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第一卷
20899400000008

第8章 丘吉尔

1.临危受命

温斯顿·丘吉尔降生于1874年11月30日。1940年5月10日,在希特勒法西斯横行欧洲最猖獗的时候,英国国王授权丘吉尔组阁政府,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了简短演说,他说:“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你们。”接着他又说:“你们要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竭尽一切可能和投入全部力量在海上、陆上和空中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要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

丘吉尔除了任首相以外,还接受了下院领袖和国防大臣的职务,实际上掌握了最高军事领导权。

丘吉尔是个性格果断、意志坚强、精力充沛的人,而且是个雄辩的演说家。在对德作战时期,他充分运用这些素质来领导国务活动。他的大量演说都能准确地分析局势和英国民众的心理,他抨击希特勒及其党羽并号召本国人民积极抗战。丘吉尔的这些演说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扬,也终于得到反映群众情绪的有才干的军事将领们的拥护。

丘吉尔取得政权后的最初阶段困难很多。德军突破了英法前线,战火向法国北部蔓延,危及巴黎,英国远征军有被歼的危险。丘吉尔很可能在德国人发动进攻的初期就已经意识到法国不可能取胜。这意味着英国不久即将失掉最后一个主要的同盟国。

丘吉尔政府需要立即着手解决几个问题。要千方百计延长法国的抵抗时间以便给德国军队造成最大创伤,同时也为英国加强国防——训练陆军、空军并为准备生产武器赢得时间。

不久,在法国北部的英法两国的大部队被德军截断。这时丘吉尔政府主要关心的是撤退英国远征军。英国远征军和法军终于从敦刻尔克撤出来,但这些部队的装备不得不全部丢弃在法国。这样英军在1940年遭到惨重失败,英国继续同德国作战的前景十分暗淡。

丘吉尔在这个不寻常的时刻表现坚定、勇敢。当6月4日召开下院会议的时候,首相向英国人民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说:“尽管我们失利,但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上作战,我们将充满信心在空中作战,我们将越战越强。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在田野和街头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任何时候决不投降。即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的由英国舰队武装和保护的海外帝国也将继续战斗。”

1940年5月下半月,丘吉尔曾经想把墨索里尼争取到自己方面来。他以个人名义给这个法西斯独裁者写了一封信,叙谈他对墨索里尼以往的友情并希望他不要站在德国一方作战。这一尝试毫无结果。法西斯的意大利急急忙忙地出来声援胜利者,于是英国在南欧、地中海和北非又多了一个新的强大敌人。

在法国垂死挣扎期间,丘吉尔主张英法联合成一个国家,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但因1904年6月22日法德停战协议而未达到目的,从此,英国失掉了所有同盟国,只好孤军作战。

这时,英国人民意识到国家、民族遇到了致命的威胁,从而表现得异乎寻常的英勇顽强,准备焕发精神,继续坚持抗德斗争。丘吉尔写道:“在法国被击败之后,英国凭借岛屿多的有利地势,从失败的痛苦和致命的威胁中产生出一种不亚于德国的民族果敢精神。”温斯顿·丘吉尔表达了英国人民的战斗意志,因而显著提高了他的群众威望。丘吉尔成了民族战争的领袖,人民相信他能够采取有力措施把战争进行下去。

1940年6月18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讲话时说:“法兰西之战已告结束。不列颠之战就要开始……因此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我们的责任,而且我们应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英帝国就是存在1000年之后,人们还能说‘这是他们最光辉的时刻’。”

在法国崩溃之后,英国领导人认为:“只有采取综合手段才能击败德国,就是施加经济压力,空袭德国的工业和交通枢纽以及居民点,在德国占领区广泛组织反抗运动。”

后来的战争进程表明,仅用这些手段还不足以赢得胜利。但是英国当时没有其他手段可使。制定战略计划的人可能当时就知道,这种战略无济于事,可是他们想不出别的办法。英国官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学家约翰·巴特勒写道:“谁都说不出应当怎样做才能保证取得胜利……才能在最近的危急岁月使国家免于灭亡。”

1940年夏天,德军开始空袭英国,英国空军给以坚决回击。在空战中英国人损失惨重,可是德国人也蒙受重大伤亡。在这一战斗中,英国人民的意志锻炼得更加坚强。

英国政府在法国失败之后仍坚持作战,这一举动提高了丘吉尔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声望,也逐渐改变了他在保守党内的地位。保守党员渐渐懂得丘吉尔是他们的唯一希望,只有利用他日益提高的威信,方可挽回这个党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声誉。

1940年9月底,内维尔·张伯伦因健康状况恶化而辞职,不久即去世。因此需要选举新的保守党领袖。这时大家已经很清楚,只有丘吉尔能够胜任。《星期日泰晤士报》写道:丘吉尔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我们在伟大领袖的英明领导下战斗感到无比幸福。今天,温斯顿·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这份报纸表达了当时英国保守党领导人的观点。

丘吉尔懂得,英国孤军作战必须设法摆脱不易避免的迅速失败,因此,采取许多坚决措施:根据抗敌需要动员国内各类资源,扩大军火工业,建立民防队,进行反击德军的训练以防德军入侵英国岛屿时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设法争取新的盟友。德国是可怕的劲敌,所以新的盟友必须具备同德国旗鼓相当的或者超过德国的实力。当时只有两个具备这种条件的国家没有参战,就是苏联和美国。丘吉尔的注意力转向这两个国家。他继续保持并加强同罗斯福总统的个人书信往来,共同商讨最重要的英美关系和世界局势问题。丘吉尔在信中仍然署名“前海军人员”。他非常喜欢玩弄华丽的词藻,在战时也是如此,他总是给各种会议和战役冠以名目繁多的代号。

丘吉尔积极设法说服罗斯福,要他相信英国取胜对美国有利,而德国取胜必将给美国带来不幸和灾难。他千方百计鼓动美国参加抗德战争。他终于同罗斯福谈妥,英国以租让西印度群岛的基地来换取美国的50艘旧驱逐舰。这一交易与其说使英国海军得到补充,莫如说在推动美国参战的路程上取得重大进展。与此同时。美国在1940年下半年和1941年上半年给予英国的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援助是对处于困难时期的英国的有力支援。

5月22日,丘吉尔再飞巴黎参加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还在万森城堡的法军总司令部会见了魏刚,对他留下了“坚定、果断和出奇的活跃”的印象。丘吉尔与法国领导人进行了讨论后,同意了魏刚南北军队会合的计划,又于第2天飞回伦敦。

但是,从索姆河南部地区发起的攻势未能奏效,由戈特勋爵指挥的英国远征军的北翼阵地也因比利时军队的溃退而陷于困境;5月25日英法联合在阿腊斯北部举行的反攻被德军挫败;5月26日,临时被任命为准将的戴高乐率第四装甲师和6个营的步兵向阿布维尔发动了成功的进攻,但由于缺乏增援和空中掩护,他所取得的战果未能巩固;5月27日,比利时投降;5月30日,戴高乐被迫南撤。由于战事发展不利,英国陆军部已于5月26日命令戈特勋爵打开通向海边的通道,命令驻守加来的英军坚守到底,从南边给予保护,以便从敦刻尔克“撤出尽可能多的人”。此时,沿海的许多港口不是已落入德军手中就是处在德军炮火的射程之内。约有40万英法盟军被迫收缩在敦刻尔克周围的一小块袋形地区,前有大海,后有追兵,假若德军继续追击,40万英法联军就有可能被歼灭。但奇怪的是,在5月24日,希特勒发出了要坦克部队停留在运河一线,停止向前推进的命令,使盟军获得了一个意外的重要喘息机会,争取时间巩固了敦刻尔克周围的袋形阵地。

5月26日晚上7时许,英国海军部根据丘吉尔的指示,发出开始执行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通知。861艘从巡洋舰、驱逐舰到小帆船等各种类型、各种动力的船只都投入了从敦刻尔克撤退盟军的紧急行动。据统计,头四天总共撤退了13.1万人;5月27日7669人;28日1.7人;29日4.7万人;30日,5.8万人。这四天中,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公报曾反复宣称,“在阿托瓦的法军的命运已经决定了”,“被迫退入敦刻尔克周围地区的英军在我们集中进攻之下正走向毁灭”。德国人原以为,只有一些小船对希望撤离的盟军作用不大;但到了5月30日,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和总参谋长终于发现了这些小得可怜的船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在拼命进攻和猛烈轰炸下,盟军袋形阵地仍巍然不动,德国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盟军部队在他们的眼皮底下逃到英吉利海峡对岸去。

由于敌人已经察觉而无保密的必要了,英国海军部干脆公开号召沿海居民都投入营救活动。许多有船的人纷纷自愿前来,更加快了撤退速度,以及5月31日这一天撤退人数达到6.8万多人。同一天,丘吉尔第3次飞往巴黎出席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这次会议决定了盟军从挪威纳尔维克撤退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以及一旦意大利参战就对其进行海空联合袭击的计划。丘吉尔在会上还努力避免法国人产生误会,强调在敦刻尔克的英军和法军“撤退必须相互臂挽着臂合力进行”。他发现,法国方面继续战斗的热情和信心比上次有所减弱,尤其是贝当元帅反应冷淡甚而怀有敌意。

敦刻尔克的撤退仍在继续进行。甚至海军部地图室主任皮姆海军上校和他的两三个同事也在四天时间里驾着一艘荷兰小船运回800多人。为了鼓舞大家的斗志,丘吉尔向政府官员们发出通令说:“在这黑暗的日子里,如果政府中所有的同僚以及重要官员能在他们的周围保持高昂的士气,首相将不胜感激;这不是说要缩小事态的严重性,而是要我们对我们的能力表示信心,我们有坚定不移的决心继续作战,直到把敌人企图统治整个欧洲的野心彻底粉碎为止。”到6月4日,共有33.8万名英法官兵从敦刻尔克撤到了英国。但由于条件所限,这些部队只携带了步枪等轻武器,而大部分重武器以及大批军需品和装备都不得不丢在了敦刻尔克。

2.不列颠之战

6月22日,贝当政府与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

在法国被击败之后,英国凭借岛屿多的有利地势,从失败的痛苦和致命的威胁中产生出一种不亚于德国的民族果敢精神。这种精神使普通老百姓都敢于蔑视不可一世的纳粹战争机器,决心同德国法西斯决一死战。

前后两任本土军陆军总司令艾恩赛德将军和艾伦·布鲁克将军,指挥部队在岛山构筑坚固的防线,挖掘反坦克壕,修建钢筋混凝土掩体,还组建了直接打击登陆敌军的机动部队。7月,罗斯福总统不顾许多人的激烈反对,给英国运来了50万支步枪,8万挺机枪,1亿3千万发子弹,900门75毫米的大炮,100万发炮弹以及炸弹、烈性炸药和无烟火药。这些物资几乎把美国军火库的家底搬空了。丘吉尔立即指示以“有计划的军事行动”组织分运,并立即发放给近100万国民自卫军。英国人本来准备用干草叉和连枷来对付德军,现在有了武器弹药,更感觉自己不可战胜。

比弗布鲁克在飞机生产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喷火式”和“旋风式”战斗机从大撤退时的331架增加到620架,后备飞机从36架增加到289架。海军也把大部分驱逐舰从执行护航任务中调回来对付德军入侵。为了避免“打另一场战争的危险”,丘吉尔还不顾中国等国家抗日战争的需要,宣布关闭缅甸通道3个月。这一姑息日本的行动,实际上为英国后来在东南亚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丘吉尔对可能遭入侵的地区进行了一系列视察,在肯特郡和苏塞克斯郡观看了军事演习,在哈里奇和多佛尔视察了防御工事。他还到东北沿海一带视察,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

丘吉尔还借助于广播,利用其前任从未用过的方式直接向全国军民发表演说,以坚强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激发大家的战斗勇气。据估计,全国有64%以上的成年人收听了他于7月14日发表的广播讲话并被感动。

德国人对英国的第一次猛烈袭击是从7月10日开始的,人们通常把这一天作为空战开始的日子。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的第16号令,即所谓的“海狮计划”。命令准备工作应在8月中旬完成,其作战目的是“清除英国本土作为对德作战的基地,并且在必要时,全部予以占领”。

在德国人的进攻中,有3个相互重叠连接的阶段。第1阶段从7月10日到8月18日,对英国护航舰队和南部港口进行轰炸,并引出英国空军,试图把它消耗光,从而取得制空权;这是渡海登陆的先决条件。因此,德国空军在这一阶段里的空袭行动日益频繁。但英国皇家空军只出动了部分战斗机应战。这样虽然使港口和船只受了一些损失,有4艘驱逐舰和18艘商船被击沉,但是保存了空军实力,也使敌人付出了惨重代价。英国空军丧失了148架飞机,而德国空军有296架飞机被击落,135架飞机受伤。

由于天气恶劣,空战在8月19日到23日停止了5天。8月24日开始的第2阶段中,德国空军首先打算摧毁英国空军的地面通讯指挥中心扇形站。从8月24日到9月6日期间,德国空军平均每天出动1000多架飞机,使英国南部的5个前沿机场遭到严重破坏,7个扇形站中的6个几乎被彻底摧毁;446架飞机被击落或受伤;103名飞行员遇难,128名飞行员受重伤,占当时全部飞行员的1/4。丘吉尔为此“感到十分焦虑”。就在英国空军遭受严重损失难以支撑局面的关键时刻,戈林犯了第2个也是更严重的战术错误,9月7日,德国空军转而大规模夜袭伦敦。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空战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英国空军得以缓过气来,这次战术改变给希特勒和戈林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9月7日这天,德国空军投入了625架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对伦敦进行了大规模的轮番轰炸。

从8月24日起,伦敦在连续85个夜晚中有82个夜晚遭到空袭。从9月7日至11月3日,平均每天晚上有200架德国飞机轰炸伦敦,对伦敦的轰炸不间断地持续了57天。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作为报复,英国空军也轰炸了柏林。由于距离较远,轰炸柏林的规模较小,德国人的伤亡和损失都不严重,但对德军士气和老百姓心理的影响则是非常巨大的。

为了减轻空袭造成的危害,丘吉尔指示建立了他所说的“杰姆乌鸦”紧急警报制度,为了救助房屋财产在轰炸中严重受损的人,他抓紧制订了战争保险方案。他还通过林德曼教授组织科学家运用科学技术破坏德军的空中攻势,使来袭的敌机误入歧途。

11月份,空战进入第3阶段。德国人又一次改变了他们空袭的主要目标,试图摧毁英国工业生产中心。这一行动是从14日轰炸考文垂开始的,但持续的时间不那么长,也没能实现他们的目的。英国飞机的产量不仅没有下降,在1940年中,还以其9224架对8070架的比数,超过了德国人。

由于英国人民在丘吉尔为首的政府领导下,精诚团结,万众一心,英勇顽强,决死抗战,使希特勒入侵英伦三岛的计划彻底破产。9月19日,希特勒决定无限期地推迟“海狮”计划;10月12日正式宣布把入侵推迟到第2年春天;1941年7月,希特勒再次把入侵推迟到1942年春天。到了1942年2月13日,在雷德尔海军上将的劝告下,希特勒终于同意彻底放弃了“海狮”计划。不列颠之战以英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美国虽然提供支援,但并不急于参战。英国领导人担心,在美国还没有坚决地同英国并肩战斗之前,就出现悲惨的结局,因此,他认为利用苏联同德国之间的斗争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因此,丘吉尔,试图把苏联拉入自己一边。1940年夏天,他任命工党领袖克里普斯为驻苏大使,责令他努力改善英苏关系,并说服苏联参加对德战争。丘吉尔就像需要空气一样需要苏德开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苏联变成自己的盟友。

1941年春天,希特勒派鲁道夫·赫斯访问英国。赫斯是从自己驾驶的飞机上跳伞后被英国当局抓获的,英国政府代表与赫斯举行了秘密谈判,赫斯建议英德签订和约,共同对付苏联,并建议丘吉尔离职,由亲法西斯分子组织新政府。

丘吉尔当然不会接受赫斯的这些建议,但他却没有明确拒绝,而是保持了沉默。这种态度使舆论界开始怀疑政府对德国的立场,而丘吉尔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打消这种疑虑。丘吉尔是在暗示德国人,他在进攻苏联时可以得到英国的某种支援,从而推动希特勒去冒险攻打苏联。

希特勒一旦真去冒险,则给他以坚决的回击。赫斯是希特勒丢给丘吉尔的诱饵,而丘吉尔却要让希特勒自己吞下这个诱饵。希特勒和德国其他领袖都坚决反对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英国的态度使他们没了后顾之忧。

30年代,希特勒曾不止一次地玩弄过英国的首相和其他国务活动家,尤其是内维尔·张伯伦曾多次被希特勒愚弄。而这次,丘吉尔却愚弄了希特勒,并给他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外交部接到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丘吉尔曾严令身边的工作人员,除非是德国进攻英国,不能在8点之前叫醒他。8点钟,工作人员才叫醒了丘吉尔并向他报告了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丘吉尔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是他任首相以来得到的最好消息。英国广播公司9点钟广播了丘吉尔的演讲,丘吉尔说:“我们要给予俄国和俄国人一切可能的援助。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

在这个时刻,丘吉尔表现出了一个大政治家的风度。在英国,没有哪一个人比丘吉尔更坚决地敌视苏联,但也是丘吉尔最充满热情地要和苏联结盟,要支援苏联。

7月12日,英苏签订了在对德战争中采取共同行动的协议,英国准备向苏联提供军事援助。8月,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大西洋的一艘军舰上会晤,这是他们第一次会晤。结果,双方拟定了大西洋宪章,决定共同援助苏联,向它提供武器和战略物资。并声明英美两国在战胜德国和它的附庸国之后致力于建立公正和民主的世界。

丘吉尔希望美国尽快参战。在远东,日美关系日益紧张。日本已经同德国结盟,日美冲突终将导致美德开战。因此,丘吉尔尽一切可能怂恿美国政府对日本表现强硬。

由于成功地领导了英国人民抗击法西斯德国的斗争,丘吉尔此时在全国军民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8月3日,丘吉尔发电报给英国驻华盛顿大使洛西恩侯爵说:“把英国拥有的一些基地让与美国,可以答应,不过我们宁愿无限期地租借而不愿意卖出。”鉴于空战之后德军有立即入侵的可能,所以丘吉尔在给罗斯福总统的多次电报中都竭力向他说明,如果英国一旦被击败,如果万一英国出现一个吉斯林式的政府,以交出英国舰队从德国换取远为宽大的条件,那么,希特勒就成了欧洲的霸主,将会掌握欧洲全部造船厂和海军,而这对美国是极其危险的。美国人如果坐山观虎斗,以为坚持孤立主义还可以捡到英国舰队的残余。这样想是十分可怕的。丘吉尔这种说法对美国高级官员以至孤立主义者都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因为存在这种危险的可能性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方面已准备同意英国以基地换取驱逐舰,但同时要求英国保证,一旦美国参战,则英国必须在万一战败时将英国舰队或其残部驶往美国,否则这一做法要想获得美国公众舆论支持是极端困难的,而这又是国会是否同意的前提。8月6日,罗斯福通过洛西恩侯爵传来信息说,他希望得到如下保证:如果英国被占领,英国舰队将在海外为帝国继续战斗,决不投降,也决不凿沉。这一保证对美国国会将最有说服力。

8月15日,丘吉尔在给罗斯福的电报中说:“我们要用舰队战斗到底,我们谁也无意用舰队的投降或凿沉去购买和平。当你引用我这一再提及的保证时,请记住,如果竟使人们产生一种印象,认为很容易就能征服英伦三岛及其海军基地,那么,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有害的。”

8月16日,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了就获得海、空军基地而与英国政府磋商的消息。罗斯福竭力说明,美国用几只陈旧的驱逐舰便可在危急时刻换取无限安全是非常有利的。

9月5日,丘吉尔以谨慎的措辞将此事正式通知了下院,并且“获得了他们的默认——实际上是全体同意。”50艘驱逐舰很快交到了英国海军手中,这批舰艇使英国战时计划中新造舰只交付使用之前,英国海军可以极其顺利地渡过舰艇短少的时期。

11月6日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的消息传来,丘吉尔深感庆幸,立即致电表示祝贺。而罗斯福在重新当选后的第3天就公开宣布,按“据实际经验得来的办法”分配军火产品,即大致上一半分给美国军队,另一半分给英国和加拿大军队。美国战时物资优先分配局同意在英国已定购的1.1架飞机之外,再供应1.2万架。使丘吉尔头疼的问题是这笔钱怎么付。

11月27日,德、意、日3国在柏林签署了《3国条约》。国际形势的这种变化,预示着战争冲突可能不会再局限于原有的地区范围。

12月30日,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炉边谈话”。他指出:“危险就在眼前,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但是我们深知,我们不能爬上床去,用以被蒙头的办法逃避危险……如果大不列颠一旦崩溃,所有我们整个美洲的人即将生活在枪口之下,枪膛里装满一触即发的子弹,经济的和军事的子弹都有。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就我们所能支配的人力和物力,生产武器和舰只。”最后,他推出一个广为传诵的著名论断:“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大兵工厂。”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英国的战况和与丘吉尔交换意见,1941年1月初,罗斯福派霍普金斯作为自己的私人代表飞往伦敦。霍普金斯与丘吉尔之间建立了亲密关系,也对丘吉尔留下了深刻印象。

霍普金斯在英国呆的时间比预定时间长得多,他直到2月中旬才返回美国。当3月8日美国参议院以60票对31票最终通过了“租借法案”以后,罗斯福即指定由霍普金斯负责援助英国的事务。在哈利法克斯于1月赴华盛顿就职后,美国也于2月派出约翰·G·怀南特为英国大使,结束了这一职务近两个月的空缺状态,从此英美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更为密切的新阶段。而这一局面的形成,是与丘吉尔以政治家的深邃远见和外交家的巧妙手腕,经过多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难以分开的。由于“租借法案”在支援英国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战争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后来丘吉尔把罗斯福总统的这次胜利,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3个转折点”。

3.战火燃向东方

9月,英美军需供应会议在伦敦召开。英国同意将原定提供给英国的各种军用物资转拨给苏联。丘吉尔在处理对苏关系问题上,此时表现出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气和高度灵活性。

1941年12月7日,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爆发了。日本海军出动6艘航空母舰,载有400多架飞机,对美国檀香山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凶猛的突然袭击。这次打击使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有18艘军舰被击沉或遭到重创,188架飞机被炸毁,159架飞机严重损坏;美国海军官兵死亡2403人,失踪和受伤2233人。幸亏当时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不在港内,而日本飞机的轰炸又漏掉了海军船坞里的油库和潜艇库,否则美国海军的损失还要更惨重一些。

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当天丘吉尔在契克斯度周末,他从随身携带的小收音机中听到了令他和所有人“都不胜惊讶”的消息,丘吉尔立即拨通了罗斯福总统的电话,得到了对这一消息最权威的证实。对此他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因为,长期以来他极力促成而未果的美国参战一事,现在由愚蠢的日本人替他促成了。

12月14日,丘吉尔冒着狂风巨浪和遭遇德国潜艇的危险,经过漫长的8天航程,于12月22日抵达华盛顿,受到罗斯福总统的热烈欢迎。英美两国领导人进行了不拘礼仪而亲切友好的会谈,双方人员共同举行了代号“阿卡迪亚”的全体会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会议决定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的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会议确认战争的主要敌人是希特勒德国,同时认为阻击日本侵略的太平洋战争是这场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联合作战,统一指挥,会议决定在太平洋战区建立ABDA联军司令部,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意见,由英国的韦维尔将军出任联军总司令。

丘吉尔与罗斯福会谈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世界性的反法西斯大联盟。经过大量的电报往返,由26个国家参加发起的这个世界组织的成立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罗斯福总统提出以“联合国”替代原来拟议中的“协约国”作为这一世界组织的正式名称,丘吉尔对此表示赞同。

1942年1月1日,罗斯福到丘吉尔下榻的房间,两人对《联合国宣言》草稿最后敲定。随后,在总统书房里,由罗斯福、丘吉尔、李维诺夫和宋子文分别代表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签署了这个庄严的历史性文件。

《联合国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性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对粉碎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称霸全球的幻想,取得二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月20日,丘吉尔在白宫收到罗斯福总统亲手交给他的一份电报,上面的消息令他目瞪口呆。电报上说,北非战场上的托卜鲁克要塞被敌人占领,英军2.5万人被俘。后来进一步证实,被俘人数实际多达3.3万人。罗斯福当即问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丘吉尔:“我们能帮你什么忙?”丘吉尔回答:“给我们大量希尔曼型坦克,能给多少就给多少,并且尽快运往中东。”罗斯福立刻叫来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随即作出安排,调拨300辆希尔曼型坦克和100门自行火炮,并直接运送到苏伊士运河。这一意义重大的决定,成为丘吉尔此行的重要收获之一。

在7月里,奥金莱克亲自指挥着第8军在阿拉曼建立起防线。当隆美尔的部队打来时,由于当地不宜于坦克行进,限制了德军装甲部队的威力。奥金莱克趁机组织了有力反击,俘虏了好几千德军,使局势稳定下来。7月下旬,罗斯福派霍普金斯、马歇尔将军和海军上将金,到伦敦与英方会商下一步的战略问题。因为英国的参谋长们固执认为1942年进攻欧洲条件不成熟,使马歇尔关于及早开辟欧洲第2战场的意见未能坚持下去。当这些意见汇总到罗斯福那里后,他最后表态支持进攻法属非洲。7月25日,作出了关于此次行动的最后决定。

8月初,丘吉尔决定任命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接替奥金莱克的职务。本来还准备起用 W·H·E·戈特将军任第8军军长,但因为布鲁克认为戈特过于劳累而倾向于任命伯纳德·蒙哥马利。此后不久,戈特将军因座机被击落而不幸罹难,遂由蒙哥马利担任了第8军军长。

8月10日深夜,丘吉尔直接从开罗飞往莫斯科,准备当面向斯大林通报关于改变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2战场的决定。这是一个微妙的、困难的、然而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丘吉尔对于会受到何种对待心中无数,但对自己将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则十分明确。

8月12日下午5时许,丘吉尔的座机降落在莫斯科的首都机场。苏联人给予丘吉尔以最高规格的接待,安排他住进了城郊一座豪华别墅。当天晚上,丘吉尔前往克里姆林宫拜会了斯大林。在“阴森而沉闷”的气氛中,丘吉尔首先坦率地告诉斯大林,英美两国政府认为,1942年不可能在法国北部登陆以开辟欧洲第2战场。他提醒斯大林,在莫洛托夫访英时,英方已通过备忘录说明不能就1942年的行动作出承诺。斯大林阴沉着脸加以反驳,表明了他对这一决定的不赞同态度。随后,丘吉尔又谈到轰炸德国;继而又谈到开辟第2战场的另外选择,即准备10月份在北非实施的“火炬”计划。丘吉尔以鳄鱼作比喻,说明“火炬”计划是打击鳄鱼柔软的下腹部。斯大林此时又转而高兴起来,与丘吉尔长时间地讨论了这一计划的意义和理由。此后双方又就英美空军在苏联军队南翼取得制空权进行支援进行了讨论。会谈直到午夜才结束,此时丘吉尔欣慰地感到:“冰块已经打开,通人情的接触已经建立起来。”

这次英苏首脑会晤,使丘吉尔与斯大林之间建立起并在战争中一直保持着一种“密切而又严肃”的关系,对双方之间加强联系、增进理解、相互配合、保证取得战争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柳暗花明

丘吉尔从莫斯科回国后,立即开辟北非战场,并建议罗斯福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总指挥,副总指挥由亚历山大将军担任。双方商定这一计划提前执行,1942年11月8日在法属北非登陆,然后再由西向东,对德、意在北非的军队发动进攻,控制地中海,巩固中东,为以后在意大利和巴尔干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11月5日,艾森豪威尔冒险飞抵直布罗陀。丘吉尔把这个要塞置于他的指挥之下,作为登陆战役的临时司令部。

11月8日,英美联军的3个特混舰队分别在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地区登陆。登陆战役宣告成功。

11月底,盟军占领了整个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并进入突尼斯境内。

1943年上半年,登陆盟军和在埃及的英国军队对德意军队发动钳形攻势,彻底消灭了盘踞在北非的敌人。丘吉尔感到非常激动。为了协调盟军的下一步反攻计划,他迫不及待地要去美国访问。

5月12日,丘吉尔一行到达华盛顿,两国首脑及其参谋长们,在白宫举行了以“三叉戟”为代号的秘密军事会议。双方商定,要打破轴心国潜舰的威胁,加强军中优势,采取必要而实际的措施,援助苏联和中国。双方还商定,要在地中海地区实施大规模作战,以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同时准备于1944年春在法国登陆,对德国实行决定性的攻击。

1943年7月3日,盟军开始进攻西西里。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10月13日,意大利宣布加入盟军一边,对德作战。

由于苏德战场上苏军的节节胜利,在欧洲开辟第2战场的“霸王计划”终于在1944年6月6日开始了。

1944年上半年,苏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德军一再溃退,希特勒只得把大量的预备队和西线兵力调往东线阻止苏军。这为盟军开辟欧洲第2战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丘吉尔召集英美参谋长会议讨论了登陆地点,最后确定法国北部的诺曼底是最佳登陆地点。经丘吉尔和罗斯福商定,艾森豪威尔为盟国远征军总司令,英国空军上将泰德为副总司令。

为确保登陆成功,盟军曾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到1944年6月6日登陆作战时,英国已经准备好的大量的军队、飞机和船只,计有39个师,美国还有四五十个师要源源不断地运来。为了迷惑敌人,盟军统帅部还根据丘吉尔的建议,广泛采用了疑兵之计。它集结了一支假舰队,发出大量电讯,造成假象,仿佛盟军司令部设在肯特,并让美军少将乔治·巴顿闲步肯特街头,而德军情报人员正断定他是盟军总司令。进攻前夕,英国飞机又撒下大量的锡箔片,使德军误以为,好像有一支盟军舰队正开往加莱。而实际上盟军选择的登陆地点是诺曼底。

6月6日凌晨,盟军利用涨潮时机和刚刚出现的短暂的好天气,开始在诺曼底地区登陆。美英2395架运输机和847架滑翔机,从英国20个机场起飞,载着3个伞兵师向南疾飞,到法国诺曼底海岸后边的重要地区空降着陆。

黎明时分,英国皇家空军的1136架飞机,对勒阿佛尔和瑟堡之间事先选定的敌军海岸的10个堡垒,投弹5853吨。

天亮以后,美国第8航空队的轰炸机开始出击,1083架飞机,在部队登陆前半小时,对德军海岸防御工事投弹1763吨。然后,盟军各类飞机同时出击,轰炸海岸目标和内陆的炮兵阵地。太阳升起之后,盟军海军战舰开始猛轰沿海敌军阵地。

大约早晨6时30分,美军开始在奥马哈和犹他滩头登陆。在这之后,英国和加拿大军队也陆续在事先选定的海滩登陆。到了6日夜晚,将近10个师的部队连同坦克、大炮和其他武器已经上岸了,后续部队源源而来,不断扩大盟军对德国守军的优势。希特勒大肆吹嘘的“大西洋壁垒”被突破,从而为摧毁西线德军奠定了基础。

当天下午,丘吉尔便发电报给斯大林,通报了顺利登陆的情况。

斯大林收到英国首相的电报后,十分高兴,当即回电表示热烈祝贺。按照德黑兰会议协议所组织的苏军夏季攻势,将于6月中旬以前,在前线某一重要地段开始。苏军的总攻将随着部队之陆续转入进攻而逐步展开。

空降着陆和步兵登陆都非常成功。德军虽组织了反攻,但规模有限,无法把盟军赶下海去。而且盟军后续部队源源而来,补给物资不断增加,滩头阵地逐渐扩大,逐渐向纵深发展。在盟军的强力推进下,法国迅速解放了。与此同时,苏军在1944年夏己经开进中欧和东欧。

然而1944年底,西线出现了对盟军不利的战况,德军在阿登地区反扑,突破盟军防线向前推进了90公里。这种情况迫使丘吉尔于1945年1月6日向斯大林求援,请求俄国在东线发动强大攻势。苏军于1月12日重创德军,德军只好中止在西线的攻势。这次苏军进攻到了离柏林只有70公里的地区。

德国当局败局已定,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于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再次会晤。会议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并在柏林设置管制委员会。四国首脑还就波兰边界和政府的组成问题达成协议。最后,还就成立联合国的问题和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作出了决议。

4月16日,苏军发起进攻柏林的战役。25日,苏军在波茨坦以西包围柏林,并在柏林西南的托尔高地区与美军会师。27日,进入柏林。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各地德军也相继投降。5月7日,德国代表同艾森豪威尔签订投降书,5月8日,又在柏林向苏军元帅朱可夫签订投降书。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丘吉尔领导全英人民进行战斗,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战后的地位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