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气场的秘密
20943600000005

第5章 少炫耀,不自吹自擂

切忌自以为是

做人和说话的关系,是成功与失败的关系。你如出言不逊,狂妄自大,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帮助、别人的支持和别人的赞赏。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马谡失街亭”的故事,讲述的是蜀国军师诸葛亮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马谡,他从小就熟读兵书,平时讲起兵法来也总是头头是道。一天,诸葛亮派他去镇守街亭,临行前,诸葛亮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要谨慎防守。他却很不以为然,认为用他守街亭是大材小用,并十分自负地说:“某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结果,骄傲自负的他,在防守布阵时一意孤行,拒绝副将王平的正确意见,被敌军围困而导致街亭失守。由于马谡的狂妄不但使手下兵将损失惨重,而且破坏了诸葛亮进军中原的统一大计。为了整肃军纪,诸葛亮只能挥泪斩马谡。

骄兵必败,这是亘古不变的教训。为什么会必败呢?道理很简单,傲慢也是无知的一种表现。当一个人自高自大时,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没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即使真的有他不知道的东西,他会自然认为那些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也只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罢了。

初秋的一天,10岁的汉斯和他的叔叔一起去钓鱼,这可还是第一次。汉斯模仿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鱼线,眼巴巴地等候鱼儿前来咬食。好一阵子什么动静没有,汉斯不免有些失望。

“再试试看。”叔叔鼓励他道。

“这回好啦,”汉斯窃喜,“总算来了一条鱼!”他赶紧猛地一拉鱼竿,不料扯出的却是一团水草……他一次又一次地挥动发酸的手臂,把钓线抛扔出去,但提出水面时却总是空空如也。汉斯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

“再试一遍,”叔叔若无其事地说,“钓鱼人得有耐心才行。”

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汉斯的钓线,他急忙往上一拉鱼竿,立刻看到一条逗人爱的小黄鱼在灿烂的阳光下活蹦乱跳。“叔叔!”他掉转头,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到了一条!”

“还没有呢。”叔叔慢条斯理地说。他的话音未落,只见那条惊恐万状的小黄鱼鳞光一闪,箭一般地射向了河心。钓线上的鱼钩不见了。汉斯功亏一篑,眼看快到手的捕获物又失去了。

他感到分外伤心,满脸沮丧地坐在草滩上。叔叔重新替他缚上鱼钩,安上诱饵,又把鱼竿塞到他手里,叫他再碰一碰运气。

“记住,小家伙,”叔叔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在鱼儿尚未被拉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我曾不止一次看见人们在很多场合下都像你这样,结果干了蠢事。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即使办成了,也没必要自夸。”

我们学来的知识会给我们带来金钱和荣誉,而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也会使我们失去得到的金钱、荣誉甚至生命。骄傲自负的人总是把自己摆到不适当的位置上,错误地低估别人、高估自己,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和忠告。同时,自以为是的傲态,也会让其身边的人产生反感,甚至会遭人耻笑。这样,谁还会真心地为你出谋划策共同进退呢?由此可见,妄自尊大是人们在事业和生活上的劲敌,是失败的祸根。老舍先生说得好:“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对虚荣的爱慕源自内心的贫瘠

人不能爱慕虚荣,爱慕虚荣是人生致命的弱点。人不能成为虚荣的人。爱慕虚荣的人往往有一种攀比心理,这种攀比心理使他们不能拒绝诱惑,最后成为诱惑的俘虏。

为什么爱慕虚荣?原因在于没有自信,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他们要创造一个光环,让别人都认为自己了不起。其实别人是否看得起自己,是别人的事情,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物照样也有很多人看不起,但是丝毫不影响这些人物的伟大。况且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每一个人的想法又都可能是偏见,他们看不起自己并不代表自己不优秀,也许是他们的眼光有问题。我们又何必太当一回事呢?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孔子评价这个弟子时候说,他能够安贫乐道,这是最值得称赞的品质。颜回家里很穷,粮食刚刚吃,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忧愁和不快乐。相反他很快乐。对他而言,既然富贵求不来,他为何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我们承认这个社会对富贵的追求和崇拜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将拥有多少财富作为衡量自己能力的标准无可厚非,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成唯一的标准。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的标准还有很多,包括这个人处世的态度以及个人精神状态等等。对于没有金钱的人,千万不要因此而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人人都是平等的,爱慕虚荣的行为完全是人的自卑心理在作怪,是人的偏见在作怪。

我们需要财富,但是财富并不是我们唯一需要的。有一个穷鞋匠,虽然他的家里很穷,经常揭不开锅,但是他一直都保持着很乐观的心态。他每天早上都愉快地歌唱,在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富人的庄园,里面住着一个并不开心的有钱人。每天他都听到这个穷鞋匠在唱歌,心中很是羡慕,他不明白这个穷鞋匠这么贫穷,怎么会有那么好的心情。有一天,他把这个穷鞋匠叫到自己家里来,对他说:“我给你一笔钱,但是从今以后你不能唱歌。”穷鞋匠听到这话,刚开始的时候很是开心,毕竟他需要一笔钱过日子,于是答应了富人的要求。他把钱拿回了家,接下去的好多天,他都没有唱歌。但是他突然发现自己不像以前那么快乐,以前虽然很穷,但却很是开心,现在虽然有了一笔钱,自己的快乐却被剥夺了,他越想越难受,想唱歌又不敢唱。最后他把钱拿去还给了那个富人,然后每天继续唱他最喜欢的歌。其实人们真正富有了以后,就会发现其实自己需要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一种简单的快乐。

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写过一篇小说《项链》,里面描述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她家里很穷,但是为了参加舞会,向朋友借了一条十分漂亮的项链。那天晚上的舞会,她出尽了风头,然而她在回家的路上丢了那条项链。她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朋友。以后的十年里,她都在为她的这次爱慕虚荣而付出代价,她整整辛辛苦苦工作了十年,才偿还了买那一条项链而借的钱。后来有一次她在公园里碰到她的朋友,她的朋友已经认不出她来了。她告诉朋友说为了偿还她的那条项链,她付出了十年的时间。她的朋友惊呆了,告诉她那条项链是假的。

一个女子,年轻时有很多的追求者,她也有自己的男友。虽然她的男友对她很好,但是他们过着贫穷的生活。这个时候有个富家公子来追求她,她一下子就答应了,嫁入了豪门,她的男友则伤心地离去。以后的故事和所有其他故事都一样,生活还是在照常进行,富家公子始终改变不了风流的本性,到后来色衰爱弛,她被抛弃了。这个时候她才想起她的男友当年对她是如何地好,但想回头已经来不及了。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拥有人世间的无价珍宝,但是却不能识别,又或者听信了别人的蛊惑,抛弃了自己的无价珍宝去寻找一些十分空虚的东西。这种人爱慕虚荣,而不懂得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

从前有个农夫,听说某个地方有一个金矿,于是变卖了自己的土地去那个地方淘金。然而到了那个地方发现并没有金矿,但是他不死心,于是到处去寻找,最后还是没有找到。这样过了十年,等他回到家乡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土地上已经有了一个矿山,人们都在忙碌着挖掘金矿。

思慕虚荣的人往往容易轻信,其实上面故事中的农夫所听说的可能就是别人设计的陷阱。通过这样的陷阱,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占有农夫的土地。农夫轻信了别人的话,去寻找他心目中的财富,后来才发现原来财富就在自己的脚底下。

很多时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我们自己。但我们往往不能认清楚自己的能力,不能充分地挖掘自己,而是一味地去附和别人,去凑热闹,这就是一种爱慕虚荣。一个人之所以得到别人的尊重,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光鲜的外表,而在于拥有值得别人欣赏的内在。这种内在是别人取代不了的,也是别人所不具有的。正是因为他们不具有,他们才会更尊崇有加。所以,一个人要真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不应该爱慕虚荣,不应该去凑热闹,而应该潜心来修炼自己,让自己的才华得以彰显。一个注重积累的人,他的才华总有喷发的时候。

同时,对于一个人来说,要有一种很清醒的心态,当社会普遍遵从一个东西的时候,可能这个东西已经很成熟了,或者已经快被淘汰了,不值得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我们要学会寻找一些还没有被人挖掘的东西,然后在这些东西上多下工夫,自然容易取得成功。爱慕虚荣,遵从社会的一些很时髦的观念,最后会发现很多东西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而一个没有底蕴的人得到社会的认同只是一时的,无知迟早都会显露。

古时候的圣贤,惟恐自己的才学太张扬,而不断收敛自己,韬光养晦,最后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正是因为他们不求地位,所以得到了地位。那些追求地位的人,到最后却可能没有地位。很多时候越是苛求,就越是得不到。

思慕虚荣的人应该将精力用于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逐步充实起来,不受外界一些观念的影响,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很多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吵吵嚷嚷要伟大,生怕别人不知道,而是韬光养晦,他们的德行才像日月一样长久,才让人觉得底蕴十足。

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别人

有的人依恃着自己的才能、学识、金钱等,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狂”其实是不好的,要不得的,它的本意指狗发疯,如狂犬。做人如果与“狂”相结合,便会失去人的常态,便会产生不文雅的名声。

一般来说,人们称狂妄轻薄的少年为“狂童”,称狂妄无知的人为“狂夫”,称举止轻狂的人为“狂徒”,称自高自大的人为“狂人”,称放荡不羁的人为“狂客”,称狂妄放肆的话为“狂言”,称不拘小节的人为“狂生”……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祢衡,堪称“狂夫”。他第一次见曹操,把曹营中勇不可当的武将、深谋远虑的谋士,贬得人人一文不值。他贬低起人来,如数家珍,如“荀或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槽,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祢衡称别人是酒囊饭袋,称自己却是“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子共论乎!”更有甚者,当曹操录用他为打鼓更夫时,祢衡击鼓骂曹,扬长而去。对这种人,曹操自然不肯收留。祢衡又去见刘表、黄祖,依然边走边骂,最后被黄祖砍了脑袋,做了个无头“狂鬼”。

狂妄与无知是联系在一起的,“鼓空声高,人狂话大”。举凡狂妄的人,都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别人。他们口头上无所不能,评人评事谁也看不起,总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中,只有自己最好;在他们眼里,自己好比一朵花,别人都是豆腐渣,不是吗?

有的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无人可比,现时的文学大家、科学巨匠全部不在话下;有的人学了几套拳脚,自以为武功高强,身怀绝技,到处称雄,颇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气势。然而,狂妄的结局就像祢衡那样,是自毁,是失败。

人们常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自己有无本事,本事有多大,别人都看得见,心里都有数,不用自吹,更不能狂妄。没有多少人乐意信赖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一个人乐意帮助一个出言不逊的人。不论是庄子还是老子,都劝人要以谦抑为上,不可自作聪明地显示、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实力。

沉默沟通法则

有一则幽默说:某人参加会议,一言不发,事后,一位评论家对他说:“如果你蠢,你做得很聪明;如果你聪明,你做得很蠢。”这个评论似乎很机智很有见地:蠢人因沉默而未暴露其蠢,所以聪明;聪明人因沉默而未表现其聪明,所以蠢。仔细琢磨,发现不然。聪明人必须表现自己的聪明吗?他必须把自己的才智暴露于众人之前吗?

没有这个必要。

有内涵的人绝不会像暴发户一样轻易显耀自己的聪明,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他们宁可一言不发。结果,他们在沉默中获得了更大的价值。

沉默是天才的标志。一个爱唠叨的理发师给马其顿王理发,问他喜欢什么发型,马其顿王答道:“沉默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多天才皆喜缄默。当然,沉默寡言未必是智慧的征兆,世上有的是故作深沉者或天性木讷者。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夸夸其谈者必无智慧。

当有人想摸透你的心思,冒犯你以图控制你,或设置圈套,使最精明的人也泄露秘密,你沉淀深藏的东西便受到威胁。要做之事莫讲出,说出的话必照作。

沉默是最厉害的武器之一。当你保持沉默时,对方由于不知道你的底牌而感到无穷的压力,这时,他的意志将受到动摇甚至不战自溃。比如,那些高明的谈判者都善于运用沉默来使结果变得对自己有利。他们深知,大多数人总是讨厌沉默,而试图以语言或其他信息来填补它——这正有可利用之处。当然,高明的谈判者了解沉默的价值,也知道高明的对手同样了解沉默的价值,若双方只是保持沉默,势必无法从对方那里引出大量的资料。你的对手会说:“如果你只是坐在那儿一言不发,那就别浪费我的时间,等你有话可说的时候再回来吧!”

对于处理人际关系来说,沉默也是重要的交流方式。懂得沉默价值的人却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唱诗班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样说话的。

多看多听少开口

对一个想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处世经验是:多看多听少开口。那么,多看,看什么呢?多听,听什么呢?看一切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听所有对自己有益的建议和经验。

假如你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就得把自己的精力全部融入其中,弄清各种人和事的现存状态与变化规律,久之,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就变得跟局外人大不一样了,达到“神知神觉”的境界,这样你就有了一双慧眼,能随时发现有利于事业成长的机会。

比如,你想做一个作家,那么,你看见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不妨构思一番,如何把他们写到作品里去。这样,你就有了绵绵不绝的灵感。与此同时,你的社交圈也围绕着文化人拓展,以了解文坛的最新动向,免得别人已经将作品写出来了,你还去花一年半载写一个过时的东西。这样可确保你的作品始终有新意。

假如你想做个生意人,方法也是一样的,思考每个人、每件事跟自己的生意有什么关系,并以生意人作为主要交往对象。久之,你的智慧将是“金光闪闪”,你将发现赚钱的机会无处不在。

当然,一开始你很难看懂周围的人和事,也看不见有什么很好的机会。但是,没有关系,多看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意识,使大脑进入激活状态,这样感觉会敏锐得多,对机会的嗅觉一定远胜常人,迟早必成为人群中的领跑者。

听别人的经验之谈、老于世故的人说:“一天学一个乖。”向谁学乖?当然要向那些过来人学乖。一个人的经历有限,即使时刻留意,见识也有限。如果有一双谦逊的耳朵,愿意听听别人的见解,那么,你就能将别人的见识变成自己的见识。

不论他人地位高下、知识深浅,他的专业经验,总有一部分可供你去学习。向甲学一点,向乙学一点,把片段零星的东西,组织起来,联贯起来,就能形成一套独特的“武功秘笈”,并助你打下一片属于你自己的天地。

为什么少开口呢?有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当你急于开口时,就没有心情去多看多听了。第二个理由是,一个人说得越多,他的浅薄无知就暴露得越多,他就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和重视了。一个说话随便的人,一定没有责任心。在人群中,一个特别爱说话的人,最不可能受到重用,很难有什么出息。

特别爱说话的人为什么最不可能受重用呢?其一,一个人特别爱说话,说明他自控能力不强,易冲动,经常因情绪伤害理智。试想,连自己的嘴巴都管不住,又能管好什么事?其二,一个人整天叽叽喳喳的,总得有内容。他的生活经历有限,不知道那么多趣闻逸事,也没工夫读书,不可能天天给你讲世界名著。说来说去,无非东家长西家短,拿别人的隐私、缺点当作料,煲成一锅大杂烩。对这样的人,谁敢跟他交心交底呢?其三,无论是谁,若想被人冠上“可爱”、“可敬”、“可信”、“可亲”之类的字眼,一定要善于伪装,或者说“包装”——将缺点隐去,将优点突显出来。漂亮时装能包装外部形象,真知灼见能包装内在思想。可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有什么说什么,久之必然将自己的优点、缺点全部暴露于人前,赤条条无遮无掩。除非他“天生丽质”,毫无瑕疵,否则很难被欣赏。其四,一个特别爱说话的人,总是不假思索地对任何事发表见解,好的意见与错误观点混杂,泥沙俱下,让人难取难舍,只好当废话听。久之,人们必然认为这个人没有见识,只会乱说一通。平时是没人重视他的,想散布流言蜚语时,才会借用一下他那张关不住的嘴巴。这种人很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社会上的小道消息,主要是靠他们传播开来的。

总之,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深刻。多言是虚浮的象征,因为口头慷慨的人,行动一定吝啬。凡有道德者,不可多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我们绝对要少说话,尤其是有经验丰富的陌生人在座时。因为如果说多了,便是同时透露了自己的弱点及愚蠢并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及经验的机会。

有人说:沉默是金。沉默本身不是金,只是一个炼金的过程,将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后,才谨慎发言,这样,他给人捧出来的总是金子,自然会被人认为是一个极有价值的人,因而受到重视和信任。

世界上本没有多少值得自我夸耀的事,如果有成绩自己不吹,别人还会来称赞;如果自己说过头了,别人就瞧不起你了。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的人,他们喜欢多说话,总是喜欢显示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好像他博古通今似的。这样的人,以为别人会很服他们,其实,只要有点社会阅历的人,都会不以为然。

更聪明的人,或者说智慧的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道自己要是多说,必然会说得多错得也就多,所以不到需要时,总是少说或者不说。当然,到了说比不说更有效时,我们一定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