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文钱创天下:李嘉诚的创富奇迹
2051300000006

第6章 艰苦创业,实现腾飞(2)

李嘉诚这种不顾质量的做法,做的可谓是一种“绝路”生意,犯了为商之大忌,可见他也不是天生就精于经商,许多经验也是从失败中学到的。这对那些有志于独立创业却信心不足的人倒是一种鼓舞,因为即使因经验不足而经历失败,也不能说明日后不能飞黄腾达。

李嘉诚在母亲的开导下,深深懊悔自己竟铸成如此大错:他深为自己的盲目冒进而痛心疾首,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之后,他决心以坦诚面对现实,力挽狂澜。李嘉诚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负荆请罪”。

第二天清晨,李嘉诚回到厂里时,工厂仍处于愁云惨雾之中。李嘉诚立即召集员工开会,他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经营错误,承认是自己的失误拖垮了工厂,损害了工厂的信誉,还连累了员工。

他向这些天被他无端训斥的员工赔礼道歉,并真诚地表示,待经营状况一有转机,被辞退的员工如果愿意,都可以回来上班。他还表示,从今之后,保证与员工同舟共济,绝不以损害员工的利益来保全自己,并希望大家原谅自己,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李嘉诚是个言出必行的人,大家都非常信任他,因此,他的话收到了一定效果。大家不再忧心忡忡、忐忑不安,士气也不再那么低落。

职工的情绪基本稳定之后,李嘉诚便一一拜访了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祈求原谅,并保证在放宽的限期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分一厘都不会少付。

李嘉诚还坦率地向他们介绍了长江塑胶厂面临的空前危机,并真诚地向他们请教拯救危机的良策。

李嘉诚的真诚意,得到他们中大多数人的谅解和同情,他们都是业务伙伴,万一长江塑胶厂倒闭,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处,甚至还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意。因此,他们表示将尽可能地帮助李嘉诚渡过难关。

银行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同意放宽偿还贷款的期限,但是在未偿还贷款前,不再发放新贷款。

原料商与银行一样,虽然同意放宽应收货款的期限,但提出长江厂需要再进原料时,必须先付70%的货款。

尽管客户们态度不一,但大多数部还是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让步。

有一家客户把长江厂的次品批发给了零售商,使其信誉受损,该经理怒气冲冲地来长江厂恶语咒骂李嘉诚。李嘉诚不但没有与他计较,反而亲自上门道歉,使得该经理很不好意思,承认他也是一时着急而过于莽撞。他也被李嘉诚的真诚所感动,认为李嘉诚是值得深交的朋友,愿意以后继续合作,并为长江厂摆脱困境出了许多好点子。

李嘉诚的“负荆请罪”虽然达到了初步目的,但这仅仅是好转的开始,他并不敢松一口气,因为银行、原料商和客户,只给了他极其有限的回旋余地,事态仍非常严峻。

李嘉诚紧接着采取的第二个步骤是立即核查库满为患的积压产品,将其分门别类、选优汰劣。

在积压产品中,有些是质量不合格,有些质量并没有问题,是因延误交货期的退货。李嘉诚派员工将积压品归为两类,一类是有机会作正品推销出去的,另一类是质量低劣或款式过时的。

李嘉诚又如最初的行街仔那样,走街串巷卖出了一部分正品,同时将那些次品在质检卡片上一律盖上“次品”的标记,全部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专营残次品的批发商。

通过一番努力,李嘉诚逐渐收回了一些货款,分头偿还了一部分债务,解了燃眉之急,缓了一口气。

同时李嘉诚采取的第三个步骤是,利用这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对工人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提高工人的素质和操作水平,同时筹款添置先进的新设备,以保证质量。

在危难之中,原来的一些亲戚朋友,有的对李嘉诚敬而远之,生怕惹上麻烦或者怕他开口借钱;而有的则积极为李嘉诚分担忧愁,献计献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李嘉诚又一次深深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但李嘉诚乃心胸宽广之人,他能容忍别人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在他后来功成名就之时,仍不计前嫌,与那些在危难中曾疏远他的亲友保持往来。这使他们更进一步看清了李嘉诚的为人,也深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汗颜。

在危难中,向李嘉诚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毕竟是占多数。李嘉诚正是靠着这些真诚亲友的帮助,才筹到了购买原料、添置新设备的资金。

随着企业的转机,被裁掉的员工又回来上班了。李嘉诚从有限的资金中,补发了他们离厂阶段的工资。

此时李嘉诚又一次拜访银行、原料商和客户,寻求进一步的谅解和帮助。

经过李嘉诚的努力,在各方人士的协助下,长江厂终于一步一步地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李嘉诚的坦诚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他从此更加坚信;锲而不舍的诚意,有着不可忽视的说服失败其实并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失败之后是否仍有信心,能否继续保持或者拥有清醒的头脑。像任何身处逆境的人一样,李嘉诚经过一连串痛定思痛的磨难后,开始冷静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分析市场走向。

力。

终于,长江塑胶厂出现转机,产销渐入佳境。

1955年的一天,李嘉诚召开全厂员工大会。他满怀喜悦地宣布:“我们厂已基本还清了债款。这表明,长江塑胶厂已经走出危机!”

员工们掌声雷动,欢呼雀跃。

李嘉诚心里更是激动万分,满含热泪地向全厂员工深深地三鞠躬,感谢大家在长江厂最困难的时候同心协力。之后,李嘉诚又亲手给全厂每一个员工分发红包。

灾祸和磨难能够使人灭亡、消失,但也能够使人振奋。

经过这次挫折和磨难,李嘉诚更加成熟了。正是这次反向的动力,促使李嘉诚由一个余勇可贾、稳重不足的小业主迅速蜕变为一个成熟的商人。后来,李嘉诚说:“我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有那一次挫折作为基础。”

这次变故,也使李嘉诚更加清楚认地识到了成功路上的艰难险阻,对今后航程中可能遇到的风浪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长江号航船,只能说暂时避免了倾覆之危,只能说取得了一次小小的胜利。今后的航程中,还会遇到急流险滩、暗礁风暴。他知道,作为船长,切不可陶醉在小小胜利之中,须胸怀大志,头脑冷静,行为稳重。

李嘉诚由此给自己立下了座右铭:“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这也成了他一生的行动准则。

人的天性是:渴望成功,害怕失败。实际上,我们大部分的人生经验是从失败中得来的。因为从成功中得来的经验,往往让人并不十分重视,转眼即忘,只有从失败中得来的经验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商场如战场,你一帆风顺别人自然眼红,会想方设法压制你、打击你,有时候还可能出现一些非正当竞争。在李嘉诚刚刚摆脱危机,元气尚未完全恢复之时,一些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企图趁机再度搞垮长江塑胶厂。

他们雇用了一些人到长江塑胶厂拍照,企图用揭短的方式使长江厂信誉扫地。

果然,没过多久,他们拍摄的照片就在报纸上刊登出来了,画面上是长江厂那破旧不堪的厂房。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以此彻底打消顾客对长江厂产品的信心。

李嘉诚自然再明白不过,对方是想用这种反面宣传的方式整垮长江厂。

刚刚经历了一番阵痛的李嘉诚,渐渐变得稳健起来。他的头脑很冷静,积极筹思对策。

最后,他决定再次利用自己的坦诚做一次反宣传,以争取主动,变不利为有利。

于是,李嘉诚拿着这份报纸,背上自己的产品,走访了香港上百家代销商。

李嘉诚很坦率地对代销商们说:“不错,我们尚在创业阶段,厂房比较破旧。但请看看我们的产品,我相信质量能够证明一切。我欢迎你们到我们厂实地考察,满意了,再向我们订购。”

代销商们被李嘉诚这些诚恳的话语所感动,更被他的优质产品所折服,他们也非常敬重李嘉诚有如此敏慧的商业头脑,并且有如此魄力敢于将自己的弱点示人,于是纷纷到长江厂参观订货。长江厂的生意反而空前红火。

精明的李嘉诚适时借助了这场恶意宣传带来的反作用力,为长江厂作了一次相当实惠的广告宣传,这一招颇似太极推手中的借力打力,费力少而收效大,堪称高明。

这件事同时告诉我们,在碰到不利情况时,千万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只顾着愤怒沮丧,更不要为此而气馁,一蹶不振。而要多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扭转被动的局面,这才是面对困境时应持有的积极态度。只要我们认真面对困境,研究困境;只要我们斗志不灭,雄心犹在,就一定能找到破解困境之法,变被动为主动,甚至还可以将坏事变成好事。

机会

李嘉诚创办长江塑胶厂的时候,正值香港工业化热潮,香港的塑胶工业也空前发达,塑胶和玩具厂就有300多家,而长江塑胶厂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家,只是一家经营状况较好,但缺乏特色的一家。长江塑胶厂出口的塑料玩具同别的厂家并没有大的区别,大同小异,小异之处只是在款式上有细微的变化而已。除了同业之外,谁还会关注有一个长江塑胶厂呢?李嘉诚不满且忧虑。

的确,香港的塑胶制品在国际市场卖得很“火”。细究之,香港产品的优势却是廉价,这实在是可悲的事情。

长江塑胶厂从创业起,所生产的两大门类---塑胶玩具和塑胶日用品,先后变化了几十款。这大部分是按照代理经销商的订单设计改造的。厂家为商家所左右。李嘉诚曾想站在消费者立场上,推出新产品左右商家,因为太忙,风险又大,只能作罢。

虽然从事塑胶业已有几个年头了,但李嘉诚自认为,在这一行业中,自己仅是一个小角色而已。但就他个人而言,他却从来就不甘于平庸,不想平淡。他盼望着有一个巨大的突破,好使长江塑胶厂从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发射它自己独有的光芒。

想要寻找突破的关键,就不能完全把视野放在香港这片市场中,而应该在国际市场中去寻找。李嘉诚时刻关注着塑胶业的动向信息。

一天深夜,李嘉诚象平日一样随手翻阅着一些杂志。当他阅读最新英文版《塑胶》杂志时,发现在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刊登了一项有关意大利一家公司用塑胶原料设计制造的的塑胶花即将倾销欧美市场的消息。

欧美的家庭,室内户外都要装饰花卉。这些植物花卉,经常要浇水、施肥、剪修、除草。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许多家庭主妇变成职业妇女,对这些家庭来说,不再有闲情逸致花费时间去侍弄花卉。并且,植物花卉花期有限,每季都要更换花卉品种,实在麻烦得很。

塑胶花正好弥补这些缺陷。现代人以趋赶时髦为荣,塑胶花的面市,将会引发塑胶市场的一次革命,前景极为乐观。

李嘉诚马上联想到和平时期过着平静生活的人们,在物质生活有了一定保障之后,必定在精神生活上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种植花卉等植物,不但每天要浇水、除草,而且花期短,这与当时抓紧时间工作的人们的生活节奏很不协调。如果生产大量塑胶花,则可以达到既价廉物美又美观大方的目的,能很好地美化人们的生活。想到这时,李嘉诚兴奋地预测着:一个塑胶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

1957年春天,李嘉诚揣着希冀和强烈的求知欲,登上了飞往意大利的班机……

技术

当他来到意大利时,正式意大利的旅游黄金季节春天。明媚的阳光、旖旎的山色、千姿百态的雕塑、古色古香的建筑,莫不吸引了大批的世界游客。但李嘉诚无心观光游览,他心里惟有争奇斗妍的塑胶花。

他在一间小旅社安下身,就及不可待地去寻访那家在世界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的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来到该公司门口,但却戛然却步。

他素知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守与戒备。也许应该名正言顺购买技术专利,然而,一来,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赚得盘满钵满,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时方肯出手。

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他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李嘉诚只有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有这种签证的人是不能够打工的,老板给李嘉诚的工薪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他知道这位“亚裔劳工”非法打工,不敢控告他。

李嘉诚负责清除废品废料,他能够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双眼却恨不得把生产流程吞下去。李嘉诚收工后,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

整个生产流程都熟悉了。可是,属于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不得而知。假日,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技术工人。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李嘉诚满载而归。随机到达的,还有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临行前,塑胶花已推向市场,李嘉诚跑了好多家花店,了解销售情况。他发现绣球花最畅销,立即买下好些绣球花作样品。

李嘉诚回到长江塑胶厂,不惜重金聘请香港乃至海外的塑胶专业人才,对这些购回的塑胶花品种进行研究。他一边进行市场调查,一边了解国际市场的发展动态,希望能找出最受欢迎的塑胶花品种进行大规模生产。

生产

1957年,咬紧牙关走出绝境的李嘉诚开始了他的一系列别具新意的“转轨”行动。

李嘉诚回到长江塑胶厂不动声色地把几个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召集到办公室,他宣布,长江厂将以塑胶花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为本厂的拳头产品,使长江厂更上一层楼。

李嘉诚在香港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按理说,物以稀为贵,卖高价在情理之中。但是李嘉诚明察秋毫,他认为塑胶花工艺并不复杂,因此,长江厂的塑胶花一面市,其他塑胶厂势必会在极短时间内跟着模仿上市。倒不如在人无我有、独家推出的极短的第一时间,以适中的价位迅速抢占香港的所有塑胶花市场,一举打出长江厂的旗号,掀起新的消费热潮。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比“居奇为贵”更符合商界的游戏规则。这样,即使效颦者风涌,长江厂也早已站稳了脚跟,长江厂的塑胶花也深深植入了消费者心中。

李嘉诚走“物美价廉”的销售路线,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

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

果不出所料,很快,香港冒出数家塑胶花专业厂。长江厂只是先行一步,等待它的,将是与同业的公平而无情的竞争。大家都在抢占市场,而长江厂的现有规模,无法保证“长江号”在同业的龙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