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上的大家,政治上的正人君子。
向先人韩愈学习
欧阳修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庐陵(今江西永丰)人。他4岁的时候,父亲病死。母亲带着他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依靠他叔父生活。欧阳修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就用草杆儿在泥地上画着字,教欧阳修认字。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早就爱上了书本。
欧阳修10岁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有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一次,他在一家姓李的人家借书,从那家的一只废纸篓里发现一本旧书,他翻了一下,知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就向主人要了来,带回家里细细阅读。
宋朝初年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的文风讲求华丽,内容空洞。欧阳修读了韩愈的散文,觉得它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流行的文章完全不一样。他就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长大以后,他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
《醉翁亭记》
欧阳修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在文学上的声誉已经很大了。他官职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事。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这一回,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来说话,使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恼火。他们捕风捉影,罗织欧阳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欧阳修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县)。滁州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欧阳修到滁州后,除了处理政事之外,常常游览山水。当地有个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欧阳修登山游览的时候,常在这座亭上喝酒。他自称“醉翁”,给亭子起个名字叫醉翁亭。他写的散文《醉翁亭记》,成为人们传诵的杰作。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当了十多年地方官,宋仁宗想起他的文才,才把他调回京城,担任翰林学士。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以后,积极提倡改革文风。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朝廷派他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他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在阅卷的时候,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考试结束以后,有一批人落了选,对欧阳修十分不满。一天,欧阳修骑马出门,半路上被一群落选的人拦住,吵吵嚷嚷地辱骂他。后来,巡逻的兵士过来,才把这批人赶跑。
经过这场风波,欧阳修虽然受到了一些压力,但是考场的文风就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学着写内容充实和朴素的文章了。
欧阳修不但大力改革文风,还十分注意发现和提拔人才。许多文采并不那么出名的人才,经过他的赏识和提拔推荐,一个个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巩、王安石、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在文学史上,人们把欧阳修等六个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起来,称为“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赋诗戏“才子”
欧阳修写农村自然景色的小诗《田家》,多少年来,被世人称颂为精品传诵下来:
绿桑高下映平川,
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鸩春雨歇,
屋头初日杏花繁。
这首小诗,诗人用细致的工笔画,描绘出江南地区的一派浓丽的春光。动、静结合,从动中表现静。人们笑语喧哗,自然界花开鸟叫,这一派热闹风光,更加深了农村自然景色中恬静的诗意。欧阳修的诗写得如此好,被世人称道,很快就成了著名诗人。但某公自以为才高八斗,听说欧阳修擅诗,心里颇不服气,于是就去找欧阳修,欲一比高低。
一天,这人吃完早饭,离家去见欧阳修。他行至半路,见一大枯树,口出两句:“门前一枯树,两股大桠权。”吟出这两句,想了半天,硬是想不出后两句来。恰巧,欧阳修从此公身后经过,见此状,随即替他续了两句:“春至苔为叶,冬来是雪花。”
此人听了不禁大喜,便说道:“你也会作诗,正好咱俩一同去和欧阳修一比高低。”这样,他俩一同往前赶路。
来到河堤上,一群鸭子正在下水。那人又口出两句:“一群好鸭婆,一同跳下河”。
说出这两句,停了半晌。欧阳修用大诗人骆宾王的名句为他续了下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那人听了后,虽有些尴尬,但仍不自量力说:“好啊,这就成了一首好诗了。”欧阳修听了不语。后来,二人一同渡河,那人似诗兴不减:“两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不动声色,一语双关:“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