作为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因为,判断一个网站是否成其为门户的标准,即门户作为拥有巨大访问量的网站特征及功能是否得到了持续的完善和强化。所以,TOM已经成为网络门户的最大的新势力。

在网络泡沫破灭伊始,最受到质疑的就是免费服务。由于没有有效的盈利模式和来源,免费服务只能让网络门户在死亡路上跑的更快。所以,不知道从何时起,各大网站纷纷扯起了收费的大旗,甚至停止以前老客户的免费邮箱服务。但收费是收费了,但其贡献率有多大,就很难说了。事实上,免费和收费是相辅相成的,免费回让用户成为网站的忠实程度更高,而且也能够转换为收费用户。有了免费,收费服务的影响力也更大。另一方面,收费使免费服务有了长期保证。

以前对收费服务和免费服务一刀切和一边倒的现象,都不能算正常的。而否定之否定,免费和收费并行不悖。

正是处于这些考虑,TOM重开免费邮箱之先河。其纯免费邮箱推广大获成功,提升了TOM的品牌实力,令访问量急剧增长,TOM在门户发展之路上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TOM作为门户的晚入者,从2000至今仍然能够保持主流地位,关键在其作为新媒体与其他门户的差异化策略,即以娱乐、时尚资讯为特色,主打新一代、热衷消费的年轻用户,同时极大迎合短信用户需求,有效访问量比例高,而其他门户则完全照搬新浪的大而全模式,难以有实质上的突破和超越。

而有了业绩和差异性定位的支撑,加上免费大旗的成功拉动。显然,TOM在门户发展上,有了加速度。有了和传统老牌门户一决高下的实力。而且,其未来之势更不可估量。

TOM正走这第四、五媒体的结合之路,二者相互拉动,形成合力。TOM在第五媒体地位的领先,拉动了其作为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同样,后者对前者的促进也不可低估。

而现在,TOM把目光盯在了下一代网络,及新一代媒体上。TOM所倡导的新一代媒体是一个多媒体的平台,用户通过手机、PDA、PC等不同的通路,均能享受到TOM的在线服务:无论是丰富的网络新闻资讯服务,还是互动类服务如“无线情缘”及信息类服务如“彩信新闻”。TOM为新一代年轻时尚、具有消费能力的用户提供了良好应用远景。。。。。。

TOM把目光锁定在新一代网民上。跟互联网初期时候的网民比较大的区别,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大部分的网民是用互联网作为一个应用,或者是把它当成一个学习或者是工作的工具,而对新一代的网民来说,互联网实际上已经无所不在地融入到了他的生活里面去了,他对互联网的应用也是全方位的,除了以前一直认为的学习、工作之外,实际上在沟通、交友、消费的时候,互联网跟他是无所不在的。实际上TOM也是根据新一代网民这样一个整体的需求定义了新一代的门户要提供的内容。新一代是说我们面临的是新一代的用户群体,他们年轻时尚、热爱新生事物,对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有消费的能力。相对应的TOM为了迎合新一代的网民提供了这样一个网站,我们提供传统互联网资讯,通过无线数据应用给他们提供短信、彩信和通过不同的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享用TOM为他们提供的服务。

TOM最新确实的新宣传语“新一代,在线,生活”正是对这一远景的精确描绘:不断涌现的年轻新一代用户,他们以多通路方式享用TOM基于第四媒体与第五媒体相结合之上提供的全方位在线服务与产品,包括新闻资讯、短信、彩信等,拥有完全迎合其需求的时尚生活。事实上,门户之争从最初的眼球之争到后来的新媒体之争,如今实际上又演变为对用户群进行细分之后的广告价值之争,而拥有千万级年轻时尚、热衷消费的新一代用户的TOM,已经具备了迅速升腾的坚实基础,广告价值空间巨大。

TOM则以其第四媒体上的差异化策略获得大量年轻且具有消费能力的网络用户,从而为企业客户开辟出一个极具发展空间的营销平台,另外,其成熟的无线增值业务,也将使众多用户在第四媒体与第五媒体之间相互转化,互为增益,在扩张性吸纳用户的同时,也令得到更加全面门户服务的用户黏度大增,使得TOM整体品牌及广告投放价值得到极大提升,新的门户格局已经产生。

显然,作为和新浪传统网络门户迥异的新媒体。TOM必将给中国新媒体市场带来新的变数和活力。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网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新网民,将因此而获得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选择,更好的享受和体验。

古今中外,凡是做成大事的人,都不会拘泥于微小的细节,在乎蝇头小利,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拥有博大的胸襟。目光浅显,前怕狼后怕虎,注定了这个人在事业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而不计眼前得失,不被近期的小利而迷惑,才是李嘉诚做生意所表现出来的大家风范。当亚洲的金融危机过去之后,李嘉诚领导下的和黄集团奉行“继续扎根香港,但同时也不排除在海外寻求投资机会”的经营策略,加快了向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李嘉诚早就认识到了科技的力量,并悄然着手在欧洲、美洲、亚洲以及非洲扩建自己的“通信产业王国”。

橙事件

1992年和黄在英国推出的CT2流动电话服务,名为RABBIT(兔子)。由于它只能打出却不能打入,与这一时期的其他电讯服务技术比起来,要逊色得多,因此它没能引起更多客户的兴趣。一年之后,“兔子”败下阵来,宣布死亡。

和黄也身受重伤,为此留下了巨额务债。但是无论经历多大的困难,李嘉诚都凭着他对未来趋势的正确分析与把握,绝不轻言放弃。就在市场上普遍对该项业务不看好的时候,他曾经亲自出面澄清了市场上有关它的一切传言,表示将继续支持和黄在英国的电讯事业。

李嘉诚在发展电讯业务上始终坚持不懈,这与他往日在商战中一见不利,即时撤退的作风,很不相同。难道这是因为他偏爱电讯业吗?当然不是。无论他继续进取还是退避三舍,都是从该项业务是否有前途考虑的。有利则进,无利则退。实际上,他从不偏爱任何一项业务,他说:“不要与业务‘谈恋爱’,也就是不要沉迷于任何一项业务。”

这是一种有着丰富商业经历之后超然于商业的一种心灵感悟。对于一个真正的商人来说,在他的眼中,应当是只有赢利的业务,而没有永远的业务。任何一项业务,当它走过自己的成熟阶段之后,必将走向衰落,而这个时候,如果不进行自我调整,必将随这项业务的衰落而走向失败。

说起来也许容易,但做起来可并不简单,这主要是与一些人的自我欣赏情结有关。在取得了某项业务的成功之后,许多人往往将其作为自己日后发展的基础和向别人炫耀的一块招牌。然而,招牌只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却可能会成为进一步前进的绊脚石。

不善于多元化经营的商人,头脑都缺乏创新意识,尤其是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意识更是不能缺少。

经过数年的艰苦磨炼,李嘉诚积累了许多经验,眼界更加开阔。他制定了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战略,一方面大力向海外和内地开疆拓土,另一方面把眼光投向了高科技产业。

1988年,鉴于西方有线电视的发展,以及香港电讯的垄断地位,港府计划设立第二电讯网络,这一网络将提供有线电视和其他非专利电讯服务(如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已经拥有非专利电讯业务的和黄集团,捷足先登,迅速与英国大东电报局、香港中信公司等集团组成新财团,力夺第二电讯网经营权。

1988年2月24日,和黄、中信、大东合组的亚洲卫星公司成立,宣布投资发射、操作经营第一枚专为亚洲提供电讯服务的人造卫星,计划利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送入东南亚上空同步轨道。

李嘉诚双管齐下,一手欲夺第二电讯网,一手放卫星覆盖亚洲。1989年初,港府初步选定有实绩的和黄为第二电讯网的经营者。另一个强大竞争对手,是包玉刚的九龙仓与郭得胜的新鸿基地产合组的新财团。

港府要求的投资承担最低线是55亿港元方可取得有线电视经营牌照。和黄集团的首脑,对是否在港重点投资举棋不定。结果,港府转手把牌照给了九龙仓有线传播公司。

然而,李嘉诚并未退出角逐。按亚洲卫星公司与中国航天部的原有协议,“亚洲卫星一号”人造卫星,于1990年4月7日成功发射上天。“亚洲卫星一号”的原用途是以电话服务为主,由和黄通讯负责经营。李嘉诚“移花接木”,把未尽其用的卫星改用在刚刚起步的电视计划上。

后来,卫星电视不仅为李嘉诚、李泽楷父子赚了大钱,而且成就了李泽楷出山的第一功。1989年,李嘉诚在英国和黄电讯注资84亿港元收购了一家英国电讯服务公司,开始涉足英国的电讯市场。然而此番出师不利,新购公司处于长期亏损状态。

为了完成这桩交易,李嘉诚亲自指挥和黄,与曼内斯曼公司进行了一周时间的紧张谈判。一周时间虽不长,但也令素有“超人”之称的李嘉诚大大紧张了一番。为了随时获得最新消息,李嘉诚临睡前特意把手提电话铃声调高,把电话放在自己枕边,以免延误战机。

其后,李嘉诚又于1994年将电讯业务重新包装,改名为“橙”(Orange),推出GSM流动电话服务业务。起初也不被业界看好,但后来渐渐被接受。此举不仅使和黄获得1130亿港元的巨额收益,而且成为德国最大流动电话公司曼内斯曼的单一股东,待两公司合并后,和黄更可直接控制市值7000多亿港元的曼内斯曼,而曼内斯曼亦将成为欧洲最大的跨国电讯巨人,远远领先于第二名的意大利电讯。

和黄财务顾问指出,此交易为全球有史以来的第22大合并收购,香港舆论则称其为香港公司前所未有的国际并购交易。

果然不出李嘉诚所料,仅仅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和黄集团便从橙身上取得了惊人的回报。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这种前瞩未来的能力,使得李嘉诚的事业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嘉诚在发展电讯业务上始终坚持不懈,这与他往日在商战中一见不利,即时撤退的作风,很不相同。难道这是因为他偏爱电讯业吗?当然不是。无论他继续进取还是退避三舍,都是从该项业务是否有前途考虑的。有利则进,无利则退。实际上,他从不偏爱任何一项业务,他说:“不要与业务‘谈恋爱’,也就是不要沉迷于任何一项业务。”

这是一种有着丰富商业经历之后超然于商业的一种心灵感悟。对于一个真正的商人来说,在他的眼中,应当是只有赢利的业务,而没有永远的业务。任何一项业务,当它走过自己的成熟阶段之后,必将走向衰落,而这个时候,如果不进行自我调整,必将随这项业务的衰落而走向失败。

说起来也许容易,但做起来可并不简单,这主要是与一些人的自我欣赏情结有关。在取得了某项业务的成功之后,许多人往往将其作为自己日后发展的基础和向别人炫耀的一块招牌。然而,招牌只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却可能会成为进一步前进的绊脚石。

此役之后,李嘉诚控制的资产市值暴涨一倍。根据美国《财富》杂志1999年底的全球富豪排行榜,李嘉诚的排名由第12位跃升至第10位,成为世界前10位富豪排名榜上的惟一一位华人。

源起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