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新概念武器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20760000000007

第7章 气象武器

简介

所谓“气象武器”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暴雨、山洪、雪崩、热高温、气雾等自然灾害,改造战场环境,以实现军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总称。

历史

军事和气象历来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开始,人类历史上利用气象条件在战争中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例子层出不穷。

战争与气象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到本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气象与战争如影随形。无论作战样式如何变化,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都要受到气象的影响。

气象条件是把双刃剑,对作战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关键看谁能驾御它而不受其影响,如果能合理利用气象条件,气象将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

海湾战争中,海湾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是多国部队战略决策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选择对伊作战的时机时,美军气象部门向国防部提供海湾地区的气候报告时指出:对伊作战的时机应选择在12月至次年3月,尽管这一时期阴雨和雾日多,但比起4—10月份的高温、风沙天气,这种影响要小得多。

早在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总统执政美国期间,美国军方就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气象控制比原子弹还重要”的观点。美政府还在佛罗里达州坦帕湾空军基地建立了“麦金莱气候实验室”,用以开发气象武器。

20世纪60年代开始,“麦金莱气候实验室”开发的气象武器开始陆续用于实战。越战期间,美军出动飞机26000架次,在越南作战区域上空施放降雨催化弹474万多枚,其制造的大量暴雨和洪水使越军补给线“胡志明小道”变得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越军的作战行动。

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之所以在某种情况下能够实现,是因为大气层中存在着巨大的能量和各种不稳定因素,如果掌握了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变化规律,在一定有利时机和条件下,通过人工催化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区域内大气中的物理过程施加影响,用较少的能量去“诱发”它们,就会发生巨大的能量转换,使天气向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人工影响天气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催化剂选型、作业方法选择,到天气的监测预报,缺一不可,而且各项工作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即使是这样,在万里晴空的天气下,也很难做到人工降雨,对于一些系统性的强天气,比如大暴雨、大暴雪、台风等,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就显得微乎其微了。

作用

获取气象资料

气象雷达、气象卫星是最重要的现代探测手段,它与常规气象观测互为补充。天气雷达一般用于探测热带气旋,雷暴、飑线等强对流天气系统,以及实时监测与之相伴的暴雨、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强度、位置和移动情况。

气象卫星搭载了红外扫描辐射仪、微波辐射计、电子摄像机等多种遥感仪器,对地球及大气层实施被动式的遥感探测,能获得大范围连续的气象要素。除上面所讲的探测手段外,人们还在飞机、远洋船舶上搭载气象观测仪器,获得非常规气象资料,弥补以上探测手段的不足。

在战争条件下,敌方会最大限度地封锁气象情报,这时可用气象侦察飞机、无人驾驶的大气探测遥感飞机、下投式探空仪和空投式自动气象站等手段来获取目标区的气象信息,甚至向目标区派遣气象小分队携带野战气象仪收集目标区的气象情报

军事气象预报

人们对气象预报一定十分熟悉,每天都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以决定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军事气象保障中的气象预报与我们熟悉的面向公众气象预报相比,从保障对象、预报内容和预报精度都有很大区别。

军事气象预报是军事气象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军事行动是海陆空等多军种参加的联合作战,不同的武器装备,不同的作战任务、不同的作战样式,都有它最适合的气象条件,预报的内容和要求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军事气象保障工作十分复杂,既要有保障某个军兵种独立作战的能力,又要有保障战区各军兵种合同作战的能力。

特点

一是在一定天气条件下进行;二是在局部地区进行,影响相关的天气区;三是人工作业必须接近有利天气区,这在双方交战状态下会受到影响;四是多采用催化剂进行作业。

但据1981年4月1日英国《卫报》报道,英国经过13年的秘密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施放催化剂影响局部天气的框框,从调节大气基本结构的思路出发,通过人工调节对流层中静电屏蔽层的密度来决定气团的运动,从而实现对天气和气候的控制。据称,它可以控制5000公里范围内的天气,而且成功率超过93%。

气象武器和气象战十分隐蔽,人工影响天气所造成的后果与自然天气变化浑然一体,难以分辨;而且在某时、某地对天气施加的影响效果,可能在几小时甚至几天以后在距作业区很远的地区才表现出来,人们很难发现其与人工作业之间的联系。

因此,气象战可在敌方毫无觉察中达到战争目的。但气象武器也有不足之处,如不能区别对待攻击对象,参战人员和平民、交战国和中立国,有时甚至连己方和友军部队的行动也会大受影响。

类型

温压炸弹

温压炸弹是美国国防部降低防务威胁局在2002年10月组织海军、空军、能源部和工业界专家,利用两个月时间突击研制的,并成功应用于阿富汗战场。

温压炸弹爆炸时能产生持续的高温、高压,并大量消耗目标周围空气中的氧,打击洞穴和坑道目标效果显著。除去用温压炸弹打击洞穴、坑道和掩体等狭窄空间目标外,美国海军陆战队还计划利用便携式温压炸弹打击城市设施,包括建筑物和沟道等。

制寒武器

美军曾在距地面17千米的高空试验引爆一颗甲烷或二氧化碳炮弹等制寒武器,爆炸后的炮弹碎片遮蔽太阳,天气骤然变得异常寒冷,这足以将热带丛林中的敌人活活冻死。

高温武器

通过发射激光炮弹,使沙漠升温,空气上升,产生人造旋风,使敌人坦克在沙暴中无法行驶,最终不战自败;其钢制弹壳内装有易燃易爆的化学燃料,采用高分子聚合物粒状粉末,以便提高武器系统的威力和安全性;爆炸发生时会产生超压、高温等综合杀伤和破坏效应。

这种炮弹既可用歼击机、直升机、火箭炮、大口径身管炮、近程导弹等投射,打击战役战术目标,又可用中远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远程作战飞机投射,打击战略目标。

热压气雾武器

2009年底,英军正研制一种利用热浪、压力和气雾打击目标的精确打击武器。这种武器运用的是先进的油气炸药原理。

这种武器在撞击后弹体燃料会马上被点燃,从而产生大量的浓雾爆炸云团,通过热雾和压力摧毁建筑物内的目标,并且能够在很大范围内杀伤敌人,在目标区域内的敌人很快会被压力压死、气雾憋死。

云雾炮弹

这种炮弹又叫燃料空气炸药炮弹,通常使用环氧乙烷、氧化丙烯等液体炸药,将其装填在炮弹内,通过火箭炮或迫击炮发射到目标上空。

第一代云雾炮弹属于子母型,即在母炮弹内装3枚子炮弹。每枚子炮弹装填数十千克燃料空气炸药,并配有引信、雷管和伸展式探针传感器等。

当母炮弹发射击到目标上空后,经过1~10秒钟的时间,引信引爆母炮弹,释放出挂有阻力伞的子炮弹,并缓缓地接近目标,在探针传感器的作用下,子炮弹在目标上空预定的高度进行第一次起爆,将液体炸药混合,形成直径约15米、高约2.4米的云雾,将附近的地面覆盖住,经过0.1秒的时间,子炮弹进行第二次引爆,使云雾发生大爆炸。目前,云雾炮弹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其性能又有较大的提高,使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人工消云、消雾武器

人工消云、消雾是指采用加热、加冷开播撒催化剂等方法,消除作战空域中的浓雾,以提高和改善空气中的能见度,保证已方目视观察、飞机起飞、着陆和舰艇航行等作战行动的安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曾使用一种名为“斐多”的加热消雾装置,成功地保障了2500架次飞机在大雾中安全着陆。1968年,美军为保障空军飞机安全着陆,曾使用过人工消雾武器。

人工控制雷电

人工控制雷电,是指通过人工引雷、消雷的方法,使云中电荷中和、转移或提前释放,控制雷电的产生,以确保空中和地面军事行动的安全。

人工控制雷电的方法有:利用对带电云团播撒冻结核,改变云体的动力学和微物理学过程,以影响雷电放电;采用播撒金属箔以增加云中电导率,使云中电场维持在雷电所需临界强度以下抑制雷电;人为触发雷电放电,使云体一小部分区域在限定的时间内放电。

太阳武器

这是一种利用太阳光来消灭敌方的武器。实际上利用太阳光作为武器,早被使用过。1994年,俄罗斯卫星曾在轨道上安放了一面镜片,镜片的反射光在夜间擦过地球,这说明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够在4万米高空集中镜面反射光。据计算,聚集的热源中心温度可达数千度,可以毁灭地球上的一切。这种武器也很有可能出现在新世纪的战争中。

化学雨

化学雨武器是从早先的气象武器演变过来的一种新型武器,在海战中的作战效能尤为明显。它主要由碘化银、干冰、食盐等能使云层形成水滴,造成连续降雨的化学物质和能够造成人员伤亡或使武器装备加速老化的化学物质组成。该武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永久性的,一类是暂时性的。

永久性的化学雨武器主要用隐形飞机或其他无人飞行器运载,偷偷飞临敌国上空撒布,使敌军武器加速腐蚀,进而丧失作战能力;而暂时性的化学雨武器主要是使敌部队瞬间丧失抗击能力,它由高腐蚀性、高毒性、高酸性物质等组成。

海啸风暴

提起海啸,人们无不为之胆战心惊、毛骨悚然。自然界中,海啸是由风暴和地震所引起的。据有关材料记载,1965年夏天,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的核试验激发了军事科学家们研制海啸武器的浓厚兴趣。

那次核爆炸中,在距爆炸中心500米的海域突然掀起60米高的海浪,海浪在离开爆炸中心1500米之后,高度仍在15米以上。这一试验表明,未来的海啸武器如运用于海战,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巨浪

对于军舰和海洋设施以及登陆作战来说,风浪是一种不可小视的重要因素,巨大的风浪常常导致舰毁人亡,军事设施毁坏。因此,利用风浪和海洋内部聚合能使大洋表层和深层产生海洋潜潮,从而造成敌海军舰艇、水下潜艇以及其他军事设施的倾颠和人员死亡。

军事科学家认为,巨浪武器还可用于封锁海岸,达到遏制敌军舰出海进攻之目的。不过,到目前为止,真正引起巨浪的方法未问世,只是引发了一些小浪级的浪涛,这也算得上是巨浪武器运用成功的前兆。

现状

1998年,英国在沿西海岸向大气层输入电能,使对流层中的镁原子电离产生一个密度可变的静电屏蔽层,以控制气团的运动,从而尝试对半径5000公里范围内天气的人工控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军收集、整编了全世界上千个机场的气象资料,并定期修正。美军先后投资进行过数十个秘密的气象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制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计划”、制造雷电的“天火计划”和在飓风周围实施人工降雨以改变风暴方向的“暴风雨计划”等。

可以预见,人工影响战场天气技术会在未来战场中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以人工影响天气为主的气象武器,必将是未来战争中的一枚“重要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