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单身经济学
20882200000002

第2章 效用最大化:单身是理性经济人的选择

个体消费与家庭消费决策逻辑不同,因此带来的生存体验、商业结果也不同。在家庭中,消费决策基本需要各方妥协,无法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个体需求;而单身人士则无须受到这样的限制,如何消费完全由自己决策。

从万元一只的手袋说起——奢侈品

消费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给他人留下印象,也称之为“炫耀性消费”。也就是说,消费者花钱是为了让他们的朋友及邻居嫉妒。此外,消费者花钱还有一个目的——跟上其朋友及邻居的消费水平。

有人花一万元钱只为买一只名贵的手袋。在普通人看来,这种做法的确很奢侈。要知道,性价比和品位不输的可替代产品有很多。

看着有钱人轻描淡写地把奢侈品[1]买回家,难免让人心生嫉妒。其实再深入地想想,你也许会恍然大悟:这种生活,其实就是拥有比别人成本更高的生活,前提是这种消费水平在你的承受范围内。

丹妮结婚两年了,每月近万元的家庭收入足够支撑她与丈夫的生活。但是,每次与单身闺密蓝莓逛街购物的时候,她都忍不住斥责对方花钱太厉害。

比如,蓝莓一件上衣的价格相当于丹妮家里那台彩电的价格,这让丹妮有点无法接受。不过蓝莓从来都不会觉得价格贵,她甚至抱怨自己的衣服太少了。

有一次,蓝莓疯狂采购,从衣服到首饰,再到化妆品,总怕亏待了自己。而丹妮则在旁边不停地抱怨,把每一件奢侈品与家里的实用器物进行价格换算与类比:微波炉、烤箱、沙发、冰箱……她可以想象,当自己提了一只限量版的路易·威登走在路上,相当于提了一台液晶电视的时候,很难不产生罪恶感。

蓝莓可不这么看,她有自己的想法:“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总是让人高兴的事情。一个女人,要善待自己,尤其是单身的时候。”

这时候,丹妮总会以过来人的身份教训说:“钱还是省着点花吧,赶快把自己嫁了,学会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然后,蓝莓开始发表自己的高论:“一个人的生活也挺好,华服美食,想买什么都可以;夏威夷、普吉岛,想去哪里即刻动身;亲朋好友众多,自然也可以欢歌载舞;如果嫌无聊,还有大把的好书、音乐会、电影随时可以去看……我为什么非要选择嫁人呢?”

一位情感坎坷的独身者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会有许多爱的人,也有许多爱自己的人。但是,真正懂得你的内心并善待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换句话说,对你最好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许多年轻人和蓝莓一样,每天辛苦打拼,同时追求美好而精致的生活。在财务自由的基础上,他们更懂得对自己好一点,呈现出高收入、高消费等特征。在美好的青春时光里,这些单身者拥有更大的身心与财务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学上的效用最大化。

在物质上犒劳自己,毫不吝啬地花一万元买一只手袋,说到底是善待自己的表现。毫无疑问,奢侈品无论从经济、品位、个性上,都能最大限度地带来身心的愉悦。

从珠宝品牌卡地亚、蒂芙尼、恩佐、欧克塞特到皮具品牌路易·威登、香奈尔、迪奥、古驰,从名表品牌欧米茄、积家、伯爵、江诗丹顿到化妆品牌娇兰、兰蔻、娇韵诗、雅诗兰黛,许多高收入单身人士毫不犹豫地在物质上给予自己最好的享受。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少在城市里拥有高收入、高学历的男女,宁肯做孤独的夜归人,也不急于给自己找另一半,把自己锁进“围城”里。经济效用的最大化,生活空间上的自由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生乐趣,才是他们选择单身的根本原因。

对已婚者来说,财务、空间上的自由是昂贵而奢侈的。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不会把一个月的家庭开支费用拿来购买法国香水;与之相反,单身者恰恰有这样的自由。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单身是一种奢侈的追求。这种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因素。

◎ 条件优秀的人更容易选择单身

一项婚介调查报告显示,条件普通的女子往往早早地出嫁,为的是共同地面对生活。大龄单身女子往往是“三高人群”——学历高、素质高、工资高,所以并不急于靠婚姻改变生活状况。因此,条件优秀的人更容易选择单身,这对男女都适合。

◎ 保持单身是为了体现绩优股的价值

如果把婚姻当作股份制公司,结婚就是资产重组的过程。两个并不强大的公司可能会选择合并,谋求在稳定中发展的道路。而优秀的单身男士或女士是绩优股,一枝独大的现实让他们觉得不急于寻找合作伙伴,还有的人担心重组之后优良资产会被剥离。

◎ 为了享受更美好的生活而单身

毫无疑问,婚姻生活需要更多的投入。一个人毕业后经过几年奋斗,刚有点财务自由就结束单身生活,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要扮演父亲、母亲的角色。这会让许多人感觉被束缚或太累。为了追求个人生活空间的自由,为了享受更多物质生活的奢华,他们暂时选择了单身。比如,有的女性不想过早卷进平庸主妇的琐碎生活,于是推迟了结婚年龄。

经济学解读

单身的男女,常常被冠以“单身贵族”的称号,在今天,恐怕用“奢侈品”这个经济学词汇来形容才更合适。

那些到了结婚年龄,而且物质条件不错的男女,仍然维持单身生活,在他人看来这是在追求一种奢侈品:奢华的物质享受,自由的个人空间。

婚姻需要很大的投入——交易费用

我们在享受灯光、安全、教育、阅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别人为此而付出,就是无知。

如果把男女之间的感情交往比喻成购买日用消费品,那么婚姻就是购买耐用消费品。显然,后者需要更多资金的投入,成本也更大。为此,当事人在进行选择或做决策的时候会更慎重。

婚姻生活需要很大的投入,包括时间投入、资金投入以及丧失某些个人自由。而且,单身男女在茫茫人海中搜寻中意的另一方,还要付出必要的搜寻费用;找到合适的交往对象之后还要支付交往费用。相比单身的财务自由、个人空间大,有的人会在婚姻门前犹豫不决。

◎ 结婚成本偏高,推迟了一些人的结婚年龄

传统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有钱有势的人家一般不娶穷人家的女子为妻。并且,这种指令型婚姻的交易费用主要是彩礼[2]。对女方来说,拒绝彩礼意味着自降身价,会有失颜面;站在男方的角度来看,彩礼的高低显示着一定的诚意。这种心理契约与婚姻风俗流传至今,无疑增大了普通家庭的结婚成本。

生活中,尽管一些年轻男女以两情相悦为婚姻基础,因爱成婚也极大地提高了婚姻生活的幸福指数,但是,双方在心理上仍然会将物质条件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即便当事人不放在心上,背后的两个家庭也会十分看重。

显然,金钱能够在关键时刻为爱情加分,制造浪漫和快乐,让双方的关系更进一步。但是,金钱也有着冰冷的外表,让爱情和婚姻变得有点功利。对男方来说,如果经济实力不足,或者短期内的财力无法有较大提升,无论是与心爱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还是展开一段恋情,都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受此影响,那些财力匮乏的男性因为婚恋的交易费用高昂而进入单身的行列,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3]指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理性人决定是否恋爱、结婚时,都会衡量机会成本,比如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财力等。当恋爱、婚姻成本过高时,人们大多会选择放弃婚姻,当然也有勇敢的人把爱情放在第一位,把面包放在第二位。

◎ 家庭生产失去成本优势,导致现代婚姻变得越来越脆弱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无非是两家公司合并,从而让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产生更大的收益。通过优势互补,或者强强联合,一段婚姻让双方实现利益最大化,可以有效降低各种交易费用。

在婚姻中,男女双方扮演着多种角色——厨师、护士、采购员、司机、清洁工、保育员,双方难分彼此。通常,上述角色都可以从市场中找到,但是两个人放弃市场,选择结婚这种形式,就是为了发挥家庭组合带来的成本优势。

显然,男女结婚除了感情因素,主要是为了实现长期合作,让生活得到保障。以心理需求为例,由于人们的个性越来越强,以及个人在婚后的发展变化,因此曾经能够彼此给予心灵安慰的人或许逐渐变得矛盾重重,甚至形同陌路,婚姻也只是形同虚设。于是彼此只好向外人寻找安慰,原来只有夫妻间才能聊的话题,当下,可以从身边的朋友或同事那里得到理解,找到慰藉。这种开放的趋势,使得婚姻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多的人不想被婚姻困扰,于是选择单身。

经济学解读

如果把婚姻当作一种投资行为,那么这种投资显然具有不可逆性。面对高昂的交易费用,任何一方如果单方面撤资,就会给另一方带来巨大的沉没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婚姻采取审慎的态度,甚至暂时用同居代替结婚,规避因为决策失误而带来的巨大损失。

今天,人口自由流动带给每个人巨大的决策权,父母的干预对个人的影响越来越小。面对诱人的机会,人们不再将婚姻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无论是享受单身的快乐,还是专注于事业发展,都是出于内心的意愿,是为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婚姻之外的预期回报——机会成本

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需要放弃其他一些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是相应的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

爱情与婚姻就像其他人类行为一样,寻求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是否结婚,什么时候结婚,对当事人来说都是出于理性的判断。因此,单身同样是一种经济理性的选择。那些保持单身的人之所以不结婚,无非是期待得到更好的预期回报。这涉及一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选择时,被放弃的选项中价值最高的那一部分。比如,李小姐有三个结婚对象A、B和C。对于李小姐来讲,A比B好,而B又比C好。所以,B就是李小姐选择A的机会成本。

同理,李小姐现在有一个结婚机会,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但是如果暂时不结婚,选择公司外派的机会,那么她不但收入会翻番,还会在职位上得到提升,未来几年能登上更广阔的发展舞台。最后,李小姐选择外派,就是为了避免失去难得的发展机会,获得更好的回报。

今天,一个优秀的职业女性会面临许多选择,包括更好的工作机会、远大的前程以及自我价值提升后选择更优秀男人的机会。如果选择一段普通婚姻要放弃太多,她就会心有不甘;如果需要在婚姻中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她就会畏惧不前。

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如果单身反而有更好的预期回报,那么单身便成为自然与理性的选择。

◎ 单身的机会成本促使人们追求效用最大化

单身反而有更好的预期回报,这让每个理性的人都最大限度地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效用”是经济学中的基本知识,比如购买一件物品,并非只是买了这个东西,而是买了不同特性的效用。再比如选择交朋友,有的人着重考虑对方是否幽默、温柔、细心,有的人则考虑对方是否容易相处、沟通无障碍等。显然,这些都是在追求不同的效用。

有的女性追求单身的自由生活,以及自我提升与上升空间的拓展。显然,她们都是在追求效用最大化。

单身的效用大幅提高,也就意味着结婚的效用降低。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女性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各种消费、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单身生活的质量也随之改观,结婚的吸引力自然降低。受此影响,单身的效用曲线上升。当男性无法提供比单身更高的效用时,有的女性根本不会委屈自己下嫁,而是会选择成为单身一族。

◎ 享受单身生活,追求内心快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年轻人受物质条件差、就业率低的影响,早早选择结婚,过上了稳定、有保障的生活。尤其对女性来说,以前没有钟点工、快餐、洗衣机,她们很难一边工作赚钱一边操持家务,所以结婚是一种必要的生存手段。今天,年轻人结婚主要考虑感情的满足。如果婚姻生活拮据,失去太多自由,他们就更愿意选择单身,自己养活自己,过着一种快乐自在的生活。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大幅提高,今天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养活自己。如果一段勉强的婚姻不足以满足女性对未来生活的全部想象,则她们宁愿选择单身,所以,女性到了一定岁数还没有找到心仪的对象,这种情况并不稀奇。

在新加坡,30~34岁的女大学毕业生中有35%未婚;在泰国,25%的女大学毕业生在40岁时仍然独守空房;在中国,一家婚恋网站的调查显示,大约82%的大龄单身女性拥有高学历。并非这些女性不渴望结婚,而是在现实面前,她们找不到比维持单身生活更令自己满意的选择。在结婚对象选择上宁缺毋滥,是理性思考和选择的结果。

◎ 单身女性事业越强,越难走进婚姻

在众多单身人士中,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单身女性似乎更难走进婚姻。通常,她们收入高,经济上独立,无须依赖男性,因此,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她们会摒弃经济因素,更容易挑剔。

在男强女弱思维的影响下,事业型单身女性往往会选择比自己成就更大的男性,而后者变得更加不易得,甚至是一种稀缺资源。除非婚姻市场上能获得更好的回报,否则事业型单身女性不会轻易放弃眼前的一切。换句话说,单身女性事业越强,越希望有更好的感情,从而得到补偿。在期望值很高的情况下,结婚对她们来说变得更不容易实现。

经济学解读【经济学解读】

面对婚姻,“选择”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不选择”也是选择的一种。在一个不愿意将就的时代,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这其实是一种社会进步。在婚姻的十字路口,有的人不肯委屈自己,其实是理性人主动选择的结果。

有人选择当家庭主妇,有人选择事业,每种选择对当事人来说都是最优的决策。最重要的是,你要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让女人有更大的自由是文明和进步的表现,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对某些人来说,单身绝对是最快乐的选择;如果不是,那么他们大可随便找个人结婚,只要降低要求,就没有什么不可能。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分析,选择单身只是一种最优选择,不一定是最好选择。最好的选择往往是一种想象,而这超出了现实,大多是不可能的。

独立女性更愿意为自己埋单——财务自由

一个人收入的多寡,对他的性格所产生的影响,常常不弱于(即使稍差一些)获得收入的方法所产生的影响。

在一个随性自由的时代,没人愿意将就着过日子。如果对方不是令人满意的那个人,那么自己情愿享受单身的自由和洒脱。今天,越来越多的女人不着急结婚了,并非是因为她们不愿意找一个伴侣过二人世界,而是因为如果这种生活比单身的日子更糟,她们情愿维持现状。

与男友同居前,李然是一家外企的营销主管。和许多女孩子一样,她对未来的同居生活充满了期待和想象,渴望享受二人世界的浪漫与甜蜜。然而,踏入这扇大门后,李然才发现一切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

开始的时候,男友还保持着恋爱期间处处殷勤的做派,然而过了几个月就画风突变。原来那个体贴周到的人不见了,男友像换了一个人。想象一下:自己伺候了一天客户,还没下班就开始盘算着晚饭怎么搭配食材;回到家里,洗衣机里堆满了脏衣服;忙碌半天做好了晚饭,男友吃完甩手去打游戏了,留下自己收拾残局。

显然,这不是李然想要的生活,她不允许自己在这样的日子里沉沦,耗尽人生的美好。与男友多次沟通之后,对方始终没有根本性改变,于是李然果断与之分手,重新回归自己以前自由、快乐、美好的单身生活。

一般来说,高收入女性群体过了依附男人解决生存问题的阶段,她们在经济上实现了独立,在获得财务自由的同时大胆追求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在对待婚姻这件事上,她们最大的特征是不再委屈自己。如果遇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则她们甚至会一直保持单身。

◎ 单身女性不着急结婚的经济因素

单身女性日益增多,并引起广泛关注,我们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背后的真正原因。

在传统社会里,很多女性没有实现经济独立,往往需要依附于家庭才能生活。于是,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维持生存的一种途径。到了适婚的年龄,女人为了及时把自己嫁出去,甚至会降低要求;至于双方是否有感情基础,也并不重要,因为经济因素占据了首要位置。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发展,很多女性在经济上开始独立,自然对婚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可否认,传统婚姻无法带来爱情意义上的幸福。当女性不再受制于经济问题时,她们就摆脱了婚姻中生存功能的制约,开始追求心理上的满足感。

今天,那些实现经济独立的女性不再过于看重男性的财富,而是更注重他们的容貌、气质、品位以及双方的契合度。如果找不到满意的结婚对象,那么与其随便找一个人凑合过日子,她们宁愿自己挣钱自己花,享受一个人的种种美好。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实现财务自由的女性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婚姻变得挑剔起来,无疑会错过某些适合结婚的对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婚姻市场的真实行情产生了误判。女性盲目乐观估价而导致脱离实际,也要承受嫁不出去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家庭与社会压力。

◎ 五成中国单身女性从经济独立步入轻奢

国内一家婚恋网站发布的《2017年中国单身女性调研报告》显示,超七成的单身女性表示,当今女性多才、多艺、有才华,不但颜值高、身材好,而且工作能力强、收入高。在她们的潜意识中,提升自我能力,拼才华、学识与职业技能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关键,不再依靠男人成了最显著的特征。

此外,调研还显示,超八成的单身女性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12.32%的单身女性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人群占7.28%。在高收入的女性人群中,北京、上海、深圳、福州、广州、南京、长沙、成都、东莞、杭州的单身女性占比居全国前十。

不难发现,新一代单身女性有着很强的消费能力,并且她们不再满足于日常生活中的正常消费,而是或多或少有额外消费的规划,体现了高品质的生活水准。除了把剩下的钱存起来,另外五成女性已从经济独立步入“轻奢女性”的行列——有买房、买车的能力,有购买奢侈品的资本,有额外长途旅行的经费。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时代单身职业女性实现了财务自由,不再过早踏入婚姻,追求更多精神层面的体验、物质层面的享受,极大地提升了个人生活质量与品位。与此同时,她们的结婚年龄也后移,进一步壮大了单身人群的队伍。

一旦从家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些离开男人独立生活的女性更愿意为自己埋单。经济独立带来精神层面的革命,她们对自己更认可,并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当然,她们对未来的婚姻生活也抱有更高的期待,既会追求物质方面的财富,也会考虑精神层面的和谐。

【经济学解读经济学解读

许多女性实现经济独立以后,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与其说“单身贵族”是婚前的一种状态,不如说是财务自由带来的结果。单身女性的增多证明择偶困难是双向的,这与整个社会的变迁有关,表明经济自由让女性对婚姻的依赖程度降低。

单身时期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跳蚤效应

经济规律是关于在一定条件下人类活动的倾向的叙述。

二十几岁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也是最宝贵的奋斗时刻。这时候,人的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活跃,也最有想象力。一个人充分利用好这段时光,在工作或专业领域内有所作为,会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年轻的时候拥有甜美的恋情,或者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都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这方面不尽如人意,也不必纠结,你完全可以把精力投入人生奋斗上,静候缘分的到来。有句话说得好,“单身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投入更大的精力,一定能够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就。

在自己最美好的年纪,刘佳遇到了初恋,两个人热烈地相爱,每天有聊不完的话题。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他们有一天会形同陌路。秋天的时候,两个人分手了。随后,刘佳收拾好行李,离开了读大学的那个城市,来到了北京。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她想了许多事,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决不能因为爱情而迷失自我。

开始新生活以后,刘佳到一家网络公司上班,把手机换了,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在简单、安宁的生活中,她渐渐找回了坐标,清楚了努力的方向——写作。心变得恬静了,她把过往的经验、当下的感悟、未来的想象写在纸上,自己未曾发觉的文采得到了释放。

几年下来,刘佳出版了五部作品,与出版社和读者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在与读者交流的过程中,她发现许多人有情感、心理方面的困惑,于是开始潜心研究这方面的课题。刘佳意识到,情感挫折疏导是一项重要而急迫的工作,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重建积极乐观的心境。随后,她开始努力学习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知识,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精英。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刘佳喜欢打理自己的花园,红玫瑰、香雪兰都是她的最爱。这些鲜花可以让她的心静下来,房间里飘着淡淡的花香,也带来许多写作灵感。一个女人可以孤单,却不一定寂寞。在一个人沉思、感悟的日子里,刘佳完成了美丽女人的蜕变。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珍惜单身的时光,做一个有想法的人,将你的梦想付诸行动,你一定可以在自我超越中成就最好的自己。因为情感遇挫而自暴自弃,整天虚度时光,这样的日子毫无价值可言。有野心的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浪费每一天、每一秒。

生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跳蚤扔到地上,然后它能从地面跳起一米高。接着,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一个玻璃盖,然后跳蚤跳起来的时候会撞到盖子上。反复几次之后,撤掉玻璃盖,发现跳蚤已经不能跳到一米的高度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不难理解,跳蚤多次触碰到玻璃盖以后,开始主动降低跳起来的高度,并且逐渐适应这种情况,不再尝试跳得更高。这就是经济学上的“跳蚤效应”。

“跳蚤效应”的启示是,一个人如果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就要为自己设定一个可以追逐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不能太低。换句话说,你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很多人不敢追求梦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为心里默认了一个“高度”——它常常使他们受限,看不到未来确切的努力方向,结果每天过着庸庸碌碌的日子。

◎ 单身期间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单身的日子没有想象中那般无聊,只要你为自己设定上进的目标,并坚持持续不断地努力,就能看到自己蒸蒸日上。利用好单身期间的大把时间,沉下心改造自我,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你会发现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努力争取、细细品味。

列出一张清单,去健身房消除身上的赘肉,慢慢品味好书、电影,在公园里一边散步一边和自己对话,制订一个可行的理财计划……除了两个人在一起的欢腾日子,人生还有静心思考的快乐,这可以让精神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们喜欢用经济学衡量爱情,把不同品质的男人(女人)比作股票,希望抓住潜力股,看准绩优股,扔掉垃圾股。如果想稳赚不赔,那么在购买股票之前是否应该先成为一个有鉴赏力的股东呢?利用单身的空档期清理情绪垃圾,让新的知识和眼界升华自我,这种修行能让你跳得更高,面对下一场恋爱的时候能选择更好的对象。

◎ 勇于突破自我的人有更好的未来

人生有无限可能,无论你处在热恋中,还是保持单身,都不应该给自己设限。跳蚤变成“爬蚤”并不是因为失去了跳跃能力,而是因为多次受挫后形成了思维定式,不再奢望更高的目标。单身人士并非没人爱,结束一段恋情也不意味着人生变得灰暗,永远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进,勇敢超越自我,未来就有无限可能。

害怕寂寞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单身的时候百无聊赖,甚至整天混日子,这样的人生毫无趣味可言,也意味着失败。如果在心理上默认了单身意味着一片空白,而无法逾越这个高度,那么你就失去了追求卓越人生的野心,即便有一段新的恋情降临,你也会因为实力不济无法抓住它。在一次次失败中怀疑自己,恐惧失败后自尊和自信受到打击,于是变得畏首畏尾,思考问题的能力也直线下降,这才是最令人忧虑和恐怖的事情。

单身时期是突破自我的时候,是迈向下一个战场的驿站。如果无法战胜孤独,不能自我成长,那么未来的日子必然令人怀疑。追求卓越的人珍惜单身时期,勇于突破“心理高度”,因此跳得更高,让人生充满无限可能。

经济学解读

一个人畏畏缩缩地思考,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给自己设限了。如果潜力不能爆发出来,那么生命的价值就变得一文不值。超越“跳蚤效应”的限制,单身的人才可以变得更优秀。

生活不相信眼泪,请收起你失恋的落寞,在单身的日子里潜心修行,不远处一定有更好的人在等着你。不做精神上贫瘠的人,朝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靠拢,在有限的璀璨年华里,唯有好光阴不可辜负。

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贸易壁垒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研究发现,有的人对婚姻持有排斥或恐惧心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想委曲求全。在一段婚姻中,双方不仅要结成法律上的契约,还要在生活中履行忠诚、协作等义务。这类似于经济学中的贸易壁垒,对第三方具有排斥性。对方是不是那个对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赌博。此外,保持单身就意味着拥有交易的自由,遇到更好的人或者让自己变得更好,至少能让最终的赌注更高一些。

换句话说,一个人对另一半期望过高,而自己还没有足够的本钱成就相应的婚姻,他宁愿暂时选择单身,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如果委屈自己投入一段婚姻,就会失去得到更完美婚姻的机会,人们断然不肯接受这种由“贸易壁垒”造成的不利局面。

苏童是一家媒体公司的文案,虽然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但是她并不想匆匆找个人嫁了。面对父母的催婚,她淡定地说:“我现在没精力思考结婚,现在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将来才能遇到更优秀的人。”

几个大学同学都陆续结婚了,从此她们开始了柴米油盐的日子,时常与婆婆发生冲突,这让苏童对婚姻生活有些惶恐。虽然身边的人多次给她介绍男朋友,但是无一令其满意。最后,她干脆一心工作,在职场上干得风生水起。

去年春节回家,爸爸在饭桌上阴沉着脸对苏童说:“你到底怎么回事啊?过了这么多年,到现在还没领回来一个男朋友!我和你妈年纪大了,经不起等待了!”看着爸爸鬓角的白发,苏童心里有些难过,她急忙平复爸爸的情绪:“放心吧,这事我会抓紧!”

虽然成了大家眼中的大龄剩女,但是苏童在结婚这件事上不想将就,更不想因为草率结婚而最终后悔不迭。

在经济学上,贸易壁垒又称贸易障碍,主要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通常,使正常贸易受到阻碍,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受到干扰的各种人为措施,都属于贸易壁垒的范畴。

保持单身的人不想轻易走进婚姻这座围城,失去与更优秀的异性结合的机会,其实是在追求更完美的人生。这表明,他们在情感、经济上有着更高的追求,希望通过推迟结婚年龄换得将来更好的结果。

◎ 与自我实现相比,结婚的收益在降低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开放既有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又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现代社会中,设置贸易壁垒为自由经济增加了不和谐的因素,导致各种经济要素得不到自由交流。从长远来看,这会严重制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也会损害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婚姻也是一种贸易行为,是契约双方达成某种交易的过程。婚姻受到法律保护,坚决杜绝一切出轨行为,如果犯了重婚罪会受到严厉惩罚。并且,男女双方在婚姻中除了享受情感的慰藉,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牺牲自己某些方面的利益,包括个人成长与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婚姻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贸易壁垒——男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再与他人缔结其他婚姻形式,并丧失某些利益和收益。

每个人都有权对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找到最舒服的存在方式。有的人觉得结婚生子、安稳生活最舒服,这当然很好。在社会生存压力、竞争压力日趋增大的背景下,更多的年轻人推迟了结婚年龄。也有人觉得自我实现是最重要的,结婚退居其次。马斯洛需求原理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自我实现正是最高的一种需求。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每个人都主动或被迫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来,遭遇的挑战和压力也是空前的。无论是出于生存需要,还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人们都要付出很多,甚至做出某种程度的牺牲。对某些人来说,与“嫁不了人”“结不了婚”造成的困扰相比,“最后什么也没干成”带来的压力更大。而在这个功利的世界中,“自我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又是结婚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暂时保持单身既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我,以便将来收获一份自己满意的婚姻。

◎ 生活太幸福是幸运,也是不幸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会有渴望亲密关系的时刻,得到另一半贴心的关爱和慰藉。对单身人士来说,没有稳定的情感令人痛苦,那种飘浮的状态无法获得安全感,所以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就更加强烈。

其实,没有人喜欢孤独,在没遇到合适的伴侣之前,内心总是渴望热烈的情感,从而让这个世界与自己建立关系。在落寞和空虚中,人们总是更加渴望得到幸福,找到亲密的爱人,告别形单影只的日子。

一旦有了稳定的感情,与爱人在一起就会感觉很踏实。不过,虽然感情稳定了,内心幸福了,但是也容易因此变得满足,沉浸在甜蜜中而失去斗志。

这与贸易活动类似,一旦一方与某个合作方签订了合同,就会松懈下来。稳定的家庭生活会牵扯一个人很多的精力,在个人职业、事业发展尚未明朗的前提下,单身人士显然有更多自主行动与发展的机会。有的年轻人选择“先立业后成家”,就是出于上述考虑,在他们看来,单身时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做事业,能让一个人更加有效地增值。

经济发展良好,人们享受着持续的贸易红利,对外界的变化不再敏感,对各种新趋势也不再关注。殊不知,经济形势随时可能发生巨变,一旦失去了进取心与警惕性,迟早要接受市场的惩罚。单身人士虽然在情感上缺失,却很努力提升自我,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只为将来遇到更好的姻缘。

经济学解读【经济学解读】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而单身类似于开放的贸易状态,有助于个人更加无所顾忌地去实现自我价值。

既渴望婚姻的幸福,又担心误入围城,这是人性的矛盾之处。单身的人选择暂时不结婚,是在不确定性中摸索着前进,让自己变得更好。虽然不确定性本身是痛苦的,但又是非常迷人的,因为它刺激和自由。

在许多人的人生蓝图里,如果没有完成自我实现,他们就不愿意轻易结婚,更不会生孩子。这其实是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经济学选择。

提升爱情市盈率——资源配置

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乃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里,合理调整个人的目标与状态,努力做到自我实现,是许多人的追求。年轻人有健美的体魄、姣好的容貌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与时间,如何选择职业发展方向,如何选择婚姻,充分考验着当事人的智慧以及遇挫、受困之后的应变能力。

在经济学上,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之后才会做出最优选择,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恰恰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过程。对每个人来说,选择与谁在一起生活牵扯到人生的方方面面,一旦选择失误就会面临各种负面影响,甚至超出个人的承受能力。因此,选择与谁结婚需要慎之又慎,如果眼前这个人并不可靠,则宁愿选择单身。

有人说,结婚后都有后悔的时候。这恰恰说明,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面对婚姻生活可能存在的风险,当事人总是根据个人的目标、理想、需求权衡利弊,进行理性选择,必要的时候赌上一把。至于婚后的生活是否如自己所愿,是否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美好,没有人能够猜得到,只有切身体验后才会恍然大悟。

魏彤与男朋友恋爱5年了,还犹豫着是否结婚。虽然男友对她十分体贴照顾,两个人相处也还算融洽,但是让她迈入婚姻的殿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魏彤对物质没有过高的要求,她也不期望男友一夜暴富,唯一忧虑的是眼前这个人是否能始终如一地对待自己。

在父母和亲友的催促下,魏彤终于答应了男友的求婚,但是她约法三章,其中一点就是男友必须待自己婚前婚后一致,否则就离婚。男友爽快地答应了。

刚结婚的时候,两个人的生活还算幸福,丈夫也很勤快,这让魏彤很满意。然而好景不长,丈夫开始早出晚归。即便周末在家,丈夫也只知道玩手机打游戏,对魏彤少了关爱和照顾。

一开始,魏彤主动与丈夫沟通,对方总是说上班很累,回家想放松一下。即便丈夫答应坚守婚前的承诺,但是过不了几天又回归本来的样子,这让魏彤十分恼火。反复沟通无果之后,魏彤毅然选择离婚。

魏彤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闺密:“不要因为你爱他就冲动地结婚,如果可以的话,真的要晚一点。”如果早就知道“幸福生活”的背后竟然是一片狼藉,她断然不会迈过婚姻那道门槛,将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

对每个人来说,婚姻始终是无法躲避的一个人生议题。根据个人条件与心理期望,选择与合适的人结婚是一个精细计算的过程。男女双方的条件进行比较、权衡,这是在进行资源配置。对当事人来说,一旦对方无法满足个人预期,往往会选择放弃,暂时保持单身状态。如果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始终无法找到心仪的结婚对象,那么他(她)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剩男(剩女)。

选择单身有时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是男女双方权衡利弊的结果。

◎ 看重经济实力是在提升爱情市盈率

很多女孩选择结婚对象时,往往看重对方的经济实力,包括对方的身价、收入等。显然,婚姻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这其实是一种理性诉求。站在女性的角度看,男方经济实力强,女性能获得更多安全感。

年收入10万元的与年收入20万元的相比,显然后者更具魅力。从女性的角度分析,选择与年收入20万元的男性结婚,更加有利。这其实是爱情的市盈率。

所谓市盈率,就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值。比如,股票的价格是股票未来全部预期收益的现值[4],而一个人的身价就取决于他未来全部预期收益的现值。那些收入高的男性更受女性青睐,是因为他们获取物质财富的能力强,个人身价更高。

那些自身条件不错,却仍旧保持单身的女性,之所以不肯选择与条件一般的人结婚,是因为不想让自己的爱情市盈率过低。在没遇到满意的结婚对象之前,她们宁愿选择单身。

当然,选择嫁给一个人,不能只看当前的收入,还要看他未来的全部预期收益。很多人在没有成功之前,往往也是一个穷光蛋。判断一个男人的未来前景是否光明,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这是许多女性自身条件不错却仍旧单身的重要原因。

当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实现了经济独立、财务自由,她们自然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让自己将就一辈子。在婚姻中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必然成为新时代女性的选择。在没有遇到对的人之前,如果对方的条件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预期,她们宁愿保持单身状态。

经济学解读【经济学解读】

对男女双方来说,年龄、容貌、学历、收入等都是宝贵的资源。选择结婚对象,要针对自身条件评估对方的价值,资源配置就是决策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以及单身现象,可以明白一个道理,所谓“经济”,就是精心地计算自己的人生。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单身男女都有自己单身的理由,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的考虑和计划。

注释

[1]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2]彩礼,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定亲财礼、聘礼、聘财等。

[3]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是一个遗腹子。亚当·斯密终身未娶,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

[4]现值,指资金折算至基准年的数值,也称折现值、在用价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