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人生需要经历一次跳槽
20615600000008

第8章 企业文化

到车间去了解公司产品的工艺流程,去之前,生产部门负责人向我详细介绍了各车间和各工段的原理及操作,由于高中化学已经十分遥远,听了个云里雾里,不过没关系,我记得快,全都写在纸上了,晚上回家向书阳请教就好。

我内心很感谢生产负责人的热情和耐心,在天捷,像他这样级别的领导,是不会亲自讲解的,指派人就好了,他的这种态度代表了天宝脚踏实地的企业文化。

说起企业文化,这是十分宽泛的概念,更不是刻在宣传栏上的字句,那些都是提炼出来向外界展示的,我更想关心的是那些看不见的文化,更能代表一个企业的内核。比如,在天捷,对外宣传的企业文化是创新、责任之类的通用语,但是老员工都调侃,天捷真正的文化是“快”和“骂人”。

“快”说的是执行力,天捷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管理上,既有国企的制度化、程序化,也有民营企业的灵活性、机动性,这样的机制,既能流程规范,又能高效决策,由此形成了天捷执行高效的企业文化;“骂人”说的是,整个企业上下,上级训下级,同级互相责备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我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活”下来的,有些领导训人直接,很多难听的话经常脱口而出,有的领导委婉,骂了人还需要被骂的人回去揣摩。这样的企业文化被蒋洁经理等人奉为公司荣耀,觉得虽然简单粗暴,但好过许多企业的拐弯抹角,天捷大部分人都认同这样的观念,觉得粗暴的耿直是一种美德,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为什么什么事都不能和颜悦色地说?非要吹胡子瞪眼才能显出说话者的分量?

现在回想起来,天捷这种“快”和“骂人”的文化对我影响至深。

“快”就是我这些年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就算加班,也不会把今天的尾巴留给明天,当然,有些事情是阶段性的,就只能一步步来,这是好习惯,我应该继续保持。更值得探究的是“骂人”文化,在天捷,如果没有完成工作任务,害怕的不是被考核,而是被骂,当一个人骂人的时候,是很难控制住情绪的,自然地,声音就会高八度,所以,天捷人嗓门都很大,我也练就了一副好嗓子,用来跟兄弟部门的人争短长。可是在海源,我的声音分贝居然变小了,这是我昨天在食堂打饭时无意间发现的,说了三遍菜名对方都没有听清楚,害得我只能用手来指点,但我害怕自己会流露出天捷人常有的责怪和不耐烦的表情,所以竭力冲对方笑,她也报之以微笑,我才放下心来。

可见,真正的企业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悄悄地浸染着每一个人。

带我去车间的小妹妹去安环部门帮我领了安全帽,我胡乱扣上,她笑着说:“我建议你把帽子反过来戴,可能会舒服点。”我马上意识到,我把安全帽戴反了,想不到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能有这样的情商,真是不简单。

可能是因为气候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绿化工人的勤劳,第一分厂道路两边的常春藤长得十分茂盛,藤条长而粗,叶片大而肥,比起我在江城家里养的常春藤,不知道要好看多少倍,旁边还种着夹竹桃和三角梅,它们正在花期,非常明艳地盛开着。

小妹妹带我去见厂长和厂长助理,简单介绍以后,由厂长带我去车间学习。

他说自己是本地人,说不来普通话,不知道我能不能听得懂,我说大概只能听得懂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海源话,如果不能说普通话,就请慢一点说。

先是原料车间,有工人在开着天车往设备里面进料,有人在负责用皮带运送物料,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丝不苟地忙活着,车间里除了有一股强酸的味道外,没有其他味道,也没有粉尘,是一个十分干净的车间,各种管道错综复杂,我小心翼翼地走动,不敢触碰任何东西,走在窄而陡的梯子上,甚至都有点恐高的感觉,鼻子吸入刺激性气体,连带着胃也开始难受起来。

但是我还是要坚持下去,因为要知道,我只是来车间一天,工友们却要在这里倒班,有什么不能坚持的?

结束以后,和厂长说再见,与小姑娘一起回办公室去。路上聊了聊,得知她就是本地人,到公司来上班,每个月能回两次家,这里并不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因为这里离家更近,工资更高,所以才到这里来的,从她的言语中,看得出她很有归属感,对公司的休假和薪酬都很满意,这是年轻时候不常有的状态,相反,年轻的我总是在抱怨,抱怨加班,抱怨任务繁重,还抱怨工资低,其实想想完全没必要,因为任务繁重是能力提升的前提,工资低是因为自己不会谈薪酬,至于加班,当初签入职表的时候,也表示如果工作需要愿意加班,所以,因果循环,无话可说。

下午去了另一个分厂,厂长是江城人,我们有种老乡见老乡的感觉,很容易就拉近了距离,所以在介绍流程之前,还拉了会儿家常。得知这是个新建的分厂,他来海源也才半年,是董事长三顾茅庐请他来的,的确,山长水远,背井离乡,要不是因为情感或者薪酬的原因,谁愿意过来呢?

后来谈起各车间的工艺流程,他的面容开始严肃起来,一改闲聊时的放松。当然,我一个学文科的人,高中化学常常不及格,虽然后来常有书阳在耳边念叨,但总归是隔行如隔山,我跟他说了我的真实接受能力,于是他的讲解就特别通俗易懂。

我也无法消化具体的反应原理和工艺参数,这些都只能下班后再问书阳,但是非常感谢厂长的讲解,相信这些经历能促进将来的工作,说起来惭愧,我在天捷那么多年,制作那么多公文和董事会文件,却从来都没有去工厂学习过,对公司的产品和工艺流程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不得不说是一种疏忽和遗憾。

当厂长谈起他在先前公司遇到的安全事故时,感觉他很心痛,也很悲哀,他希望工人们能多学习安全知识,具备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能自救,能救人。当我问起他现在会不会害怕时,他一脸自信地说,我已经四十岁了,遇到了很多事情,什么都不怕了。我第一次在海源看到这种坚定的表情,那种因为做好了充分准备,所以无所畏惧的表情,这正是自己的努力,也是岁月的馈赠。他也说起年轻时候的事情,到一个陌生的车间去,希望有人教教自己,少走一点弯路,不过现在年纪大了,不需要那样的关心了,但愿意以一己之力带好每一个年轻人。我想,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氛围,无论是车间,还是行政后勤部门。

因为,只有员工之间相互助力的企业才是有发展后劲的企业。

近来,我的母亲迷上了酿酒,就是那种小锅米酒,原料是大米,制作一锅酒大概需要半个月。记忆中,她酿酒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酿给我父亲喝,父亲爱喝酒,母亲担心买来的酒有质量问题,这才自己动手酿。但如今,她是为了挣钱,她说,以前年轻时候太傻,不知道做个生意,学个手艺,只知道做农活,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还挣不了多少钱,我和弟弟的花销全都是父亲外出打工挣的,有时候吵起架来,话赶话,父亲会说些伤人的话,比如,钱都是我挣的,你一年到头在家里,有什么累的。每当这个时候,母亲就特别委屈,但那时候的农村的确没什么好的出路,我们家里也没有做生意的本钱,再加上年幼的我们没有人照顾,她只能委屈地待在家里,而且风暴过去,父亲会迂回地想办法安慰,日子就那样一天天过去。现在好了,我和弟弟都已成家立业,她终于可以想点门路自己挣钱了,于是,她选择春天采茶,夏秋酿酒,冬天灌香肠、做霉豆腐和猪血豆腐,她有了一点收入,虽然不多,但足以维护一个女人长久以来的自尊了。

所以,我并不会阻挠她,相反地,我支持她,并愿意为她提供买柴火和酒曲的钱,但自尊心强的她,说什么也不肯要,她唯一接受的帮助,是她自己无法做到的,就是把酿出来的酒销售到城里去,于是,她同意让我弟弟和弟妹承担了这方面的工作。我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她无论在哪个年纪,都能从一众农妇中脱颖而出,当然,卓尔不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身心健康,任何时候都有盼头、有劲头。

而我,也要努力成为她那样的人,想做什么就去做,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无法达成,也不要心灰意冷,一切总有峰回路转的时候,要有自己的事业和收入,自尊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