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人生需要经历一次跳槽
20615600000010

第10章 装卸工友

去资产部学习发货和过磅操作流程,负责人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大叔,写着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他一边讲一边在A4打印纸上画流程图,非常耐心。

经过这些天的实习,我发现公司的中层干部都特别淳朴,并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非常感谢先前的职业经历,因为只有经历了复杂心机,才能看得到简单纯粹,只有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真正的智者。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愿意付出真心,无论是直接还是委婉的方式,但又不是毫无原则和底线的付出,遇到单纯的人,我愿意单纯直接,遇到复杂的人,我愿意找到他(她)身上的闪光点,遇到奸诈狡猾的人,我要有眼力辨别,并且勇于说“不”。懂拒绝,知进退,有雅量,这是非常难的,是我的追求目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熟悉发货流程就必须去成品库房看一看,由于从没有见识过,也没有想象过,第一次进去连安全帽和口罩都没有带。库房发货员一共有六个,我见的那位是一个个子非常高挑的女士,她建议我先去安环部门领取安全帽和口罩。

等我做好防护措施以后,再次去到库房,发现她已经在指挥装卸工装货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装卸现场,有三辆载重60吨的大货车停在空处,每辆货车配一架自动点包皮运机,每个皮运机有五个装卸工,其中四个在地面,一个在货车上。装卸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和口罩,每个人都很黑瘦,每个人都汗流浃背。

待装货工作结束,发货员再次核对发货单,并且开具出库单。

我问发货员,灰尘这么大,还习惯吗?她笑着说,灰尘确实大,虽然戴着口罩,鼻子里面还是会有大量的灰尘进去,每天都要清洗,但是可以接受,因为不需要去外地打工,可以照顾孩子。

再看看装卸工人,他们身上全是灰尘,和着汗水,湿透衣服。我又想起了我的父亲,我记得他说过,刚到珠海的时候,他第一个进的厂是饲料厂,负责卸货,一天24小时都必须在班,只有当一车卸完,下一车还没有到的空隙才能休息。他说那段时间是最辛苦的,一个月下来,人都瘦了十几斤,头发染成了黄色,走路总感觉轻飘飘的,挨着墙根就能睡着,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一个人在这个世上讨吃的很不容易,更何况我这样没有文化的人,只能出苦力。

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双眼模糊,鼻头发酸,不是亲眼所见,我完全想象不出他曾经受的那些苦,如今他已经六十岁了,依然会云淡风轻地说起打工时候的事情,但我听来却满是苍凉。我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努力地工作,一切都来之不易,不应该再抱怨,因为再累,也不会比父亲更累,不会比车间的工友更累。

但是话又说回来,无论自动化程度多高的生产型企业,都需要有人工操作,这个无法改变,也许整个社会所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尊重,净化操作环境,提高职业防护,杜绝安全事故,让工友们开开心心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

下午在磅房实习,两台磅秤,一台发货,一台收货,这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看起来很枯燥,实际上关系到公司的利益,我对他们的工作感到肃然起敬。但和财务部门的出纳一样,他们因为每天都在重复地做着一件事情,时间久了,脸上就会出现木讷的表情,到最后干脆变成扑克脸,这些都是数字带来的枯燥和无趣,跟他们本人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个我是十分理解的。天捷有两个出纳,一个整天微笑,但工作总是出错,一个总是面无表情,但很少出错,我们不应该苛求,毕竟,就连银行柜台的微笑服务都不能百分百执行。

磅秤上车来车往,货车驾驶员们都很年轻,长途奔袭,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在高速上,大货车是被妖魔化的存在,大家总是下意识地认为大货车有超重、超速、掉东西、涉车失灵、驾驶员疲劳驾驶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我对它们的态度也是从害怕到接受,其实,高速上,除了少数大货车会走超车道之外,大部分都是很遵守交通法的,靠右行驶,不超速。

今天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货车驾驶员,更加理解他们的不容易,也突然觉得,大货车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我们的快递,我们的建筑材料,工厂的原料和成品,都是靠他们来运输的,这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也许我们都向往那种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原生态生活,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已经回不去。就像曾经认识的一位大姐,她和丈夫都是铁丁,立志三十岁就隐居山林,他们也确实在三十岁那年做到了,但依然留了条退路,没有卖掉城里的房子和停车位。大概过了几年隐居生活,他们也十分享受那样的状态,但是,意外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要是三十岁以前,他们可能会考虑不要,但是那几年的生活因为融入大自然,动物妈妈们的母性改变了一切,他们要了那个孩子,而且为了孩子的成长毅然决然地搬回城里去了。有人讥笑他们是假隐居,假丁克,他们从不去分辨,所有决定只是以尊重内心为前提。可见,那种远离城市和车辆的生活,再也回不去,我们必须学会与它们相处。

今天召开工作会,经理及以上级别人员都要参加,本来作为一名新员工,我只是旁听,没有工作需要汇报,于是带着非常轻松的心情去参会。谁知道有些事情总是猝不及防地发生,姚博涵总经理在开会之前居然提起关于我的人事任命,由于他说话声音小,我并没有听见,幸好我坐在人力资源部李经理身边,她提醒我站起来跟大家打声招呼,我虽然慢了半拍,但还是落落大方地跟大家问好,所幸姚总经理并没有要我自我介绍,否则,毫无准备会很狼狈。

可见,不带脑子去开会,任何时候都不对,哪怕你只是一个实习期的新员工。

所以后来,我非常认真地做会议记录,就像会后我要写纪要那样认真,并计划将文字制成表格,供以后参阅,如果这样坚持,相信三四次会议以后,我就能熟知公司内部会议究竟要探讨些什么了。

我确实需要更加努力,尽快熟悉情况,尽快投入工作,尽快融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