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宰相传
2080100000027

第27章 为官清廉一心为民——华歆传

华歆(?~231),字子鱼,是平原郡高唐(今山东禹城县西南)人。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作为曹魏重臣,华歆的治国主张主要是重农非战,重视文教德化。

一、德行高洁君子之风

高唐是齐地有名的都市,士大夫无不在市里游逛。华欲做官吏,逢例假走出官署,就直接回家关上门。他议论公平,始终不诋毁别人。同郡的陶丘洪也是知名人士,自认为真知卓见超过华欲。当时王芬和众豪杰阴谋废黜汉灵帝(内容记载在《武帝纪》)。王芬暗中招呼华歆和陶丘洪,共同商定计策,陶丘洪打算去,华歆劝阻他道:“废立是件大事,伊尹、霍光也感到难办,王芬性格疏狂而且不懂军事,这件事必定失败,灾祸却将牵连整个家族。您不要去!”陶丘洪听从华歆的意见才没有去,后来王芬果真失败,陶丘洪才佩服华欲。汉灵帝时,华歆被荐举为孝廉,任郎中,因病离开了官职。

汉灵帝死后,外戚何进辅政,接着董卓乱汉,为避西京之乱,华歆与一行人从小路步行出武关(今陕西商南县),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人独行,想要和他们一起避难,所有人都同情老人并同意让他随行,只有华歆说:“不可以,现在处在危险之中,无论祸福患害,都要讲究一个‘义’字,现在无故接受一个外人,又不知他品行如何,现在接受了他,将来如果发生什么事情,能中途抛弃他吗?”但大家都不忍心拒绝老人,于是就带他同行,走到半路上,这位老人掉到了井中,众人都想抛弃他不管,只有华歆说:“既然当初接受了他,现在抛弃他不管是不仁义的。”于是,大家共同救出老人。对这件事,大家都称赞华歆的仁德。

董卓把天子迁徙到长安后,华歆要求派出去做下圭县令,因病没有动身,于是从蓝田来到南阳。当时袁术在穰县,留住了华歆。华欲劝说袁木派军队去讨伐董卓,袁木未能采纳。华歆打算抛弃袁术离开,适逢天子派太傅马日磾安定聚集在关东,马日磾征召华欲做椽。向东来到徐州,天子下诏书立即授与豫章太守的官职,由于处理政事清静不烦琐,官吏和百姓都感激,拥戴他。后来孙策死了。曹操在官渡,上表请求天子下召华歆,孙权想不遣送,华歆对孙权说:‘将军奉天子的命令,刚和曹公友好结交,名分道义尚未牢固,让我能够为将军献上一片心意,难道不是有益处吗?如今徒然留住我,这是供养无用的东西,不是将军的好计策呵。”孙权很高兴,就遣送华欲。宾客、老相识给他送行的有一千多人,赠送了数百金。华欲全不拒绝,暗中各自写上记号,到临离开时,将各种礼物全部聚齐,对各位宾客说:“本来没有拒绝各位的心思,可是接受的礼物太多。考虑到一驾车长途跋涉,将全因为怀有贵重的东西而遭受不幸,希望各位宾客为我打算。”大家才各自留下所赠送的礼物,并且钦佩他的德行。

二、汉侯魏相恪尽中庸

华歆来到,授与方议郎官职,参与司空府军事谋划,入朝做尚书,调任侍中,代替荀彧任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上表奏请任命华歆做军师。魏国建立后,任命为御史大夫。文帝即王位,授与相国官职,封为安乐乡侯。到文帝即帝位,改任司徒。华歆年素清贫,把俸禄、赏赐的物品拿去赈救、施舍给亲戚和老朋友,家里没有担石的储蓄。公卿大臣曾经一起接受赐给的没收入官府的女子,只有华歆将她们送出去嫁人,皇帝叹息,下诏书道:“司徒是国家精英、元老,负责调和阴阳、处理各种事情。如今的大官僚吃的是山珍海味,而司徒却是菜蔬素食,十分没有必要。”特别赐给皇上的衣服,并为他的妻子、儿子。男男女女都做了衣服。三公府评议:“荐举孝廉,以德行为根本,不再用考试经术来限制。”华欲认为“丧乱以来,六经没落废弛,当前的急务是保存、建立六经的研究,来崇尚王道。制订法规,是关系治乱盛衰的事。如今听任孝廉不用考试经术,恐怕学业会从此而废弛。如果有优秀卓越的人才,可以特别征召任用。只担心没有这样的人才,哪里需要担心征召不到呢?”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黄初年间,诏令公卿大臣荐举具有卓越德行的君子,华歆荐举管宁,皇帝用安车去征召他。明帝即位,进封为博平侯,增赠封邑五百户,连同过去所封的共一千三百户,调任为太尉。华歆上奏说有病,乞求辞退,把职位让给管宁。皇帝不允许。恰逢盛大的朝会,皇帝就派散骑常侍缨袭拿着手谕去责备华歆说:“我最近亲自处理各种事情,每天处理的政务十分纷繁,担心裁决得不妥当。幸亏有德行的大臣,在身边辅助我,可是您屡次称病辞退职位。衡量、选择君主,不愿在他的朝廷里做事,抛弃荣华、俸禄,不尽到他的职责,古人里固然有这样的人,但我以为是周公、伊尹就决不会这样做。洁身自好,显示节操,如果是一般人这样做,君主是不会责备他的。希望您竭力支撑着病体参加朝会,把恩惠给予我一个人。将摆好几筵坐具,吩咐各位官员完全代理自己的职位,等待您的到来,我然后就坐。”又诏令缨袭:“等到华欲必定动身,才能回来。”华歆不得已,只好聘为理事。

太和年间,派遣曹真从子午道征伐蜀国,皇帝的车队向东出行到了许昌。华歆上奏章道:“战乱以来已经超过了二十四年,大魏承受天命,陛下以圣哲仁德应当成就像周成王、周康王那样的隆盛时代,弘扬一个时代的太平盛世,继踵三位先王的轨迹。使有蜀、吴两个敌国凭借险阻苟延残喘,如果圣上的教化一天比一天崇高,远方的人感怀德政,将会用布幅把婴儿兜负在背上而前来归附。武力是不得已才运用的,所以一般制止,只是有时采用。我实在希望陛下首先留心治理好国家的措施,把征伐作为日后的事情。况且长途运输粮草,对作战不利;越过险阻深入敌区,不可能取得独自战胜的功绩。听说今年征发劳役,严重地损害了农桑业。治理国家的人把人民作为基础,人民把衣食作为根本。假使国内没有饥寒的灾祸,百姓没有离开乡土的念头,那么就是无下百姓的幸运了。蜀国和吴国的破绽;可以坐下来等待了。我充数当了宰相,年还有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像犬马一样效力的生命已快到尽头,恐怕不能再侍奉皇上了,因此不敢不竭力尽到巨子的心怀,希望陛下考察裁决!”皇帝答复道:“您深刻地考虑安定国家的计策,我十分赞赏这样做。敌人依仗着险要的山川,二位先祖在前代劳苦出征,尚未能铲平,我难道敢自己夸口,声称必定消灭他们吗?各位将领认为不作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敌人不会无缘无故地烂掉,所以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来窥测敌人的暇隙。如果天命时运尚未来到,就像周武王那样撤回军队,借鉴从前的经验教训,我恭谨地不会忘记这些鉴戒。”当时秋雨滂沦,下诏命令曹真率领军队回来。太和五年,华歆逝世,谥号敬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