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人生需要经历一次跳槽
20615600000133

第133章 赢在起跑

师姐生活在某省会城市,是一个表达能力和感受能力都特别强的人,昨天看到她在朋友圈发她女儿的动态,这是师姐倾注了大量心血养育的孩子,而且她的优秀已经初见端倪,她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不需要父母操心,父母所要做的仅仅只是引导和陪伴,还有心理疏导,避免她将来成为一个凡事追求完美,没有普通人快乐的孩子。

再来对比一下另外两个同龄人,一个是书阳的外甥,在镇上上学,一个是我的小表妹,在青岩市某重点小学上学,他们仨是同一年出生的孩子,今年都上小学一年级,他们之间的差距是什么呢?

从才艺上来说,外甥会画画和书法,是以前幼儿园时候在城里学的,据说学得还不错,但是并没有去参加任何比赛和考级;小表妹没有去学任何才艺,画画、唱歌、跳舞仅仅只是学校的课程,没有参加任何课外培训;师姐的女儿学过舞蹈、画画、书法和钢琴,而且每一项都参加过比赛,并且每次都是名列前茅,经过几年的练习和筛选,她最近选择专注学习画画和钢琴,而且每天都把速写本带到学校去,有空了就拿出来写写画画。

从学习上来说,由于姐姐和姐夫刚在地级市城区买了房子,按照政策,两年后孩子才能在周边的小学上学,所以外甥只能回到镇上上小学,之前的绘画和书法培训也就被迫中断了,而且他对这些才艺学习似乎没有多大主动性,需要有老师的督促和同伴的陪伴,一旦失去了外部条件,内部动力也就很难再调动起来;小表妹有一个聪明的脑瓜,平常从动画片里学习了不少成语故事和拼音汉字,而且复述故事的能力特别强,按理说,是一个学习的好苗子,但因为平时并不怎么联系,也就不得而知了,只能回家见了面以后才能知晓;师姐的女儿已经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而且总是力争上游,她对自己要求特别高,希望文化课和才艺课门门优秀,样样都要做到最好,学校里的课程根本就难不倒她,甚至还抱怨爸爸妈妈没有让她提前学习相关课程内容,师姐解释说,只是希望她做一个普通人,她却说,如果能够做优秀的人,为什么要做普通人呢?

从性格方面来说,外甥比较羞涩,平常见到我们虽然不至于拘谨,但总归不怎么善于表达和攀谈,但是他内敛而沉稳,做事情比较有定力,容易精神集中,其实是一个专注力极好的孩子;小表妹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她喜欢男孩子的游戏,比如武术和篮球,性格爽朗,一副男儿做派,而且她有极好的记忆力,如果专心用在学习上,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一定也是不错的;师姐的女儿因为喜欢那些益智游戏,所有逻辑思维比较强,和其他孩子在一起,很容易成为孩子王,说明她有号召力和领导力,因为门门功课追求优秀,一旦达不到,难免会伤心难过,这时候,钢琴和画画就派上用场了,用来释放情绪、缓解压力,优秀又不孤僻,的确是个好孩子。

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里,所接受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区别,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师姐的孩子都赢在了起跑线,这里有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还有公共教育资源的区别,他们都是聪明的小孩,也没有谁缺衣少穿,在智力上,谁也不会比谁聪明多少,所不一样的,就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

外甥家的经济条件其实是非常不错的,有很好的物质基础,可是,他的父母每天忙于生意,又因为爷爷奶奶重男轻女,他是被娇惯着长大的,我们常常以为,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女孩是受伤害的对象,但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男孩又何尝不是深受其害?这导致他从小都没有机会经历苦难和挫折方面的体验,就因为在镇上不再具备学习才艺的外部条件,他的练习就中断了,对于他来说,这真的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而我的小表妹呢,我的阿姨是教师,按理说应该会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可是她一贯的方式却是放养,并没有对孩子的教育进行系统地统筹和思考,仅仅只是保障她的物质生活,陪着她慢慢长大而已。

师姐在孩子的教育上花了非常多的心思,从最简单的识字卡开始,她就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而且一贯的观念都是,孩子学到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知道怎样去学。她还有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当孩子不会写字,也不会写拼音的时候,由她代笔,孩子口述,坚持每天记一篇小日记,这样不仅提高了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写作水平。这是特别好的学习和积累写作的方式,高效又实用,并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记录了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将来还是一份特别珍贵的史料。

我想,通过上面的描述,已经不需要做过多的阐述就知道起跑线意味着什么了,不仅仅是城乡区别,城际差异,更关乎家庭教育和社会公众教育资源的不同,但同时也要意识到,他们都很小,一切都还有许多未知的可能,并不能妄下任何结论。

好比很多年以前,当我和小伙伴还在田埂上玩泥巴时,某个城市里的小姑娘却在学习芭蕾或者钢琴,当我长大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城市上学,和当年的小姑娘成为同班同学,我们终于可以平等地接受同样的学校教育,虽然我曾因为自己毫无才艺而自卑,但总归是有了公平的学习机会,虽然我们的起跑线不一样,也许终点也不一样,但幸运的是,我们同行一段路,给了我一些关于公平竞争、和平共处的思考。

就像这篇小文中的三个孩子,他们或许永远也不会有交集,或许有机缘相会,或许也是在某个相对公平的团体里面,虽然起点各不相同,但因为各自的努力或者际遇,有了同行的机会,后来,他们又靠着各自的天分和勤奋跑向了同样的终点线,那么那时候,小学一年级的差异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只是,这样的和谐景象很难一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