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诺未门
208700000030

第30章 3做一个“问题篓子”——爱因斯坦的心经

第四章3做一个“问题篓子”——爱因斯坦的心经

很多人把成功想得很复杂,为了让孩子具备成功的素质,可谓挖空心思。其实,成功并不需要大费周折,更加用不着费尽力气地去求经拜佛,成功很简单,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就是: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究底地探求问题罢了。所以,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一个“问题篓子”吧,这可是爱因斯坦的心经!

孩子的大脑就像一条畅快的小溪,溪水欢快地流淌,奔跑得越远,孩子懂得的也就越多。可是,在溪水奔跑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就像水中忽然横着一段枯木,隔断了水流,减缓了流速,孩子的思维受到阻碍,这时家长就必须给予疏导。孩子的提问为自己继续认识世界提供了可能,可是很多家长却不能帮助孩子,他们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于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非但不能帮助孩子疏导,甚至成了孩子思维的阻碍。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孩子提问时自己的态度。

大家都知道,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好奇,自然就爱提问,很多家长也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孩子总是喜欢缠着自己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很多家长起初还能耐心回答,可渐渐的,就变得不耐烦起来,总是敷衍了事,回答也是模棱两可,最后甚至不理不睬,或者粗暴地制止……

家长不曾想到,这样的态度对孩子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孩子正在认识世界,他渴望了解世界,而父母的态度无疑是对孩子积极性的打击,久而久之,提问总是得不到解决,他就会慢慢丧失提问的欲望,因而也丧失了一个成长的最好时机。

犹太父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不但鼓励孩子提问,甚至规定孩子每天必须问多少个问题,通过这样做,让孩子在提问和解答中激发思维能力,学习更多的知识。

犹太父母会告诉孩子,只要有不懂的地方和觉得不对的地方,就应该指出来,向老师请教,或是自己想办法找出答案,这样才能进步得更快。

很多犹太父母还喜欢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孩子的提问能力。

有一个叫拉摩西的犹太人,他告诉孩子,每天上学都必须向老师提问,而且还要在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用笔把这些问题记下来,一周进行一次比赛,谁提出的问题和回答的问题最多,谁就会受到奖励。

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更加爱提问,渐渐的,拉摩西的孩子们的成绩也优于同龄孩子,尤其是一些科技类、自然类知识比同龄孩子丰富很多。

在平常的生活中,拉摩西也非常乐于回答孩子们的提问,虽然有5个孩子的轮番攻击,拉摩西和妻子也从来不觉得烦。如果孩子们的问题他们也解答不出时,他们就鼓励孩子去问老师。

可想而知,孩子们不断增长了见识,还练习了思维,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犹太人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断提问、思考和解决的过程中,逐渐地让孩子们充满智慧,与创新结缘,一个具备了创新这一成功素质的人,自然更可能成功!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布郎是一个美籍犹太人,他曾经说过:“我的祖父经常会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也总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可能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吧。”

成功往往就隐藏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上,只要你留意,你的小举动就能带来孩子的大成功!

温馨小贴士

孩子的好问,有时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固执令人惊讶,有时父母也难以回答。父母如果将此看作是一种负担和麻烦而予以压制,就会使孩子的创造性受到打击,时间长了,孩子的思维就会日渐刻板、呆滞。在民主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容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事情,只有这样孩子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