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211300000074

第74章 经济学拥抱心理学,满意也会有道理7

第十章 经济学拥抱心理学,满意也会有道理7

不幸的兔子——寻找幸福在哪里

【寓言典故】

有一次,众多兔子聚集在一起,为自己的胆小无能而难过,悲叹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危险和恐惧。它们越谈越伤心,怨叹自己天生不幸,既没有力气和翅膀,也没有牙齿,日子只能在东躲西藏中度过,就连想要抛弃一切大睡一觉,也有什么都听得见的长耳朵阻挠。它们觉得这种生活是毫无意义的,这又成为它们自我厌恶的根源。它们都觉得,与其一生心惊胆战,还不如一死了之更好。

于是,它们一致决定投水自尽,结束一切烦恼。就这样决定了,于是它们一齐奔向水边。这时,一些青蛙正围在湖边,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如临大敌,立刻跳到湖里逃命去了。

这是兔子每次到池塘边都会看到的情景,有一只兔子突然明白了什么,它大声地说:“快停下来,我们不必吓得去寻死寻活了,因为还有比我们更胆小的动物呢!|“这么一说,兔子们的心情奇妙地豁然开朗起来,欢天喜地地回窝去了。

(选自《伊索寓言》)

【趣味解读】

这则故事表明幸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和别人的比较而得来的。 “前面有个骑马的,后面有个走路的,俺在中间还是骑毛驴的。”人人都有弱有强,为何一定要用弱的一面来让自己痛苦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享受现在”的幸福比比皆是,却被很多人所忽视。例如,在你饥肠辘辘又找不到合适的餐厅时,看到旁边的乞丐频频点着头讨食,你就会感到自己是幸福的;在你没日没夜地工作后,看到电视里的记者们爬高山、过丘陵地采访,你就会感到自己是幸福的;在你事业小有进步、沾沾自喜时,看到部门总监淡淡地笑着,想到他的卓越成绩,突然感到进取之心突起,这就是幸福。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就看你如何看待。

事实上,一个人生活得幸福与否,从来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在更多的情况下,幸福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是与先前的生活、与周围人的生活的一种比较。

有一个穷人,他和妻子、几个孩子共同生活在一间小木屋里,屋里整天吵闹不休,他感到家里就像地狱一般,于是他便去找智者求救。智者让他把奶牛、山羊和那些鸡都放到屋里,与人一起生活。情况自然是更加糟糕,穷人在痛苦不堪中过了两天。几天后穷人又来找智者,智者让他将动物全都弄出屋去。过了半天,穷人又找到智者,他拉住智者的手说,谢谢你,我现在觉得我的家就是天堂了!

穷人把寻求幸福的方法寄托在智者身上,但智者并没有让穷人的处境有任何改观,智者只是让穷人经受了一段时间更严重的痛苦后,让穷人感受到了幸福。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提出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方程式:

幸福=效用/欲望

简单地说,幸福就是效用和欲望的比较。效用是人消费某一种物品时得到的满足程度,欲望则是对某一种物品效用的强烈需要。比如金钱能够给人带来效用,每个人都有发财的强烈欲望,当一个人赚到了钱后,他就有一种幸福感。根据这个公式,如果两个人的财富欲望水平相等,都是10万元,那么赚了5万元的人就比赚了2万元的人幸福。但是如果赚5万元的人的欲望是10万,赚2万元的人的欲望是2万,那么赚了2万元的人虽比赚了5万元的人穷,却比5万元的人幸福。

现代经济学认为,财富仅仅是能够给人带来幸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许多和财富无关的因素,如感情、健康、精神等。一些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美国人拥有的财富比欧洲多,但是美国人的幸福指数却并不比欧洲人高。

一般来说,人往往越是缺少什么,缺少的东西就越能够给他带来幸福。重病中的人恢复健康,游子回到母亲的怀抱,其幸福的感觉是无法比拟的。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一个欲望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比如你原来是租房住的,当你住进自己房子的愿望得到满足后,你就会非常幸福。但是这种幸福也许持续不了多久,新的欲望就产生了,比如买车、住更好的房子等,这时你又会感到不幸福了。

幸福感和周围人的比较有关。比如你虽然买了一套自己的房子,和以前租房住相比是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你的朋友都在住别墅,所以房子给你带来的效用仍然很小,你的欲望满足的程度很小,所以你幸福的指数也不高。但是如果你住的是别墅,而你的同事朋友住的都是楼房,你就会感到非常幸福。所以我们常会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来安慰自己。

英国作家肖伯纳有一句名言: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艺术。知道了幸福的经济学含义,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对待生活、把握人生。

【经济学点睛】

幸福就是效用和欲望的比较。一个人幸福与否,从来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幸福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是与先前的生活、与周围人的生活的一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