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改变你一生的态度
20942700000003

第3章 改变态度,命运随之改变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态度的转变就是命运的转变。

改变,就从这一刻开始

态度是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的态度使人成功,消极的态度让人颓废。心理咨询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工作、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态度又占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测试,让3个人完成同样一件事,其结果却因为每个人工作态度的不同而出现差别很大的结果。在我们身边,这种事例不胜枚举。积极态度让我们减少了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而消极态度使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然而,面对生活中的消极态度,态度固守常态的力量对我们的控制大过了追求改变的力量。

仔细看看,我们的大多数人早已习惯了过去的自己,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如几点钟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驾车上班等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仔细检查一遍自己的习惯。看看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无益的,哪些是有害的,然后将无益、有害的改为有益的,哪怕一个小小的改变,假以时日,必能受益无穷。请记住,拥有了成功的习惯,我们就拥有了享受终生的财富。行动起来,改变就从今天开始……

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平静地告诉乌鸦:“那我劝你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自己找到一个方法!”

歌德有句话说得好:“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初生的时候即投入行动。”改变要趁早,不能只是在嘴上说说,迟迟不行动,到头来,白白浪费了一生,无所成就。

一位知识渊博的教授与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富裕起来。

教授每天跷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在旁虔诚地听着,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与智能,并且开始依着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实现。

若干年后,文盲成了一位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有人会说,我是很想立即改变现状,但周围的大环境就这样,不允许,没办法呀!他必定是忘了:一个人在面临无法改变的环境的时候,他要学会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环境也会随着改变。西方有句谚语:“生存决定于改变的能力。”不少人往往是一方面既想改变现状,另一方面又害怕承受痛苦,结果把自己弄得既矛盾又挣扎,折腾了一大圈又绕回到起点。改变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不改变,那将是更大的痛苦。

“奶酪的故事”随着《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的畅销已经深入人心。看过的人都知道书中反映的道理是: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个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我们必须做出改变,而且,改变必须从今天开始,马上开始,从自己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相信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寻求的“奶酪”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奶酪,如何面对已经拥有的而且随时可能失去的奶酪。变化始终存在,不管这变化是好是坏,我们必须接受,而变化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人的适应能力,也就是你准备的充分与否。当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不管我们怎样选择,都应是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每天都在变化,都在顺应着潮流变化。

心理学家安东尼·罗宾说过:“一切的改变都是可以马上办到的。”人们对于“改变”这个问题所保持的态度,经常是“应当”而不是“必须”,就算是必须,也经常是指未来的“某一天”。要想马上改变,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心里保持迫切感:不能不快点去做。如何让自己愿意主动去改变呢?一个办法就是让自己的情绪达到痛苦的临界点,让自己觉得不马上改变是不成的。改变要能成功,不是知道得改变便算了事,而是得打从心知道自己必须改变才行。如果你多次曾试图改变而未见成功,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令你改变的痛苦还未达到令你无法忍受的程度,而唯有当你达到那样的痛苦临界点时,这时能令你改变的杠杆才会出现。

朋友,不要再怯懦、犹豫了,行动起来,改变就从这一刻开始。

改变不了过去,但可改变现在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这段话可能很多人都在书中见到过,但你并不一定知道这段话是出自一个癌症患者口中,这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更加强烈的震撼。对于一个患有绝症的人来说,人类在无法战胜的病魔面前是多么渺小和无助。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对于社会的改造,对于环境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既然改变不了环境,改变不了社会,为什么不改变我们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呢?

曾经被心爱的人抛弃在心灵的荒野,备受身心的双重熬煎,无法自拔;曾经被效力过的老板批评指责,失去丰厚的酬金,饱受生活的困窘;曾经被自己的无知出卖,输掉可怜的赌注,追悔莫及……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失败的话,我们几乎被失败占据了整个过去。似乎过去成为了失败的代名词,没有人愿意再度提起。

有人说:“凡事不在乎最终的胜败,至少我们曾经努力过。”

有人说:“因为我们努力过,所以我们不能失败。”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是神仙,我们很平凡,没有什么特异功能。等待会有奇迹出现,躺在过去失败的记忆里,编织着真实和不真实的理由,搪塞着自己的过失,终不会得到成功的眷顾。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想着要改变社会,成年以后就想改变家人,当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才发现,他谁也改变不了,唯一能改变的人就是自己。

痛苦挥之不去就把它忘记,现在正是工作学习的好时机;痛楚无法摆脱就把它淡化,现在正有高兴快乐的好景色;挫折挡住去路就把它打败,现在正是展示才华的好机会……

为什么天天没精打采地去工作,为什么天天看不到灿烂的太阳。为什么天天找不到忙碌的理由……

现在不是萎靡颓废的时候,不是抱怨后悔的时候,更不是迷茫的时候。硬着头皮去工作,怎么能够进入良好的工作境界呢?

1912年,24岁的卡耐基不无悲哀地放弃了演艺生涯,流落在曼哈顿街头。他无数次地问自己,我的前途在哪里?我的希望在哪里?我热烈憧憬充满活力的人生在哪里?为自己轻蔑的工作而起早贪黑地忙碌,住在与螳螂为伍的陋室,吃着简单粗陋的食物,这就是我的人生吗?他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忧虑和烦恼使他患了偏头疼的病,他无所适从,痛苦难耐。

一天,他偶然在“商联会”大厦前遇到一位左手齐腕切断的年轻人,同情和怜悯使他走过去,和小伙子攀谈起来。小伙子十分乐观地告诉卡耐基,他的手是被轧钢机轧断的,手虽然没有了,可是命还在呀!卡耐基问他生活是否困难,是否经常被烦恼所困扰。小伙子笑了笑,说:“不会的。我早就忘了这件事了。只是在缝衣服的时候,才会想起自己少了一只左手。”短短的几句话,却深深打动了卡耐基的心,并使他受到启发:一个人在不得已时,不论什么状态都要接受它;至于已经过去的事,多想也没有用,只能尽快忘掉它。

他开始寻找自己烦恼的原因:疲惫不堪和工作了无兴趣,导致推销工作失败;大学期间的辉煌之梦被现实生活击碎,舞台生涯的彻底失败和生活的四处奔波……新的忧郁和旧的烦恼像不停滴落的水滴,不断地滴下来……使他痛苦不堪,几乎要到精神崩溃的边缘。卡耐基扪心自问:我日夜忧虑,对目前的困境究竟有什么益处呢?想到此,他一骨碌爬起来,拿出纸和笔,在简陋的书桌上梳理自己的人生。他在白纸上写出这样几个问题:

1.过去已经逝去,未来尚未可知,你想生活在昨天、今天还是明天?

2.令我烦恼和忧虑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万全的应对之策?

3.如果把忧虑的时间用来行动,我会得到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

卡耐基就这样不断地追问自己,写呀画呀,画呀写呀。当黎明来临的时候,一丝曙光也照亮了他的心。

卡耐基就是用这种方法,顺利度过了彷徨苦闷的时期,迎来了创立自己事业的新起点。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至关重要的是改变心态,正视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不能盲目地自我设置障碍。认真分析自己的真实情况,抛开忧虑和烦恼,毅然舍弃旧有的东西,振作精神,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我们还应该学习古人那种宠辱不惊的意志和胆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仅仅忍辱负重,而且历尽千辛万苦,改变了越国的现状,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韩信忍胯下之辱,成王侯之霸业,流芳千古。

勾践与韩信都曾经很失败,一个近乎亡国,一个几乎流浪街头,倘若人生如此,实为奇耻大辱,但是他们不为不可改变的过去而伤心流泪,反而抓住现在,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忍辱负重,屈从于形势,伺机再起,最终成就了千秋伟业。这大概就是改变不了过去,但可改变现在的真实写照吧。

如今,我们大多数人不再为衣食而忧,不再为国败而伤,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点点失利何足为惧?我们都不再幼稚,道理还是明白的,难道仅仅如同一个初学英语的孩子那样吗?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政策和条件有所改变时,选择新的工作、新的生活方式未尝不可。不过只是换汤不换药,治标未治本,陷入困境只是早晚的事情。

换个角度想,危机不失为一种财富,因为它给予了你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人在改变现在的过程中,常常感觉过去的失败和成功与自己是如何的格格不入,这时候,你的抱怨是无济于事的,抱怨什么都改变不了。

以全新的自己去面对现在吧!成功不会无视有准备的头脑。

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稍微有点儿常识的人都知道,你很难控制周围的环境。当然,除非你恰好成了政府的首脑,也许那时候你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了。但是,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控制不了外部条件。这是千真万确的。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想法……而且,通过控制自己的想法……通过运用这种最伟大的力量——选择的力量……我们可以间接地控制周围的环境。

美国加利福尼亚有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2003年冬季征兵中他依法被征,即将到最艰苦也是最危险的海军陆战队去服役。

这位年轻人自从获悉自己被海军陆战队选中的消息后,便显得忧心忡忡。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的祖父见到孙子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便开导地说:“孩子啊,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到了海军陆战队,你将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内勤部门,一个是分配到外勤部门。如果你分配到了内勤部门,就完全用不着去担惊受怕了。”

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门呢?”

爷爷说:“那同样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美国本土,另一个是分配到国外的军事基地。如果你被分配在美国本土,那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年轻人问:“那么,若是被分配到了国外的基地呢?”

爷爷说:“那也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被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国家,另一个是被分配到维和地区。如果把你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国家,那也是件值得庆幸的好事。”

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不幸被分配到维和地区呢?”

爷爷说:“那同样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安全归来,另一个是不幸负伤。如果你能够安全归来,那担心岂不多余。”

年轻人问:“那要是不幸负伤了呢?”

爷爷说:“你同样拥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依然能够保全性命,另一个是完全救治无效。如果尚能保全性命,还担心它干什么呢?”

年轻人再问:“那要是完全救治无效怎么办呢?”

爷爷说:“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作为敢于冲锋陷阵的国家英雄而死,一个是唯唯诺诺躲在后面却不幸遇难。你当然会选择前者,既然会成为英雄,有什么好担心的。”

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样的际遇,都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好机会,一个是坏机会。好机会中,藏匿着坏机会,而坏机会中,又隐含着好机会,这恰如硬币的两面,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视角去对待它。

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对那些乐观旷达、心态积极的人而言,两个都是好机会。对那些悲观沮丧、心态消极的人而言,则两个都是坏机会。

让我们以两个职员为例,对他们进行比较,来看一看选择的力量是怎样影响他们每一个人的。一个人总是选择按时工作;他选择听从上司的指示;他选择把他的工作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得尽可能好:他选择提一些可能会对生意有所帮助的建议;他选择做一些是他这个职位的人本不需要做的零碎事情;他选择在必要的时候加几分钟甚至一个小时的班;他选择学做生意,甚至在下班以后去学一些特殊的课程来提高自己并改进公司的服务。这个人通过运用选择的力量使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职员,这样的职员肯定会不断进步。他的所作所为使得老板对他颇为赏识。如果必要的话,老板会做出特别的努力,把这个人尽力留在自己的公司里。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另外一种职员是什么样子。这种人来上班的时候要选择一个对自己来说合适的时间;他选择和老板、同事吵架,而这些则都是为了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他拒绝加班,不管是几分钟还是一小时;他选择做一些和生意无关的事情甚至讲一些不利于自己公司的话;他选择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绝不做任何“分外”的事;他选择把时间花在一些愚蠢的消遣和不雅的活动上;他选择认为下班以后的时间是他自己的时间,他可以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他选择拒绝展望将来,或为将来做任何准备。

当经济萧条时期到来的时候,第二种雇员将是第一批被解雇的对象之一。他会把这归咎于经济的萧条。他会开始诉苦,抱怨,因为他丢了饭碗。他会大声指责政府,把各种各样污七八糟的称呼加在政府首脑们的头上。他会责怪每一个人,除了他自己。他的家人和朋友也会跟着他遭殃。他会选择让时间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地溜走。最后,他会发现自己栖身于政府办的老年收容所里。为什么呢?

如果只有某种特定的方式才能使人们认识到这种最伟大的力量的话——这种选择的力量,这种做出正确选择的力量只存在于人类自己的头脑中,他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实现自己的计划,真正按照他们所梦想过的方式去生活。把责任推给周围的环境是再容易不过的;把责任推给亲戚朋友也是再容易不过的;把责任推给政府还是再容易不过的;把责任推给任何人、任何事都是再容易不过的,如果你选择这样做的话。

但是,每个认识到了这种最伟大的力量——选择的力量——的人都开始取得进步。这种进步不仅表现在生意上,也反映在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私生活上。他开始意识到他是那个做出选择的人,而他的朋友们、亲戚们,虽然他们都是为他好,却不能代他做出选择。

这样,他就开始建立起一种真正的自信。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他自己的能力、活动和主动性的基础之上的。他不再依赖周围的环境,他也不再依赖想象中的某个东西,而是依靠自己。从他意识到这种潜力开始,结果就不断地开始显露出来。认识到这种力量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跑马场,千百种偏差在我们的大脑中以极快的速度跑过,我们便难以分辨出这种简单却又令人惊讶的选择的力量。

当周围的环境无法改变时,唯一能改变的就是你的态度,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

不能掌控他人,但可掌控自己

我们周围有很多独立的个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无法用自己的意志去操控他人的行为。古代帝王用自己的意志鱼肉臣民尚且会遭受灭顶之灾,更何况无权无势的普通人呢?

古往今来,怨天尤人者,比比皆是。成功的人,我们看到的只是上天的护佑,却从不关注他们身后的汗水和沧桑;失败了,就大骂老天不公,造化弄人,也不体察自己的付出和努力。

有时候会有人不乏天真地想,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取得像爱因斯坦一样的成就,赚得像比尔·盖茨一样的财富,赢得像安南一样的地位……

可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你相信神灵护佑,可你能够改变失败的命运吗?没有人轻轻松松的一句话就可以让自己的同伴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理想的权利,不是你的怎会由你摆布。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他人是客观的,我们自己就是主观的,主观服从于客观似乎很合乎逻辑,至少这是为人处世的良方。

改变自己,就可以适应环境,就可以达成共识,就可以赢得支持和信任,就可以取得成功。被美国著名作家奥格·曼狄诺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推销大师原一平就是善于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典型。

原一平,只有1.45米的矮个子,本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虽然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但收入仍少得可怜,为了省钱,他甚至不吃午餐、不搭电车。最艰难的时候曾经因为拖欠房租被迫在公园的长椅上睡了两个多月。

一天,原一平来到一座寺庙,拜见住持。寒暄之后,他便滔滔不绝地向老和尚介绍起投保的好处来。

老和尚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平静地说:“听完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原一平愣住了。

老和尚接着又说:“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原一平听后哑口无言。

老和尚最后说了一句:“小伙子,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从寺庙里出来,原一平一路思索着老和尚的话,若有所悟。

接下来,他组织了专门针对自己的“批评会”,每月举行一次,每次请五个同事或投保客户吃饭,为此,他甚至不惜把衣物送去典当,目的只为让他们指出自己的缺点。

你的个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气……

你有些自以为是,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你的常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

年轻人把这些可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录下来,随时反省、勉励自己,努力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

每一次“批评会”后,他都有被剥了一层皮的感觉。通过一次次的批评会,他把自己身上那一层又一层的劣根性一点点剥落下来。随着劣根性的消除,他感觉到了自己在逐渐进步、完善、成长、成熟。

到了1939年,他的销售业绩荣膺全日本之最,并从1948年起,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售第一的好成绩。

1968年,他成为了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的终身会员。

“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过改变自己而改变生命”,原一平用自己的行为印证了这句话。

作为推销员,就是要让自己的顾客接受自己的观点,听从自己的看法。可是如果你无论如何也不能改变对方的话,改变自己才是最好的途径。改变自己,不仅仅是自己的提高,更是生存之道,成功之道。

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连自己都无法改变的人,怎能轻言去改变他人,又何谈改变国家与世界?成功者自有成功者的特点,就是善于改变自己,善于同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的人接触,而且很会变通。

蔡元培先生执教的清华大学有一个口号叫做“兼容并蓄”,如果一个不能容忍各种思潮的大学不是好大学的话,那么一个不能适应不同性格的人就不会成为一个成功者,至少不是一个纯粹的成功者。因为痴想每个人都与自己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是很愚蠢的,他人我们无法控制,这是他人的自由。

不要愚蠢地以为亲情就可以无限制的扩大,不健康的亲情一样得不到好的结果。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亲情的维系不是牢不可破的,理解是最好的方法。

不要再妄图控制他人,失败在所难免,只要善于察己不足,时常改变自己,成功是必然的。

不能选择容貌,但可展现笑容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容貌是无法选择的,就像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国度、家庭、父母一样。也许,你长得并不漂亮帅气,但你不应该自卑。我们不能选择容貌,但可展观笑容;不能改变外表,但可改变气质。

生命是多彩的,它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关键是看你如何把握生活,享受生命。用微笑来面对生活,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会感到生活的温暖,漆黑的午夜也会看到希望的曙光。用微笑来面对生活,用微笑来面对每个人每件事,你就会看到阳光灿烂,迎接你的必定是一路的鸟语花香。

美国的著名歌唱家卡丝·戴莉有一副动人的歌喉,唱起歌来婉转美妙,像百灵鸟一样,但她却长着一口暴牙,十分难看。她在参加歌唱比赛时,总是顾及自己难看的暴牙,尽力避免将口张得太开,一方面要放声歌唱,一方面又要极力掩饰自己的缺点,所以她的表演失败了。几乎每次参赛都是如此,她渐渐对自己感到绝望了。只有一个评委发现了她的歌唱天赋,告诉她“你有唱歌的天才,你会取得成功,但你必须忘掉自己的暴牙”。在这位评委的帮助下,女孩渐渐走出自己暴牙的心理阴影,在一次全国大赛中,她极富个性化的演唱倾倒了观众,征服了评委,最终脱颖而出。

长得丑点是一种缺陷,但如果只盯着自己的缺陷,它就会告诉你自己是多么丑陋,多么不幸,这时小小的不足挂齿的缺陷就会被放大成悲剧或灾难。上帝关上一扇窗子的同时,又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子。我们不必为自己的平庸与丑陋感到自卑,只要善于发现,你完全可以从这些自认为丑陋的缺陷中找到有价值的一面。只要我们能以一种平和乐观的心态来对待人生,笑对人生,自己的所有缺陷看起来都会那么美好。

微笑着对待自己,微笑着对待周围的一切人或物。因为仅仅那一笑就足以使黑夜似乎也明亮起来了。乐观的心态使你积极面对人生,悲观的心态让你消极地看待一切。而乐观与悲观仅仅一念之差。我们有何理由不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些呢?

当然,每个人都尝试过失败的滋味。不要指望一帆风顺的人生,因为那是不存在、也不完美的人生,真正完美无憾的人生是由成功和失败、欢笑与泪水共同铸就的。但只要你拥有微笑、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成功和欢乐最终必定属于你的!

人活着就是需要一种“笑面人生”的心态,微笑着面对纷繁的世俗,能够做到荣辱不惊,能够让你正视自己生存空间里很多的尴尬与不幸。当你把自己生命中一切遭遇都看作是或圆满或凄美的风景,用一种看风景的心情来笑看人生旅途时,一切都会归于淡然和美好。

诗人说:“笑是午夜的玫瑰,是人类的春天。”的确,笑在玫瑰般的优雅中挥洒着春的博大与宽容。笑,是人类最生动的表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一笑,包含了多少沧桑和宽容;这一笑,流露出张扬的个性,自信的精神;而弥勒佛那“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事”的胸怀则让芸芸众生佩服得五体投地。遥想当年,周公瑾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他的笑,笑出了一代儒将的自豪与得意;而曹操败走华容道犹能大笑,这一笑,无疑是一种超然,一种强烈的自信,一种藐视万难的气度,是强者的风范。

现实的生活中是不会花香常漫的,但只要拥有一颗乐观坚强的心,本着笑对人生的原则来走人生之路,就一定能做到笑口常开。无论成功与失败,请抬起头,让笑容之花在你的脸颊灿然开放!舒眉展眼轻轻笑一笑,让所有的苦痛与哀愁付诸东流。

有个小女孩长得有点丑。倒不是她的五官有什么问题,而是搭配有点偏离正常比例。为此,这个小女孩十分自卑,常常怨天尤人,也从来没见过她展露出笑容。

母亲当然了解女儿的心事。为了帮助她摆脱心理困境,她把女儿带到照相馆去照相。

母亲的要求很奇怪,她让女儿在拍照时要保持微笑,同时,要求照相师不拍她女儿的整张脸,而是逐一对眼睛、鼻子、耳朵、嘴等五官单独拍特写。帮女儿拍完照后,她又拿出美国著名女星玛丽莲·梦露的头像,让照相师翻拍,并把五官一一割开。

照片一冲出来,母亲就把女儿的五官照片和著名女星玛丽莲·梦露的五官照片一一对照贴到女儿卧房的墙上。

每当女儿自卑的时候,母亲就让女儿看看那些被分割的照片,说:“和世界上最著名的美女比较一下,你哪个地方会比她差?”

还未成年的女儿迷惑地看了看母亲,将信将疑。后来,她把自己的这些照片指给那些闺中密友看。密友在不知名的情况下,有的说她的眼睛比那个外国佬的眼睛迷人,有的说她的嘴巴更性感。渐渐地,她相信了母亲的话,真觉得自己并不比玛丽莲?梦露丑了,于是,她慢慢地开始微笑着对别人,对自己,对生活,自信也随之而来。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当你换个角度来看时,这个缺陷并不致命,甚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从生理上来说,世上很难找到十全十美的完美之人。人有生理缺陷当然遗憾,但它既已存在,我们就该泰然处之,微笑待之。

同样,在办公室里,微笑的力量是惊人的。微笑是一名员工打开自己人气的钥匙,它提高了自信,缩短了彼此的距离。有微笑面孔的人,就会有希望。因为一个人的笑容就是他好意的信使,他的笑容可以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没有人喜欢帮助那些整天皱着眉头、愁容满面的人,更不会信任他们。而对于那些承受着来自上司、同事、客户或家庭的压力的员工,一个笑容就能使他们感觉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世界是有欢乐的。

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来决定事情;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可以把握今天;我们可能无法掌握风向,但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改变不了自己的容貌外表,但可以提升自己的魅力、气质,可以展现出真诚迷人的笑容,微笑面对人生。

不论你面对的是成功还是挫折,请抬起头,真诚地向人们微笑,你就已经面向成功了。请还成功以百态,给生活以微笑。所以,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微笑是成功的起点;遇到烦恼时,微笑是思想上的解脱;心情舒畅时,微笑是愉悦的表现。无论生活怎样对待你,请给生活以微笑。要记住:我们不能选择容貌,但可展现笑容!

不能左右天气,但可拥有好心情

诸行无常,可变者自变。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气候尚有雨雪四季变化,所有的一切我们都无法改变,唯有心情是自己的,可以改变。

正像我们无法选择工作,但可以选择对待工作的态度,可以选择处理工作的方法一样,改变不了天气,难道就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情吗?

无法改变天气,就像一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和性别一样,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至少可以控制和改变自己的思想行为,对自己的生活负全部责任。

你可以热情,你可以奔放,你可以沉默,你还可以冲动。因为生活就在你的手中,你才是自己的主宰。你的心情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影响我们人生的决不仅仅是环境,心情控制了个人的行为和思想,心情也决定了人生态度,甚至事业和成就。

用幽默的心情看待人生,其实正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遇到倒霉事的同时,如果都能放松心情,那么,面对人生过程中的起起伏伏,我们不仅能轻松应对,更能在霉运当头时,盼到转机的到来。

有一天,鲁宾斯下班后,拦了一辆计程车搭乘,一坐进车里,他便感受到这位司机一定是个非常乐观的人。

因为,司机先生一会儿吹口哨,一会儿播放《窈窕淑女》的插曲,鲁宾斯见他如此快乐,羡慕地说:“你今天心情真好!”

司机先生笑着说:“当然啦!为什么要心情不好呢?”

鲁宾斯微笑着回应:“说得也是!”

然而,司机先生接着又说:“其实,我是因为悟出了一个道理,发现情绪暴躁或低落,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更何况,凡事都会出现转机嘛!”

鲁宾斯听见司机这么说,好奇地问:“怎么说?”

司机缓缓地回答说:“有一天早上,我照常开车出门,本来想趁着上班高峰时间多赚点钱,但情况却未如预期,再加上那天的天气非常寒冷,车子才上路没多久居然爆胎了,当时我整个人情绪顿时掉到谷底。接着,我拿出了工具要换轮胎,但是,因为天气实在太冷了,我更换轮胎的过程非常不顺利。”

司机故弄玄虚地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就在这个时候,有个路过的卡车司机从卡车上跳下来,一言不发地上前来帮我,而且完全不必我动手,这个陌生的卡车司机很快地把轮胎换好。当我向他表示谢意,想给予酬谢时,只见他轻轻地挥了挥手,旋即跳上卡车便离开了!”

司机先生笑着说:“这个陌生人的帮忙让我一整天的心情大好,也让我相信,人不会永远都倒霉。在轮胎问题解决后,我的心似乎也打开了,而好运似乎也跟着进门,那天早上乘客一个接着一个,生意也比其他人多一倍呢!所以,遇到麻烦,不必心烦,生活不会永远都在不如意之中,因为事情总会有转机!”

就像故事里的司机所言:“生活不会永远都在不如意之中。”

相信事情一定会有转机,其实也是一种乐观的心理暗示力量,当司机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他的心中自然充满自信,他相信,人生一如日出日落,黑暗过后必然是黎明。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蜘蛛网爬去,由于墙壁湿滑,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一个悲观的人看到了,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说:“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一个乐观的人看到了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呢?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一个比较理智的人看到了,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可见,心情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是何等重要。

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有效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能从平常的事情中悟出经验,悟出教训。

困难和挫折正是学习的好机会,失败也不过是走了弯路,并不是深不见底的死胡同。假如我们可以这样看待人和事,让整个内心都充满勇气和理智,我们就已经战胜了自己,与进步及成功不远了。

有个失恋的女孩,在公园里因为不甘心而哭泣。一个哲学家笑道:“你不过是损失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损失的是一个爱他的人,他的损失比你大,你恨他做什么?不甘心的人应该是他呀。”

不要把不可改变的事实当做失望的理由,恰恰相反,要将它视为自己的一次经验教训,以积极乐观的心情对待它,我们就会健康成长。

信息社会的特点就是变化太快,一个今天能赚钱的产品,到明天或许就会赚不到钱,或许亏本。

一项今天还大受欢迎的技术,过几年,有时甚至是几个月、几十天就会变得落伍。

曾经有一位忧郁的妈妈,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扇。晴天的时候她就担心大女儿的生意,雨天的时候又担心小女儿的生意,整天闷闷不乐。

一位智者听说这件事,大笑道:为什么不在晴天的时候想小女儿,雨天的时候想大女儿呢?

事实就是这样,天气是不随人愿的,但是根据天气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却很简单。再者说,心情是可以传染的。你的好心情,也许会感染一位郁闷的人变得开心起来呢。

不要让一时的不如意困扰你的心情,笑一笑,你会发现,天大的问题终究有解决的方法。

地球一直都在转动着,从未停止过,我们面对的问题不也如此,凡事都会有转变,只要能乐观以对,终究会让你等到好运到来的时候。

路到尽头,该转弯时就转弯

当你遇到一件事情无法解决,甚至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心情时,不妨停下脚步。想一想是否还有回转的余地,或许换种方法,换条路走,事情便会简单点。但在那一瞬间,我们往往不会想到这些,只是一味在原地踏步、绕圈,把自己拴在痛苦的深渊中。其实,生命中总有挫折,那不是尽头,只是在提醒你:该转弯了。

在你的生命中,不是每一条河都能顺利渡过,遇到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很多人却只会看着眼前奔腾的河水发呆,而看不到河边的苹果树。真正的智慧是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河边的“苹果”。比如,有的人虽然参加研究生考试屡次不中,却练就了一身硬功夫,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开创了另一番天地。人的一生,有好些事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理想与现实有相当大的距离。即使你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失败常常伴随着人生。特别是在人生似乎处于绝境时,更是锻炼人、磨炼人的好时机,练一身本领,摘一个苹果,将有另一番收获。纵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破和超越。

做人不能一条路走到黑,虽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但是到了山前没有了路,而是万丈悬崖,你还会不顾一切地闭着眼睛向前走吗?

人生有很多条道路,路到尽头,就应该转弯。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一条胡同走到底。

100多年前,美国加州因发现金矿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淘金者,犹太人李威·施特劳斯也来淘金。

一天,李威和一位疲惫不堪的矿工坐在一起休息,这位矿工抱怨说:“唉,我们每天拼命地挖,裤子破了也顾不上补,这鬼地方裤子破得特别快。”

听到这话,李威眼前一亮:我们可以为工人们生产耐磨的工作裤啊。帆布不正是耐磨的布料吗?不久,牛仔裤的前身——工装裤就这样诞生了。这种用特殊布料制作的裤子受到工人们的欢迎,并从加州迅速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李威也由当初的贫困淘金者一跃而变成“牛仔裤大王”。

生活非常像在大洋上航行的轮船,自己经常置身于海浪和海风之中,随时会被吹得偏离航道。事情永远不会百分之百像我们预计的那样,“你还担心什么呢?不要感到不安,看看你手中的地图,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还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然后再作必要的调整。”

像船长那样吧,他不会感到困惑或不安,他只是想办法使船行驶在正确的航线上,把乘客安全地带到目的地。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都在驾驶着轮船远航,它受你控制,目的地由你来定,航线由你来选。但它并不是每刻都稳妥地行驶在既定的航线上,就像我们不可能一次错误都不犯,不可能每分每秒都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人生就是如此,但我们要学会做人生这看不见的大海上的航海家,要学会在关键时候把握好自己,作必要的调整,以便抵达最终的目的地。

成功地做成一件事情,并不是仅仅有良好的愿望并付诸行动就行了,有些时候常常会出现我们无法预料的情况和干扰。为了不受外界因素的诱导,我们要经常检验自己的行为,看看是否在向既定的目标行进,否则就要调整人生航线的罗盘。只有经常地酌情调整人生航向,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找准自己的位置。千万不能为了赶潮流、凑热闹而偏离“航线”,迷失自我。“跟着感觉走”是不行的,毫无激情、无可奈何地在人生航线上随波逐流,只能让宝贵的生命虚度。

人生里,总有许许多多解不开的难题、丢不下的包袱,当我们无力去面对时,不如先学会沉淀自己、放开胸怀,学会转弯与柔软,当你横冲直撞也无济于事时,不如暂时停止自己纷乱的思绪,把自己放在一个柔软的时间大网里,并让自己的心缓缓净空。

多想办法,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每个人每一天都要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有大问题、小问题;有急问题,也有缓问题。但有一个共同点,所有问题都需要你去解决。如何将问题解决得更好呢?心理学家通过四个有趣的实验,告诉你四种不同的方法。

启示和联想。心理学家姜德生做过一个双索问题的实验:天花板上悬着两根绳子,但二者的距离太远,任何人抓住一根就无法抓到另一根,要求实验者把两根绳结在一起。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在一根绳头上系一个物体,使之像钟摆一样摆动,等它摇向另一根绳时,你可以同时抓住两根绳。姜德生让两组人在解决这个问题前,分别识记一些不同的单词。一组人识记的词有“绳索”、“摆动”、“钟摆”等;另一组识记的词则完全同双索问题无关。然后让两组去解决问题。结果发现,第一组总比第二组更迅速地解决了问题。显然,第一组从识记的单词中受到了启发。

从这一角度来说,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也就是善于随时随地受到启示或进行联想的人。

动机的强弱。事实表明,在动机的强弱和解决问题的成效之间存在着一种曲线关系。

心理学家勃尔奇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高处放着香蕉,猩猩身旁有一根竹竿,只有利用竹竿才可取到香蕉。

实验的结果表明:在猩猩挨饿不到6小时的时候,由于取食的驱力(即动机)太弱,它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种不相干的因素分散;可是,当它挨饿超过24小时后,又由于取食的驱力过强,而把注意力过分紧张地集中于食物,因而忽视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条件,同样取不到食;只有在挨饿6~24小时之间时,由于驱力强度适中,它们的行为才是灵活的,注意力也不会被分散,很快取到了食物。

同理,对于人来说,如果解决问题时积极性不高,或者急于求成,都不会获得成功。所谓“欲速则不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习惯的影响。心理学家卢青斯设计了一个“水罐”实验。这个实验有两类,第一类是:有三个罐子,第一个能容21斤水,第二个能容127斤水,第三个能容3斤水,问如何用这三个罐子量出100斤水?解决的办法是:把水灌满第二罐,接着从第二罐中减出第一罐所能容的水量,然后再减出两个第三罐所能容的水量,所剩即为100斤。

这个实验的第二类是:有三个罐,第一个能容水23斤,第二个能容水49斤,第三个能容3斤,问如何能用这三个罐量出20斤水。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把第一个灌里的水倒满第三个灌,就能解决。当然,用第一类实验的办法也行,但要麻烦得多。

卢青斯把参加实验的人分为两组,第一组解决了5个第一类型的问题;再解决5个第二类型的问题,第二组直接解决5个第二类型的问题。结果是:第一组解决了第一类型的问题后,普遍形成了用长公式的习惯,有81%的人继续用长公式去解决第二类的5个问题。而第二组的绝大多数人都直接按照短公式去解决了。

可见,一定的心理习惯在解决问题中往往会阻碍更合理、更有效的思路。

有一年,通用公司推出了一款新车,没多久就接到一位消费者的电话,说他新买的车有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他经常开车到城里买冰激凌,奇怪的是买草莓冰激凌和巧克力冰激凌时汽车从未发生故障,而买蛋卷冰激凌时却总也打不着火,他试了好多次都是如此,他感到非常奇怪。

通用公司的维修工程师来到消费者家,同他一起去买冰激凌,果真如此,工程师反复试验了很多次,每次都是打不着火,他打开机器,做了详细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决定到冰激凌店里去看一眼。他发现另外两种冰激凌现场制作,要花一段时间等候,而蛋卷冰激凌却是包装好放在冰柜里,付完款就可以拿走。工程师想到另外两种需要等待时间较长,唯独这种几乎不用等,不是引擎的问题。经过再次检查,终于发现等待时间长,引擎冷却后很容易打着火,而等待时间短,引擎尚未冷却就打不着火。为此他们改了装置的材料,使问题得以解决。

问题一旦出现了,就有解决它的方法,当遇到的问题多了,你便会发现许多问题解决的方法有相似处,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信心: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解决,这种心灵的自我暗示和激励是成功人士的必备素质。

紧接着就是要搞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哪里没有做好,静下来整理一下思绪,此时,切勿着急,更忌心烦意乱。

问题出处一旦找到,还应想想曾经是否出现过同样的问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还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或是哪一步走错了,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更不要因为一时没方向就垂头丧气。

造成问题的原因找到后,就应立即着手搜集相关资料,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办法是越多越好,虽然不能全都用上,但选择面广些,思维也会开阔许多,也便于你将几种方法互相参照,提高效率。

方法想得差不多后,并不意味着你就知道如何解决了,你还需要做一些尝试,尝试一些看起来最有效的方法,多走几条路,但要切记,不是每一条路都去走,这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只选最可行的几条,这也会增强你的信心。

试过几种方法后,你就要思考,哪种方法是最合适的,哪条路是捷径,一旦选中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一步一步地走,既然已选择,就不要心存疑惑,决断力也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做事果断,不要犹豫,成功就在不远处。

在人生的道路上还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还会有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障碍。在此,只是想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许多,无论问题是小是大,只要沉下心来,你就一定有办法。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不会逃避问题,他们往往将解决问题视做自身能力提高的阶梯,每消灭一个困难就是向前推进一步,这不仅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进行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向了成功的巅峰。记住,逃避问题就是逃避成功。

将他人的打击化为前进的动力

在走向成功的路途中,千万不要因为他人的打击,如故意刁难、白眼、讽刺而变得沮丧,甚至打算放弃。其实,你大可把它当做刺激你前进的动力,毫不动摇地继续向前迈进。

这样一来,你就能打开另一扇能够打动人心的境界之门。

吴士宏曾经一度被称为“打工皇后”。不过最初吴士宏还只是一个护士。1985年,她决定要到当时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去应聘。IBM的招聘地点在北京长城饭店。

她回忆说,在长城饭店门口,自己足足徘徊了五分钟,呆呆地看着那些各种肤色的人从容地迈上台阶,简简单单地进入另一个世界。她的内心深处无法丈量自己与这道门之间的距离。经过一番思考,她鼓足了勇气,迈着稳健的步伐,穿过威严的旋转门和内心的召唤,走进了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她的确是个人才,顺利地通过了两轮笔试和一轮口试,最后到了主考官面前,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现在已经见到了阎王,她什么也不怕了。主考官没有提什么难问题,只是随口问:“你会不会打字”。

她本来不会打字但是本能告诉她,到了这个地步,不能有不会的。

于是,她点点头,只说了一个字:“会!”“一分钟可以打多少个字?”

“您的要求是多少?”“每分钟120字。”

她不经意地环视一下四周,考场里没有发现一台打字机,她马上就回答:“没问题!”主考官说:“好,下次录取时再加试打字!”

实际上,吴士宏从来没有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她就飞快地跑到一个朋友处借170元钱买了一台打字机,然后没日没夜地练习一个星期,居然达到专业打字员的水平。

她被录取了,她成了这家世界著名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她扮演的不是白领,而是一位卑微的角色,主要工作是泡茶倒水,打扫卫生,用她自己的话说,“完全是脑袋以下的肢体劳动”。她为此感到很自卑,她把可以触摸传真机作为一种奢望,她所感到的安慰就是自己能够在一个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而又安全的地方做事。可是作为一位服务人员,这种心理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

一天,吴士宏推着平板车买办公室用品回来,门卫把她拦在大门门,故意要检查外企工作证。她没有外企工作证,于是在大门口僵持了一会儿,进进出出的人就像看大街上耍猴的那样,个个都投来一种异样的目光。作为一位女性,她的内心充满了屈辱,可是她知道得到这份工作不容易,她没有发泄出来,可是她内心咬着牙齿在说:“我不能这样下去!”

还有一件事情冲撞着她的内心。

有个女职员,香港的,资格很老,动不动就喜欢指使人给她办事,吴士宏就是她的主要指使对象。一天,这位女士叫着吴士宏的英语名字说:“Juliet,如果你想喝咖啡就请告诉我!”吴士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知这位自以为是的女士说什么。

这位女士说:“如果你喝我的咖啡,每次都请你把杯子的盖子盖好!”吴士宏本来是一个很会忍气吞声的人,这次女性的温柔全都不见了,因为那女人把自己当成偷喝咖啡的小毛贼了,这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她顿时浑身战栗,就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把埋在内心的满腔怒火全部发泄了出来。吴士宏发誓:有朝一日,我要去管公司里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外国人还是香港人!甘愿自卑,就只能沉沦下去,不肯自卑,就会产生无穷的推动力。吴士宏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学习,就是在寻找着自己的最佳出路。

最终,与她一起进IBM的,她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她第一批成为本土的经理;第一批成为赴美国本部进行战略研究的人;她第一个成为IBM华南地区总经理。最后,吴士宏还登上了IBM(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宝座。

外界的打击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令你沉沦,也可以催你奋进。所以,受到打击后,不要总为此而愤愤不平。而是要想一想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同那些精英一样受人尊敬。

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打击为动力,不断学习进取。当你本事练成了,底气夯足了,那时谁又敢再轻视你?

将“绝不可能”变为“绝对可能”

喜欢自我设限的你最爱说的话就是“不可能”,在做事情之前,你告诉自己“不可能完成”,结果是你便真的没有完成,于是你更加相信自己一开始给自己设定的高度。

你经常说“不可能”,对你来说真的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长此以往你本来可能做到的事情由于你的限制,结果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去考虑,每次你在说“不可能”之后去做事,你会感到压力小之又小,而另一方面,当你失败之后,你会告诉自己说“看,我早就说了不可能吧”,于是,你对失败的压力又大大减小了很多。经常说“不可能”会让你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要求都放松的话,那么我敢说这个人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我要求你从现在开始不要在做每件事情前面说“不可能”,大胆去做。即使你失败了,也应该觉得自己努力了并不遗憾,你比那些不敢去尝试和努力的人要强多了!

如果你发出“怎么可能”的疑问,百分之百就会就此打住,不可能再进一步。但是,假如你将焦点集中在了思考“怎样才能”,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假如你是一个只有19岁的穷大学生,连上学的钱都不够,能够在不偷不抢、也不从事任何其他非法的行动,而是完全凭自己的智慧在短短1年内赚到100万美元吗?

我估计:大多数人听到这样的问题,都会笑着摇头,说:“绝不可能!”

如果我再问一句:“你相信有这样的人吗?”可以断定:还是会有不少人会摇一摇头,说:“绝不可能!”

但是我要告诉你:大多数人认为“绝不可能”的事,真的就有人做到了。

这个人名叫孙正义,日本“软银集团”的创始者,一个被誉为“互联网投资皇帝”的人。全世界没有一个人,包括比尔·盖茨,能够拥有比他更多的互联网资产,他投资的雅虎等互联网资产,占有全球互联网资产的7%。

这个身高仅仅1米53的矮个子男人,19岁时就制定了自己50年的人生规划,其中一条,就是要在40岁前至少赚到10亿美元。如今他40多岁,这个梦想早已成了现实。

看看他是如何利用智慧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美元的。

在制定人生50年规划时,孙正义还是一个留学美国的穷学生,正为父母无法负担他的学费、生活费而发愁。他也有过到快餐店打工的想法,但很快又被自己否定了,因为这与他的梦想差距太大。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向松下学习,通过创造发明赚钱。于是,他逼迫自己不断想各种点子。一段时期内,光他设想的各种发明和点子,就记录了整整250页。

最后,他选择了其中一种他认为最能产生效益的产品——“多国语言翻译机”。但这时问题马上来了:他不是工程师,根本不懂得怎么组装机子。但这难不住他,他向很多小型电脑领域的一流著名教授请教,向他们讲述自己的构想,请求他们的帮助。

大多数教授拒绝了他,但最终还是有一位叫摩萨的教授,答应帮助他,并为此成立了一个设计小组。这时孙正义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他手上没有钱。

怎么办?这也难不倒他,他想办法征得了教授们的同意,并与他们签订合同:等到他将这项技术销售出去后,再给他们研究费用。

产品研发出来后,他到日本推销。夏普公司购买了这项专利,并委托他再开发具有法语、西班牙语等7种语言翻译功能的翻译机。这笔生意一共让他赚了整整100万美元。

一个人只要开通“脑力机器”去解决问题,就能创造奇迹!而能创造这种奇迹,关键在于改变发问方式:将否定式的疑问——“怎么可能”,变为了积极性的提问——“怎样才能”!

将思想聚焦在“怎么可能”的怀疑上,你就会对自己的智力潜能压抑,把可能实现的东西扼杀在摇篮之中!将思想聚焦在“怎么才能”的探索上,你的脑力机器就会开动起来,把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

如果心中只想到事情为什么“不可能做到”,你永远都不可能把事情做好——因此,你应该集中注意力去想如何才能把事情办成。因为我们把自己给捆绑住了,所以说什么事情都“没有可能”。

当要解决问题时,如果问题的难度比较大,就会有很多人对自己说“绝不可能!”然后不再努力,最终放弃。

相反,一个杰出的人,总是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和发问方式,最终将“绝不可能”变为“绝对可能”。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值得你百分之百去尝试!”人生中90%的失败都是因为自己打败了自己。之所以成功,就是解放了自己的心灵!

微处理器的问世发明,便为微电子学带来了革命。微处理器的发明者马西安·泰德·霍夫曾说过一番有意思的话:“发明的能力之一恐怕是你要自以为能够发明。我记忆所及的最有意义的经历之一,就是遇到过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的设想并不一定比别人高明,不同之处仅在于他们有一股推动力去追求设想的实现。在我看来,推动力是比设想更重要的。我想这对于发明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弗罗姆是有名的思想家和创造学家,他把创造力与无畏联系起来,在对一些创造力高的自我实现者进行研究之后,描述道:“在我看来,要找出这一切之所以如此的原因,这多半要追溯到我的这些人物比较无畏的品格。他们显然较少有对文化的顺应态度,他们不害怕别人会说什么、会要求什么、会笑话什么。他们不需要依赖别人,因此也比较少受他人的决定,他们不害怕他人,也不敌视他人。可是,或许更重要的是自我实现的人不畏惧自己的内部世界,不怕自己的冲动、情绪和思想。他们比普通人更容易接受自我。这种对自己的深邃自我的赞同和认可,使他们更有可能敢于觉察世界的真正性质,也让他们的行为更有自发性。”

屠格涅夫是俄国的一位著名作家,他更是明确指出:“在一切天才身上,重要的是我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东西……重要的是生动的、特殊的自己个人所有的声调,这些声调在其他人的喉咙里是发不出来的……”

而有些人如果遇到一些问题,就产生“只能到此为止”的念头,或者认为自己已经到了“智能极限”,没有可能再向前进一步了。

很多的成功人士却与此相反,他们总是勇于向所谓“智能极限”挑战,变各种“不可能”为“可能”。

在做这件事情之前,首先他们不会问自己是否可能,而只是问自己是否完全尽力了——无论要解决的问题难度有多大,不要先说这是否可能做到。事实上就是把“不可能”的戒律先放一边,而只想自己是否完全尽力,是否想尽了一切办法、穷尽了一切可能……

只有把意识的焦点对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减轻解决问题的焦灼感,让你能沉下心来进行思考和创造,轻装上阵,就能集中心智去解决问题,这样也许会让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

日本索尼公司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所生产的录音机每台重36公斤,不仅体积大,而且生产成本也高,价格十分地昂贵,市场销售很不景气。井深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他决心把录音机的体积大大缩小,降低成本。

他亲自带领公司里最得力的技术人员住进横滨市的一个温泉宾馆,之后他向大家宣布了一条“军令状”:限10天之内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来。

大家在开始时都觉得不可能,但是后来,大家根本不考虑可能不可能,反而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全心钻研,只问是不是想尽了一切办法。一个个方案相继提出来了,又一个个地相继被否定了,接着就产生新的构想。10天的期限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也终于产生了。

索尼公司在不久便向市场推出了畅销全国的产品——磁带录音机。

芝加哥市区随处可见标着拉布罗夫名称的大厦。亚瑟·拉布罗夫是世界级的不动产商人,他的庞大事业的里程碑便是建造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大街。他把购物中心注入了新生命而广受注目。他的长青广场,是使旧市区的自由企业复活的华丽购物中心。

他同时又是美术晶收藏家,也是为了人类的幸福,把自己的财富捐献出去的慈善家。他在并不富有的家庭出身,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攀上了顶尖地位。他卖过报纸、擦过皮鞋,也曾在五大湖的货船上当过厨子的下手。

他虽然贫穷,却怀着梦想与人生目标,积极工作。在成功者必备的条件之外,他还有着绝不放弃的强烈意志、对生命的热情、聪明的头脑以及凡达到目标的人都具备的积极态度。他具有成功者的资质。

另一位芝加哥出身的著名成功人士是W·克勒蒙特·史丹。他是属于古典的《赫雷萧·亚尔嘉成功谈》故事里的主角型人物,他早年的生活非常贫困,在南塞德卖报生涯中开始他的创业,据说他日前拥有3亿美元以上的财富。

他也是博爱主义者,希望每个人都能发挥潜能,一生都奉献给启蒙活动。

他在自己办的杂志《成功》中谈到:“不必理睬向你说不可能这些悲观字眼的人。”然后提出好的方法来证明“那种事不可能”乃是谎言。以下就是他的建议。

“有数百万人在他们的人生中拥有能力却不能实现更高的目标,这是为什么呢?听到别人对他说‘那种事是不可能的’,自己也就相信了。并且未曾学习和应用‘积极思考法’来振奋自己。如果他们能有意识地树立积极的态度,周围纵然满是荆棘,也能在不侵犯他人权益的情况下,达到所有目标。”

他们如果采取下列行动,就必能实现一生的最高目标,解决最困难的问题:

1.对自己读到、听到、看到、想到以及经验的事物,加以剖析,有所领悟并灵活运用。

2.设定极高的理想目标并写成文章。然后每天利用3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就该目标学习、思考、拟订计划。这样重复多次以后,潜意识中将会显现所要的答案。

不要等待机会,要创造机会

都说机会时刻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只要你肯伸出手,就会抓住机会。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人只是等待机会的来临,却从不主动地抓住它。并且他们总是怨天尤人,慨叹着命运的不公,疑惑着机会到底在哪里。不过,那些自信并渴望成功的人却不这么想,既使没有机会,他们也要创造出机会,因为创造比等待更重要。

哈默就是一个善于创造机会的人。哈默是他们三兄弟中最不听话但又最富于创造精神的一个人。就在哈默16岁的那年,他看中了一辆正在拍卖的双座敞蓬旧车,但标价却高达185美元,这个数字对哈默来说是惊人的。尽管如此,他仍然紧抓住机会不放,向在药店售货的哥哥哈里借款,买下了这辆车,并用它为一家商店运送糖果。两周以后,哈默不仅按时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自己还拥有了一辆车。

通过这次事件,使哈默明白了机会的重要,只有行动,才会抓住它,在哈默今后的人生中,他一直牢牢记住这一点,并不断地付诸行动。他从不坐等机会的到来,而是不断地创造新的机会。

哈默自从1956年接管了经营不善,当时已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加里福尼亚的西方石油公司之后,开始热衷于石油开发事业。石油业的风险相当大,到哪里去才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呢?哈默的诀窍不同于常人,甚至有些怪僻,他专门在别人认为找不到油的地方去找油。

当时,有一家叫德士古的石油公司,曾在旧金山以东的河谷里寻找过天然气,钻头一直钻到5600英尺,仍然见不到天然气的踪影。这个公司的决策者认为耗资太多,如果再深钻下去很可能是徒劳无功,难以自拔,便匆匆鸣金收兵,并宣判了此处的“死刑”。哈默得知这一消息后,便立即让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哈默以30%的风险系数,70%的成功概率,带着妻子和公司的董事们来到这里,在“死刑”的枯井上又架起了钻机。继续深探,结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又钻进3000英尺,果然天然气喷薄而出。

后来,哈默又多次运用创造机会这一原理。他听说举世闻名的埃索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在非洲的利比亚由于探油未成功而扔下不少废井,便带领大队人马开往非洲,以“愿意从利润中抽出5%供利比亚发展农业和在国王的家乡寻找水源”的投资条件,租借了两块别人抛弃的土地,很快又打出了九口自喷油井。

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一个业务遍及世界各大洲的多种经营的跨国公司,哈默本人也成为享誉全球的企业巨子。

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应该这样去做:不要等待你的机会出现,而要创造机会。就像那个牧羊的孩子弗格森用一串串的珠子来计算天上的星星一样为自己创造机会,就像乔治·史蒂芬森在肮脏的煤矿马车旁用粉笔来算数学定律一样去创造机会,就像拿破仑在近百种不可能的情况下为自己创造出了成功一样去创造机会。要像战争或和平时期所有的伟大领导者一样,去创造出非常的机遇,直至达到成功。

对懒惰者而言,即使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毫无用处,而勤奋向上的人却能将最平凡的机会变为千载难逢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