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奇幻超时空距离
21057100000071

第71章 神秘敦煌 法显大师

“法显大师的手稿-------”

当王雅雯说出这句话后,陆风眉头瞬间紧锁,刚才那种轻松的状态一扫而光,就连座在副驾驶的刘富川也露出了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只有高书质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和一脸懵逼的王建峰。

看着大家的反应后,王建峰迅速在脑海里搜索者有关这位法显大师的碎片,可是思索了老半天也没任何信息,最后不得不开口向身边的陆风问道;

“陆风,这法显大师是谁啊?很厉害吗?”

听到王建峰的询问后,陆风看看王雅雯一眼后,然后对着王建峰慢慢开口道:“你看过西游记吗?”

听到陆风这么一问,王建峰心中就是一阵窝火,心想,你大爷的你问这样的问题,这简直就是在侮辱智商好吗,80后的人谁没有看过西游记啊,不过王建峰想归想嘴上可不会这么说。

“西游记啊,我从娘胎里就开始看了----------不过这和法显大师有什么关系?”王建峰不屑的回答道。

“西游记里面唐僧西行取景,一路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磨难,终于取得真经回归大唐---------,而这位法显大师是一个比唐僧更早的西行取经的僧人------”

“哦!----------”王建峰似懂非懂的点头回应道。

看着王建峰不懂装懂的样子,陆风干脆详细的将法显大师的所有资料,详细的讲解了一遍;

“法显东晋高僧。他是华夏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华夏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也是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在公园399年的时候,法显以65岁的高龄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

法显是第一位真正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的僧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他讲自己取经游历的过程写成了一本书名曰《佛国记》”

--------

“哦,那意思是我们要找到佛国记这本书吗?”王建峰在陆风的讲解下,终于彻彻底底的了解到了法显大师,于是心中有了自己的推测。

“我想应该没这么简单吧,因为佛国记这本书我曾经就看过,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于王建峰的推测,陆风并不赞同。

“我们要找的可不是什么佛国记,而且现在流传于世的佛国记其实也是后来法显大师回到长安后,根据自己的回忆重新规整编纂的,其实在这之前他曾经有一份游记手稿,主要是记录沿途的地形地貌和路线图----------而我们要寻找的就是当年法显大师从长安到鄯善国的这段游记手稿----------”王雅雯认真对众人解释道。

“大小姐,你怎么就确定法显的手稿会在敦煌呢,就算真的在,那也只是长安到敦煌的这段经历啊,鄯善古国那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刘富川插嘴道。

“对啊-------这说不通啊?”王建峰也明白了刘富川要表达的意思。

“这个问题,陆风不是看过佛国记吗,他应该知道缘由吧-------”王雅雯说着便看向了陆风。

陆风被王雅雯这么一问,眉头紧锁做起了思索状,仅仅十几秒钟后,眼睛一亮,惊讶说道:“对------对------对-----,其实当时法显从敦煌到达鄯善国后,又返回过敦煌---------”

“什么-------?”

“到底什么情况-------?”

大家皆被陆风这句话给震惊到了,都是一脸茫然的看着陆风。

“陆风你还是仔细给大家讲讲吧”王雅雯看着大家惊讶不已的表情后,对陆风吩咐道。

“好吧----------”陆风答应后,稍稍回忆了一下,这才开口将自己在佛国记这本书中了解到的资料讲了出来;

东晋隆安三年,六十五岁的法显已在佛教界度过了六十二个春秋。六十多年的阅历,使法显深切地感到,佛经的翻译赶不上佛教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由于戒律经典缺乏,使广大佛教徒无法可循,以致上层僧侣穷奢极欲,无恶不作。为了维护佛教“真理”,矫正时弊,年近古稀的法显毅然决定西赴天竺(古代印度),寻求戒律。

这年春天,法显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一起,从长安起身,向西进发,开始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旅行。

次年,他们到了张掖(今甘肃张掖),遇到了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五人,组成了十个人的“巡礼团”,后来,又增加了一个慧达,总共十一个人。“巡礼团”西进至敦煌(今甘肃敦煌),

得到太守李浩的资助,西出阳关渡“沙河”(即白龙堆大沙漠)。法显等五人随使者先行,智严、宝云等人在后。白龙堆沙漠气候非常干燥,时有热风流沙,旅行者到此,往往被流沙埋没而丧命。

接着,他们又来到了鄯善国,他们在鄯善国住了两个多月,宝云等人也赶到了。当时,由于鄯善国信奉的是小乘教(印度佛教分小乘、大乘两大派),法显一行属于大乘教,所以他们在鄯善受到了冷遇,连食宿都无着落。

不得已,智严、慧简、慧嵬三人返回敦煌筹措行资。而法显等七人留在了鄯善国等待。而后来返回筹措资金的三位僧人并没有返回。

在鄯善国等待的法显没办法,最后在得到了前秦皇族苻公孙的资助,又开始继续向西南进发-------

--------

听完了陆风的讲解后,众人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也就是说,其实当时原路返回的智严、慧简、慧嵬三位僧人一定是带着法显之前绘制的路线图从鄯善国返回到敦煌的?”刘富川说道。

“没错,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从王道士手中骗走的大量敦煌文献,而这其中就出现了法显大师当年的游历手稿的残页,----------”

“所以说我们只要再次进入那藏经洞,就有可能找到其余的手稿是吗?”王建峰开口问道。

“没那么简单,当年王道士法显的藏经洞,早就被无数文物贩子光顾过了,更不要说后来政府就组织过好几次考古研究,都没什么新的发现-------”陆风开口说道。

“那我们要怎么办?”王建峰有些失望的问道。

“有第一个藏经洞就会有第二个藏经洞---------”刘富川喃喃自语道。

“没错刘老师说的很对,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另外的藏经洞--------一定能够找到我们想要的线索-------”王雅雯斩钉截铁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