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注意到了环境对性格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到性格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孟母三迁”、“晏子使楚”中“南橘北枳”的故事都无一不在向世人强调外部环境的重要性。似乎外部环境成了一种决定一切的力量。
在西方,尤其是在O型为主的社会,一度也曾片面强调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决定性作用。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就是那一时期的代表。环境决定论者认为:不同民族所处的环境是决定其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法国著名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博丁也认为生活在寒带的民族,躯体魁伟,有精力,性格执着;生活在热带的民族,体格短小,热情多智。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由于各民族所处环境不同,面对的挑战不同,最后产生的文明也迥然相异。再如,宗教地理学认为:宗教的发展与分布有着鲜明的地理性特征。这种观点认为:印度温和的气候造成了消极、软弱、逃避现实的佛教;欧洲多元的地貌,使基督教既宽容,又富多样性(实际上背后发挥作用的是当地族群的血型性格倾向性及由此导致的宗教审美观念)。
需要指出的是:欧洲人对环境作用的理论上的强调,并没有否定他们在实践中对人的重视。否则,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欧洲文艺复兴,也绝不会从A型为主的北意大利迸发出来。只是在当时,血型尚未被发现之前,性格作为一种无源之水,还不能像今天这样被深入地研究。不过,西方人对环境作用的阐述,毕竟为以后的血型性格学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力的佐证。
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环境,而后者只能消极地适应环境。事实上,人类自从完成由猿到人的转变之后,地理环境对人的塑造已逐渐居于次要的地位,倒是不同的族群的国民性格对他们所处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了。何况,人类文明的历史一直就是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历史。
很明显,由于族群性格的不同偏好,最终也会能动地创造出符合各自性格取向的生存环境,比如有洁癖的人常常会把自身及周边小环境搞得干净卫生。又如许多好静的人宁愿择址于幽雅的地方居住,并有意识地维持这种环境;而那些喜欢热闹,又无视噪音的人,自然也能在喧嚣的闹市酣然入睡。性格的不同不仅决定了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也决定了人们对环境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生存状态。
A型化性格能动影响的生存环境
从血型的地理分布,我们可以看到:A型化族群多分布于森林广布的山区和丘陵地带。显然,这种环境在早些时候,曾经对A型化族群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产生过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A型化族群的性格很大一部分就是源自于森林本身的特点,森林文化始终都是A型化族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文化体现了A型化族群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的一种和谐共存关系。A型化族群对森林的特殊感情,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当今世界A型为主的国家为什么都是绿色环保大国。德国绿党的“无所作为”,日本森林60%以上的覆盖,无不向世人展现着A型化民族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
环境保护大国,绿色革命先锋
有人说,环境的保护是同国家的发达成正比的。如果没有完全了解性格的重要性之前,似乎还可以这么说。从表面上看,环境保护最好的A型化民族国家,的确同时也是最发达的国家。但这种发达究竟是一种结果,还是一种原因,想必值得进一步深思。因为依照这种逻辑,我们无法解释号称最发达国家的美国,却无法像欧盟国家那样重视环境,并无法确立像欧盟国家那样的环境指标。
但需要指出的是,A型化国家同样在发展初期也不太注重环保,也造成过许多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比如日本的水俣病,但是它们在发生污染之后,敢于向世人曝光和面对挑战,痛下决心并采取强有力措施,从而及时地阻止了环境的恶化,没有形成像我们这样积重难返的局面。当然,不可否认,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日本很少砍伐自己的木材去生产一次性筷子,间接也加剧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森林资源的破坏,不过近几年它已经开始转变观念,对筷子的进口量也日益减少。出于对环境的关注,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核能发电兴趣正浓的时候,德国却宣布15年后将关闭所有的核电站。
A型化国家率先发起保护环境的运动,不仅使它们获得了当之无愧的殊荣,而且也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开辟了第二战场,使它们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绿色革命已不只是A型化民族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成为他们在经济发展中强有力的竞争“武器”,绿色产业的兴起还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利基丰厚的高端市场。
高福利和高工资,既是负担也是优势
在生活中,A型人总是对未来比较悲观,作为一个民族他们也持有对未来较重的悲观心态。这种对未来的悲观和追求完美的心态,使他们最早创立了涉及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成为享誉世界的“高福利”国家。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A型化国家具有超前意识的福利制度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老龄后时代的许多难题。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不仅打消了人们对未来的顾虑,而且为他们的培训、就业提供了宽裕的环境,使人们能够安心学习,乐于就业。不可否认,这种太过完备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人滋长了懒散的作风。在欧盟国家,有很多不愿工作的人就是靠“福利”生活的,但这些毕竟是少数。
这种适合A型人心态的制度,未必适用于O型人或B型人的心态。如果不考虑性格的因素而机械照搬的话,往往会因“水土不服”而得不偿失。例如:美国政府通过降息手段,刺激经济增长往往会导致理论上的效果得以实现;但中国银行曾连续七次降低利率,甚至增加了利息税,都不能有效遏制消费者的存款热情(又曾连续数次提高利率,依然不能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O型化国民和B型化国民在性格上的差异。简单地说,O型人胆大自信,有冒险精神,降息会促进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起到扩大内需的效果;B型人不爱冒险,比较知足,也就不愿负债消费。而A型为主的国家,由于A型人对未来较悲观,且生活作风节俭,同样也不易受降息影响,日本长期以来的低利率政策始终不能扩大日本人的消费热情就是由性格原因影响的。
A型化国家由于对人的因素比较关注,所以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表现为:产品设计要考虑到消费者的便利和审美要求;企业管理在不失原则的基础上体现更多的人情味;一般实行终身雇佣制,企业主不轻易解雇员工;劳资双方收入差距小;企业决策采用共同决定制,尽力满足来自各方面的要求;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明显强烈。A型化国家强调对员工的劳动保护,工作环境世界一流。以德国为代表,它们有着发达国家中最长的假期,最短的工时,最高的工资和最好的保护。反映在人均寿命上:日本第一,瑞典第二。A型化国家的企业文化,必然会导致人们的阶级意识淡薄,中产阶级庞大,并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
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
A型人保守、恋旧,也因此注重传统。去过欧洲的人都会发现:那里很少见美国、香港那样的摩天大楼,相反却能见到更多的中世纪风格的建筑。如果不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往来穿梭,我们也许会有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时间仿佛在这里凝滞了,而文明却在悄悄地进行。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在A型化的欧洲合二为一共存共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和统一。创新未必就要破坏,在哲学家的故乡,德国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哲学的真谛:发展是继承的发展,否定是肯定的否定。A型化民族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并没有使他们倒退回野蛮、愚味的中世纪,反而使其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事实上,遍及欧洲的中世纪的建筑文化本身就是一部凝重的、永恒的历史教材。对于喜好历史的A型化民族而言,历史就在他们的眼前,就在他们的生活之中。显然,这种不太摩登的生存环境所形成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反过来又会深深地影响和强化A型化民族的一些性格。
A型化国家对包括古树在内的文物保护也很有特色,如果说中国的汉柏唐槐是以博物馆的方式受到政策性的保护的话,那么随处可见的A型化民族国家的古树始终都屹立于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它们四周很少出现防护性的铁栅栏,显然也不需要这样的保护。在他们看来,那样反而会疏远人和树木的感情。人们可以抚摸它们、亲近它们,却绝不会伤害它们。德国和日本的文物大多是依靠民间的力量来保护,而且很多文物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德国、日本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城堡和木屋现在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同时也因为人的居住才使得它们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实践证明:这种保护模式比起我们“为保护而保护”的做法更自然也更有效。
人口的均衡分布,文化多样性
此外,A型化民族人口上的平衡、合理的分布对环境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之更加舒适、幽雅和符合人性。尽管A型化民族的人口密度也很大,但由于分布均匀的缘故,反倒给人以“地广人稀”的感觉,丝毫没有拥挤的迹象。对于德国的人口分布,旅欧作家赵鑫珊曾作过这样的描述:“在德国,即便是大城市,人口也不过50万,像杜塞尔多夫、斯图加特、不来梅……都是这样的规模,非常符合人性,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好处,很容易作生态布局。”“我非常喜欢德国城乡的人口密度,一点也没有人口爆炸的压力感觉……”“一些大城市也不显得拥挤,正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田园城市。比如,汉堡(160万),科隆(92万)……就是在首都柏林,这个对德国和整个欧洲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名城,也只有300万人口。”
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德国是欧洲除俄罗斯以外的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密度也仅次于荷兰。领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却养育着8000万以上的人口。理论上,德国应该拥有至少一个8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就像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一样。但由于国民性格的原因,德国的城市布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因为A型人保守、好静、讨厌吵闹,大城市对他们的诱惑力显然要小得多。加之A型人固有的恋土情结,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家乡寻求发展。人才外流的情况在A型化民族当中是十分少见的,即使在国内各地区之间也是如此。
久而久之,德国人就以地方为中心发展起了为数众多的、布局合理的中小城市,并形成了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多中心文化。在它们中间,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最有名气的城市,原因是它们个个都有名。如果说到法国,我们很快会想到巴黎;可提到德国,单说一个柏林是缺乏代表性的,随后人们很容易想到慕尼黑、法兰克福、汉堡、波恩等一大堆历史文化名城。同样的原因,我们在德国也很难找到一个最有名气的大学。
可见“整体水平高,城市间差距小”是A型化民族国家的一大特色。像O型化国家和B型化国家普遍存在的大城市发展过快、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A型化国家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使在A型比例相对德国较小的日本存在着像东京这样上千万人口的城市(形成这一特殊现象的原因是日本70%是山地,而适合生存的东京所处的关东平原寸土寸金,自然会吸引人口聚集,形成较高的人口密度,犹如面积上偌大的四川人口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一样),但市中心人口的分布却要比其它同类大都市均匀和稀疏得多。显然,人口和城市的均衡分布,为A型化民族国家经济文化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了有利的人文基础。以德国为代表的城市化模式也体现了未来各国城市的发展趋势。
比较高效廉洁的官僚机构
A型性格中的诚实、谦和、公私分明、富于协作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助于形成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即便是实行联邦制的德国,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和地方之间都能够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而且中央的威信和统御作用也没有因地方权力的扩大而削弱。换句话说,决定德日民族凝聚力的不是制度,而是制度背后的A型国民性格。另外,A型人生性拙朴、崇尚节俭、有着强烈的平民意识,这也使得A型化民族国家的政府官员较少带有官僚主义的色彩。为此,我们在德国甚至可以听到市长擦烟囱、扫马路的故事。显然,这种为官表率、礼贤下士的作风不仅有助于增进民族的团结,而且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在日本,市长以下的地方官员A型比例达45%以上,远远超过了A型人口在日本人中的比例,基层A型官员比例大,因为A型人不善变通、执行力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维系了日本官僚体系的高效运转。
O型化性格能动影响的生存环境
我们知道,O型化族群聚居的地区常常是部族冲突的中心。在这里,他们不仅创造了最古老的文明,同时也因此造成了对自然环境最早的破坏。尤其是在人类文明的初期,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不同性格对环境的能动影响,也在此时表现得最为明显,而且也最为深远。
竞争意识强烈的O型化族群,不仅以残酷的方式对待他们的敌人,同时也展开向大自然的无情的掠夺。频繁的战争和战后的重建,显然会造成O型化民族对大自然过多的需求。于是在文明中心的边缘,大片的森林因此消失,沙漠的绿洲也日益缩小。取而代之的是规模宏大的宫殿和高耸入云的金字塔。
因为O型人做事经常是大手大脚,并乐于以此表现他们的高大和雄心,所以,表现在建筑风格上也是如此,对他们而言,仅仅实用是不够的,他们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大兴土木,创造出惊世骇俗的宏伟建筑。这不可避免地要对自然环境产生很大的破坏。沙漠早已吞噬了古埃及和巴比伦古老的文明,我们也只能从史书上看到它们昔日的繁荣。
在实践中吸取教训,民众斗争促进环境保护
O型为主的国家和地区,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当然,属于发达国家行列的要好一些。尽管如此,英美等O型化国家的环境质量总体上也要逊色于A型化国家。它们也是在A型化民族影响下,才逐渐开始改变对环境的态度。而在欠发达的南美、东南亚等地,对热带雨林破坏性的采伐,甚至影响到了世界的气候。当已经认识到环境重要性的澳大利亚人宣布要为保护雨林减少从印尼进口的木材时,竟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