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章写完,终于把猪脚的家底盘完了,书友们看得累,老曾也写得累。。。写了这么多,不少书友默不作声(老曾就当你默认了),
也有书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加上老曾在这几章里还觉得意犹未尽,很多话没有讲出来,但是再凑字数写章节,估计会天怒人怨的,
于是就想在这里接着总结前几章的机会说一说。
政治经济体制就不用说了,简直就是个大杂烩,不过书友还是会看出来,法律有点侧重于海洋法系,经济则是不管海洋系还是大陆系
,不管英美还是德国,甚至中国,都吸收有其优点,政治体制,老曾曾经跟一些书友说过,可能会偏向于混合政体。
重点是总结科学技术方面,书友可以大致看出,老曾为猪脚确定的科学技术背景类似于拿破仑时代,那个时代好啊,老曾喜欢,在老
曾的YY中,大明既有纳尔之逊,又有拿破之仑(借喻,借喻,就好比一个人到了三国,既有关云之长,又有诸葛之亮,总之一个词,
牛B),这样的大明可以很NB地向世界大吼一声“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不过很多方面在猪脚金手指下很是超前发展,于是很多书友便提出异议,这是否太超前了,我们欢迎YY,但是总得有个度,过度YY有
伤身体。。。
老曾总结了一下,大约集中在几个方面,老曾就个人的看法一一解答。
一,膛线,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膛线的出现意味着步枪的一次飞跃,按照杜普伊的《武器和战争演变》一书的说法,当十八世纪的燧
发滑膛枪进步到十九世纪使用圆锥子弹的前装来复枪时,杀伤理论指数从43一跃到102,好像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而膛线难以制
作,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有书友提出,膛线的出现乃至大规模生产,是不是太YY了。
老曾曾经去过一家工厂(实习,实习),跟几位工人大叔吹牛打屁的时候听他们说,当地一家市属螺钉厂在文革时曾经造出过仿五六
式半自动步枪。当时老曾有点晕了,这螺钉厂能造枪,农具厂岂不是能造坦克,风筝厂能造飞机了?当时几位工人大叔就说了,人有
多大胆,便能做多大事,他们还跟我提及如何造仿五六式,因为他们几个都是从螺钉厂调过来的。。。
首先是找一根硬度合适的钢管(硬度合适到何种程度,老曾也不知道,估计是硬到适合打子弹,又要软到适合拉膛线,纠结啊。。。
),在找一个长度、直径合适的钢棒。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四根膛线,就在钢棒头上手工做出四刀拉刀,再给拉刀头热处理,提高硬度
。最后做一套夹具工装,把钢管架上,在用手摇卧式攻丝机(这玩意我也没有见过)夹住拉刀钢棒,开始拉膛线。。。
由于当时老曾刚走出校门,到工厂实习又是去混日子,这件事也就当个故事听,加上工人大叔们当时又是七嘴八舌的,所以也就听了
个大概,很多细节工艺都忘记了(郁闷啊,送上门的绝技却没有学到)。
后老老曾工作了几年,偶尔想到了这件事,细细回味了一下,发现有几个重点,第一,必须是手摇卧式攻丝机,当然你也可以用电动
卧式攻丝机、钻床之类的,但是必须打到低速,为什么?因为拉刀钢棒那么长,速度一快还不得抖成五郎八卦棍;但是速度太低了也
不行,因为似乎没有切削力了,容易崩刀。
后来与几位朋友提及此事,一位玩机加工的朋友提出一个更好的办法,用普通的车床,把钢管夹在卡兰盘(好像是这个名字)里,拉
刀钢棒装在另一端,再配合一套工装夹具,把车床打到最低速,带动钢管转动,匀速拉出拉刀钢棒,拉线开始。。。不过这只是理论
讨论,谁也没有去实践,老曾也不不知道可不可行。
第二是拉刀钢棒,不要小瞧了这拉刀,这非常关键,刀刃、刀边、刀棱(刀具的各边,老曾也不知道说对了没有,老曾是学过切削工
艺,但是都还给老师了,不知有没有学费退。。。)都有讲究,做得好,即能保证有切削力,又能保证刀口不会崩,还能顺利排泄,
错了应该是排屑。。。反正很复杂了,学过刀具设计或许切削工艺的高人应该知道。
这么复杂而又小的拉刀该如何制作呢?这时就该钳工出马了,因为当时给我讲故事的工人大叔里就有两个高级老钳工,NB啊。现如今
很多工厂的钳工沦落到打打毛刺,刮刮边,钻钻孔,攻攻丝,要知道在六十到八十年代,一个高级老钳工对于一个机械厂简直是“镇
厂之宝”。
我曾经听一位老工程师说起,他原来所在的三线厂(大家应该知道这种工厂的意思吧?就是六十年代搬迁到西南山区的军工厂)曾经
在六七十年代制造过飞机的配件,由于那个时候中国的机加工设备和技术都不是很先进,所以很多复杂的零件都是钳工们打造出来的
,甚至连曲线度和对称性非常高的机翼就是有几位高级老钳工用刮刀刮出来的。。。暴汗啊。。。。
而有关高级老钳工在以前的“神奇故事”老曾也听说过很多,就不一一讲述了,反正他们给老曾的印象就是在机加工这行,没有他们
办不成的事情,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零件。(大规模生产当然不行,毕竟是手工的。。。)
第三就是那套夹具和工装,拉膛线最关键就是要保证如此长的拉刀和枪管不能抖动,否则就不是拉膛线了,而是刻花了。但是这套夹
具和工装怎么做,老曾没有仔细研究过,反正那家螺钉厂的工人就捣鼓出来了。。。应该不复杂。
后来老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巴基斯坦山区有一帮人用简易的工具拉膛线,制作的枪支,号称世界没有什么膛线他们拉不出来,
没有什么枪他们做不出来,除了塑料的。。。那个帖子上还附有几张图片(有兴趣的书友可以上网搜一搜),一幅图片显示他们拉膛
线的工具更加简单,几乎全是手工,而且夹具工装也并不复杂,另一幅图片则显示他们的产品,真是什么型号都有,从外观看好像都
挺好,而且保证能打响。。。。真是暴汗,这些巴基斯坦人是不是到中国“留学”过。。。。
老曾以上的话并没有其它意思,也就是想说,要想给枪管拉出几条膛线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虽然按照理论,膛线设计制作是非常复
杂的,但那是在追求最佳性能和效果。可是这本书的猪脚制作的线膛枪就跟螺钉厂制作的仿五六式步枪一样,都是山寨版,在能打响
发射子弹的基础上再追求最佳性能和效果。老曾在书中也一再提出,靖康戊式步枪是基于滑膛枪的基础上发展的,只要能够提高射程
、杀伤力,精度高不高都不所谓,反正是前装枪,必须站立装填,必须列队射击。。。零九式则是一次尝试,就如同那些老工人一样
,制作出来的东西肯定“简化”不少,包括零配件和工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膛线的拉制就没有那么苛刻了,能拉出来就行了,能
让子弹旋转就行了。
二,火药和炸药。这个就简单提一提,因为很多穿越小说已经将其挖掘地淋漓尽致了。火药比例,这不是大问题,就算记不住精确比
例,也可以让手下工匠进行试验。火棉,关键是硫酸和硝酸,这两项东西可以从矿石中提炼,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代炼金或者炼
丹的就曾经无意中炼出过这两项东西,只是纯度不高,需要提炼而已。。。
三,雷汞、底火老曾也不用详细讲了吧,这两项东西说简单也很简单,说复杂还是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底火,虽然那么小一点,但是
成分却比较复杂,而且很容易腐蚀枪管,容易产生微粒汞,所以勤擦枪、注意保养是关键啊。。。
四,蒸汽机,这东西不复杂,只要学过机械的书友看了机构图基本上都能理解,有人手有材料有设备制作起来很简单,关键是精度上
不去,密封性就差,效率也就低,这个没有办法,只有慢慢改进。。。
说来说去,老曾总结一下,其实很多东西我们不能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去衡量,的确,很多东西必须用高精度的自动机床才能加工出
来,但是很多东西也能用简易的方法加工出来。现在虽然有很多工具,很多材料古代没有,至少猪脚那个时代就没有,但是并不代表
那个时代就做不出来,工具简单一下,材料低劣一些,制作出来的东西质量可能会差一些,但是技术就是在不停地摸索和积累中提高
的。古代工匠为什么要花很多年时间去改进和完善一项技术,而现在的工人很简单就制作出来了,这是因为他们积累了前人无数的经
验,有着清晰的机加工思路。而猪脚在工厂待过,这方面有经验,又是学工科的穿越众,应该能为古代工匠指出一些方向和关键性的
东西,只要思路清晰了,跳出以前的约束,古代工匠也是很聪明的。。。
写了一大堆东西,老曾头都晕了,写这些东西其实是老曾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关键还是想偷懒,不想面对书友的疑问,一个个去解答
。。。
也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反正就是这么一回事吧,大家该看书的继续看书,该投票的请继续投票,老曾也该继续码字去了。。。
另外这几天的章节的确是枯燥无味,诸位书友依然能够踊跃投票,让老曾甚是感动,只能说一句,多谢诸位书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