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清王朝4
2081900000039

第39章 革命党人之起义(2)

此后,黄兴率义军纵横于钦、廉、上思一带,坚持战斗四十余日,数千清军疲于奔命,令钦廉道龚心湛“闻风而傈”,频向粤督告急。在同盟会领导的各次起义中,这次起义是战绩最大,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孙中山赞扬黄兴说:“克强乃以二百余人出安南,横行于钦、廉、上思一带。转战数月,所向无前,敌人闻而生畏,克强之威名因以大著。”⑤但是由于革命军孤军深入,长期转战,没有根据地为依托;同时黄兴亦未接受防城起义时受骗的教训,仍把接济弹药的希望寄于郭人漳身上,而郭则再次违背原已答应接济弹药相机反正之约,且疯狂地向义军进攻。结果终因补给十分缺乏、军心涣散,无法坚持下去;于是黄兴被迫下令队伍解散,一部分退回安南,大部分仍退回十万大山。

6云南河口起义

孙中山在指示黄兴入钦、廉发动起义同时,令黄明堂会同王和顺、关仁甫策划云南河口军事,以应援黄兴的行动。光绪三十四年三月(1908年4月),关仁甫先入云南,游说清防营及铁路巡警等响应起义。四月一日(4月30日)凌晨,黄明堂等率所部百余人从安南边界渡河袭攻河口,清军防营一部起义响应,经过两小时战斗,占领河口。旋进取半山四炮台,经激战,清军管带黄元祯率部先降,且反戈助战,至午后四时清河口副都办王镇邦被击毙,河口四炮台皆为义军所有,缴获快枪千余枝,子弹无算。黄明堂即以“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名义,布告安民,严申军纪;义军秋毫无犯,居民悦服,远近归附者络绎不绝,数日内增加至千余人,声势大振。关仁甫于三日(5月2日)率众四百人左趋蛮耗,拟上个旧,并合临安周文祥之兵,以攻蒙自;四日(3日)与清军管带柯树勋所部二百余人相遇,清军不战而走,降者数十人,驻霸西清管带李开美也率众反正,义军遂占领新街。五日(4日),王和顺率起义军从河口出发沿铁路进攻,先有清军李兰亭部一营归诚,继又招降黄茂兰部两哨,遂占领南溪。时开广镇总兵白金柱奉云贵总督锡良命,带兵4营到八寨。王和顺闻报,乃分兵袭取古林菁,以牵制白军,而白军来降者百余人。义军本可乘胜进克蒙自,但因粮弹不济,只得暂驻原地停止进击。

英国制造的双桅单烟囱“致远”舰为数众多的清兵反正,是起义迅速胜利的原因之一,但随之而来的也给起义的发展带来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其中最重要的是不听号令。孙中山见河口前线缺乏得力主将指挥,又适黄兴从钦州返安南,遂电委黄兴为云南革命军总司令,节制前线各军。黄六日(5日)从海防乘晚车入河内,八日(7日)即乘早车上老街,赴前敌督师。他至河口后,见军事状况“疲玩不振”,力促黄明堂迅速增兵,沿滇越铁路进攻昆明。黄明堂以粮食缺乏,犹豫不决;黄兴不得已,亲率一军前往袭取蒙自。但是“将士多不听号令”,行军未及一里,“各兵群向天开枪一排,齐声呼疲倦不已。克强再三抚慰无效”。再行半里,兵士纷纷溃散。黄兴深感“本身非有基本军队不能指挥他军”⑥,遂决计回河内,组织基本队伍,然后再赴前敌。不料十二日(11日)黄兴自河口返安南,甫到老街即被法国当局扣押,旋被驱除出境,法当局且明令禁止起义人员及粮械从安南进入云南。

此后,义军进入困境。清云贵总督锡良乘机调集军队向义军反扑,委道员方宏纶为全军总统,白金柱督办全省军务,他本人则亲赴临安居中策应。白金柱由蒙自分兵两路沿铁路线进攻,进至蛮耗的义军左队关仁甫部原清降兵,闻清军到来,立即哗变;关部损失惨重,只得退守河口。四月(5月)下旬,清黔军二营、川军二营、桂军三营络绎而至,向王和顺大营进攻;王与清军在泥巴黑附近相持二十余日,义军渐处劣势。二十三日(22日),王和顺亲至河口与黄明堂相商,双方议定义军全数开赴普弭府,袭取思茅为根据地,然后徐图进取昆明,并确定两部开至巴沙会合,再相机进取。但黄明堂部先到巴沙,未等王和顺兵来临即先自出发,在下田房与清军大队相遇,败后退回河口;王和顺闻讯也只好向河口退却。鉴于敌我力量悬殊的形势,义军诸首领经商议确定行动方针为“保全队伍,移师桂边,再作后图”⑦,故义军全数撤出河口;四月二十七日(5月26日)清军占河口。黄明堂等率军六百余人撒至安南境内,拟再转进桂边,结果被法殖民当局强行缴械,被遣散到新加坡等地。历时一月的河口起义最后失败。

三、皖浙起义

当孙中山等同盟会领导人在华南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之时,光复会领导人在安徽、浙江也打响了反清的枪声。

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陶成章的协助下,徐锡麟在绍兴设立大通师范学堂,作为光复会的革命机关,招收金(州)、处(州)、绍(兴)三府各县会党头目来校受训,规定凡入校学员均属光复会员,卒业后仍归学堂领导人统辖和节制。为打入清政府内部,掌握军权,徐锡麟又赴日学习军事,因眼近视而未果。光绪三十二年(1906),他捐资为道员,分发安徽,得到巡抚恩铭重用,任安徽武备学堂会办,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与陈伯平、马宗汉等密谋革命。这期间,徐锡麟还与归国主持大通学堂的秋瑾保持联络,并与浙江同时发动义举。

秋瑾(1875~1907)字珞璀卿,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她目睹民族危机深重,决心献身救国事业。光绪三十年(1904),她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到日本留学,投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是年冬归国,加入光复会。三十一年(1905)春复去日本,加人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议员和同盟会浙江省主盟人。同年冬,为反对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愤然归国。三十二年(1906),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发刊《中国女报》。三十三年(1907),到绍兴,主持大通学堂,联络金华、处州等地会党,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约于六月上旬(7月中旬)在皖、浙两省同时起义,然后分兵进取南京,进而占领江苏、安徽、浙江各省要地,再图发展。

五月(6月)间,绍兴会党过早地暴露了形迹,清政府已有觉察,到处缉拿革命党人。徐锡麟见事机已败露,决定铤而走险。五月二十六日(7月6日)。安徽巡警学堂甲班学员举行毕业典礼;该日上午八时巡抚恩铭以及省文武高级官吏前来祝贺。典礼开始后,陈伯平首先向文武官员坐席掷一炸弹,未爆炸。接着徐锡麟持双枪向恩铭射击,恩身中七弹,后经抢救不治死于抚署内;清吏遇变如鸟兽散。徐锡麟复拍案对众大呼:“抚台已被刺,我们去捉奸细,快从我革命!”⑧学生们愕然不知所措。徐遂率徐伯平、马宗汉等三十余人攻抚署。旋转至军械所取械,结果被清军包围,双方激战六小时,陈伯平战死,徐、马等二十余人被捕。受审时,徐自称“革命党首领”“专为排满而来”⑨,慷慨陈词,视死如归,当晚英勇就义。皖省起义的失败牵连到绍兴大通学堂。秋瑾得知安庆败讯后,即焚毁名册,掩埋枪弹,疏散党人;她本人则坚持不走,决计以身殉国。六月初五(7月14日),浙江巡抚张曾歇派清兵往大通学堂,捕去秋瑾等六人。次日秋瑾英勇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受皖浙起义的影响,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下旬(1908年11月中旬),岳王会成员熊成基利用新军,又在安庆发动了一次起义。熊成基(1887~1910)又名承基,字味根,江苏甘泉(今江都)人。光绪三十年(1904),入安徽练军武备学堂练军班当学兵,参加革命团体岳王会。次年入江南炮兵学堂学习。三十二年(1906)任江宁陆军第九镇炮兵排长。三十三年(1907)由南京调回安庆,先任马营队官,继任炮营队官,参加光复会,并负责主持岳王会,在军队中发展革命力量。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4、15日),光绪帝和西太后相继死去。消息传到安庆,熊成基认为这是起义的极好机会。二十六日(19日),他召集党人会议,众议决当晚举行起义。晚九时,熊成基率马炮两营千余名新军起义,进攻安庆。经一昼夜激战,因城内已有防备,起义军未能破城。二十七日(20日),清水师提督陈从周率舰五艘,炮轰起义军;端方从太湖派兵七营向安庆进逼。起义军三面受敌,战至晚十时,被迫向集贤关、桐城方面突围出走。突围中,起义军又遭到清提督姜桂题部追击,义军退至庐州时,余部已不足百人,于是只好解散队伍。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是革命派转化清朝新军用以反对清政府的开始,标志着新军革命新阶段的到来。

四、广州新军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