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是海军舰艇传统的作战兵器。在古时候,最早出现在舰船上的是一种从炮口装弹的前装火炮,发射的也多是石弹或金属实心弹。到后来,由于工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逐步出现了后装炮,并可以发射榴弹、穿甲弹和燃烧弹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舰、巨炮在海战中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日本大和战列舰上的主炮口径已达到了460毫米。
近些年,随着舰用导弹的大量使用,大型舰炮已退居到了次要的地位。美国4艘装有口径406毫米舰炮的“依阿华”级战列舰也在前几年退役了。但在现代海军舰艇兵器装备导弹化、自动化、电子化比较发达的时期,舰艇火炮仍然有它的用武之地。因为它发射率高,持续性长,射击精度好,弹药比较便宜,而且又可以较长时间的使用。特别是在当前反击来袭的对舰导弹方面,密集高速的多管小口径舰炮还有着它极为独特的作用,甚至是目前舰艇自身防护的重要兵器之一。
所以,舰炮不仅将长期留在舰艇上,而且将与导弹兵器一起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共同担负攻击与自卫的任务。
舰炮一般是由炮身、炮鞍、炮架和炮座组成的。炮身又分为炮筒和炮尾两部分。
炮筒内叫炮膛,刻有膛线,可以使炮弹在飞行中急速旋转以保持飞行的稳定。
炮尾的主要部件是炮闸,它可以封闭炮的药膛,使送药燃烧的气体全部向前推进炮弹,进而使炮弹高速射出炮筒。
炮鞍是托住和固定炮身的部件,上面有炮耳、瞄准器架和制退复进装置。
炮架是支撑炮身、炮鞍和各种操纵机械的部件,它落坐在与甲板紧固在一起的炮座上,并能灵活的左右转动。
早期的舰炮装弹、瞄准、击发多为人工操纵,而现代的舰炮自动化程度很高,并在装有雷达、激光、红外、电视、光学等探测设备和由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组合起来的火炮射击指挥仪的控制下,进一步提高了舰炮的攻击能力。
舰艇上装备的舰炮按口径的不同,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口径在203毫米以上的为大口径舰炮,在100毫米至180毫米的为中口径舰炮,85毫米以下的为小口径舰炮。
我国海军“051”型导弹驱逐加上,装备了我国制造的双联装130毫米口径半自动舰炮。根据国外同类产品性能介绍,这类舰炮最大射程为28000米。
我国海军053H型导弹护卫舰上装有单管口径100毫米半自动舰炮。这种炮射程为16000米,射高9500米,每分种射速15发,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舰炮。
后来,在053HI型和053HII型导弹护卫舰上又装备了我国生产的双联装100毫米高平两用舰炮,有自动供弹系统和自动瞄准系统。该炮性能稳定可靠,射击精度良好而且可以全天候工作。
在我国051型导弹驱逐舰相037型反潜护卫艇上装备了我国生产的双联装57毫米半自动舰炮。它是从57毫米高射炮基础上改型设计而来的。这种炮在1975年捍卫西沙群岛主权的海战中,作战性能良好,立下了战功。
61式双联装37毫米半自动舰炮主要装备在护卫艇、扫雷舰和部分护卫舰、驱逐舰上。根据公开发表的资料:它最大射程8500米。最大射高6700米,有效射高4000米,炮管俯仰负10度到85度,单管射速每分钟160~180发。
新型双联装37毫米舰炮有功能完善的自动供弹系统和自动瞄准系统。该炮初速大,射速高,威力大,而且一炮多用,可以作小型舰艇的主炮,也可以作护卫舰的副炮。
双联装37毫米遥控全自动机关炮是一种具有反导弹能力的舰用速射炮,它主要装备在我国新型导弹驱逐舰、新型导弹护卫舰、大型导弹艇和导弹护卫艇上。
69式双联装30毫米全自动速射炮是我国1973年定型的封闭式全自动遥控舰炮。它主要装备在导弹艇上,有效射程4000米。
61式双联装25毫米半自动舰炮是我国1964年定型的小口径舰炮。一般装备在护卫艇、反潜护卫艇、鱼雷艇、缉私艇、登陆舰艇、导弹艇和驱逐舰上,有效射程2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