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2118900000417

第417章 新“约法三章”

段煨离开新安县城的时候,将他的主簿左灵和长史邱洺都带走了,另外还有五百名死心塌地愿意脱下军服跟着他去洛阳闯荡的部属。

这些人的离开,对于继任者贾逵而言,既算好事,又是坏事。

段煨、左灵和邱洺几人在军中最有影响力,他们一起离开之后,贾逵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不用有更多的顾忌,这就是有利的一面。但是,少了左灵和邱洺这样对河东军队熟悉了解的军中官员从旁协助,贾逵就等于是要一个人面对上万人,不仅考验他的应变处置能力,更加考验他的胆魄手段。

幸好贾逵出身苦寒,从小就吃尽了人间各种苦头,年轻的时候甚至因为没有御寒的棉裤只能借妻子兄长柳孚的裤子才能出门,所以当他面对段煨留下的上万人马时,显得十分从容镇定,没有丝毫的慌乱和迷惘。

跟随段煨离开的不仅有左灵和邱洺两个僚佐,也有一些老西凉军中的中层军官,这就给贾逵腾出了很多可以调配的职位,贾逵充分利用这些天来在军中掌握了解的情况以及段煨给他提供的那份名单,先从军中选出一名为人老实本分的军官担任了军需官,然后又挑选出一个为人正直刚正的军官担任了军正,也就是军法官。

选好军需官之后,贾逵让他自己挑选一些做事本分的士兵担任自己的手下,专门负责保障一万多人的伙食粮草和军饷发放。同样的,选好军法官之后,贾逵也让这名军正在军中挑选体型壮硕、在士兵当中有威严的低层军官和士兵加入到军法队中。

贾逵要求新任的后勤军需官和军法官将挑选出来的手下名单张榜公布,军中将士若是对其中某人不满,则可以直接来向他申述和说明情况,由贾逵进行仲裁,确保被选出来的所有人能够为一万多人所接受。

因为贾逵并没有从外面安插亲信进来,而这些被选入后勤队和军法队的头领和队员是由部队内部推选产生,所以全军将士并无太多异议和反对,这位他们今后按照贾逵的意思办事打下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群众基础。

后勤军需官主要负责一万多人马的吃喝拉撒,只要此人办事得力,就等于稳住了从河东过来的这些将士。军法官主要负责监督和纠察军营内的违纪现象,只要此人刚正不阿,部队就能保持不散,不会成为新安城内的祸害。贾逵首先从后勤和军纪这两个方面入手,属于十分稳妥的做法,至于比较敏感的大范围人员职位调整,则需要等他在军中彻底树立起了威信之后,才会实施。

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贾逵也充分利用自己在洛阳太傅府做事时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写信给自己的好朋友王凌和司马懿等人,鼓动两人来军中协助自己或者替自己在长安物色可用之人,派人去将当初愿意借裤子给自己穿的柳孚接到新安来帮自己做事。最重要的是,贾逵还向赵云要到了两百名出自龙虎卫洛阳营的精英士兵,前来新安营内充当教官。

身处长安的王凌接到贾逵的来信之后,有些意动,他实在不想继续呆在波诡云谲的长安城内担惊受怕,但考虑了王家自王允去世之后势力大损,他这个当侄子的不能在这种关键时候只为了个人的前程便将家族放在一边,所以委婉地回信给贾逵,大概意思就是当以后长安的形势明确下来之后,一定前来投奔贾逵,为他效力。

作为同在长安时的好友,司马懿的心思就要比王凌复杂许多,他觉得自己的才能远远超过贾逵和王凌等人,如果现在委身于贾逵之下,不仅没有面子,而且感觉前途也不是太广阔,所以只是将贾逵这封书信当成是好朋友的一份善意问候,心中并未当真。不过司马懿做事向来喜欢走一步看三步,尽管他不打算前往新安去协助独自掌军的贾逵,但他还是非常热情地向贾逵推荐了两个自认为不错的人才,分别是冯翊高陵人张既和北地泥阳人傅干。

张既虽然出身寒门庶族,但家中殷富,为人有容仪,在他十六岁时就在冯翊郡担任门下小吏,后来屡次升迁,被郡里举为孝廉,但却没有前往长安入郎署为官。司马懿向贾逵举荐张既,便是看重了张既的这份淡泊心性,觉得让张既到贾逵的帐前出任主簿比较合适。

傅干是壮节侯傅燮的儿子,当年傅燮出任凉州汉阳郡太守之职,恰逢韩遂、马腾等人拥陇西狄道人氏王国叛变,兵围汉阳城,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傅干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与叛军作战身死,因此心志坚定,一心想要平定凉州边患,替死去的父亲报仇。

张既接到司马懿举荐他前往新安投奔贾逵的书信之后,并没有同意,而是继续留在郡中担任自己的小吏,似乎对于仕途之事并不如何在意。傅干逗留长安无事可做,得知贾逵手下缺人之后,立即收拾行囊直奔新安而来。

过了一段时日,先是柳孚来投贾逵,接着洛阳方向派出的两百名龙虎卫精锐士兵抵达新安,最后则是从长安动身的傅干到了贾逵营内。

虽然没有盼来王凌和司马懿这样的人才,但傅干能来投效却也令贾逵心中欣喜不已,他让傅干出任了自己的主簿,又让柳孚担任了军中的功曹,再让两百名洛阳过来的龙虎卫精锐暂时充当自己的卫队,于是将整支部队的架子搭了起来。

驻守函谷关的守将邓海按照赵云的指示,将关城之中历年积蓄下来的资财匀出一半送到新安,贾逵有了这笔军饷之后,便在军中大刀阔斧的干了起来。

按照之前的约定,贾逵将不愿留在军中积蓄当兵吃粮饷的三千多士兵集中到新近平整出来的大校场上面,然后当着愿意留下来的士兵之面,给这些退出行伍的士兵发放了一笔解散钱。

贾逵站在台上大声说道:“诸位不愿继续留在营内的士兵,今日贾某在这里摆下银钱替你们送行,算是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希望你们立刻新安之后不要回河东去投靠袁绍的军队,因为那样的话,将来我们就要在战场上再度相见,到时候你们被抓了,被杀了,可就怨不得我!”

贾逵这话说的很实在,要走的士兵听了心里很感激,留下来的士兵听了心里很振奋,因为士兵们听出来贾逵有决心带着他们跟袁绍的军队继续作战,找回当初在河东失去的荣誉。

等到三千多脱下军服的士兵离开新安之后,贾逵营内便剩下九千多人,虽然军队的人员数目减少了两成多,但因为剩下来的没有了其他想法,反倒是便于贾逵的统领和管理。

贾逵将所有士兵集中起来,然后与大家约法三章。第一,贾逵向全体士兵们承诺自己不会克扣截留军中一分一毫的粮饷,但士兵们也要向他保证吃饱穿暖之后要刻苦训练,不得偷奸耍滑;第二,贾逵向全体士兵们承诺自己会赏罚分明,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但士兵们也要向他保证严守军纪,不侵犯驻地百姓的利益,不危害驻地百姓的安全;第三,贾逵向全体士兵们承诺会始终与大家站在一起,不论平时操练还是阵前对敌,他都不会退缩,但士兵们也要向他保证同甘共苦,不当逃兵。

这便是贾逵与自己的部队约定的三条章程,士兵们有感于贾逵的认真诚恳,于是将其称之为“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出自汉高祖刘邦当初进入咸阳之后,部下诸将见到秦宫室中的珍奇古玩、金银财宝,不禁眼花缭乱,馋涎欲滴。将士们在惊奇之余便肆无忌惮地你争我夺,闹得不可开交。一时间,咸阳城中混乱不堪。刘邦一贯好酒和女色,此时以征服者的姿态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秦宫室,面对不可胜数的珠玉重宝和数以千计的后宫美女,也不禁贪婪地想止宫休舍,体验一下做关中王的滋味。

好在刘邦手下还有头脑清醒之人,赶紧提醒他不要过纸醉金迷的生活。樊哙对刘邦说:“沛公,你是打算将来统一天下,还是打算占有这些财富,只做一个富翁而已?珠宝玉器和美人妇女都是秦所以亡天下的原因,你怎么能留在宫中呢?应该赶快还军灞上!”

当时刘邦正沉迷于胜利之中,根本听不进樊哙的这番逆耳忠言。张良听说此事后,也对刘邦说:秦为无道,沛公你才得以至此。这和暴秦有什么两样呢?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希望你能听从樊哙的劝告。

在樊哙和张良的苦苦劝说之下,刘邦这才醒悟过来, 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灞上 。

刘邦还军灞上后,便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向他们发布安民告示: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灞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这个安民告示,便是有名的“约法三章”。

刘邦的约法三章,保留了秦王朝的行政机构和官员,并使之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些秦朝时期的官吏行县乡邑,将刘邦的“约法三章”传达给乡绅百姓,大大赢得了关中乡绅百姓对他的好感。于是,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而刘邦则假惺惺的辞让不受,说: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这样一来, 百姓更加欢喜,消除了对刘邦的怀疑和戒备,唯恐沛公不为秦王。这样,刘邦在与项羽对关中的争夺中,已经棋先一着,赢得了民心。

贾逵熟读史书,当然知道约法三章蕴含的巨大威力,他为了尽快使段煨遗留下来的这支一败再败的军队焕发出战力,所以受到约法三章的启发,在非嫡系军队中开创性地推出了这样的新“约法三章”。

因为有了这个“约法三章”,贾逵的威信很快就在军队之中树立了起来,新安附近的百姓也对这支寄居县内的军队不再抵触。随后贾逵又借鉴了刘和在军中推行的兵源考核和细分的做法,一边操练部队,一边优化各个兵种的人员配置,使得队伍很快有了一战之力。