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托尔斯泰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年),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1828年出身于贵族庄园的世袭家庭。托尔斯泰的主要创作活动,是从1861年到1905年这一时期,1863至1869年,他完成了史诗性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至1877年完成了第二部著名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89至1899年完成了集中体现他晚年的思想和艺术特征的长篇小说《复活》,使他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一生充满着传奇。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欧洲文明史上六位伟大人物之一,还是一位伟大的预言家。托尔斯泰是一个充满矛盾性格的人物,这一方面反映在他自己的精神追求上,同时也体现在他对社会道德的评判中。
1910年冬天的一个早晨,82岁的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突然离家出走,他给夫人留下了一封信便逃离了庄园。11天后,他因受风寒得了肺炎,在一个孤寂的火车站离开了人世。
【背景介绍】
《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以1812年俄法战争为背景,以包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家族的家庭生活为主线,气势磅礴地再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广泛而细致地展示了俄国当时的社会政治和各阶层人士的生活原貌。作品中有大量战争的描写,如申格拉本和奥斯特里茨会战、斯摩棱斯克大火、波罗金诺大会战、法军进入莫斯科、莫斯科大火、法军全面溃退等,但随着焦点的变换、交叉,一个个构思高明却显得不连贯的场景都环环相扣地发生在贵族的圈中。这一切都使作品的主题“战争与和平”鲜明地镌刻在读者心中。
【内容概述】
1805年,法国和俄国之间关系恶化,即将发生战争。然而在俄国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依旧恬静悠闲,社交舞会照常举行。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决心干一番事业,就提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奥斯特里茨,他参加了联军与法军的会战并受伤。伤愈后回到田庄,妻子难产死去,生活的挫折使他日渐消沉。在罗斯托夫伯爵家,他爱上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娜塔莎。爱情使他振作起来重新投入生活和事业。俄法战争爆发,安德烈奔赴沙场,在波罗金塔会战中受重伤。他忽然体会出死亡就是人生的清醒过程。从那一刻开始他的生命慢慢退潮,平平静静走到终点。
与安德烈的故事平行发展的另一主人公彼埃尔是个热血冲动、善良真诚的年青人,凭着继承一笔可观的遗产,他成了上流社会瞩目人物。势利的库拉金公爵便把放荡堕落的女儿爱伦嫁给了他。意志薄弱但又向往理想的道德生活的彼埃尔在荒淫的贵族群中屡次受挫。卫国战争中,彼埃尔组织民团并禁受了战火考验。后被法军逮捕。在战俘营,士兵中的宿命论和不抗恶思想使他深受感动。在俄国人民打击下,法军溃败。彼埃尔被游击队救出,返回莫斯科。早已深爱娜塔莎的彼埃尔终于如愿与心爱的人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婚后,他参加了十二月党人的秘密组织,而娜塔莎则成为一个贤妻良母。
【欣赏与评析】
在《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中,作家描绘了一幅19世纪初期俄国社会广阔而生动的图画,人物多达550多人,上至沙皇、大臣、总司令部,下至普通士兵、游击队员,众多的将军、贵族、官吏、商人、农民,广泛而细致地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政治生活及人们的精神面貌。与和平时期相对,作品有大量战争的描写,如申格拉本和奥斯特里茨会战、斯摩棱斯克大火、波罗金诺大会战、法军进入莫斯科、莫斯科大火、法军全面溃退等。这使作品的主题“战争与和平”鲜明地镌刻在读者心中。而才智过人、性格坚强、内心丰富的安德烈,感情冲动、善良真诚的彼埃尔,美丽动人、纯洁自然的娜塔莎也在战争与和平的洗礼中屹立于读者眼前。
《战争与和平》规模庞大,人物众多,精彩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动人的场景层出不穷,纷繁的事件互相交错。整部小说有如海洋,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极具魅力。这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尽管内容复杂、卷帙浩繁,但线索清晰、结构完整。作者把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都以“战争”与“和平”为中心加以安排。重要的历史人物只在他们历史活动的重要时刻出场,而几个贵族家庭的历史则是小说的基本内容。托尔斯泰以深挚的感情,优美、深刻的笔触创作了一部壮丽、精美的文学精品。作品中景色描绘与人物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如奥斯特里茨的天空、春天的白桦林都跟安德烈的心理变化密不可分。整部作品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在优美的散文中插入大段雄辩力的议论,直接表达作者的历史、哲学观点,是这部巨著的又一艺术特色。这部巨著被认为是“我们时代最浩瀚的史诗,是现代的《伊利亚特》”(罗曼·罗兰语)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