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庵的相遇,让王尔烈和陈月琴这对昔日的恋人重新燃起往日的激情,此后两人便经常来往幽会。有时是月琴扮作男装,有时是王尔烈扮成女装,以拜访学友为名义,在龙泉寺和木鱼庵间往来,山间林木茂盛,花草丛生,溪泉相和,虫鸟低鸣,正是情侣谈情的好地方,千山的吐符应生石和狮子峰下,木鱼庵的木鱼石边和罗汉洞里,留下这对恋人倾吐的呢喃和缠绵的身影。
开始的一段时间,龙泉寺的元空法师和木鱼庵的释玄子禅师都没发觉二人的异常举动,直到有一天,元空法师到西阁书房省视学生的课业,猛然发现那个书生模样的“学友”又来了,仔细看来,发现书生的行为样式有些不对,再看看王尔烈,形色有些忸怩和躲闪,等到书生离开时的回眸一望,元空法师大吃一惊,书生是一个女娇娘,这还了得!与此同时,木鱼庵的释玄子也察觉出经常会见红了的女尼模样扎眼,再仔细端详,女尼竟是俏儿朗!面对这突然的发现,元空和释玄子并没有立刻动怒和声张,元空派了普丘跟踪王尔烈,释玄子派了绿了跟踪陈月琴,事情很快被查清。面对王尔烈的越矩行为,元空法师平心静气地将王尔烈叫到龙泉寺讲经堂内,对他讲述了一个古老悠远的故事:
元空讲到在辽阳南的辽南一带,有一座山名叫望儿山。那座山,当人们从南面去看时,就会发现它像一个老母亲立在那里向南嘹望。传说,很早以前在望儿山下这个地方,住着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过着清苦贫寒的生活。老母日耕夜织,省吃俭用,供儿读书;儿子刻苦攻读,又很孝顺,只盼望能够科场取中。后来,逢科考之年,儿子乘船跨海进京赴试。不幸途中遇险,船沉人亡。在家中的老母并不知道此事,只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登山眺望。也许是由于望久了。在眺望时,竟幻化出一些图景来。一次,她竟然望到她的儿子归来了,茫茫的大海中,扬起一片白帆。风浪中,她的儿子向她奔来。她惊喜地向儿子问道:“儿啊,咋回来了?”儿子答道:“遇到了风险,不能前行了。”她又问道:“那么,功名呢?”儿子答道:“暂时不取了,先在家陪伴老母。”她不满意了,说道:“进取向上,岂能半途而废!”儿子见母亲不悦,便退去了,立刻就不见了。又一次,她竟然又望到她的儿子归来了。还是在那茫茫的大海中,又是扬起了一片白帆。风浪中,她的儿子向她奔来。她再次惊喜地问道:“儿啊,这回可是真的回来了?”儿子答道:“不,你的真儿子并未有回来。”她听了,问道:“那么,你是谁?”儿子答道:“我是你儿子的魂灵啊。”她大惊,问道:“那么,我真正的儿子呢?”儿子答道:“他已经落海淹死,永远也回不来了。”母亲有些凄然,苍茫中,儿子又不见了。第三次相见。是在一个日出的早晨。还是那茫茫的大海中,又是一片白帆扬起。风浪中,她见到她的儿子了。此时,她的儿子身着锦袍,腰扎玉带,头戴纱帽,满面春风地来到了她的面前。她又是欣喜地问道:“儿啊,你咋才回来呢?”儿子答道:“我已经考中,独占鳌头,夺得状元,并且在外面做官了。”她听了,说道:“这么说,是你没时间回来看妈了。”儿子答道:“是的。我这回是来接你的,咱好永远在一起,以享天伦之乐。”母亲听了,满心欢喜,不由得呵呵大笑起来。哪想,她的这一声大笑,竟然惊醒了自己。这时她才发现这只是南柯一梦。等她睁眼再去望时,眼前什么都没有了。只是有那茫茫的海洋。此后,老母亲照样地登山望着,一次又一次,只将荒坡都踩成了道。随着她一次次地登山眺望,她也一天天地变得年迈了。一日。她又艰难地登上了山顶。这是她最后一次登上山顶了。待她爬上山顶时,竟闭上了双眼。说来也奇,老人死后,身子并未有倒下,而是直直地站立着。日久,便化作了这山。从此,这山便被唤作望儿山。世上的事情无独有偶。在此山南还有一山名叫“馒首山”。因为它长得像一个圆圆的馒头而得名。人们都说,那是给这位老母敬献的供品,以体量她做母亲思儿的一片心。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是用来说明此种情况的。民谣云:天为蒸笼地为锅,柴在深山水在河。万里云霄皆为气,敬母献此大饽饽。王尔烈听完故事,扑通给老方丈元空跪下了,说道:“师父,你不要说了,我明白了,这是在说我,今后,我一定将心扑在学业上,不辜负你的一片期望,这也是父母的一片期望。”元空法师听了,轻轻将王尔烈扶起,为王尔烈的顿悟而欣慰。与此同时,木鱼庵禅师释玄子也将陈月琴找来。她也没发火,而是对陈月琴讲起了《西厢记》书外的一些趣谈。简短地说,释玄子禅师告诉陈月琴在最初的版本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中,张生与崔莺莺并未成就良缘,并将以前版本的题诗念给她听:
翠钿云髻内家妆,娇怯春风舞袖长。
为说画眉人不远,莫将愁绪对儿郎。
诗,又云:
修娥粉黛暗生香,泪眼盈盈向海棠。
待到月斜花影散,一番春思断人肠。
释玄子的话触动了月琴,既惊叹于禅师的见多识广,又羞愧于自己的莽撞行为,急忙给释玄子跪下,将自己的遭遇和盘托出。释玄子轻轻扶起陈月琴,说到“你明白了就好,不过后来的《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终究走到一处了。”聪明的陈月琴马上明白了释玄子的意思,急忙再次叩头,承诺一定将自己这段感情处理得当。
经过这次谈话后,两个年轻的恋人都有了改变。陈月琴还俗,重新穿此时,面对王尔烈提出的应试要求,元空法师没有直接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而是问到:『方才,钟鸣几通?』王尔烈答:『一通。』上女儿的红装,居于深闺,操起花针女红,端起书本诗章,做起女儿的事情来。王尔烈在龙泉寺西阁,足不出户,潜心读书,决心闯出一番大业来。
后来,释玄子禅师出面到女方陈家说和,男方有王尔烈二嫂曹彩凤的支持,她说服了老夫人派人到陈家提亲,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本是千山龙泉寺和木鱼庵清静禅林的一段所谓丑事,反而成就了一段木鱼姻缘的佳话!王尔烈与陈月琴成婚后,仍旧在龙泉寺西阁就读,元空大师悉心指点,加上王尔烈自己静心学业,成绩斐然。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不觉已是转年三月,恰逢乾隆十五年,朝廷要举行庚午科考试。一般说来,旧时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但如果赶上皇上、太上皇、太皇、太后大寿寿诞之年,或者皇上大婚、国家有重大隆庆之典要颁布天下,朝廷往往还要设恩科,增加一科考试,以表示皇帝对于人才的重视,也显示他们的大仁大德。如,雍正元年(1723年),胤稹继位之年,为了庆贺,皇帝下诏书,告示天下,举行恩科乡试、会试,即为加试。
三月的春光里,王尔烈正在龙泉寺西阁读书,听到一通钟鸣,元空法师走了进来,王尔烈拜见元空,随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参加应试,以试试自己的学业能力。正如前文所描述,才华横溢的王尔烈应试之途并不平坦,少年时代似乎总有挫折,而这些似乎很多都在元空法师的预见之中。
此时,面对王尔烈提出的应试要求,元空法师没有直接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而是问到:“方才,钟鸣几通?”王尔烈答:“一通。”元空问:“鸣一通,你能背诵几篇文章?”王尔烈答:“一一篇。”元空说:“不行,差得远了。”王尔烈不太相信,勉强应试,结果名落孙山。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科考试前夕,龙泉寺又是一通钟鸣,元空又走进西阁,王尔烈又说打算应试,元空依然问:“刚才钟鸣几通?”王尔烈答:“一通”元空接着问:“一通,你能背诵几篇文章?”王尔烈答:“三篇。”元空听后说:“有进步,可以下山应试。”结果,王尔烈科场获捷,取中拔贡第一名。清代科学制度中,州、府、县级考试时,也就是最初的一级考试,取中者为贡生。贡生分为五种,其中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通常称为五贡。五贡,皆算正途出身资格。另外,还有捐纳取得的贡生,称为例贡。在清代的五贡中,以拔贡科名为最高。
拔贡获捷后,已然26岁的王尔烈依然在龙泉寺潜心学习。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年。恰逢皇太后六十五华寿,为了庆贺,皇帝诏告天下,举行恩科乡试、会试。王尔烈再次向元空要求,打算科场应试。依然是以往的对话,当王尔烈回答一通钟鸣能背诵四篇文章,元空说:“相差甚远。”果然,这次的举人考试,王尔烈又名落孙山。九年后,即乾隆三十年(1765年),朝廷举行乙酉科举人乡试。正月,王尔烈在龙泉寺西阁的攻读中,听到龙泉寺钟声阵阵,元空法师又来了。当元空听到王尔烈说一通钟鸣能背诵五篇的回答,笑道:“可以去应试了,而且会取得好结果。”王尔烈忙问:“能中第几名?”元空说道:“我已经写出了一帖,压在龙泉寺大雄宝殿的金字牌匾后面的香匣里,外面用锁锁好。待你考试回来,榜发下来,咱俩一起开锁取帖,看我写得对否。此时,就不告诉你了。”王尔烈不再多问,应试果然从容,获同科举人第一名,即为解元。等他荣归后,谢过元空,二人一起来到元空存放帖子的地方,开锁取出,王尔烈接过来打开一看,上写:“乾隆三十年乙酉科举乡试,辽阳王尔烈必中解元”落款是“元空”。王尔烈不禁对元空暗暗佩服,便接着问元空师父:“不知下次考试,也就是京师会试,参加进士考试,那时的情况会怎么样?”元空听了,又问道:“现在,钟鸣一通,你能背诵几篇文章?”王尔烈道:“钟鸣一通,能背诵五篇文章。”元空听后,略有所思地说道:“钟鸣一通,能背诵五篇文章,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不过,会试是要取中进士的,仅此远远不够。”“那么,钟鸣一通背诵几篇文章可以?”“十篇。”王尔烈听后,不再多问,只是更加努力攻读诗书。
转眼又是六年,这年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干支为辛卯年。适逢皇太后八旬圣寿,皇上诏告天下,特举行恩科乡试、会试。此时,王尔烈已经44岁了,龙泉寺西阁伏案攻读的王尔烈再一次听到熟悉的钟鸣,并且比以往急促而响亮,不一会,鹤发童颜已然88岁的元空法师走进屋里,问道:“准备得怎么样了?”王尔烈忙说:“谨遵师教,已达到当年的教诲。”元空当下考察,发现王尔烈在钟鸣一通的时间里,竟能背诵下十二篇。元空非常高兴,说道:“今年是辛卯年,正值上年为皇太后八旬万寿,圣上特设恩科乡、会试。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可以下山应试了。”王尔烈来到京师,住在国子监后的魁元客栈。魁元客栈,是北京的有名老店,以收纳接住来京师士子称着。旧时的科举考试,学子们往往要在京师住上数月,甚至三年五载的也不稀奇。提前到达歇息旅途的劳顿以便应试,或者打通门路,都需要一些时间的。有的科场顺利,会试取中,还要参加殿试。会试往往在春四月举行,殿试往往接着举行,中间跨越时间不长,远路来的不甘旅途辛劳,不愿回去,这也需住下来。由于这种种情况,居住在魁元客栈的士子极多,江南的,塞北的,关东的,河西的等等都有。王尔烈与江苏山阴的沈诗李、沈诗杜兄弟,顺天大兴的黄叔琬、黄叔璥兄弟,江苏长州的张学库、张学贤兄弟,陕西咸宁的贾策安、贾策治兄弟,还有浙江余姚的邵晋涵,住在一起。每日高谈阔论,当然大部分也都是科场之事,见识大增,受益匪浅。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恩科会试,主司为大学士刘统勋、左都御史观保、内阁学士庄存与,都是朝廷重臣。中试者,计一百六十一名。邵晋涵中会元。王尔烈则名列第二。关于二人名次,说来还有段趣闻:这科会元本拟王尔烈,而邵晋涵名列第二。但发榜之前,知道王尔烈的字好,皇八子永璇与皇六子永珞,还有皇十一子永理,便到王尔烈居住的地方求字,正巧王尔烈不在。三人正待离去时,发现几案上邵晋涵的字也很绝妙,说道:“皇太后尤为爱才,每科会试后,她都要求字,以为留存。今日,既然王学士未在,邵学士就给代劳了吧。”邵晋涵不便推脱,忙挥毫题扇。谁知皇太后见后,爱不释手,她差人将本科主考刘统勋找来,问明考试情况后,要求将二人的名次调换一下,刘统勋本是正直明相,但也不好驳回。奏表呈到乾隆面前,他本意也点王尔烈为会元,但觉得本科就是因庆贺太后万寿而恩设的,不好因此事扫了她的兴!于是,便御笔一挥,钦点了邵晋涵为会元,王尔烈名列第二。
王尔烈是豁达的人,并不计较此事,只是安心准备十月的殿试。殿试,是科甲中最高的一次考试。参加者,都是本科会试取中的进士。殿试后,以便确定进士的等次。进士分为三个等次,有一甲进士,称进士及第;二甲进士,称进士出身;三甲进士,称同进士出身。一甲进士,只有三名,一甲一名,称状元;一甲二名,称榜眼;一甲三名,称探花。二甲进士,若干名,二甲一名,称传胪。三甲进士,为大多数。取中的一甲进士和二甲进士的头几名,往往都要被授予翰林院编修衔,供职翰林院内。殿试,要在太和殿的墀阶上举行,因此称殿试。
依然住在魁元客栈,客栈的前面,是国子监,国子监,是进京士子参加会试的地方。国子监的东侧,是雍和宫。雍和宫,原为雍亲王胤稹的府邸。他当上了皇帝后,便迁进了皇宫大内,此处便改为雍和宫了。
一天早饭后,王尔烈到雍和宫散步,见一气宇轩昂之人在此处练剑,他本不想停留。不料想,那人停下来,主动与王尔烈搭讪起来。开始王尔烈见这人气度不凡,还有些戒备之心,后来听他说话很诚朴,便减少了戒备心理。尤其当听说他也是应试学子时,更加亲热,一时间,便将科场徇私舞弊之风以及来京路上见到的不平之事一吐为快。那人听了,不禁感慨,随即问:“当今圣上如何?”王尔烈答道:“当今圣上,倒是一位明君。乾隆帝爱惜人才,考选人士,往往亲躬。据闻,乾隆帝曾多次亲临贡院,巡视号舍(考棚)。他见号舍矮屋风檐,考生十分辛苦,便手谕,令发给蜡烛木炭,准许考试人场时携带手炉,以温笔砚。这些举动暖了天下举子之心。”那人听了,面露喜色,问道:“学士尊姓大名?”王尔烈忙将自己的名刺(相当于后来的名片)送上。殊不知,这位舞剑的人正是乾隆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