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汉王朝2
2082700000032

第32章 大侠郭解

大侠郭解,纵情任性,最终难逃一死。

少年侠客

郭解,字翁伯,河内轵(今河南济原南)人,是汉代著名的相士许负的外孙。他的父亲就是因为爱好行侠仗义,在汉文帝时被诛杀。到了郭解这一代,他并没有吸取父亲身亡的教训,或者说郭家的血液里就流动着激情澎湃、酷爱冒险的因子,郭解仍然随心所欲地纵情任性,为所欲为,很像是后代武侠小说中亦正亦邪的人物,如此特立独行,在民间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但是,在一个控制严密的封建社会中,皇帝需要的是任由摆布的听话顺民,而不是这样极有个性和主张的知名侠士。因此,最后名声太大的郭解就因此被皇帝下令处死,就连他的家人也没能逃过这个劫难。

郭解长得短小精悍,貌不惊人,但是他的性格沉静,为人勇悍,从不喝酒。郭解年轻时也曾经像他的父亲一样,心狠手辣,恣意杀人。他有时候肯舍命帮助素不相识的人去报仇,但有时又干些藏匿好人、打家劫舍、铸钱掘堟的事情。谁也搞不清他为人究竟是好是坏,是正是邪,只知道他不听从任何人的命令,所作所为全是凭着自己一时的心意。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郭解忽然出入意外地一改前行,从此开始对人以德报怨,厚施薄望,救人之命而不自恃功劳。本来他已经在当地有了不小的名声,因为这种人人乐见的改变,他在当地的声望更高了。

公平处事

据说,郭解有一个外甥在与人喝酒时,仗势欺人,强行向对方灌酒,却被对方一怒之下杀死了。郭解的姐姐来求郭解给自己儿子报仇,但是郭解因为还没有把事情搞清楚,所以没有答应。他的姐姐因此大为愤怒,把儿子的尸体陈尸街头,想借此来羞辱郭解。后来,那个杀害郭解外甥的凶手自己归来,将实情告诉了郭解。郭解不仅没有加罪于他,反而还说,这是我的外甥做得不对,就把他放走了。随后,他又默不作声地埋葬了外甥。郭解如此公正,深得大家敬重,当地百姓越发依附于他了。

郭解有一次出门,见有个人姿势不端地坐在路旁,很不礼貌地看着他。郭解的门客看见了很生气,就想上前杀了那个人。郭解说:我在家乡得不到尊重,这说明我的修行还不够呀。暗地里,他叮嘱当地的尉吏说:“这个人我很敬重,到“践更”时不要为难他。”(“践更”是当时的一种徭役。)结果在这以后,每月一次的践更,拖了好几个月,都没有人去找那个人。那个人觉得很奇怪,找人一问,才知是郭解求人替他解脱的。于是,他袒胸露腹地前去向郭解谢罪。郭解此举,更是得到乡里少年们的倾慕。

那时候。郭解所居住的邻县雒阳有一对互相结仇的人,县里的豪杰多次从中调解,他们始终不听,不肯放弃冤仇。郭解听说后,就连夜赶过去见那对仇家。那两个人最终听从了他的劝解,放弃了恩仇。郭解这时才长出了一口气,说:“我听说雒阳诸公在这里调解,您都不听,幸而现在您听了我的话。但是,在雒阳地面上出了这样的事儿,反而由我劝解开了,恐怕有点不合适。我还是尽快离开这里的好。”于是,他连夜悄悄地离开了雒阳邑。

郭解处世恭俭,在本县从不乘车,到邻郡去为人办事,也是能办则出,不能为则不为,从不为难人家。因此,当地的许多富家大族都很依赖他,争相请他做事,那些四处亡命者也多从远方来投奔郭解。而县中那些崇拜郭解的少年和旁近各县的豪杰,也经常把自己的大车送到郭解家,以备那些投奔郭解的人使用。

武帝的命令

武帝的时候,朝廷下令要迁徙豪富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以便于朝廷的控制。郭解的家里其实很穷,甚至连买柴的钱都没有,但也在迁徙之列。大将军卫青听说过郭解的名声,就主动为郭解向武帝求情。武帝听了卫青的话,却说:“郭解身为一介布衣百姓,能使大将军替他说话,可见他并不贫穷啊!”于是,郭解仍旧被迁徙到茂陵。在他临行之日,县里前来送行的人非常多,可见郭解在当地的影响之大。后来,他到了陕西茂陵后,关中的豪杰无论听没听说过他的名字,都纷纷前来与他结交。

郭解一家被迁徙到茂陵,本来是朝廷的诏令,可是郭解的侄儿却非常鲁莽地把当地县吏的头扭断了。后来,县吏的父亲杨季主也被人杀了。杨家有人为了这件事向武帝上书,可是又被那些仰慕郭解的人杀了。接连出了几件这样的事情,武帝听说了,就下令逮捕郭解,并且命令一定要抓住那些杀人犯法的人。接受了皇帝的命令来办案的人到了郭解住的地方,郭解的门客一致声称郭解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事情,还齐口称赞郭解的贤德。但是,这时却有一儒生说:“郭解专门做这些奸邪的事,以至于触犯了国家的法律,又哪里称的上是贤人呢?”这话一下子就触动了众怒,书生不久便被郭解的门客们杀死,凶手却不知去向。办案人查明以后,于是回报武帝说郭解不知道这些事情,是无罪的。但是,当时朝中的御史大夫公孙弘却说:“郭解虽然不知是谁杀了人,但他身为布衣百姓,任侠行权,收罗众多门客,让这些人因为一些小冤小仇就动辄杀人,这罪更重于他亲自杀人,当属大逆不道。”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郭解全家都被诛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