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剑尖上的国术
2114000000024

第24章 锄禾与运剑

前面一篇文章主要讲了“空间”的感觉,一个智慧的农民站在自己的土地上,他就是土地的主宰,自然而然对熟悉的土地生出“空间感”。

练武的人要熟悉自己的身体,熟悉自己的剑,熟悉自己的练武场,也要有这种“空间感”,把握这种感觉,也许它在你内心世界中非常的弱小,要从自己的内心去支持它,让这种感觉一点点的长大,这种感觉对练武甚至对今后的生活都是有好处的。

今天这个章节要说说老农的锄禾之道,锄禾看似简单的劳动其实这里边也有很多的道理可讲,想做一个“抛砖引玉”的事情,让诸君顺着我的脉络去考虑,把老农锄禾的手段用到自己的“运剑”上,开拓思维精进武功。

上一篇文章刚刚说过,有经验的老农是算准了时间出来干活的,在天气炎热的季节,一般清晨到田间劳作,早晨扛着锄头出来,走到自己的田地上,有经验的老农会点起一支旱烟抽上几口思索片刻,你这一天的伙计怎么干,干多长时间,就盘算的八九不离十了,然后才开始今天的劳作。

我们先学老农的精于算计!

田地里长了多少杂草?有多少地方需要松土施肥?凭自己的体力,需要什么样的工作速度,才能干完这些伙计在午饭之前回到家里?

有经验的老农在自己的田地间一瞥之下,已经大概地敲定了这些事情,然后不紧不慢地按照自己给自己定下的标准去完成这些工作。这是长年累月在自己的土地上练出来的“灵机”,因为熟能生巧,也因为好的农民他的心思无时无刻不在自己的土地和庄稼上,久而久之在日常的劳作中“孕养”出来的“灵机”。

这份“灵机”带入武功,就能造就绝顶高手。

因为内家拳剑是“知己”、“知人”的功夫,在谈到“知人”之前先要“知己”。练武的人要熟悉自己,自己的性格,脾气,自己的四肢百骸都在熟悉的范畴。

我们换好了练功服,拿着我们的宝剑,来到了练武场,我们也在练武场站一站,不要来了急于练功夫,没有深思熟虑这个功夫是练不好的。你要知道自己的体力,比如剑法,你能练多少遍?走单式能走多少趟/这些都要你手中的剑在挥出第一个动作之前预先判定。

练拳练剑先练“心”,一个功夫高手,必有七巧玲珑的心,心的灵巧要和武功的进步一起增长。要学会计划,学会安排,在社会中你学会了缜密的计划,然乎身体力行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武”其实比“文”难,因为武不但磨练你的肉体,同时还锻造你的精神,锻炼你的“心思”与“心量”。武功剑法练到最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是倒在“体力”上,而是倒在了“脑力”上,是大脑没与练出那股“灵机”,大脑滞在这了,武功剑法就不会再有进步。

再有一个字是“爱”,农民爱土地、妈妈爱自己的孩子,作为武人你应该去爱武功去爱国术,只有“爱”只有痴迷,你才会尝试各种办法成就自己的武功。

我家孩子不要吃桃子,我洗好了放在他的身边,他都不拿起来吃!许多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她觉得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我洗好了放在孩子身边,我已经做到了,剩下的就是埋怨孩子做的不够好了。

这是一般的妈妈,一个好妈妈不会这样,因为她爱自己的孩子,她会想尽所有的办法,比如把桃子切成片,哄着孩子来吃;把桃子切成水果块,用沙拉酱来拌给孩子吃;用机器榨取桃子的汁液弄给孩子吃;你一口我一口的哄着他吃;办法有的是。

我不信小孩子能斗得过大人,是我们的心不够七巧玲珑,是我们没有尝试更多的方法,和那些不长进的妈妈一样,只知道去埋怨孩子。不知道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自己的内心去挖掘解决问题的办法。

扪心自问,我们既然号称爱武的人,你有没有像一个好妈妈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各种方法去尝试,提高自己的武功?既然爱武,你有没有尝试用各种方法去爱?

练拳练剑要练脑,此说有没有触动你的“灵机”?如果没有,那么先请你接着看下去。

下面说的是老农自己体力的精确把握,能做到“长力”十足,老牛可以犁地一天,同样跟着老牛一起干活的还有人,人的体力不能跟老牛媲美,有经验的老农,会均匀地分配这一天中的体力,能有“长力”,整整的把一天的活干下来。

这几年因为有了网络牧场,许多城市中“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的城市贵族也兴起了到农村种地热,这些人兴奋地扛着锄头冲进了田地,凭着一股热情挥起了锄头,不用一个小时体力耗尽,光剩下坐在那里喘气了,这就是没有“长力”。与有经验的老农比起来差的远。

其实许多人练拳练剑也缺少这股“长力”,也缺少对自己体力的精确判断和均匀分配,这些在拳法剑术中那真是极端的重要。

在古战场你作为一个士兵,端着大枪站在战阵的前沿,战鼓一响你就冲了出去,不考虑自己的极限,也不盘算自己的体力,也许你还没冲到敌人面前就跑不动了,在那个时候,你不死谁死?

在形意拳门留下的老拳谱中,不是要求你做一个士兵,是要求你能做“武中之将”才行,一个好的武将来到了战阵上,和有经验的老农民一样,就可以判定敌我双方的态势,精确的判断敌我双方的战斗力,士兵的体力,只有这样作为将军你才有可能带着你的部下从战场上活着回来,我说的对不对呢?

最后一个问题,老农锄禾的“长力”,还来源于对锄头巧妙的运用。这是千百次的挥锄得到的妙法,我觉得只有“练”一途,舍此别无良法。我再“舌灿莲花”也没有用,形意剑练一下有一下的收获,练一万次当然就有练一万下的感觉。

“锄禾”和“运剑”其实是一个道理,千百次的磨练,才能熟生巧,巧生精。原来有句俗话:“好武功打不过赖戏子”,百姓的这句话很能说明问题。

因为“赖戏子”虽然在戏台上不是“名角色”,但人家是专业的,人家演武戏的,靠这个吃饭,没一日不练功,没一天不演戏,练武的人没有师长的监督也许就会懒惰,毛病就出在这里。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剑走千招其理自明

钢刀不磨生黄锈

人不直腰背要驼

武人挺起腰杆凭的是在武中练出的灵性,和健硕的身体,“形”与“意”合,然后才能“身”与“剑”合,千百次的锤炼自己的剑法,终能窥“剑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