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593600000003

第3章 做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先导者

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在这片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出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奇迹。“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砥砺奋进的伟大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赞扬了中国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发出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动员令。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让它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征程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我们赢得辉煌未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抓住机遇、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努力书写出不辜负时代馈赠、不辜负历史青睐的精彩答卷,争当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先导者。

一、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伟大改革开放精神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这场伟大的新的革命,不仅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社会主义中国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和希望,创造了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成就,让一个东方文明古国从容而坚定地一步一步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必须坚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心,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

1.这个精神标识蕴含在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

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启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他还强调,“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这四个“基于”深刻表明,实施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以发现其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和伟大决策,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改革开放既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又体现了我们党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

第一,改革开放是化解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体现了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精神。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改革开放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做出的大胆调整和重大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就是为了革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改革开放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发展精神。党的八大根据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作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并确立了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中心任务。然而,由于对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误判,社会主义建设一度偏离了发展生产力的主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要完成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而且要确立科学的发展纲领。正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正视这一关乎人心向背、关乎执政党及社会主义中国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实施改革开放,成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样的“变”与“不变”,都决定了我们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精神。

第二,改革开放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积极进取,合作共赢的开放精神。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崛起,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却长期困于孤立无援的发展“孤岛”,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裹足不前的国内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说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社会主义要想在与资本主义的横向比较中获取优势,中华民族要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科技和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资源和动力。因此,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要在与世界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秉持开放精神,开拓前进。

2.这个精神标识体现在“伟大革命”中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了我们党历史上一次新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第一,改革开放之所以被称为“伟大革命”,就在于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目的,体现了自强不息,创新发展的精神。“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2]邓小平指出:“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23]改革开放这场全方位社会变革的现实是生产力落后,因此必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沿海到内陆,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这种创新发展的精神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第二,改革开放之所以被称为“伟大革命”,就在于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体现了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的精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推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前所未有的紧迫性,改革的目标和思路变得复杂起来。这个时候,改革越往前推进,越往纵深发展,问题和矛盾越多,挑战和困难越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3.这个精神标识彰显在“关键一招”中

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作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迎来了光明前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深刻概括的:“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回答和应对了“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难题和挑战,使社会主义中国找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当前,在改革开放的问题上,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中国面临着新的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历史潮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整体设计与科学谋划,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新时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更要直面现实困难和问题,勇于攻坚克难,敢于迎难而上,唯其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迎来更加广阔的光明前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24]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指引着现代化的未来,催动我们相信奋斗、永远奋斗,体现了奋斗不息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关键就在于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奋力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依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依然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动力之源。“恢复高考”改写了无数个体的人生命运,“真理标准大讨论”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包产到户”消融了农村改革的坚冰,“特区建设”描摹出对外开放的崭新局面……正是依靠改革开放与解放思想相互激荡,观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相互促进,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不断破解发展“密码”,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狭路相逢勇者胜,敢拼敢干才会赢。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面向未来,唯有不忘初心,共同奋斗,才能在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关键阶段迈出坚定步伐。

选准了方向,前进才不会迷茫;走对了路,才能越走越宽广。40年勇于变革、勇于创新;40年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今天,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奋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必将书写国家和民族发展更加壮丽的新史诗!

二、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

“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数千年大历史”的视野指出,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今天,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关头,我们仍需保持这样一种变革和开放的精神,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

1.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国梦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动力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体现,而自强不息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饱受劫难,在“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召下,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华民族始终具有自强自立的伟大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靠着一股不畏强敌、自强不息、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拼劲和迎难而上的干劲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梦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今天,这种梦想精神体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当年,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史,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党治国理政“人民至上”和“民生逻辑”的执政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的根本价值追求。这一精神将人民群众的幸福憧憬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熔铸在一起,将改革的价值取向和人民的主体地位凝聚在一起,将改革的目标和动能融汇在一起。

40年小岗之路改革足迹,闪烁着追求美好的精神,是中国人民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奋斗缩影。正是为了吃饱饭,小岗人摁下“红手印”、搞起“大包干”。这场改革风暴,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下,使中国农民彻底摆脱饥饿,逐渐实现温饱。步入新世纪,为了富起来,以沈浩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带领小岗人突破“大包干”的“天花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奔小康。走进新时代,为了创造更加幸福的新生活,小岗人乘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的东风,在全省率先实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三变”改革,推动小岗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只有弘扬这种追求梦想追求美好的精神,我们才能不断推动思想的深刻革命,激荡改革的澎湃伟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2.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

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兴盛,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中华民族绵延5000年,在克服艰难困苦、战胜挫折挑战中创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华儿女营建了精神家园,提供了丰富精神营养,对中华儿女起到了巨大的凝聚和激励作用。巍巍中华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紧随世界脚步,追赶时代潮流,不断为民族精神注入时代强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些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古训,总能在我们遇到困境和挫折时给予我们力量,感召和激励我们顽强拼搏,执着前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时,伴着不时出现杂音的电波,有人激动地写下这样的诗句:“听罢公报泪盈眶,多少热血谱新章。”2018年12月,有网友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豪迈宣示,又写下这样的诗句:“砥砺奋进正当时,铸就辉煌向复兴。”40多年前,安徽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一定不会想到,“求变”的朴素愿望,会让自己成为改变历史的一分子。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考察时表示,小岗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让人感慨万千。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同样想摆脱陈旧的条条框框束缚的,还有农村改革的重要推动者杜润生、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刘永好、国企改革“邯钢经验”的创造者刘汉章……这100位“改革先锋”,代表百种改革事迹。回望来时路,一代代中华儿女革故鼎新,奋发有为,用激昂的改革精神推动历史齿轮的运转。纵然岁月改变了他们的容颜,但搏击时代、勇立潮头、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改革精神早已融入他们的骨血之中,成为他们改变自己、改变国家、创造无限可能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人们也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拥有着共同的变革精神、开放气质,折射着4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段“心灵史”。正是这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让改革开放40多年风雨历程焕发出飞扬的神采和勃勃生机。无数人借助中国号航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用聪明智慧和青春热血积极参与创新创造,在勇于创造中升华人生价值,谱写自强不息的时代乐章,为实现中国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改变了历史前进的方向。激发改革精神,就能激活无穷的能量,顺应历史潮流,方能与时代同行。

保持开放精神,方能拓展更广的空间。“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引用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国“天下大同”“协和万邦”和平发展理念的一个象征。今天的中国更加包容,也更加从容,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在新的起点,中国将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25]站在新起点上,我们需要以更包容的开放精神向世界敞开胸怀,以自身更高水平的开放能力推动全球共同开放,以自身更高质量的开放政策助力各国共同发展,以更加主动、更为自觉的开放精神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梦想、变革、开放,共同汇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图景中。个人梦想和改革开放的未来,从未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今天,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今天,每个人都是梦想的追随者、时代的奋斗者,未来的创造者。

三、信仰、信念、信心

——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古人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这个重要的结论,蕴含着朴素的哲理和深厚的实践智慧,耐人寻味,启迪深远。他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近代以来,代表着现代工业文明的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开辟世界历史的结果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险境。不论阶级和阶层,人人都力争通过“学习西方”承担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形形色色的理论与学说悉数登场,但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道路始终没有被找到。最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局的情况下为中华民族指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也让中国人民接收到了共产主义理想和更为先进的价值理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马克思主义这一最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并且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98年的历史发展证明,我们党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向,才使我们在艰难曲折的奋斗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大地的面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有过多次论述和强调。他告诫全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26]“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27]“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8]这就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成功的“法宝”、引领事业发展的“真经”。守住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之根、理论之源,并在与实践相结合中丰富与发展,才能在强基固本中不断开拓前行。否则,我们就会发生颠覆性错误。

2.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文化自信是最持久和最深厚的自信,起精神支撑作用,贯穿于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之中。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成就,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极大地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底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因而必须明确,今天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改革,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继续前进,而不是改航转向,更不是丢掉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

3.要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国走上了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使中华民族越来越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改革开放所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与改革开放所书写的现代化传奇交相辉映的,是中华民族越来越接近伟大复兴的豪迈征程和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加具有实现的基础、实现的能力、实现的信心。这个基础就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成就,这个能力就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发展中的不断成长和成熟,这个信心就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人类社会的独特贡献。

4.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方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确立和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全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坚强维护者。坚持党领导改革开放,就是为了最终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心诚意地带领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得到了广大人民的高度认同和衷心拥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虽然实现共同富裕要有一个过程,但我们要努力去做、不断推进。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9]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他再次指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0]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必须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才能确保正确的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回望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普惠于民,是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掌舵者、领路人。因此,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40多年最重要、最宝贵的经验。

新时代把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尤其是中央政治局要带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增强工作合力,做到“全党一盘棋、全国一盘棋”。党的领导继续加强和改善,能够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毫不动摇地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是坚决维护党的领导的权威性。要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来执行。二是坚决凸显党的领导的全面性。理直气壮地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深化改革的根本方略和重要内容,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具体到对每一项工作的领导上。三是坚决体现党的领导的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第三,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证明了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更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改革开放的方方面面。

5.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今天,改革航船行进至此,我们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挑战的是日益固化的利益藩篱,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改革关头勇者胜的意气,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新的伟大斗争、新的伟大工程、新的伟大事业和新的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面对更光荣的使命,更艰巨的任务,更严峻的挑战,更伟大的事业,更加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和力量。恩格斯指出:“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因此,“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新时代,新的答卷正等待着我们去书写,新的丰碑正等待着我们去筑造。我们只有拿出更加昂扬的拼劲、闯劲与干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执着与信念不懈进取,砥砺奋进,才能劈波斩浪,驶向伟大梦想的彼岸世界。

第一,一棒一棒跑下去,以新时代的奋斗者的姿态弘扬改革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虽然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目标越近,往往挑战越严峻、工作难度越大。如果不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不仅不能有所前进,甚至可能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重要判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清醒和实干精神。要看到,我国发展所处的环境和条件还充满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唯有不忘初心,共同奋斗,才能在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关键阶段迈出坚定步伐。

第二,一棒一棒跑下去,以新时代学习者的姿态弘扬改革精神。改革开放必定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风险挑战,未来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改革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努力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补足短板,克服本领恐慌,练就一身“硬功夫”;胸怀大局、开阔视野,敢于领风气之先、走在创新前列,主动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在学习实践中要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真正把经历变成经验、把阅历变成能力。

第三,一棒一棒跑下去,以新时代服务者的姿态弘扬改革精神。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改革为了人民,人民就有了无限的动力和创造力。事实证明,改革只有始终坚持为人民谋福利,服务于人民,人民参与和推动改革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充分激发出来。历史和实践都已反复证明,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取得成功,都必须服务于人民,立足于人民,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来共同完成。违背人民意愿、脱离人民支持,任何事业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力量源泉。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没有人民参与和支持,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有了人民的拥护和赞成,改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越不过的坎。检验共产党人所有工作的成效如何,“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31]全面深化改革是依靠亿万人民、为了亿万人民的宏伟事业,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是否满意,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真正实现。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迎着美丽的日出,走在正确的路上,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振奋?回溯既往,我们不甘贫穷、不甘落后、不甘平庸,杀出一条条血路,用实绩解除了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书写了彪炳史册的辉煌功绩,为每一个中国人拓展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展望未来,不忘改革开放初心,不断提升改革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以改革开放的姿态走向未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将改革开放精神发扬下去,以永不停歇、再攀高峰的改革开放决心“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